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8

第六章 西方绿色和平运动

第六章 西方绿色和平运动. 第一节 人口增长的幽灵 第二节 世界绿色和平运动回眸 第三节 生态社会主义 第四节 绿色文化的价值观. 一、现代西方的反科学主义思潮 1 、生态主义对科学技术的批判 2 、动物解放主义对科学技术的批判 3 、人文主义对科学技术的批判 4 、后现代主义对科学技术的批判. 二、 现代反科学主义产生的原因 1 、科学知识不普及和宗教势力过于强大 2 、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估计不足 3 、现代科学强调理性、客观性和非人格化,使人生失去了魅力. 第一节 人口增长的幽灵. 一、世界人口的增长 1 、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gaga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六章 西方绿色和平运动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章西方绿色和平运动

  2. 第一节 人口增长的幽灵 第二节 世界绿色和平运动回眸 第三节 生态社会主义 第四节 绿色文化的价值观

  3. 一、现代西方的反科学主义思潮 1、生态主义对科学技术的批判 2、动物解放主义对科学技术的批判 3、人文主义对科学技术的批判 4、后现代主义对科学技术的批判

  4. 二、现代反科学主义产生的原因 1、科学知识不普及和宗教势力过于强大 2、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估计不足 3、现代科学强调理性、客观性和非人格化,使人生失去了魅力

  5. 第一节 人口增长的幽灵 • 一、世界人口的增长 • 1、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 第一,历史上世界人口增长率非常低。 • 第二,世界人口增长曾经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从300万年前的原始人发展到公元前1000年前后,世界人口才达到1亿。 • 第三,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呈指数增长的模式,意味着人口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

  6. 2、世界人口发展的三个时期 • 第一时期,从50-60万年前开始到公元前1万年。人口增长较为缓慢,到公元前1万年前,世界人口为500万左右。 • 第二时期,从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1600年左右。人口增长率有了进一步提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也高,由于经常出现饥荒、瘟疫和战争,人口的实际增长率不超过0.1%。 • 第三时期,大约200年前。人口死亡率大大降低,人口增长率逐渐提高,20世纪末,世界人口超过了60亿。

  7. 3、世界人口变化趋势 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5亿

  8. 4、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 • (1)经济因素 • 工业革命以后,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人类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获取自然资源,制造更多的产品;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农业的发展,能够生产出更多的粮食以养活更多的人口;此外,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医学的发展,使人类的死亡率大为下降,从而进一步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9. (2)文化因素 • 长期受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人们形成了“人多力量大”的思维方式,于是,多生多育、早生早育便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导致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同时,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思想观念,也是导致人口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中国,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家庭应该人员鼎盛,故不断追求所谓“多子多福”、“人丁兴旺”的家庭理想模式,导致人口急剧增长。

  10. 二、中国人口的增长 • 1、出生率上升和死亡率下降 • 是中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 • 在1983年公布的“1953~1957年的人口统计数据”中,年末人口从1953年的 58,796万人增加到1957年末的64,653万人,这是在死亡率逐年下降的情况下 发生的。这组数据中的“死亡率”从1949年的20.00‰逐年下降到1957年的10.80‰。

  11. 1949年末人口 54,167万人;出生率36.00‰;死亡率20.00‰;自然增长率16.00‰ • 1950年末人口 55,196万人;出生率37.00‰;死亡率18.00‰;自然增长率19.00‰ • 1951年末人口 56,300万人;出生率37.80‰;死亡率17.80‰;自然增长率20.00‰ • 1952年末人口 57,482万人;出生率37.00‰;死亡率17.00‰;自然增长率20.00‰ • 1953年末人口 58,796万人;出生率37.00‰;死亡率14.00‰;自然增长率23.00‰ • 1954年末人口 60,266万人;出生率37.97‰;死亡率13.18‰;自然增长率24.79‰ • 1955年末人口 61,465万人;出生率32.60‰;死亡率12.28‰;自然增长率20.32‰ • 1956年末人口 62,828万人;出生率31.90‰;死亡率11.40‰;自然增长率20.50‰ • 1957年末人口 64,653万人;出生率34.03‰;死亡率10.80‰;自然增长率23.23‰

