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结构主义: 学校组织性质的再认识

结构主义: 学校组织性质的再认识. 资料收集:邵婉嫕、李雪梅 PPT :李佳遥、叶佳 演讲:韩兆寅. 结构主义: 以管理思想家韦伯的“科层制”(又译“官僚制”)理论 为代表的管理学说,指一种理想类型的组织结构的形态及其行为模式,注重组织内部的结构。. 科层制组织(特征): 明确的分工和专业化 人格化倾向(公事公办) 自上而下的权力等级体系(保证上级指示严格执行) 规章制度(规范组织运作) 职业导向. 结构主义对学校组织的影响 :.

Download Presentation

结构主义: 学校组织性质的再认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结构主义:学校组织性质的再认识 资料收集:邵婉嫕、李雪梅 PPT:李佳遥、叶佳 演讲:韩兆寅

  2. 结构主义:以管理思想家韦伯的“科层制”(又译“官僚制”)理论 为代表的管理学说,指一种理想类型的组织结构的形态及其行为模式,注重组织内部的结构。 科层制组织(特征): • 明确的分工和专业化 • 人格化倾向(公事公办) • 自上而下的权力等级体系(保证上级指示严格执行) • 规章制度(规范组织运作) • 职业导向

  3. 结构主义对学校组织的影响: 韦伯的理论及其对组织结构的分析,对教育管理有一定的影响。学校不属于典型的科层制,但有科层制一面。学校组织有上下等级制度,分工工作现象,设立各个不同的部门对学校进行统筹管理;有规范组织运作的规章制度,但是不都是强制实施的,学校组织上下级工作人员可以进行工作交流、经验分享,对工作进行互相监管,并共同提出建议,大家只为把工作做好,以达到最高效率。同时工作中也会对员工进行奖惩,激励大家认真工作。 除了学校组织外,学校各班级管理工作中,也体现了科层制。各班级设立多个班委工作,各个职位工作内容不同,有权力的大小,大家各司其职,又相互合作,共同把班级工作做好,分担老师的工作量。

  4. 科层制运用至教育组织的好处 • ‘bureaucracy’这个词汇在西方社会科学的使用中原本是一个中性词,用于表达一种行政和生产管理的组织形式。后来这个词被翻译成‘官僚主义体制’或‘官僚制’介绍到中国。直到今日,一提到‘官僚主义者’和‘官僚制’,人们都会以一种带有感情色彩的、全盘否定的态度加以反对。”因此,如果我们狭隘理解科层制,这是对其本意的歪曲。 • 韦伯认为,科层体制将权威和责任明确分离,人员聘用主要根据其技术和专业资格来确定,通过详细的规章制度对员工的工作方式进行严格规定,确立科层晋级制度。“科层制在理论上不依赖于个人及其人格特征,因此有可能减少个人对工作和组织运作效率的干扰,增加工作的专门化、专业化、连续性和中央监督机制的影响作用。

  5. 科层制在学校的教育结构中的运用: 科层制赋予每一级职位的承担者对下属进行合法控制的权利,下级的行为要受到上级权威体系的控制 【案例】 XX学校中,校长认为男女生都要学习踢足球,副校长尽管自己心中并不赞许校长的想法,但是连声叫好并通知副教导主任发布新的规定,要求“无论男生女生都要学习踢足球并作为自己的一门兴趣爱好”。一个学期后,副教导主任被升为了教导主任。 • 科层制导致组织内部成员注重如何处理上级关系以获得晋升机会和特殊福利 试图让每个学生都拥有相同个性的行为是不可行的

  6. 【专家评论】 “金字塔式的管理架构与单向度的信息传输,刚性刻板的管理制度与一言堂作风,与家庭、社区等外界社会的封闭“锁校”等等,成为学校自身无法战胜的痼疾。” 贺武华 方展画.公立学校科层制批判的反思与批判[J].浙江: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4

  7. 科层制理论运用至教育组织的缺陷 • 教育组织的目标不是具体明确的,这对清晰的决策起不了指导作用,把这些目标转化成明确的行动方案也是困难的,如什么是“优秀”、“教育质量”等,根本不可能有一致的看法。 • 教育组织所运用的技术也是不清楚的,模糊的,“何为教学”?学习过程何时发生?什么对此负责?大多数教师都是在一种试验和错误的基础上行动的,因此要找出一个教育问题并且将其解决是很困难的。 • 教育组织呈现出一种“流动式参与”的特点,人员流动比较大,决策过程复杂,决策影响因素把握不定,易引起多方关注并加入决策过程。 • 教学专业化,教师有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对此会发生科层组织与专业人员之间的矛盾冲突现象。

  8. 学校校长贪污案件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法院审理了马某某贪污一案,经查明,马某某利用担任原州区中河乡中心小学校长之便,在他人名下虚报工程款等予以贪污。 山西和顺第一中学原校长因采用截留扩招费、补习费和多收作业本费、印刷费等手段私设“小金库”,贪污数十万元,被处以贪污、挪用公款罪。

  9. 分析 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工作全面负责、统一领导,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最高的权力。如果按照科层制进行管理,校长权力过于集中,组织中影响力过大,缺乏下级的监管,有机会做出失职、挪用公款等;上下级缺少沟通联系,上级对下级的工作不了解,对基本情况不清楚,在制定学校决策时独断、脱离实际,不利于学校教育的发展。

  10. 谢 看 观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