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likes | 216 Views
近代物理实验期末报告. 探究核磁共振采集参数对图像的影响. ——0519014 杨柳. 引言. 1. 实验室新买进的仪器,对其并不了解 2. 成像参数是工程师设置的,具体的作用也不是很清楚 3. 为以后的同学做一个铺垫. 内容概要. 成像原理 采集参数对图像的影响和分析 成像瑕疵的说明和避免方法. 成像原理. 数字灰度图像→像素的灰度值和位置 像素的灰度值:表征质子密度变化 像素的位置:三位正交梯度场实现定位. 采集参数对图像的影响和分析. NE1 对图像的影响
E N D
近代物理实验期末报告 探究核磁共振采集参数对图像的影响 ——0519014杨柳
引言 1.实验室新买进的仪器,对其并不了解 2.成像参数是工程师设置的,具体的作用也不是很清楚 3.为以后的同学做一个铺垫
内容概要 • 成像原理 • 采集参数对图像的影响和分析 • 成像瑕疵的说明和避免方法
成像原理 数字灰度图像→像素的灰度值和位置 像素的灰度值:表征质子密度变化 像素的位置:三位正交梯度场实现定位
采集参数对图像的影响和分析 • NE1对图像的影响 标准图 NE=32 NE=64 NE=128 NE=256 对比得出NE作用:图像畸变 分辨率提高 测量时间增加 原因解释:a/ b/NE所表征的是相位编码步数,它也代表在K空间中采集次数的多少 c/重复次数的增加导致时间的延长
2. SW对图像的影响和分析 SW=25 SW=50 SW=100 SW=150 SW=200 对比得出SW的作用:图像x轴方向畸变 分辨率提高 测量时间缩短 原因分析:a/ b/对于X方向的分辨率 (FOV)x=SW/rGx;P=SW/rGx*TD 对于Y方向的分辨率 (FOV)y=SW/eGy;P=SW/rGy*NE c/T=TD/SW 图像不畸变条件:(FOV)x=(FOV)y即
3. TD对图像的影响 TD=32 TD=64 TD=128 TD=256 TD=512 对比得出TD作用:图像逐渐清晰 图像无畸变 测量时间增加 原因分析:TD表征的是采样点数,采样点数越多当然越清晰 从分辨率公式上也可以看出 X:P=SW/rGx*TD Y:P=SW/rGy*NE 采样点数增加T=TD/SW时间增加
4. NS对图像的影响 NS=2 NS=4 NS=8 对比得出NS作用:NS表征的是累加次数随着次数的累加信号的差异性就会 逐渐明显,信号的强度也会变大,反映在图像上就是图像灰 度对比度的变化 测量时间变长 5. RG对图像的影响( 对比NS的影响) RG=1 RG=2 RG=3 RG=4 增益加大信号强度变强,同样可以增加对比度,与NS不同的是时间不会变化
6. SLICE和Gi的选择对图像的影响 0-纵截面 1-横截面 2-冠截面 下图slice调节的是1即以Y轴场来作为选层的梯度场,实际上的Gz扮演的是上面理论中Gx的角色,随着Gz的增大,(FOV)x变小,图像横向拉伸,图像的变化证实了这一点。 Gz=40 Gz=60 Gz=80 Gy=40 Gy=60 在z方向的选层是通过射频的频率差和梯度来决定的 Gy的增大使层厚度减小,实际上后图的厚度是比前图的薄的
成像瑕疵的说明和避免方法 1.卷褶伪影 成因:选择的参数不合适导致FOV太小没有把所有需要的样品都采集进去,那 么在FOV以外的样品也会产生信号并被线圈收集 ,图像卷曲。 下图就是由于采样宽度太小 SW=25导致的卷褶伪影 消除卷褶伪影的方法就是增大FOV 在X方向 在Y方向 ①增加SW ①增加NE ②减小Gx ②减小D1 ③减小Gy
2.截断伪影成因:采集有限的点,对无限的回波信号进 行一个矩形的截取,相当于在原来的回波信号中乘上一个矩形窗函数导致振铃效应,FFT后在图像上就表现为涟漪状的黑白条纹 下图就是由有SW=128过小,图像边缘出现了涟漪状条纹。 要避免截断伪影就是要把采样时间加长,减弱截断效应, T=TD/SW增加TD或者减少SW。 值得注意的是卷褶伪影和截断伪影对SW来说是矛盾的,减少SW会减少截断伪影但同时又会出现卷褶伪影,我们要综合考虑SW这些参数,在平衡质量和时间的条件下找到最优化的参数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