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k likes | 2.38k Views
一 . 哈巴谷書、西番雅書簡介 A. 歷史背景. 猶大的末代君王. 一 . 哈巴谷書、西番雅書簡介 A. 歷史背景. 猶大的末代君王. 一 . 哈巴谷書、西番雅書簡介 A. 歷史背景. 猶大的末代君王. A. 歷史背景. 猶大的末代君王. A. 歷史背景 2. 宗教與道德狀況. 2. 宗教與道德狀況.
E N D
一.哈巴谷書、西番雅書簡介 A.歷史背景 猶大的末代君王
一.哈巴谷書、西番雅書簡介 A.歷史背景 猶大的末代君王
一.哈巴谷書、西番雅書簡介 A.歷史背景 猶大的末代君王
A.歷史背景 猶大的末代君王
A.歷史背景 2.宗教與道德狀況
2.宗教與道德狀況 在第七世紀早葉,從瑪拿西王至亞捫王,都迫害敬奉耶和華的人,又崇尚迷信,所以先知的信息不易聽見,他們的職事也是時隱時現的,不為人們所注意。約西亞王在位期間,因亞述王駕崩,亞述國進入內戰及紛亂狀況,令約西亞在免受外敵攻打的情況下,得以推行敬拜改革(王下23:4-20),以致耶利米與西番雅得以活躍在先知的職事上。可惜迷信早已根深蒂固,甚難徹底更新。先知耶利米與西番雅在失望之餘,悲痛地傳出審判的豫言。
2.宗教與道德狀況 主前609年約西亞王在戰場陣亡,猶大國勢漸衰。當時的猶大,深受外邦社會的影響,宗教道德低下,人民多拜偶像(哈2:18-19)、欺壓的事層出不窮(哈1:14-15)、爭競與不法的事十分普遍(哈1:2)。就在那時,先知哈巴谷傳出神的信息。
B. 哈巴谷書綜論 1. 先知哈巴谷 哈巴谷Habakkuk,希伯來文Chabaqquq。名字的原意為「擁抱」或「熱切的懷抱」, 2. 寫作日期 主前605-600年間 除1:1與3:1外,沒有在聖經其他地方出現;但也可能是「亞喀得」文,指一種園林植物。從本書首句可知他是一位先知。本書最後一句說「這歌交與伶長…」,他可能是聖殿裡參與音樂事奉的利未人。
B. 哈巴谷書綜論 3. 全書脈絡和重點信息 義人因信得生 「迦勒底人自高自大,心不正直;惟義人因信得生。」(哈2:4) 哈巴谷書承接那鴻書處理公義的神怎能容忍邪惡的課題。 哈巴谷書是先知與神之間的辯論(哈巴谷代表人向神發言),探討神的公義與義人受害的關係。全書以哈巴谷兩次的申訴及神兩次回應為主要脈絡。
3.哈巴谷書全書脈絡和重點信息 在第一次申訴中,哈巴谷質疑公義的神怎可能容忍邪惡而不理睬(1:2-4)。第二次的申訴是質疑神為何差派更邪惡的人來解決本來沒有這麽邪惡的人(1:13)。 哈巴谷首先對神的緘默不理發出質詢 (1:2-4);神有解答他的問題(1:5-11),只是先知哈巴谷不滿神的回應又再申訴(1:12-2:1),於是神再向他表明惡人必定受罰,只是不會即時發生,但將來定必實現(2:2-20)。哈巴谷最終順服,以完美的禱告稱頌神的榮耀(3:1-15),並以對神完全堅定信靠作結束(3:16-19)。
3.哈巴谷書全書脈絡和重點信息 哈巴谷多次大膽向神發出質疑,在困惑中又以無比的耐心守望,等候神的回應。 最終從「義人因信得生」的信息而重新得釋放。可見「義人因信得生」(2:4)是全書最關鍵的經文。 處理哈巴谷所苦惱「惡人」和「義人」的結局問題:惡人雖得逞,義人雖受壓迫,但至終,義人得必然得救。 「靠著他的信實而活」神即使會延遲施行公義,但至終一切定必應驗。神是信實的,祂所應許的永不落空,因祂是萬國萬民的大君王。
