920 likes | 1.06k Views
社科 工具书检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知识分成两类 : 一类是我们要掌握的学科知识 ; 另一类是要知道在哪儿可以找到有关知识的信息。 —— 缪尔 · 约翰逊 (Samuel Johnson). 检 索 工 具 书 利用工具书检索信息. 第一章 检 索. 一 . 检索的概念. 1. 检索: 就是查找符合特定需要的信息的过程。 2. 文献检索: 将众多的文献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储存起来,并查找出符合特定需要的文献的全过程。. 二 . 文献检索的对象. 事实检索 数据检索 书目检索.
E N D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知识分成两类: 一类是我们要掌握的学科知识;另一类是要知道在哪儿可以找到有关知识的信息。 ——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
检 索 工 具 书 利用工具书检索信息
一.检索的概念 1.检索: 就是查找符合特定需要的信息的过程。 2. 文献检索: 将众多的文献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储存起来,并查找出符合特定需要的文献的全过程。
二.文献检索的对象 • 事实检索 • 数据检索 • 书目检索
事实检索——以事实为检索对象,查找 有关个别性的知识或信息。事实检索——以事实为检索对象,查找 有关个别性的知识或信息。 1.文字类 2.词语类 3.语句类 4.器物类 5.史事类 6.时间类 7.地理类 8.人物类 9.机构类 10. 典制、约章类
数据检索——以数据为检索对象,从文献中查找所需的的数据资料数据检索——以数据为检索对象,从文献中查找所需的的数据资料 1.统计数据 2.调查数据 3.实验数据 4.标准数据
书目检索——以文献资料为检索对象,围绕特定研究课题进行检索书目检索——以文献资料为检索对象,围绕特定研究课题进行检索 1.收集有关课题研究的现有成果 2.收集有关课题的原始资料 3.收集与课题相关学科成果的文献
一.工具书的概念 工具书,就是作为工具使用的一种特定类型的书刊。具体而言,它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以特定的编排形式和检索方法,为人们广泛汇集、迅速提供某方面的经过验证的浓缩的基本知识或知识线索,专供查考的特定类型的书籍。例如,百科全书、词典、年鉴、手册、指南、索引等工具书。。
二、工具书的特点 1.注重知识的诠释性; 2.注重内容的完整性; 3.注重资料的参考性; 4.注重编排的易检性; 5.注重目的的查考性。
三. 工具书的作用 1、解决疑难问题 在日常读书学习、研究问题、开展工作中,我们往往碰到疑难的字词,重要人物,有关事件,科技名词和术语,所需要数据等问题,查阅有关词典,百科全书,数据手册等工具书,即可迎刃而解。 2、指引读书门径 我们在日常自修学习,或者研究、掌握某学科知识时,需要查找哪些文献,应阅读哪些文献信息,才能入室登堂,窥究奥秘。利用百科全书类工具书,便可了解有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深入研究还须参阅哪些文献,从而,为深入学习和掌握有关知识 ,提供了最佳途径。 3、提供参考资料 我们在学习和研究中,除了必须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状况,还须掌握相关学科的学术动态,研究水平,发展概况。例如,有些研究项目,国内可能有不少科研人员从各个角度进行研究,国外也可能有成批学者在探讨,或者已引进其他相关学科研究成果加以解决,我们查检国内外出版的年鉴类工具书,便可了解近年来研究概况,发展动态,并了解应该参考的书目,论文等资料。
4、节省时间精力 各种工具书都具有共同功能,就是节省读者查阅获取知识的时间和精力。因为,它们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汇集大量有关文献,提供确实可靠的浓缩知识,并依照特定编排体例和科学排列方式,提供快速查找途径,从而帮助读者,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查询到所需的宝贵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古今中外学者,专家,莫不把工具书视为珍宝,用很生动的语言,描述赞美它是“良师益友”,“案头顾问”,“不说话的导师”,是我们“打开人类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并对它的作用,概括成四句话:“解决疑难问题,指引读书门径,提供参考资料,节省时间精力”。