  12. 年份︱年末人口︱平均人口︱出生率︱出生人数︱死亡率︱ 死亡数︱净增人数︱年份︱年末人口︱平均人口︱出生率︱出生人数︱死亡率︱ 死亡数︱净增人数︱ • 1958︱65,994︱65,323.5︱ 29.22︱1,908.75︱ 11.98︱782.58︱1,126.18︱ • 1959︱67,207︱66,600.5︱ 24.78︱1,650.36︱ 14.59︱971.70︱678.66︱ • 1960︱66,207︱66,707︱ 20.86︱1,391.51︱ 25.43︱1,696.36︱- 304.85︱ • 1961︱65,859︱66,033︱ 18.02︱1,189.91︱ 14.24︱940.31︱249.60︱ • 1962︱67,295︱66,577︱ 37.01︱2,464.01︱ 10.02︱667.10︱1,796.91︱ • 1963︱69,172︱68,233.5︱ 43.37︱2,959.29︱ 10.04︱685.06︱2,274.23︱ • 1964︱70,499︱69,813︱ 39.14︱2,732.49︱ 11.50︱802.85︱1,929.64︱

  13. 以上这组数据中的“死亡率”从1958年的11.98‰逐年下降到1964年的11.50‰,“出生率”从1958年的29.22‰增加到1964年的39.14‰。可见,出生率的增长和死亡率的下降是中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以上这组数据中的“死亡率”从1958年的11.98‰逐年下降到1964年的11.50‰,“出生率”从1958年的29.22‰增加到1964年的39.14‰。可见,出生率的增长和死亡率的下降是中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

  14. 2、中国人口年龄结构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挑战2、中国人口年龄结构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 中国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 一是老年人口的数量大。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2008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1亿,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3%,占亚洲的38%。

  15. 二是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快,来势猛。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仅用了18年左右的时间,与发达国家相比速度十分惊人。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将达到11.92%,将比2000年提高4.96个百分点,届时每8个人中就有一个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2020年以后老龄化程度将会继续提高,到21世纪中叶,我国的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25%,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

  16. 三是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发达时期出现的,对老龄化的承受力较强。同时,由于老龄化速度慢,允许其有一段较长时间的准备和适应。中国人口老龄化是由于生育率急剧下降造成的,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即“未富先老”,薄弱的经济基础尚不具备供养老年人口的能力。三是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发达时期出现的,对老龄化的承受力较强。同时,由于老龄化速度慢,允许其有一段较长时间的准备和适应。中国人口老龄化是由于生育率急剧下降造成的,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即“未富先老”,薄弱的经济基础尚不具备供养老年人口的能力。

  17. 目前,中国虽已步入老年型社会,但尚处于人口老龄化的早期,未来中国人口类型将从轻度老龄化转变成深度老龄化,进而转化成重度老龄化,“银发浪潮”将成为21世纪我国人口的主要问题之一。如何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达成双赢的局面,是我们亟待研究和思考的社会问题。目前,中国虽已步入老年型社会,但尚处于人口老龄化的早期,未来中国人口类型将从轻度老龄化转变成深度老龄化,进而转化成重度老龄化,“银发浪潮”将成为21世纪我国人口的主要问题之一。如何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达成双赢的局面,是我们亟待研究和思考的社会问题。

  18. 第二节 世界绿色和平运动回眸 • 思考题: • 什么是绿色和平组织?它的宗旨是什么?