C. 西番雅書綜論 1. 先知西番雅 西番雅這名字的意思是「耶和華隱藏」。 2. 寫作日期 主前640至621年 舊約中提到另外3個同名的人(代上6:36;耶21:1;亞6:10),但這些與先知西番雅似無關連。本書記述先知四代的祖先,暗示他系出名門;又從他熟悉宮廷(1:8; 3:3)和耶路撒冷(1:4, 10)這點來看,他的元祖希西家可能就是顯赫一時的猶大王希西家。西番雅的批評似針對瑪拿西王和亞們王在位時普遍的宗教陋習,故西番雅可能在約西亞621年的大改革之前傳講信息。
3.西番雅書全書脈絡和重點信息: 耶和華的日子
3.西番雅書全書脈絡和重點信息 西番雅書承接哈巴谷警告耶路撒冷和猶大,指出神的審判將要臨到並嚴懲他們的罪。 耶和華的日子將要臨到,最終神要拯救並復興祂的子民,先知呼籲猶大百姓耐心等候,因耶和華為王,祂必以大能勇士的形象,為祂的子民爭戰並得勝,將他們拯救。 全卷書的信息焦點是耶和華的日子。一個外族敵人,將會為耶路撒冷帶來極大的破壞(1:4)。在希西家王朝的末期,以賽亞已經指出那攻取耶路撒冷的,將會是巴比倫(賽39:5-7)。
3.西番雅書全書脈絡和重點信息 由於西番雅讉責猶大的混合宗教、拜巴力、天象等(1:4-9, 11-12),並預言尼尼微於612年的淪陷(2:13-15),以及耶路撒冷城快被毀滅(1:4, 10-11; 2:1; 3:1-4)。 西番雅書作者並沒有說明神審判的工具,但極可能是迦勒底人,迦勒底人於597年攻擊耶城,至終南國於587年淪陷。
3.西番雅書全書脈絡和重點信息 「日子」這詞在西番雅書顯得非常突出,在短短的3章裏共出現20次(1:7-8, 14-16, 18; 2:2-3; 3:8等),以負面的字眼表達;「耶和華日子」出現3次(1:7, 8, 14),另憤怒的日子、急難困苦的日子、烏黑的日子(1:15);擄掠的日子(3:8) 。神的審判伸延至全地、全地被燒滅(1:2-3, 18; 3:8)。全書多次強調神的忿怒(1:15, 18; 2:2, 3, 8),因為猶大和全地的罪孽深重。
3.西番雅書全書脈絡和重點信息 這日子是一個審判的日子,而審判的對象是猶大和耶路撒冷(1:1-18),因為他們在敬拜的事上惹上帝的憤恕。他們中間有人拜巴力,又拜天上的萬象。 他們指著耶和華起誓,同時又指著瑪勒堪起誓。這顯出了當時代整個社會在宗教上混亂的情況,而先知正在呼喚百姓要重整他們的信仰。 他們中間作領袖的不但沒有盡本分管治社會,反而四處行惡。這些領袖、審判官極為兇狠。西番雅對有權位的人的譴責毫無保留,這對社會現象的批判,已顯出他那先知的角色。
3.西番雅書全書脈絡和重點信息 除了對本國宣告信息,西番雅也向猶大鄰近國家宣布審判。這些國家包括:非利士、摩押、亞捫、古實,甚至亞述強國。 先知向列國宣布的形罰是十分嚴厲。充滿強烈責備的味道,但至終作者仍要向讀者先知宣布,歡樂的日子定必來臨。 以色列人可得蒙拯救,並且在列國中間被高舉,他們也歡然歌唱。
3.西番雅書全書脈絡和重點信息 另一方面,西番雅書(如其他先知書一樣)論到那「日」時,清楚表達出從審判到拯救的轉向。 第三章8節和9節之間發生這轉向,前者仍指到耶和華發烈怒的「日子」,下一節就突然論到在「那時」,神會招聚列國歸向自己。神的憐憫顯於餘民(2:7, 9; 3:9-10, 12-13)。萬民回轉(2:11; 3:9-10),至終猶大得拯救及復興(3:9-20)。 3:11宣告猶大得復興的那「日」,拯救的日子。只有先經過懲罰、煉淨和復興,拯救才會臨到,伴隨這應許的還有持守忠心的吩咐,態度要不妥協。
二. 整季查經課程的進路、目標 1. 課程的進路 整個課程的編排 本季課程目標和金句 2. 課程的目標 每課目標編寫理念 (1)「知、情、意、行」整全成長模式 (2) 目標的層次