四.工具书的结构 除普通图书的各要素外,工具书通常由以下六部分构成: 1.序、跋(前言) 2.凡例(排检方法、著录规则、注意事项等) 3.目录 4.正文 5.辅助索引; 6.附录
五.工具书的类型 书目、索引、文摘; 字典、词典; 百科全书; 类书、政书; 年鉴、综述、手册、名录 表谱、图录
目录。目录是记录书刊名称、作者、出版处、出版年月等情况,并按一定次序编排而成的工具书。目录中著录书籍的如《全国新书目》、《中国丛书综录》等,著录刊名的如《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等。有的目录还对所收书籍的内容进行简要评介,称为“提要”,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目录也有卡片形式的,如实行计算机管理前各大图书馆都设有卡片目录。索引。索引是将书刊资料中的各种事物名称(如字、词、句、人名、地名、篇名、书名和主题等)分别摘录,按一定的检索方法编排起来,并注明出处的工具书。索引又叫通检、引得等。索引按其取材来源可分为书籍索引和报刊索引。前者如《十三经索引》、后者如《全国报刊索引》等。目录。目录是记录书刊名称、作者、出版处、出版年月等情况,并按一定次序编排而成的工具书。目录中著录书籍的如《全国新书目》、《中国丛书综录》等,著录刊名的如《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等。有的目录还对所收书籍的内容进行简要评介,称为“提要”,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目录也有卡片形式的,如实行计算机管理前各大图书馆都设有卡片目录。索引。索引是将书刊资料中的各种事物名称(如字、词、句、人名、地名、篇名、书名和主题等)分别摘录,按一定的检索方法编排起来,并注明出处的工具书。索引又叫通检、引得等。索引按其取材来源可分为书籍索引和报刊索引。前者如《十三经索引》、后者如《全国报刊索引》等。 • 文摘。文摘是简要摘录论文的主要论点,并汇编在一起供研究者检阅选取的书刊。它有期刊、书籍、卡片等形式。目前科技方面的较多,属于语言文学的有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社出版发行的《文艺理论资料卡片》等。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我国古代最巨大的官修图书目录。又称《四库全书总目》,或简称《四库提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我国古代最巨大的官修图书目录。又称《四库全书总目》,或简称《四库提要》。 由清代颙瑢、纪昀等编纂。 该书自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开始编修,至乾隆四十六年初稿完成。经过修改、补充,于乾隆五十四年定稿,由武英殿刻版。乾隆六十年,浙江地方官府又据杭州文澜阁所藏武英殿刻本翻刻。自此方得广泛流传。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全书200卷。著录图书3401种,79309卷,存目6793部,93551卷。基本上包括了清乾隆以前我国重要的古籍,特别是元代以前的书籍更完备。全书200卷。著录图书3401种,79309卷,存目6793部,93551卷。基本上包括了清乾隆以前我国重要的古籍,特别是元代以前的书籍更完备。 • 该书著录了清乾隆以前包括哲学、史学、文学以及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文化典籍一万多种,为我国收书最多的目录,而且写有内容提要和评论,为学者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提供了一部翔实的书目。
