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k likes | 1.2k Views
理想课堂与 课堂文化重建 .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方张松. 一、理想课堂的要素. 1 、简单的课堂 简单因为不简单 ( 简约而不简单 ) 简单在:展示自己、过程与环节 不简单:把握教材、研究学生、教育智慧等. 学科知识: 1 、通领知识和最有价值的知识 2 、学习内容理解和误解的知识 3 、横向纵向的组织和结构的知识 4 、学习内容显示学生策略的知识(关于知识的知识,既知识学习过程中所隐藏的智慧). 教师的教育智慧. 语言智慧 角色智慧 对象智慧 教材智慧 问题智慧 反思智慧. 2 、有厚度的课堂.
E N D
理想课堂与 课堂文化重建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方张松
一、理想课堂的要素 1、简单的课堂 简单因为不简单(简约而不简单) 简单在:展示自己、过程与环节 不简单:把握教材、研究学生、教育智慧等
学科知识:1、通领知识和最有价值的知识2、学习内容理解和误解的知识3、横向纵向的组织和结构的知识4、学习内容显示学生策略的知识(关于知识的知识,既知识学习过程中所隐藏的智慧)学科知识:1、通领知识和最有价值的知识2、学习内容理解和误解的知识3、横向纵向的组织和结构的知识4、学习内容显示学生策略的知识(关于知识的知识,既知识学习过程中所隐藏的智慧)
教师的教育智慧 • 语言智慧 • 角色智慧 • 对象智慧 • 教材智慧 • 问题智慧 • 反思智慧
2、有厚度的课堂 • 厚度的不是表现在难度和深度上,而是表现在学科的思想与方法上。 • 厚度还表现在教师的整合水平。 • 现实关怀与超越。 • 提高教师的专业化。
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于教育的知识 关于学科的知识 关于策略的知识 关于技术的知识 关于学生的知识 关于整合的知识
3、落实核心知识的课堂 •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 知识的相联水平 • 把书给教薄
4、会提问的课堂 • 大问题下的反问、追问、补问技术 • 小问题下的提炼与归纳 • 含蓄技能 • 接纳水平 • 课堂安全感
二、提高教学质量水平 1、教学常规是底线 • 备课:集体与个体,电子与手写、下载与阅读,检查与免检、常规与年检,教案与课本 • 上课:目标达成度,知识相联水平,学生学习状态(山东一初中的经验) • 作业:课后作业的层次性与拓展,前置性作业的价值,批改方式
2、校本研修突现——张力 (1)设计与策划 梳理问题 搜集资料 教学实践 问题反思 归纳总结 确立主题 合作设计 课堂观察 行动跟进 形成策略(2)突出难点重点 干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干事更重要。 共性问题淡化学科,个性问题运用微格。
3、三长培训与管理要加强 • 年级组长:整体、行政 • 教研组长;研究、业务 • 年级学科组长:常规、备课 • 三长是教学管理的主力军,权力和义务相匹配
4、提高教师教学生命的质量 • 幸福教师——幸福的学生人生,是教师自己的需要也是教育的需要。 • 切忌太多的制度和考核,运用增减效应。 • 社会对教师职业的看法 吃香的原因:寒暑假、职业稳定、受人尊重、家教。 • 教师的关爱水平效能:小学—初中—高中下降态势。 • 校长是教练而不是裁判,以师为本才能以生为本。
5、教学质量管理改革 (1)过程增值 三要素:基础差异、过程投入、最终产出。 (2)关注净增值 关注教学效能的动态增长,引导教师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3)使用发展效差 教学效能自身前后变化的效能与大小。
切忌: • 依据排名量化,攀比分数,过分关注生源,缺少教学工作反思。 • 忽视投入与产出的比较。无视学校、教师、学生的差异,忽视教师的努力与付出。
6、教学质量的教师个案评价 • 学生问卷调查 • 学生学业成绩分析 • 同伴的观察与建议 • 教师对教学的自我评价 • 教师对教学的自我反思
三、课堂教学中的文化缺失 1、学生主动提问了吗? 适合学生需求和水平 适合学习任务 适合进一步提出问题
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没有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不是没有问题,而是不习惯提出问题),而这种习惯的缺失正反映了我们在教学中缺乏对这种行为的关注和鼓励。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没有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不是没有问题,而是不习惯提出问题),而这种习惯的缺失正反映了我们在教学中缺乏对这种行为的关注和鼓励。
2、教师不善于或无法回答学生问题 “我不知怎么说” 知识的冰山模型 明确知识 (是什么、为什么) 主要是事实和原理的知识 默会知识 (怎么想、怎么做) 本质上是理解力和领悟
明确知识 内化 外现 默会知识
4、方法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有效选择之别 教学方法 学习知识 培养能力 培养品质 参与社会活动 满足需求和兴趣 讲授 + 讨论 + 视听 + 探索 + 发现 + 教学系统设计 + 程序教学 + 操练 + 角色扮演 + + + 模拟 + + 小组调查 + + 社区活动 + 学习方法 + 独立研究 微型课程 + “头脑风暴”+
四、课堂文化建设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主渠道,但是,课堂教学改革究竟要改什么?
