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k likes | 1.14k Views
小组合作学习 --- 未来的主要学习方式. 一、合作学习的历史及依据 二、小组是合作学习的载体 三、小组学习的目标原则 四、小组建设与机制建立 五、合作学习中教师作用. 一、合作学习的历史与依据. ( 一 ) 合作学习中外历史 ( 二 ) 合作学习理论依据. ( 一 ) 合作学习中外历史. 合作学习是 20 世纪 70 年代初兴起于美国
E N D
小组合作学习---未来的主要学习方式 一、合作学习的历史及依据 二、小组是合作学习的载体 三、小组学习的目标原则 四、小组建设与机制建立 五、合作学习中教师作用
一、合作学习的历史与依据 (一)合作学习中外历史 (二)合作学习理论依据
(一)合作学习中外历史 • 合作学习是 20 世纪 70 年代初兴起于美国 • 由于合作学习能弥补班级教学和个别学习的不足,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很快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被公认为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被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
(一)合作学习中外历史 孔子授学图
(一)合作学习中外历史 孔子授学图。教学民主、开放,弟子三千,圣贤72人,骨干也就几个学生,就是“小先生”制度。课堂也是对话研讨、探究式。又带学生周游列国,通过“游学”而活学活用,即今天的社会实践和研究性的学习。
(一)合作学习中外历史 • 在我国,合作学习的思想更是源远流长 • 我国最早的合作学习的思想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卫风》中,其中指出:“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意思是学习要相互商讨、相互砥砺、共同提高。
(一)合作学习中外历史 • 20 世纪 30年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并实施了“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让儿童一边当学生,一边当“先生”,把学到的知识传给周围的同伴,这些提法、行为都体现了合作最基本的理念——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二)合作学习理论依据 • 学习金字塔告诉我们一些道理 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 • 前四种学习效果在30%以下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是低效学习;后三种学习效果在50%以上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参与式学习,是高效学习;最高效果是教别人、马上用。
(二)合作学习理论依据 • 学习金字塔告诉我们一些道理 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 • 前四种学习效果在30%以下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是低效学习;后三种学习效果在50%以上,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参与式学习,是高效学习;最高效果是教会别人、马上用。
(二)合作学习理论依据 •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向内的转移和传递,更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基于这种对学习的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非常强调主体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认为这种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 合作学习环境下,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环境,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学生完成意义建构。
(二)合作学习理论依据 • 2、“最近发展区”理论 •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教学应当先于发展、引导发展,其实质在于创造最近发展区,并促使最近发展区转化到现有发展水平的范围之中。维果茨基认为,儿童通过成人指导或与能力更强的伙伴合作,会表现出潜在的发展水平,能够促使最近发展区更好地转化到现有发展水平的范围之中。儿童在彼此最近发展区内合作,会表现出比单独活动更为高级的行为。合作学习环境下,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在合作中取长补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合作学习理论依据 • 3、马斯洛的“需要”理论 •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分析人类的需求时指出,人人都有对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如果这些较低层次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就会影响到较高层次需要的满足。马斯洛认为,人的行为的内驱力来自人自身的需要,他归纳的人的多种需要中,与合作学习有直接关系的至少有4种,即:交往需要、表现需要、求援需要、游戏需要。合作学习正是建立在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的基础之上。合作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这些需要,能够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因而保证了学生能够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
(二)合作学习理论依据 • 4、“群体动力”理论 • 考夫卡:群体是成员之间的互赖性可以变化的动力整体。考夫卡的同事勒温对这一思想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他说,第一,群体的本质就是导致群体成为一个动力整体的成员之间的互赖,在这个动力整体中,任何成员状态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成员状态的变化。第二,成员之间紧张的内在状态能激励群体达到共同的预期目的。正是由于这种阐释,后人常称勒温为群体动力理论的创始人。