《四库》将各种书籍别为经部、史部、子部、集部。各部下再分若干类,类下细分为属。每大类与小类前面均有小序,子目后面有按语,简要说明此类著作的源流以及划分类、目的理由。群经及小学之书入于经部。经部下分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等十类,其中的礼类、小学类又各细分为六属和三属。纪事之书或考辨史体、评论史事等专书入于史部。史部分正史、编年、记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等十五类,其中诏令奏议、传记、地理、职官、政书、目录类各细分所属,共二十六属。著书立说成一家之言者入于子部,子部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等十四类,其中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小说家又细分为二十四属。集部收诗文词曲、散篇零什等书,分楚词、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五类,其中别类、词曲各有细分共十一属。《四库》将各种书籍别为经部、史部、子部、集部。各部下再分若干类,类下细分为属。每大类与小类前面均有小序,子目后面有按语,简要说明此类著作的源流以及划分类、目的理由。群经及小学之书入于经部。经部下分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等十类,其中的礼类、小学类又各细分为六属和三属。纪事之书或考辨史体、评论史事等专书入于史部。史部分正史、编年、记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等十五类,其中诏令奏议、传记、地理、职官、政书、目录类各细分所属,共二十六属。著书立说成一家之言者入于子部,子部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等十四类,其中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小说家又细分为二十四属。集部收诗文词曲、散篇零什等书,分楚词、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五类,其中别类、词曲各有细分共十一属。
《总目》具有如下功能: (一)了解书名来历。不少古籍书名寓意深刻,不易顾名思义。《总目》往往多加解释,妙语解颐。 (二)了解古籍内容。每书解题文字,言简意赅,颇中肯綮(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比喻最重要的关键)。 (三)了解作者身世。每书解题均备列著者名、字、号、籍贯、生平事迹等。各类人名大辞典中难以查找的著者人名,《总目》往往而有,并多所补正。 (四)了解学术源流。《总目》每部(类)之前均有总(类)序,详述学术演变过程,如数家珍。每书解题亦多涉及源流问题。 (五)了解版本。每书之下多注明“永乐大典本”、“通行本”等等。(六)了解流传情况。一般认为,《总目》正式著录者,多有传本;《总目》打入“存目”者,传本少见;《总目》未收之书(戏剧、章回小说等于例不收者除外),传本罕见。
因此,《总目》作为一部较有系统的、内容比较充实的书目工具书,作为文史工作者或中华文化爱好者,面对这样一个卷帙浩繁的文化载体,掌握查阅和检索的方法,无疑有着重要的工具性价值。
卷首 圣論表文職名凡例卷一 经部一易类一卷二 经部二易类二卷三 经部三易类三卷四 经部四易类四卷五 经部五易类五卷六 经部六易类六卷七 经部七易类存目一卷八 经部八易类存目二卷九 经部九易类存目三卷一○ 经部一○易类存目四卷一一 经部一一书类一卷二一 经部二一书类二卷二二 经部二二书类存目一卷一四 经部一四书类存目二卷一五 经部一五诗类一卷二八 经部一六诗类二卷一七 经部一七诗类存目一卷一八 经部一八诗类存目二卷一九 经部一九禮类一周禮卷二○ 经部二○禮类二仪禮卷二一 经部二一禮类三禮记卷二二 经部二二禮类四三禮总义通禮杂礼书卷二三 经部二三禮类存目周禮仪禮卷二四 经部二四禮类存目二禮记卷二五 经部二五禮类存目三禮总义通礼雜礼书卷二六 经部二六春秋类一卷二七 经部二七春秋类二卷二八 经部二八春秋类三卷二九 经部二九春秋类四卷三○ 经部三○春秋类存目一卷二二 经部三一春秋领序目二卷三二 经部三二孝经类孝经类存目卷三三 经部三三五经总义类卷三四 经部三四五经总义类存目卷三五 经部三五四书类一卷三六 经部三六四书类二卷三七 经部三七四书类存目卷三八 经部三八乐类卷三九 经部三九乐类存目卷四○ 经部四○小学类一训诂卷四一 经部四一小学类二字书卷四二 经部四二小学类三韻书卷四三 经部四三小学类存目一训诂字书 卷四四 