一种观念代替另一种观念 • 一种模式代替另一种模式 • 一种方式代替另一种方式 • 一种行为代替另一种行为 这些是手段,改革的最终目的、根本任务或终极追求是什么?
教学层面: 方法 (显性的操作层面) 方式 (显性的概括层面) 模式 (显性的抽象层面) 文化 (隐性的价值层面)
课堂教学改革绝不仅仅是观念、模式、方式、行为的变革,即教学活动本身的改革,它首先而且主要是课堂文化的重建。课堂教学改革绝不仅仅是观念、模式、方式、行为的变革,即教学活动本身的改革,它首先而且主要是课堂文化的重建。 是核心、根本和终极追求
课堂文化是教师和学生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课堂文化是教师和学生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是课堂教学的“土壤”,是课堂教学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元气”,是课堂教学的活力之根和动力之源。 没有课堂文化的重建,课堂教学改革必将走向形式化、最终无功而回。
课堂文化的构成: 一、教室文化(物理空间)——使教室体现出崇高的教育意义和审美价值 二、班级文化(社会环境)——使同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活伙伴 三、教学文化(教学范型)——使教学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活动 四、纪律(规则)文化 五、精神文化
一、教室文化(物理空间)——使教室体现出崇高的教育意义和审美价值一、教室文化(物理空间)——使教室体现出崇高的教育意义和审美价值 教室是课堂教学活动得以展开的主要场所,教室布置是构成课堂文化的重要内容。 座位编排方式、教师讲台与学生课桌椅的结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行为和学习成绩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而班级规模、教室大小和形状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成绩有影响。
另外,教室空间的功能及其物品设备的设置、墙窗户结构、墙面的装饰、教学媒体设备及其装饰、照明等都对课堂教学有直接影响。另外,教室空间的功能及其物品设备的设置、墙窗户结构、墙面的装饰、教学媒体设备及其装饰、照明等都对课堂教学有直接影响。
几十平方米的教室里却坐上六七十名学生,密密麻麻地摆满了一排排的课桌椅,前后两排课桌椅之间的距离“吝啬”得想弯一下腰或踢一下腿都动弹不得。几十平方米的教室里却坐上六七十名学生,密密麻麻地摆满了一排排的课桌椅,前后两排课桌椅之间的距离“吝啬”得想弯一下腰或踢一下腿都动弹不得。 (图:某小学二年级某班的学生在上课。这个班学生多达85人,教室显得拥挤不堪。)
教室除了简单的学习园地、黑板报之类的传统布置外,几乎没有什么其他的设备了,这样的教室对学生在课堂的学习生活具有直接的制约和消极的影响。教室除了简单的学习园地、黑板报之类的传统布置外,几乎没有什么其他的设备了,这样的教室对学生在课堂的学习生活具有直接的制约和消极的影响。 (图:某中学初三(8)班,97个学生密密麻麻地挤在一间教室上课。)
教室文化的特性 (一)学习化 (二)活动化 (三)审美化
(一)学习化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专用场所,教室文化的首要特性是“学习化”。 学习化指教室具备学习的功能,对人的学习具有亲和性,具体说来就是:教室环境的构思、设计和建设,合乎人的学习活动需要,使人一置身其中,学习兴趣就被激发而“跃跃欲试”。 教室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天堂”。
(二)活动化 教仅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也应是活动的场所。 教室的活动化,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把教室建构成为可以开展游戏、学习和劳动的活动场景。 (图:台湾小学教室)
活动包括人的动与物的动,人的动是指教室环境中的各种物质因素、设备、形式和样态,以有利于学习活动和休闲活动加以设计和表现。活动包括人的动与物的动,人的动是指教室环境中的各种物质因素、设备、形式和样态,以有利于学习活动和休闲活动加以设计和表现。 物的动是教室环境中的各种物质设备及其关系,为着学习的实现,在时空上是动态互换的。如教室里的黑板以及桌椅板凳,是活动式的,可以随学习活动的需要而改变位置和结构。