(二)合作学习理论依据 5、选择理论 • 选择理论是美国加利福尼亚格拉斯学院的创建者格拉斯博士提出的,它的实质是一种需要满足理论。它认为,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重要场所。学生到学校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就是自尊和归属等。按照选择理论,不爱学习的学生,绝大多数不是因为“脑子笨”,而是由于“不愿学”。只有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归属感和自尊感的需要,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习,才有可能取得学业上的成功。许多学生正是因为在课堂上得不到认可、接纳和表现出对别人的影响力,才转向课外活动、校外小团体等寻求满足自己需要的机会。可以说,“只有愿意学,才能学得好”就是选择理论最为简洁的一种表述。 • 合作学习环境下,学生渐渐学会和别人一起学习,学会尊重他人和理解他人,学生的归属、自由、快乐等内驱因素得到满足,持续不断地维持着学习兴趣,潜力不断得到挖掘。
二、小组是合作学习载体 • 小组合作,师生合作,同伴合作(广义 ),远程合作。同伴合作是主体(生活空间决定),在学习期间小组合作是同伴合作载体。 (一)合作学习是时代主流 (二)班级是行政管理载体 (三)小组是新型学习组织
(一)合作学习是时代主流。 • 新课程改革学习方法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实现有效合作,建立学习小组就应运而生。没有小组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不能称之谓“新课堂” • 李庚南教师是李炳亭先生最敬重的人,人他认为李教师的教学法理念先进、能复制。曾经在中央台播放的《自学、议论、引导》的片子,是在十三前拍摄,李教师完整地概括出了三个詞:自主、合作、探究,教师的主要职能是引导。
(二)班级是行政管理载体 班级建制有着浓厚的工业文明色彩,讲规模、讲效益。班级建制的基本要求是统一:统一年龄,统一时间,统一内容,统一地点,统一进度,统一标准。 要满足如此多的统一,唯一的办法就是:教师统一讲授!满堂灌就顺理成章了。 现代以到了信息化时代,以人为本,关注每个个体的合理需求时代。班级在许多国家的小学较高年级就没有了,在北京十一中学李希贵的学校也没有行政班级了,只有学习小组和导师了,学生在跑教室选择上课,教师则相对固定教室。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的导师。
(三)小组是新型学习组织 • 张卓玉厅长指出:新课程要有新模式,它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结构,全新的教育秩序。构成新模式的最重要元素的元素就是学习小组。 • 班级是行政单位,小组是自主管理单位和学习型组织。 • 可以预见,小组会越来越重要,不仅是学习型组织,还是自主管理的组织;不仅仅在学校是自主管理的载体、学习的组织,在社会也应当是如此。对我们传统的观念产生颠覆性改变。安定小学,何庄小学,潍坊的广文中学的自主管理做得非常好。
三、小组学习的目标原则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则 (三)小组合作的心理倾向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 • 三维目标(当下考试、未来发展都能兼顾) • 四基四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基本学科经验) • 导学载体 (如文本载体)是目标载体。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 • 案例 • 活动一:尝试画圆 • 1.想办法画一个圆。 • 2.组内交流: • 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 活动三:研究特征 • 1.下列问题,先猜一猜,再独立验证。 •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 (3)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 2.验证过程中还有什么发现? • 3.组内交流。可以借助圆片用画一画、比一比、折一折等方法来研究哟。
(二)小组合作的原则 1、需要性原则 合作学习是使学生在融洽开放的学习氛围里,进行积极主动的交流合作,来实现优势互补,从而减轻思想压力,增强自信心,增加动手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使不同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因此,并不是每一个学习要点都适合作为开展合作学习的目标。那些通过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自我解决的、相对容易的学习要点是不需要列为合作学习目标的,而应列为学生自主学习目标;那些难度过高、预设到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也不需要列为合作学习目标,而应列为师生共同研究目标。因此,我们要结合学习要点的难度系数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根据需要性原则来确定合作学习目标,将那些真正需要通过合作学习来完成的学习要点列到合作学习目标中来。
自主学习 站起来表示自主结束
站起来合作学习 坐下来表示合作结束
(二)小组合作的原则 2、针对性原则 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是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展开的。一般而言,我们会让学生在课堂中采用自主、合作、听讲等多种学习方式,因此,合作学习目标不是课堂学习目标的全部,但是它是为完成课堂整体学习目标服务的。因此,我们确定合作学习目标时,要针对学生的课堂整体学习目标,避免将合作学习目标偏离课堂学习主题,所确定的合作学习目标应该有利于学生完成课堂整体学习目标,为整体学习目标服务。
(二)小组合作的原则 3、适度性原则。 学习目标的确立,也就是各个合作小组的总任务,它的确立难度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目标容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目标难度过高,容量太多,可能会使任务在有限的时间里难以完成,从而降低小组成员的信心,为以后的学习带来障碍。目标难度过低,会误导小组成员错误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在以后的学习中一旦遇到困难不能解决时,将承受较大的打击,从而对自己失去信心。因此,我们确立合作学习目标,要坚持适度适量性原则,否则会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二)小组合作的原则 4、主体性原则 • 合作学习的开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体现出教学过程由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变;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由理念到实践的真正实施的开始;体现出教师角色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由控制者变为帮助者,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的真正转变。因此,我们确立合作学习目标时,要从学生思维实际出发,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合作学习目标应该是让学生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而不是由老师讲授来实现目标的达成。