  19. 一、绿色和平组织 • 绿色和平(Greenpeace)是绿色和平组织的简称,属于一个国际性的非政府组织,以环保工作为主,总部设在荷兰的首都阿姆斯特丹。绿色和平组织宣称自己的使命是:“保护地球、环境及其各种生物的安全及持续性发展,并以行动作出积极的改变。”不论在科学研究或科技发明方面,绿色和平都提倡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解决办法。对于有违以上原则的行为,绿色和平组织都会尽力阻止。其宗旨是促进实现一个更为绿色、和平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绿色和平组织

  20. 1、绿色和平组织诞生的历史背景 • 绿色和平组织作为一个国际环保组织,旨在寻求各种方法和途径,阻止污染的发生,保护大气层和自然生物的多样性,追求一个无核(核武器)的世界。1971年,12名怀有共同梦想的年轻人从加拿大温哥华启航,驶往安奇卡岛,去阻止美国在那里进行的核试验。他们在渔船上挂了一条横幅,上面写着“绿色和平”。尽管在中途遭到美国军方阻拦,他们的行动却触发了舆论和公众的声援。次年,美国放弃在安奇卡岛进行核试验。在此后的30多年里,“绿色和平”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环保组织之一。他们继承了创始人勇敢独立的精神,坚信以行动促成事情的改变。同时,通过研究、教育和游说等形式的工作,推动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寻求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

  21. 2、绿色和平组织的性质 • 国际绿色和平组织,由世界各地的分会组成, 总部设在荷兰的首都——阿姆斯特丹, 目前有 1,330 名工作人员,分布设在 30 个国家的 43 个分会。主要人员来自各个领域, 从而使其诉求与建议更加具有可信度, 这些专业人员包括环境问题研究的专家, 有通讯领域的媒体专业人士, 有政治经济领域中的老手, 及来自英国与乌克兰两个科学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等。“绿色和平”号则航行于各个国家与地区之间, 以凸显地方的环境问题。国际绿色和平组织的宗旨:是确保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能够永久地滋养它上面的千万种物种。

  22. 二、绿色和平组织的目标 • 1、减少海洋的污染 • 海上倾倒废物,不但会严重危害海洋中的动物和植物,还会污染全球日益减少的海产。20世纪90年代初,大约有80%至90%的倾倒废料来自挖掘港口的污染物,其他污染来源还包括工业废料、下水道污物、辐射性物质及焚化炉的微粒。10%的淤泥被重金属污染,这些重金属从陆地流入海洋,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潜在的威胁,一旦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将很难恢复原貌。同时,绿色和平组织积极采取措施,保护鲸鱼免遭猎杀。

  23. 2、减少基因工程的危害 • 绿色和平组织无不担忧地说道:“假如我们现在不立刻行动,制止基因改造,数年之后,我们的大部分食物都将会是经过基因改造的‘科学怪物’”。目前,在美国的超级市场里已经有上千种含有基因加工成分的产品上架。然而,这些尚在实验中的含有基因的产品很有可能会产生生物性污染,给我们的健康造成危害。发展基因改造技术的跨国企业,极力希望大众相信这些食物都是经过严密测试的,不仅是安全的,而且营养丰富。可是,科学家却提出警告说,目前人类对基因的了解是极为有限的,基因改造生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有何影响,目前人类尚未确知。因此,绿色和平组织相信,把任何基因改造生物放在自然环境中培育和种植,其患无穷,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24. 3、阻止有毒物质的蔓延 • 废物焚化是产生空气中二恶英和重金属的主要来源。二恶英已证实为致癌物质,会对人体的免疫系统、生殖系统造成严重的伤害,干扰人体内荷尔蒙的分泌。它还可经过空气散播进入食物链中。事实上,90%的二恶英均是经诸如肉类、乳制品、鸡蛋、鲜鱼等进入人体的。二恶英会积聚在人体的脂肪和女性的乳房内, 经母乳轻易地传给婴儿,严重地威胁着婴儿的健康。而且废物焚化是一种成本昂贵而缺乏社会效益的废弃物处理方法。兴建费用需数十亿,费用惊人。绿色和平组织敦促各国政府立即取消兴建焚化炉的计划,全力推行废物循环回收系统,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承诺。

  25. 4、保护原始森林 • 我们知道,森林具有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固定泥土,调和气候,平衡水的循环系统,并给动物和植物提供栖息之处的功能。然而40年来,地球上近半的原始森林,约30亿公顷面积的森林已遭到破坏,仅剩下20%的森林未被人类开发。原始森林蕴含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对于维持生态的平衡具有极重要的作用。如今每2秒便有相当于一个球场般大的森林被砍伐,倘若我们再不保护森林资源,地球将面临无法挽救的局面。