经部四四小学类存目二韻书卷四五 史部一正史类一卷四六 史部二正史类二正史类存目卷四七 史部三编年类卷四八 史部四编年类存目卷四九 史部五纪事本末类纪事本 末类存目卷五○ 史部六别史类别史类存目卷五一 史部七雜史类卷五二 史部八雜史类存目一卷五三 史部九雜史类存目二卷五四 史部一○雜史类存目三卷五五 史部一一诏令奏議类诏令奏議卷五六 史部二诏令奏議类存目诏命奏議卷五七 史部二二传记类一圣贤名人总録上卷五八 史部一四传记类一一总録下雜録卷五九 史部一五传记类存目一圣贤名人上卷六○ 史部一六传记类存目二名人下卷六一 史部一七传记类存目三总録上卷六二 史部一八传记类存目四总録中卷六三 史部一九传记类存目五总録下卷八四 史部二○传记类存目六雜録别録卷六五 史部二一史钞类史钞类存目卷六六 史部二二载记类载记类存目卷六七 史部二三时令类时令类存目卷六八 史部二四地理类一总志都会郡系卷六九 史部二五地理类二可渠旁防卷七○ 史部二六地理类三山川古蹟杂记卷七一 史部二七地理类四遊记外纪卷七二 史部二八地理类存目一总志卷七三 史部二九地理类存目二都会郡系卷七四 史部三○地理类存目三都会郡系下卷七五 史部三一地理类存目四河渠边防卷七六 史部三二地理类存目五山川卷七七 史部三三地理类存目六古蹟雜记卷七八 史部三四地理类存目七遊记外纪卷七九 史部三五职官类官制官箴卷八○ 史部三六职官类存目官制官箴卷八一 史部三七政书类一通制卷八二 史部三八政书类二典礼邦计车政法命考工卷八三 史部三九政书类存目一通制……
四库七阁 • 清朝纂修《四库全书》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重大的文献整理活动 。这部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其主要历史影响除学术成就外,当数“四库七阁”的建立。该书因卷帙浩繁,不曾付梓刊行,只手抄了七部,分别建阁贮之,这就是被称作“内廷四阁”或“北四阁”的北京大内之文渊阁、圆明园之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之文津阁和盛京(今沈阳)故宫之文溯阁;以及被称作“江南三阁”的扬州大观堂之文汇阁、镇江金山寺之文宗阁和杭州圣因寺之文澜阁。四库七阁因书而建,《四库全书》因阁而得以保存。从书成阁立至今二百余年间,书与七阁历尽沧桑,伴随着中国近代史上的频繁战乱而饱受摧残,最短的存世仅六、七十余年,目前只有文渊、文津、文溯、文澜四阁尚屹立人间。
文渊阁 • 文渊阁位于文华殿的北面,清朝乾隆三十九年建成,阁为三层楼房,仿宁波天一阁规制,楼上通为一间,楼下分为六间,取“天一生水,地六承之”,意在防火。 • 紫禁城宫殿中用以贮藏图书的主要地方就是文渊阁,世界上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曾经藏在这里,以非常考究的楠木书箱盛装,安置在书架上。 《四库全书》缮写7部,共建7座楼阁贮存。其中以宫中的文渊阁最为壮观。文渊阁的《四库全书》于1948年年底被国民党政府运往台湾,现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馆。 • 另外,故宫文渊阁还存放过康熙时编纂的《古今图书集成》和大量的古代文化典籍,至今仍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文津阁在热河行宫(今河北省承德市)的避暑山庄。文津阁的建筑也全仿宁波范氏天一阁,而其地则处于青山秀水之间,风景宜人。 乾隆四十九年(1784),文津阁修建完毕,第二年,文津阁本《四库全书》即送藏于其中,其间除了纪昀等参加校对的官员学者和乾隆皇帝曾经翻阅过之外,深藏阁中,世人莫得见之。1915年,文津阁本《四库全书》由国民政府内务部运归北京,藏于古物保存所,后拨交新成立的京师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的前身)保存,遂至于今天,成为国家图书馆的镇馆之宝。据国家图书馆的有关史料记载,文津阁本《四库全书》,于1915年由内务部运抵北平,暂时藏于古物保存所;是年10月,经国民政府教育部根据前清奏案,咨行内务部,将其拨归京师图书馆。次年夏天,复将原来的书架交来,计经、史、子、集四部:共103架,6144函,36300册。外有《分架图》4函,4册;殿本《四库全书提要》20函,124册。经史子集卷帙,以四种颜色将其分别开来。经部为绿色,史部为红色,子部为蓝色,集部为灰色。每册卷首盖有“文津阁宝”,末页盖有“避暑山庄”、“太上皇帝之宝”小篆朱文方印各一颗。