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likes | 177 Views
第三章应收及预付账款. 第二节应收票据. 复习回顾. 应收票据贴现计算要点. 1 )到期值计算 (贷款本金). 到期值 = 面值 × ( 1+ 票面利率 × 期限). 2 )贴现期确定 (贷款期限). 按月算(日数不变,月数加期限). {. A 到期日确定. 按日算(算头不算尾). B 贴现期计算. (算头不算尾,整月时简化计算). 3 )贴息计算 (贷款利息). 贴息 = 到期值 × 贴现率 × 贴现期. 4 )实收额计算 (贷款净额). 实收额 = 到期值 - 贴息. 专项练习. 一、专项练习 —— 到期值计算.
E N D
第三章应收及预付账款 第二节应收票据
复习回顾 应收票据贴现计算要点 1)到期值计算(贷款本金) 到期值=面值× (1+票面利率×期限) 2)贴现期确定(贷款期限) 按月算(日数不变,月数加期限) { A到期日确定 按日算(算头不算尾) B贴现期计算 (算头不算尾,整月时简化计算) 3)贴息计算(贷款利息) 贴息=到期值×贴现率×贴现期 4)实收额计算(贷款净额) 实收额=到期值-贴息
专项练习 一、专项练习——到期值计算 例1:企业于5月1日收到一张面值为50000元,期限为6个月的商业承兑汇票。 不带息票据到期值=面值=50000(元) 例2:企业于3月13日收到一张面值为40000元,票面利率为10%,期限为180天的商业承兑汇票。 到期值=40000×(1+10%×180/360)=42000(元)
二、专项练习——到期日、贴现期计算 例3:计算上述两例中票据的到期日 例1中票据到期日计算可按月计算,计算过程为 月份数=取得月份+票据期限=5+6=11 日数不变=1 到期日为11月1日 例2中票据到期日计算应按日计算(算头不算尾),计算过程为 3.13——3.31 19天 4.1——4.30 30天 5.1——5.31 31天 6.1——6.30 30天 7.1——7.31 31天 8.1——8.31 31天 9.1——9.8 8天 合计 180天 每月日数计算可用日数相减加1法计算如3.13至3.31,31-13+1=19(天) “头”3月13日已计算,最后一天9月8日已算入期限,说明不是“尾”;到期日(“尾”)往后推1日,即9月9日
例4:假设例1例2中两张票据均于6月1日申请贴现,计算贴现期 例1中票据贴现期为5个月 例2中票据贴现期为100天 6.1——6.30 30天 7.1——7.31 31天 8.1——8.31 31天 9.1——9.8 8天 合计 100天
三、专项练习——贴息、实收数计算 例5:企业将一张面值为6000元,3个月后到期的商业承兑汇票向银行申请贴现,贴现率为10%,计算贴息及实收数 贴息=到期值×贴现率×贴现期 贴息=6000×10%×3/12=150(元) 实收额=到期值-贴息 实收数=6000-150=5850(元)
综合练习 例6:某企业2007年4月5日销售产品一批,价款30万元,增值税税率17%。收到带息商业承兑汇票一张,年利率12%,期限6个月,企业持有2个月后贴现,年贴现利率为10%。票据到期时,付款单位无资金支付,贴现银行直接从该企业银行账户中将款项扣回。 要求:编制销售产品、票据贴现息和票据到期的会计分录。 ①销售产品时: 借:应收票据 351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3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0 ②票据贴现时: 票据到期值=351000+351000×12%×6÷12=372060(元) 票据贴现息=372060×10%×4÷12=12402(元) 贴现净额=372060-12402=359658(元) 借:银行存款 359658 贷:财务费用 8658 应收票据 351000 ③票据到期时: 借:应收账款 372060 贷:银行存款 372060
课堂小结 一、在练习中你学到了什么? 二、贴现核算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课后作业 完成习题册P17综合实务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