  26. 5、反对战争 • 绿色和平组织反对战争,支持用非暴力的途径化解冲突,主张销毁一切国家所拥有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绿色和平组织从1971建立以来,就一直在努力阻止各种核武器的研发和使用,并继续朝向着零核化的方向迈进。

  27. 6、妥善处理废弃物 • 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着如何进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其中一项议题就是如何妥善处理废弃物。实际上,大部份废弃物的前身就是地球上有限的资源。近百年来,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都是以过度消耗地球资源为主,这种生活方式在短期内是不可能有大的改变的,而如今亚洲等发展中国家也渐渐走上了高消耗的老路,这不禁不令人担忧:像这样浪费资源的状况发展下去,我们的地球还能维持多久?

  28. 3、绿色和平组织的环保项目 • (1)气候变化与能源革命 • 绿色和平组织致力于减缓由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造成的气候变化。 • 1.推动能源革命,提倡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 2.呼吁政府和企业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能源结构,应对气候变化。 • 3.调查并揭露燃烧化石燃料对气候、环境和人类所造成的危害。 • 4.鼓励大家节约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共同参与能源革命。

  29. (2)污染防治 • 绿色和平组织致力于消除有毒污染物。 • 1.推动清洁生产,主张从源头消除各类有毒污染物,让下一代不再受到污染物的毒害; • 2.要求企业承担环保责任,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以最安全而清洁的物质替代有潜在危害的化学物; • 3.呼吁政府通过立法,督促企业减少有毒物质的使用,让它们承担起污染的后果,并让公众了解和监督企业的环境行为; • 4.调查并揭露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倾倒有毒物质的贸易。

  30. (3)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 • 绿色和平组织致力于推动有利于环境、农民和消费者的农业,让所有人都可以拥有充足、安全和健康的食物。 • 1.调查并揭露工业与农业对自然环境和粮食安全的威胁; • 2.推动政府和企业以政策措施支持有利于环境和农民的生态农业; • 3.提倡对环境和农民有利的科学研究及其在农业中的推广; • 4.鼓励消费者购买对环境和健康有利的食品。

  31. (4)森林保护 • 绿色和平组织致力于保护地球上的原始森林和动植物。 • 1.调查并揭露破坏森林的采伐和和木材交易; • 2.呼吁政府设立保护区,建立相应的法律和法规,禁止一切对森林的破坏性采伐行为; • 3.提倡购买如再生纸等环保产品以及通过森林管理委员会认证的木制品; • 4.保护森林居民的权益和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32. 第三节 生态社会主义 • 思考题: • 什么是生态社会主义?

  33. 一、生态社会主义 • 1、生态社会主义的涵义 • 生态社会主义,也称生态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下半叶蓬勃兴起的生态运动中形成的一个新思潮和新学派。在西方形形色色的生态理论当中,生态社会主义独树一帜,试图把生态学同马克思主义结合在一起,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当代环境危机,从而为克服人类的生存困境寻找一条既能消除生态危机,又能实现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34. 2、生态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有人把生态问题纳入革命的轨道,如美国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博尔丁在1953年出版的《组织革命》一书中,认为“生态革命”是社会存在的客观条件逐步变化的结果,是观念和理想乃至技术手段的一种革命。此后,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家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资本主义生产中出现的生态危机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批判。法兰克福学派前期代表人物霍克海姆和阿多尔诺在《启蒙的辩证法》等著作中,均把人同自然的关系及生态问题当作一个主要的理论主题进行研究。

  35. 3、马尔库塞的观点 •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另一位代表人物马尔库塞,通过对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研究,认为手稿中马克思对于解放全人类的观点一直未被人们重视。过去,人们只关心从资本主义制度的奴役下解放全人类的问题,而没有把自然视为人类解放的一个领域。马尔库塞认为,把自然的解放当作人的解放的手段之思想,是马克思手稿中的中心思想,在他看来,既然人对人的统治是依赖人对自然的统治来实现的,那么,人的解放同样也要依赖自然的解放来实现,而自然的解放就是恢复那些自然中所产生的向上的力量,恢复那些与生活相异的、具有自由新特性的感性美的特征。