史部的《八旗通志》成於嘉庆初年,后再补入,故里面仅有“嘉庆御览之宝”一方。全书与通行印本的《四库全书目录》微有不同,大概因为抄写较晚,所以有修订改易之处。经影印出版后,使世人得窥其神秘面目。文津阁在热河行宫(今河北省承德市)的避暑山庄。文津阁的建筑也全仿宁波范氏天一阁,而其地则处于青山秀水之间,风景宜人。 乾隆四十九年(1784),文津阁修建完毕,第二年,文津阁本《四库全书》即送藏于其中,其间除了纪昀等参加校对的官员学者和乾隆皇帝曾经翻阅过之外,深藏阁中,世人莫得见之。1915年,文津阁本《四库全书》由国民政府内务部运归北京,藏于古物保存所,后拨交新成立的京师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的前身)保存,遂至于今天,成为国家图书馆的镇馆之宝。据国家图书馆的有关史料记载,文津阁本《四库全书》,于1915年由内务部运抵北平,暂时藏于古物保存所;是年10月,经国民政府教育部根据前清奏案,咨行内务部,将其拨归京师图书馆。次年夏天,复将原来的书架交来,计经、史、子、集四部:共103架,6144函,36300册。外有《分架图》4函,4册;殿本《四库全书提要》20函,124册。经史子集卷帙,以四种颜色将其分别开来。经部为绿色,史部为红色,子部为蓝色,集部为灰色。每册卷首盖有“文津阁宝”,末页盖有“避暑山庄”、“太上皇帝之宝”小篆朱文方印各一颗。史部的《八旗通志》成於嘉庆初年,后再补入,故里面仅有“嘉庆御览之宝”一方。全书与通行印本的《四库全书目录》微有不同,大概因为抄写较晚,所以有修订改易之处。经影印出版后,使世人得窥其神秘面目。
文溯阁在辽宁沈阳的故宫内。辽宁一带原为满清的发祥之地,所以要在这里修建文溯阁,并送藏《四库全书》一部。计经部20架,960函;史部30架,1584函;子部22架,1584函;集部28架,2016函;36000册。经部总115函,30册;考证3函,18册。史部总目5函,30册;考证3函,18册。又藏圣祖康熙皇帝御定《古今图书集成》全部,计12架,576函。民国时期,文溯阁《四库全书》也辗转流徙,几经危殆。1914年运京,存馀保和殿。1925年,奉天教育人士拟办图书馆,呈请北京国民政府当局索回此书。内阁讨论后,决定同意东北地方政府的请求。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沦陷,文溯阁本《四库全书》也落入日本人手中。事后,日方曾假藉所谓"国立图书馆"的名义代为封存。1922年,清室曾以经济困难,欲将文溯阁书卖给日本人,价已议定为120万元。消息传出,国人群起反对,其事遂寝。但"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地区为日本侵略者占领,文溯阁本《四库全书》也被日本侵略者封存。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文四阁本《四库全书》才又回到人民手中。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北方地区因为与前苏联的关系日益紧张,所以中央下令将文溯阁本《四库全书》从沈阳调出,运至甘肃兰州市附近的榆中县的战备书库,并一直存放至今。文溯阁在辽宁沈阳的故宫内。辽宁一带原为满清的发祥之地,所以要在这里修建文溯阁,并送藏《四库全书》一部。计经部20架,960函;史部30架,1584函;子部22架,1584函;集部28架,2016函;36000册。经部总115函,30册;考证3函,18册。史部总目5函,30册;考证3函,18册。又藏圣祖康熙皇帝御定《古今图书集成》全部,计12架,576函。民国时期,文溯阁《四库全书》也辗转流徙,几经危殆。1914年运京,存馀保和殿。1925年,奉天教育人士拟办图书馆,呈请北京国民政府当局索回此书。内阁讨论后,决定同意东北地方政府的请求。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沦陷,文溯阁本《四库全书》也落入日本人手中。事后,日方曾假藉所谓"国立图书馆"的名义代为封存。1922年,清室曾以经济困难,欲将文溯阁书卖给日本人,价已议定为120万元。消息传出,国人群起反对,其事遂寝。但"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地区为日本侵略者占领,文溯阁本《四库全书》也被日本侵略者封存。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文四阁本《四库全书》才又回到人民手中。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北方地区因为与前苏联的关系日益紧张,所以中央下令将文溯阁本《四库全书》从沈阳调出,运至甘肃兰州市附近的榆中县的战备书库,并一直存放至今。