(二)小组合作的原则 案例: 1、问题情境:某医院需安装呼叫电铃,病人在病床上只要按开关,值班室内电铃响,指示灯亮,医护人员即可从指示灯知道第几床病人在呼叫。 (1)根据分析,实验需要哪些器材? (2)只有一张病床,灯与电铃如何连接? (3)如果有两张病床,灯与电铃如何连接? 2、设计电路: (1)根据以上2、3两问的要求画出你设计的电路图。 (2)利用手边器材进行实物连接,动手制作病房呼叫电路。
(三)合作学习心理倾向 • ——主动。合作学习中,需要每个小组成员主动积极地参与,主动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主动献计献策,主动展示,主动帮助他人等等,如果缺乏了主动这一心理倾向,合作学习是难以顺利开展下去的。 • ——信任。树立荣辱与共、同舟共济的积极互赖关系,成员之间只有建立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才能以诚相待,荣辱与共,不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对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也是有好处的。 • ——责任。具备完成小组任务的个人责任感和优势互补、各尽其材的合作意识,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为小组的学习任务承担一部分责任,不要有依赖思想,同时也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从而激励自己努力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三)合作学习心理倾向 • ——尊重。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 • ——宽容。在合作学习环境下,组际间的竞争是我们经常运用的激励评价手段,小组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当然值得庆贺,但如果竞争失利,要抱着宽容的心对待他人,团结一心继续奋斗,争取下次取胜,千万不要相互埋怨和指责,人为地产生下次合作学习的障碍。 • ——倾听。合作学习交流阶段,要轮流发言,一人发言时,其他小组成员注意倾听、记录,相互补充要等别人说完;展示阶段,不能推诿,轮流展示,一人展示完,其他人补充完善,要学会倾听。倾听也是学习,一方面可以学知识,学思想,学方法,另一方面可以受到启迪、引发新的灵感。
四、小组建设与机制建立 (一)分组与座位 (二)制度规范 (三)评价引导 (四)文化建设 (五)指导培训
(一)分组与座位 • 1、座位革命。形式为本质服务,建议围坐(组织和团队),高中也可以前后四桌(单人桌)或六桌组成小组 • 2、科学分组 • 1)成员:学业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组织、表达。同质和异质相结合。 • 2)人数:一般4到6人。有的专家认为5 到7人这宜,便于民主管理。因年级不同也可以适当调整。
黑 板 座 位 图
(一)分组与座位 • 案例:某班合作小组的组建 • 本班学生人数为48人,拟构建6人的合作学习小组。在进行广泛的班级调研基础上,教师首先从全班挑选出8名学习成绩好、责任心强、组织能力强,在同学中威信较高的学生归为一类编号为A,一般可由他们担任8个小组的组长;然后按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分别选择五类依次编号(B、C、D、E)每类8名同学,班主任从每一类中选一名同学构成8个6人小组;最后由班主任与各科教师统一协调,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同类同学之间可以互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际之间的综合水平基本平衡。要特别注意为班上的学困生、“调皮王”找到一个理想的位置。在班级公示时,同类同学之间在双方都同意的基础上可以适当调动。这样就建立了较为科学的学习小组。学习小组一旦建立一段时间内应保持相对稳定,一般不做调整。
(一)分组与座位 • 构建合作学习小组之后,每一个学习合作小组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目标的达成是以小组而不是以每个组员的成就来衡量的。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在自己完成学习任务后会积极地去帮助其他学生;而成绩较差、能力较弱的学生则会出于集体荣誉感和自尊心,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学习,以保证自己所在小组不会因为自己的失败而失败。 • 为了使一个小组达到一个目标,要做到让小组内的每一个角色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相互匹配,实践证明,最好的合作小组应是:其成员具有不同的角色和功能,他们互相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一)分组与座位 科学分工 精细分工,各司其职,组内统筹协调,对完成合作学习的任务至关重要。除了要考虑各成员的学科特长外,还要考量各成员的性格特征、气质类型。譬如,情绪性性格的学生情感反应强烈,适合担任小组发言人;意志型的学生目标明确,行动敏捷,乐于发表个人见解,并能对同组成员施加影响,能使是小组合作探究的气氛空前高涨。
分 工 • 合作小组的建构过程中,必须保证每个成员都能分到一个能促使小组有效活动的角色。明确的角色担当,能产生巨大的激励的功能。这些角色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 发起者——负责挑选小组合作探究的主要命题及探究方向,设计讨论预案; • 总结者——负责汇总小组形成的主要结论或答案; • 评论者——负责对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或结论作出即时评判; • 监察者——负责督促、检查每个成员在合作学习中的态度及表现; • 联络者——负责资料、工具的准备,与教师进行沟通; • 记录者——负责记录小组成员的重要意见,编写师生联系单。
(二)制度规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的约束,合作小组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失去凝聚力与战斗力。所以,用具体详明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小组成员的言行,无疑是合作小组构建的重中之重。合作小组的制度应覆盖小组合作学习的全过程,形成严密的约束机制,发挥其激励、警诫、惩罚的全面功能。
(二)制度规范 在班级学校总体制度下,订立小组制度 小组合作学习规则 1.坚持“人人参与,积极讨论”的原则。每人一岗,定时轮换。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实践,人人都有一定的合作能力。这在组织形式上保证了全体同学参与合作的可能性,提高了合作的参与度与合作效率。 2.小组长负责检查督促组员是否尽责,把握好讨论主题,保证每位组员至少有一次的发言机会,保证每位组员正确表达小组讨论的结果,还要组织好纪律。 3.检查员依据本组合作时组员的态度、交流的质量负责公正地给本组同学的打分。 4.汇报员集合组内研究成果,代表小组在班内发言。 5.记录员认真记录讨论的问题及答题要点或疑点,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