(三)审美化 教室的审美化是教室文化的突出体现,教学实践和心理学的研究都表明,整齐清洁、优雅宁静的环境能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从而使人的智力活动达到最佳状态。 正所谓“宁静而致远” 。
相反,肮脏杂乱的场所、嘈杂恶劣的地方,会使人倦怠厌烦、心情躁动,容易引起大脑疲劳,降低用脑效率。相反,肮脏杂乱的场所、嘈杂恶劣的地方,会使人倦怠厌烦、心情躁动,容易引起大脑疲劳,降低用脑效率。 (图:某小学四年级二班)
二、班级文化(社会环境)——使同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活伙伴二、班级文化(社会环境)——使同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活伙伴 班级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单位,现代课堂教学都是以班级为对象(基本单位)的,班级文化因此是课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是在什么样的班级人际关系和环境中进行教学——传授知识、技能,经历过程、掌握方法,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是在什么样的班级人际关系和环境中进行教学——传授知识、技能,经历过程、掌握方法,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案例:全班学生被分成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合作制作一只竹筏。经过了几个月的努力,每个小组都完成了任务。今天下午,是竹筏下水的日子,每个小组成员都要乘坐自己小组所制作的竹筏,这是一个大家期待已久的日子。可是,活动开始之前,教室里发生了一件事情。伊藤同学不顾东郎老师的一再提醒,在课上不停地讲话,老师忍无可忍地把他叫到了前面,狠狠批评了一番,并说:“下午乘坐木筏的活动你就不要参加了。”伊藤难过得低下了头。教室里鸦雀无声。案例:全班学生被分成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合作制作一只竹筏。经过了几个月的努力,每个小组都完成了任务。今天下午,是竹筏下水的日子,每个小组成员都要乘坐自己小组所制作的竹筏,这是一个大家期待已久的日子。可是,活动开始之前,教室里发生了一件事情。伊藤同学不顾东郎老师的一再提醒,在课上不停地讲话,老师忍无可忍地把他叫到了前面,狠狠批评了一番,并说:“下午乘坐木筏的活动你就不要参加了。”伊藤难过得低下了头。教室里鸦雀无声。
突然,坐在第一排的学生站了起来,说:“伊藤讲话是不对,但是乘坐木筏与这件事情没有关系,老师不应该以此来惩罚他。”另一位同学随声附和:“对,老师,您没有权力这么做。”教室里的同学开始七嘴八舌,纷纷为伊藤求情,一位女同学哭着站了起来:“伊藤是我们这一组的,为了制作木筏,他费了很大的力气,我们小组不能没有他,我们需要他。”渐渐的,教室里面传来了一片哭泣声,伊藤也抹起了眼泪。东郎老师闭着眼睛,平静地听着学生的建议,终于缓缓地说道:“同学们说得对,老师的确没有权力这么做,好了,让我们一起到游泳池边开始活动吧。”突然,坐在第一排的学生站了起来,说:“伊藤讲话是不对,但是乘坐木筏与这件事情没有关系,老师不应该以此来惩罚他。”另一位同学随声附和:“对,老师,您没有权力这么做。”教室里的同学开始七嘴八舌,纷纷为伊藤求情,一位女同学哭着站了起来:“伊藤是我们这一组的,为了制作木筏,他费了很大的力气,我们小组不能没有他,我们需要他。”渐渐的,教室里面传来了一片哭泣声,伊藤也抹起了眼泪。东郎老师闭着眼睛,平静地听着学生的建议,终于缓缓地说道:“同学们说得对,老师的确没有权力这么做,好了,让我们一起到游泳池边开始活动吧。”
这个教育片断深深触动了我,我不知道东郎老师的教育理念是否代表了日本的教育文化,因为这只是我看到一些日本教育的片断,但是我至少可以说,他代表了一种与中国大多数教育不同的文化立场。而且,这种文化取向与我们的新课改理念在深层次上是完全契合的。这其中,透视着东郎老师的教育理念,这是一种真正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折射出东郎老师与学生间的民主平等、学生与学生之间唇齿相依的亲密合作伙伴关系。如果以之为镜,那么,新课改在中国遭遇的文化困境就显然一览无遗了。这个教育片断深深触动了我,我不知道东郎老师的教育理念是否代表了日本的教育文化,因为这只是我看到一些日本教育的片断,但是我至少可以说,他代表了一种与中国大多数教育不同的文化立场。而且,这种文化取向与我们的新课改理念在深层次上是完全契合的。这其中,透视着东郎老师的教育理念,这是一种真正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折射出东郎老师与学生间的民主平等、学生与学生之间唇齿相依的亲密合作伙伴关系。如果以之为镜,那么,新课改在中国遭遇的文化困境就显然一览无遗了。