文源阁在圆明园内。圆明园原为世宗宪皇帝雍正的藩邸。赐园之名为圣祖仁皇帝康熙御书。圆中的水木明瑟之北稍西即为文源阁,上下各六楹,阁西为柳浪闻莺。文源阁的匾额及阁内汲古观澜匾额都是乾隆皇帝御书。文源阁前为玲珑峰,上面刊有乾隆御制『文源阁诗』。阁东的亭内有石碣,上刊御制『文源阁记』。以上文源阁外观仅有的记载。 文源阁本『四库全书』自乾隆四十八年(1783)抄毕送藏后,历时仅七十余年,即毁于英法联军之手。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在圆明园大肆抢掠之后,举火焚烧了这座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文源阁本『四库全书』也随圆明园一同化为灰烬。今天,西山残照犹如昔日,万园之园圆明园,已化为历时的陈迹。文源阁所在的遗址,已不可找寻。万幸的是,文源阁东边亭内刻着乾隆皇帝御制文源阁记的石碣,尚且保留在世间。文源阁在圆明园内。圆明园原为世宗宪皇帝雍正的藩邸。赐园之名为圣祖仁皇帝康熙御书。圆中的水木明瑟之北稍西即为文源阁,上下各六楹,阁西为柳浪闻莺。文源阁的匾额及阁内汲古观澜匾额都是乾隆皇帝御书。文源阁前为玲珑峰,上面刊有乾隆御制『文源阁诗』。阁东的亭内有石碣,上刊御制『文源阁记』。以上文源阁外观仅有的记载。 文源阁本『四库全书』自乾隆四十八年(1783)抄毕送藏后,历时仅七十余年,即毁于英法联军之手。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在圆明园大肆抢掠之后,举火焚烧了这座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文源阁本『四库全书』也随圆明园一同化为灰烬。今天,西山残照犹如昔日,万园之园圆明园,已化为历时的陈迹。文源阁所在的遗址,已不可找寻。万幸的是,文源阁东边亭内刻着乾隆皇帝御制文源阁记的石碣,尚且保留在世间。
文宗阁和文汇阁镇江金山的文宗阁原藏《四库全书》经部947函,5402册;史部1625函,9463册;子部1583函,9084册;集部2042函,12398册。《总目录》计22函,127册;《简明目录》2函,8册。 文宗阁本《四库全书》,先残于道光年间鸦片战争中的英兵之手。等太平天国的势力发展到江浙一带,江浙三阁《四库全书》遂无一幸免。咸丰二三年间,太平军即将到达扬州,当地绅士曾呈请运使刘良驹筹备费用,将《四库全书》移避于深山之中,但刘良驹坚不肯应。等太平军点燃的大火烧到阁下时,阁门还被牢牢锁住,竟不能夺出一册。镇江文汇阁在金山之上,负责看管的二个僧人听说太平军将要到达,赶紧督促僧众将寺中的佛教移运到五峰下院。但典守《四库全书》的是扬州的绅士;僧人没有及时通知他们,结果被全部烧掉。后来,莫友芝曾经受曾国藩之托去寻访《四库全书》,结构一无所获。文宗阁、文汇阁两阁《四库全书》就这样化为灰烬。文宗阁和文汇阁镇江金山的文宗阁原藏《四库全书》经部947函,5402册;史部1625函,9463册;子部1583函,9084册;集部2042函,12398册。《总目录》计22函,127册;《简明目录》2函,8册。 文宗阁本《四库全书》,先残于道光年间鸦片战争中的英兵之手。等太平天国的势力发展到江浙一带,江浙三阁《四库全书》遂无一幸免。咸丰二三年间,太平军即将到达扬州,当地绅士曾呈请运使刘良驹筹备费用,将《四库全书》移避于深山之中,但刘良驹坚不肯应。等太平军点燃的大火烧到阁下时,阁门还被牢牢锁住,竟不能夺出一册。镇江文汇阁在金山之上,负责看管的二个僧人听说太平军将要到达,赶紧督促僧众将寺中的佛教移运到五峰下院。但典守《四库全书》的是扬州的绅士;僧人没有及时通知他们,结果被全部烧掉。后来,莫友芝曾经受曾国藩之托去寻访《四库全书》,结构一无所获。文宗阁、文汇阁两阁《四库全书》就这样化为灰烬。