  36. 马尔库塞主张,应按照马克思提出的“对自然的人道的占有”,即按照人的本质占有自然的思想,确定“自然革命”的内容。那就是从改变人、改变现存社会造就的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心理类型和生理机制入手,进行一场人的本能结构革命和自然观革命。这种革命的目的,不是要改变贫困,追求更高的物质享受,而是为了实现人的自我本质,克服各种形式的异化,使自然得到解放,使人类人道地占有自然。马尔库塞主张,应按照马克思提出的“对自然的人道的占有”,即按照人的本质占有自然的思想,确定“自然革命”的内容。那就是从改变人、改变现存社会造就的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心理类型和生理机制入手,进行一场人的本能结构革命和自然观革命。这种革命的目的,不是要改变贫困,追求更高的物质享受,而是为了实现人的自我本质,克服各种形式的异化,使自然得到解放,使人类人道地占有自然。

  37. 4、法兰克福学派的缺陷 • 以马尔库塞等人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的上述思想,在西方思想界的影响尽管很大,但由于仅仅从理论上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制度和技术制度提出激烈的批判,却未能在革命措施和步骤方面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东西。因此,不少批评家指出,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只是一种“缺少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其特点在于批判性,而非建构性。

  38. 5、生态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 生态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同绿色生态运动的发展分不开的,它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 ,其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 •   第一代(20世纪70年代):以鲁道夫·巴罗和亚当·沙夫为代表,他们是最早介入绿党的共产党人,被看作是“红色”(共产主义运动)的“绿化”, “从红到绿”是其政治道路的典型特征。

  39. (1)鲁道夫·巴罗的观点 • 鲁道夫·巴罗原是东德统一社会党党员,后因持不同政见出逃到西德,在汉诺威大学任教授,同时开始倡导“社会主义生态运动”,研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谋求“绿色”和“红色”政治力量的结合,要求建立一个由绿党、生态运动、妇女运动和一切进步的非暴力社会组织组成的群众联盟,他的主要著作有《从红到绿》、《创建绿色运动》等。

  40. (2) 亚当·沙夫的观点 • 亚当·沙夫原是波兰共产党主管意识形态的负责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是波兰“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1968年被解职后,任奥地利大学客座教授、维也纳大学哲学教授,1972年后成为罗马俱乐部最早的成员之一,1980年任罗马俱乐部执行委员会主席。 

  41. 第二代(20世纪80年代):以威廉·莱易斯、本·阿格尔和安德列·高兹以及苏联的一些学者为代表。第二代(20世纪80年代):以威廉·莱易斯、本·阿格尔和安德列·高兹以及苏联的一些学者为代表。 • 威廉·莱易斯是加拿大著名的左翼学者,长期在加拿大约克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早年曾同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一起从事过研究,后来抛弃了该学派偏重哲理和书本的倾向,而致力于经验世界的研究。威廉·莱易斯在《对自然的统治》和《满足的极限》这两部著作中,阐述了他对生态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

  42. (1)威廉·莱易斯的观点 • 威廉·莱易斯在1972年出版的《对自然的统治》一书中指出:人对自然控制的加强,并不是转移或削弱了对人的统治,相反是加剧了对人的统治。这种从对自然的控制到对人的控制是靠科学技术的手段来实现的。然而,无论是对自然的控制,还是对人的统治都遭到了自然的反抗,他认为,统治自然的观念是生态危机的最深层的根源。这种观念起了一种意识形态的作用,这种意识形态所设定的目标是把全部自然当作满足人的永不知足的欲望的材料而占有,导致生产无限的扩张,最终结果将是人的自我毁灭。 