教育的悲哀 某小学7岁的小学生涂迁因没完成作业,上课时被班主任老师叫到教室外罚站三节课,致使小涂迁溜出学校玩耍,结果在邻近的人工湖中被淹死。 这是个悲痛的故事,然而哽在心中感到更悲痛的是,事故发生后,双水磨小学的校长、班主任老师和涂迁班上的一些同学,都异口同声地撒谎说涂迁出事那天根本没去学校上学,且众口一词,信誓旦旦,咬得死死的。其中一位女孩子是涂迁的同桌,也斩钉截铁地说那天没见涂迁来上课。
纸终究包不住火,后来终于有一位小学生说出了真相。原来,学校和老师为了推卸责任公然撒谎,而且“教育”小学生,为了学校的“名誉”,什么诚实、正义、良心、道德全被老师的教唆扭曲了。这是教育的悲哀,更是教育的畸变和失败,给众多小学生心灵造成的创伤永难弥补。纸终究包不住火,后来终于有一位小学生说出了真相。原来,学校和老师为了推卸责任公然撒谎,而且“教育”小学生,为了学校的“名誉”,什么诚实、正义、良心、道德全被老师的教唆扭曲了。这是教育的悲哀,更是教育的畸变和失败,给众多小学生心灵造成的创伤永难弥补。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在正义的感召下终于有小学生说了真话。记者问他为什么说真话,这位可敬可爱的孩子说:“老师说过诚实才是好孩子,我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对纯洁的儿童来说,教育的理性光芒毕竟没有被泯灭,社会正在重新倡导和恢复诚信,社会的希望就在这样诚信的孩子身上。这是真正的教育的曙光!(摘自《做人与处世》2002年第11期)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在正义的感召下终于有小学生说了真话。记者问他为什么说真话,这位可敬可爱的孩子说:“老师说过诚实才是好孩子,我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对纯洁的儿童来说,教育的理性光芒毕竟没有被泯灭,社会正在重新倡导和恢复诚信,社会的希望就在这样诚信的孩子身上。这是真正的教育的曙光!(摘自《做人与处世》2002年第11期)
班级文化重建的核心是重建同学的关系 在教学活动中,同学关系甚至比师生关系更能促进学生的成长。(我把儿子交给杭外,可教育我儿子的主要是他的同学) 1.学习关系(互帮互学的学习共同体) 2.情感关系(亲密友爱的情感共同体) 3.工作关系(团结协作的班级共同体)
1.学习关系(互帮互学的学习共同体) 从学习社会学角度来讲,学生的学习存在竞争与合作两种形式。竞争与合作是涉及人与人关系的一对基本范畴,学生之间在学习上也客观存在着竞争与合作两种关系。 竞争性学习方式:学习目标互相排斥 合作性学习方式:学习目标互相依赖 个体性学习方式:学习目标单行独进
对待学习成绩比自己差的:主动关心帮助人家 • 对待学习成绩比自己好的:见贤思齐,主动向人家学习 • 对待学习成绩与自己相仿的:互相鼓励、支持 • 谁考不及格、谁学习有困难有没有人关心?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班级的学习功能得到了充分强化,在不断的考试和排名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异化成了单纯的竞争对手关系,他们相互戒备,相互提防,都想争取更好的名次。在学习功能被极力抬升的同时,班级的其它功能,如社会化功能、品德濡化功能等,却前所未有地被弱化了,学生在班级中难以学会与人相处的技巧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有些学生品德上、心理上存在问题,却被成绩的光环所掩盖。这些都会加剧学生之间的隔膜和对立,进一步恶化学生之间的关系。(引自:杨孝如“消极班级舆论简论”,《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第11期)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班级的学习功能得到了充分强化,在不断的考试和排名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异化成了单纯的竞争对手关系,他们相互戒备,相互提防,都想争取更好的名次。在学习功能被极力抬升的同时,班级的其它功能,如社会化功能、品德濡化功能等,却前所未有地被弱化了,学生在班级中难以学会与人相处的技巧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有些学生品德上、心理上存在问题,却被成绩的光环所掩盖。这些都会加剧学生之间的隔膜和对立,进一步恶化学生之间的关系。(引自:杨孝如“消极班级舆论简论”,《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