文澜阁本《四库全书》的运气稍好一些。咸丰年间,太平军席卷东南。咸丰十年,太平军第一次进入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尚未遭劫;到了第二年(1861)太平军再次进入杭州,浙江省的大小官员奔散逃命,无人顾及《四库全书》的命运。此时,文澜阁已经倾圮,藏于其中的《四库全书》也大量散逸。幸亏当地乡绅丁申和丁丙兄弟以收拾残编为己任,偷偷收拾残书,得到8140册,仅有原书的大约四分之一。等1864年太平军退走之后,丁氏兄弟又不惜花重金从民间收买,又买得一部分。但文澜阁一直没有修复。光绪六年(1880),浙江巡抚谭钟麟、布政使德馨倡议修复文澜阁。新阁在旧阁原址上重建。而散佚之书,丁氏兄弟继续搜购,其中包括了震泽人徐葵之在上海所收集的549册,一共达到8689册。同治五年至十年,又陆续收购到了371册,同治十三年复得2册,一共有906册。这其中除了《古今图书集成》残本673册外,文澜阁本《四库全书》实际上仅为8389册。为使文澜阁本《四库全书》成为完璧,丁氏兄弟将家中藏书全部贡献出来,依类编目,招集抄手抄写。又从天一阁、抱经楼、振绮堂、寿松堂等著名藏书楼中借抄诸书,历时七年,先后得书3396种,寻求而没有能够得到的仅有九十多种。光绪八年(1882),丁氏兄弟设抄书局于杭州东城讲舍,开始补钞,至光绪十四年(1888)为止,先后配钞残编与补钞全帙者,约共23000馀册,合乱后所收残编,一共为34000馀册。至光绪二十三年(1897)又补钞了38种(册数未详)。至是,历经劫难的文澜阁本《四库全书》基本恢复了旧观。1914年,钱恂任浙江图书馆馆长,就丁氏兄弟钞补所未全者,更为补钞残阙,历时8年之久,得书216种。1923年,张宗祥任浙江教育厅长,又组织人力开始补钞。到1926年,得书217种,共2046册。当时还补钞了丁氏钞本的缺简52种,577页;重钞丁氏钞本讹脱书13种,41册;重校丁氏钞本213种,5660卷,2251册。合计补钞、重钞、重校,合计430种,10157卷,4297册。至是,文澜阁本《四库全书》才渐复其原。文澜阁本《四库全书》的运气稍好一些。咸丰年间,太平军席卷东南。咸丰十年,太平军第一次进入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尚未遭劫;到了第二年(1861)太平军再次进入杭州,浙江省的大小官员奔散逃命,无人顾及《四库全书》的命运。此时,文澜阁已经倾圮,藏于其中的《四库全书》也大量散逸。幸亏当地乡绅丁申和丁丙兄弟以收拾残编为己任,偷偷收拾残书,得到8140册,仅有原书的大约四分之一。等1864年太平军退走之后,丁氏兄弟又不惜花重金从民间收买,又买得一部分。但文澜阁一直没有修复。光绪六年(1880),浙江巡抚谭钟麟、布政使德馨倡议修复文澜阁。新阁在旧阁原址上重建。而散佚之书,丁氏兄弟继续搜购,其中包括了震泽人徐葵之在上海所收集的549册,一共达到8689册。同治五年至十年,又陆续收购到了371册,同治十三年复得2册,一共有906册。这其中除了《古今图书集成》残本673册外,文澜阁本《四库全书》实际上仅为8389册。为使文澜阁本《四库全书》成为完璧,丁氏兄弟将家中藏书全部贡献出来,依类编目,招集抄手抄写。又从天一阁、抱经楼、振绮堂、寿松堂等著名藏书楼中借抄诸书,历时七年,先后得书3396种,寻求而没有能够得到的仅有九十多种。光绪八年(1882),丁氏兄弟设抄书局于杭州东城讲舍,开始补钞,至光绪十四年(1888)为止,先后配钞残编与补钞全帙者,约共23000馀册,合乱后所收残编,一共为34000馀册。至光绪二十三年(1897)又补钞了38种(册数未详)。至是,历经劫难的文澜阁本《四库全书》基本恢复了旧观。1914年,钱恂任浙江图书馆馆长,就丁氏兄弟钞补所未全者,更为补钞残阙,历时8年之久,得书216种。1923年,张宗祥任浙江教育厅长,又组织人力开始补钞。到1926年,得书217种,共2046册。当时还补钞了丁氏钞本的缺简52种,577页;重钞丁氏钞本讹脱书13种,41册;重校丁氏钞本213种,5660卷,2251册。合计补钞、重钞、重校,合计430种,10157卷,4297册。至是,文澜阁本《四库全书》才渐复其原。
字词典(Dictionary) 字词典是汇集各种语言中的字词及短语,分别给予拼写、发音和词义解释等项信息,并按字顺组织起来方便读者随时查检特定词语信息的语言工具书。 这类工具书包括语言词典,传记词典、地名词典及各个学科的知识词典。如果有下列问题,诸如:词的起源、派生、用法、同义词与反义词、方言、俚语、缩写字、短语和的生僻字等问题,可直接找这类工具书。
字典、词典。 中国的语言文字源远流长,汉字是世界上使用年代最久的一种文字。字典、词典,古时称为字书。 最早的字书:《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以讲字形为主的字典。首创部首排检法。 最早的词典:《尔雅》,它是历先秦汉代的跨代集体著作,以讲字义为主。 现存最早而完整的韵书是《广韵》,是讲字音为主的,在宋代已被读书人作为通用字典使用。 以上三种是古代最重要的字书。后来的各种字典、词典都是由这三种发展演变而来,以后又先后出现了《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辞源》《辞海》等。现在我们使用的工具书最简便的有《新华字典》,较完备的有《现代汉语词典》。这两种工具书我们一定要熟练地使用。