  43. 1976年,威廉·莱易斯又出版了《满足的极限》,他在这部著作中,更加明确地提出了生态社会主义的主张,阐述了生态危机以及摆脱危机的途径问题。他认为,资本主义生产以追求利润为目的,从而造成了过度生产以及生产力和资源的严重浪费,这就导致人的异化和生态危机。而要解决生态危机问题,必须实行一种新的“稳态经济”,以缩减资本主义的生产能力,扩大资本主义国家的调节功能,并重新评价人的物质需求,并大大减少这种需求,改变人的现行消费方式,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一种新的发展观。1976年,威廉·莱易斯又出版了《满足的极限》,他在这部著作中,更加明确地提出了生态社会主义的主张,阐述了生态危机以及摆脱危机的途径问题。他认为,资本主义生产以追求利润为目的,从而造成了过度生产以及生产力和资源的严重浪费,这就导致人的异化和生态危机。而要解决生态危机问题,必须实行一种新的“稳态经济”,以缩减资本主义的生产能力,扩大资本主义国家的调节功能,并重新评价人的物质需求,并大大减少这种需求,改变人的现行消费方式,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一种新的发展观。

  44. (2)本·阿格尔的观点 • 本·阿格尔是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社会学教授,是威廉·莱易斯学说的追随者和鼓吹者,他在《论幸福和被毁灭的生活》、《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等著作中,进一步发展了威廉·莱易斯的观点,系统地阐述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主张。本·阿格尔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一书中,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工业资本主义生产领域的危机理论已经失去效用,今天危机的趋势已转移到消费领域,即生态危机取代了经济危机。尽管如此,本·阿格尔仍然认为,我们仍将从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本质的见解出发,努力揭示生产、消费、人的需求、商品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45. (3)安德列·高兹的观点 • 安德列·高兹于1924年生于奥地利,1948年移居法国,是法国左翼理论家。安德列·高兹曾追随萨特信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他把生态学、生态危机和“政治生态学”理论纳入自己的研究领域。 他在《作为政治的生态学》一书中,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西方一些国家出现资源枯竭,空气、水、土壤受到工业污染和核污染,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世界人口的激增也引发了许多的社会问题。而要改变这些状况,唯一的出路就是要停止经济增长,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并限制消费,使用可再生的能源。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生态学》一书中,他集中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生态学的关系,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的未来和生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基本看法,主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左翼与“新社会运动”的主流——生态运动结盟,反对晚期资本主义。 

  46. 第三代(20世纪90年代):以乔治·拉比卡、瑞尼尔·格伦德曼、大卫·佩珀等欧洲学者和左翼社会活动家为代表。第三代(20世纪90年代):以乔治·拉比卡、瑞尼尔·格伦德曼、大卫·佩珀等欧洲学者和左翼社会活动家为代表。 • (1)乔治·拉比卡的观点 • 乔治·拉比卡早年曾参加法国共产党,是法国左翼运动的主要理论家之一,曾任法国社会科学中心的主任、法国巴黎第十大学的校长。90年代初苏东剧变以后,连续发表《生态学与阶级斗争》等论文,着力研究全球生态危机与生态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认为生态社会主义标志着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人运动的文化革命阶段”。

  47. (2)瑞尼尔·格仑德曼的观点 • 瑞尼尔·格仑德曼是德国哲学家、左翼学者,主张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解决全球性的生态危机问题。他的主要理论贡献是为马克思的“人类中心主义”正名,捍卫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化自然理论所代表的哲学理性传统。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支配概念不同于统治,支配并不意味着征服与破坏,相反,这正是缺乏支配的表现,因为支配意味着人类对自己与自然关系的集体的有意识的控制,实质上是服务,而不是破坏。其主要著作有《马克思主义和生态学》。

  48. (3)大卫·佩珀的观点 • 大卫·佩珀是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地理系讲师,20世纪90年代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代表作有《现代环境主义的根源》、《生态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主义》等。大卫·佩珀自称为生态运动中的“马克思主义左派”,其主要的理论贡献,在于勾勒了生态运动中的“红色绿党”和“绿色绿党”的轮廓,深化了生态社会主义与生态主义之间关系的争论,提出了生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49. 二、对生态社会主义的评价 • 1、总体特征 • 生态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红到绿”、“红绿交融”和“绿色红化”三个阶段,终于从绿党主流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代西方社会主义运动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