辞书释义 • 辞书是字典和词典的统称。 • 字典是主要用来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工具书。 • 词典是主要用来解释词语的意义、概念、用法的工具书。
“词”和“辞”在表示言辞(言词)、文辞(文词)时,语义是相通的。“词”和“辞”在表示言辞(言词)、文辞(文词)时,语义是相通的。 • “辞”的指称范围比“词”大。 • “词”的基本意思是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 • “辞”则是指言辞、文辞。
以收录语文性词汇为主的语文词典,多写作“词典”。以收录语文性词汇为主的语文词典,多写作“词典”。 • 以收录术语、专名、学科性词汇为主的词典,多写作“辞典”。 • 以收“词”为主的是“词典”,以收“语”为主的是“辞典”。
词典的种类 • 规模:大、中、小之分。 • 释词方法:描写型词典、规范型词典。 • 收词时限:历时性词典、共时性词典。 • 载体形式:印刷版、电子版、网络版。
《尔雅》 • 由秦汉之间的学者递相增益而成 。 • 中国最早的以训释词义为主要内容的训诂书,被称为是中国最早的词典。 • 在中国辞书发展史形成了特有的“《尔雅》系统的字书”(又称“群雅”)。
《说文解字》 • 东汉中期著名学者许慎编纂。 •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解释字义、辩识声读的字书。也是1800年来唯一研究汉字的经典著作。 • 在中国字书发展史上形成了特有的“《说文》系统的字书”。 • 收篆文单字9353个, “重文”1163个,解说133441字。 • 所收文字,按形体构造归并为540个部首。 • 人们认为“读遍天下书,不读《说文解字》,尤不读也。”
说文,重点在字形的分析,以文(独体)为主;解字,重点在字义的解释,以字(合体)为主。小篆是全书的说解对象,通过字形的分析,来肯定字的性质和类型,说明文字义、形、音三种要素和三者的密切关系。说解次序就是对每个字先说解其意义,次说形体,后说读音。全书以“六书” 为书例,统全书文字。 “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说文解字》不仅是一部古代文字学大典,而且也是一部“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事·莫不毕载”(许冲《上(说文解字)表》语)的百科全书。其价值主要有:(一)奠定了汉语文字学的基础;(二)开创了以部首编纂字典的体例;(三)规范统一了汉文字;(四)是释读古文字资料的桥梁和钥匙;(五)是探求古代汉语音韵、词汇的宝库;(六)是纪录历史文化知识的典藏。《说文解字》不仅是一部古代文字学大典,而且也是一部“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事·莫不毕载”(许冲《上(说文解字)表》语)的百科全书。其价值主要有:(一)奠定了汉语文字学的基础;(二)开创了以部首编纂字典的体例;(三)规范统一了汉文字;(四)是释读古文字资料的桥梁和钥匙;(五)是探求古代汉语音韵、词汇的宝库;(六)是纪录历史文化知识的典藏。
许慎(58?-147?) 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人。字叔重。师从东汉名儒贾逵,通籀篆古文。作《说文解字》,对后代研究中国古代文字的形音义和文字发展的贡献极大。另著《五经异义》等,已散佚。据《后汉书》称,“时人为之语:五经无双许叔重”。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436页
《康熙字典》 •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明确以“字典”命名的字书。 • 中国传统学术文化总结时期出现的最有代表性的古代字书。
汉字的形体和读音比较规范、准确,释义和例句简明易懂。汉字的形体和读音比较规范、准确,释义和例句简明易懂。 全面而及时地体现国家现行的语文政策。 《新华字典》
内容以现代汉语普通话为基本范围 。 全面推行“规范”。 《现代汉语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