1. 課程的進路 從哈巴谷先知信仰的困惑(「為何」)開展,顯出先知為不公義的延續「尋問神旨意」,對神以惡懲惡的回覆,感到「困惑惡橫行」的疑問。神再次回覆,令先知明白惡人必遭刑罰,惟義人因信得生的道理。先知對作惡者的下場,他「深明驕禍臨」是他們的結局。對仍身處神拯救尚未臨到的困苦景況,先知對神是權能的,充滿信心,故以喜樂的頌歌去「祈求神救拯」。從而帶出守望者「從困惑哀求的尋問到信心依靠的讚美」的心路歷程。
1. 課程的進路 西番雅先知的信仰歷程,顯出作守望者的生命素質,他從(「敬聽」)所領受的默示,能「體察神心腸」,知道神對神犯罪感到痛悲,神宣佈將臨的審判,為要叫人回轉。故先知領受這呼召,便透過神在歷史演進中,看到審判必將臨,便公開的「呼籲民回轉」,悔改尋求神。面對極度敗壞的景況,先知更鼓起勇氣,「嚴斥官惡極」,公開宣告政治和宗教首領的惡行。先知更為百姓的罪感到哀痛,為民向神代求;可嘆他們仍不悔改,繼續作惡。先知蒙神啟示,得悉神仍作祂子民的神。有此寶貴應許,使先知確信神有默然的愛,得以存盼望、喜樂的心,「靜候主復興」耐心等候神復興祂子民的日子來臨。帶出守望者「從信心依靠的讚美到敬聽等候主復興」的心路歷程。
1. 課程的進路 每課 內容 學習目標 金句 A.破冰問題 B.閱讀今日經文 C.經文大綱 D.經文簡述 E.經文查考與討論 F.主要教導 G.總結 H.提醒、立志與行動 為這城守望
1. 課程的進路 本季課程目標 幫助學員: 1. 從先知的信仰心路歷程,去認識神聖潔、公義和永恆的屬性; 2. 從神的屬性、神在歷史的作為,認定神必審判,亦必拯救的真理。 3. 領受神的召喚,作神的守望者,宣告神的審判和救贖信息。
1. 課程的進路 本季課程金句 「人子啊,我立你作以色列家守望的人,所以你要聽我口中的話,替我警戒他們。(結3:17)
守望者心路歷程(一): 從困惑哀求的尋問到信心依靠的讚美
守望者心路歷程(一): 從困惑哀求的尋問到信心依靠的讚美 苦難中的掙扎,往往使人對神產生埋怨:「為何苦難臨到我身上、臨到身處的社會、城巿」(Why Me? Why my society / country?);對作惡者產生極度忿怒和憎恨;亦對自己所堅持的信仰抱懷疑,感到困惑,甚至孤單無助。 哈巴谷的哀歌催使我們面對生命中的悲痛,並確信惟有神的愛和憐憫、祂的同在,牧養和安慰,才能給予我們力量,去克服人生中種種的困惑,學習憑信心不憑眼見,在苦難中過得勝的生活。 堅信「義人因信得生」的應許,神的子民經過試煉,至終必蒙神救贖。常存這樣的心志,繼續祈求和等候神拯救的臨到。
守望者心路歷程(二): 從信心依靠的讚美到敬聽等候主復興
守望者心路歷程(二): 從信心依靠的讚美到敬聽等候主復興 西番雅先知承擔起守望者的身分,將神的話一字不漏的說出;他帶著神威榮的說話,宣佈神將審判全地,宣告耶和華的日子已經臨近。神施行的懲罰是嚴厲的。 先知十分關注百姓的宗教生活,悲痛他們的叛逆,呼籲他們回轉,尋求公義謙卑,以免受罰。 先知深明列國面對審判的結局,體會百姓若不悔改亦將同一命運。面對領袖和祭司的罪惡,先知需要有勇氣敢於指控當權者的不是,才能將百姓從罪中挽回。先知深具敏銳力,他從歷史的演進看到審判的將臨,神的拯救亦必臨到。因此,先知更耶路撒冷的罪哀痛,為百姓向神祈求。 • 西番雅深信耶和華仍作百姓的神,故常存盼望、喜樂的心等候神的拯救。他以感恩的詩篇去頌讚神的救贖、憑著堅定不移的信,認定神愛祂的百姓,並耐心等候耶和華復興、拯救的日子來臨。
第一課 尋問神旨意 (哈1:1-11) 目標: 1. 認識守望者與神的關係。 2. 明白縱面對信仰掙扎或困惑,應堅持不斷到神面前申訴和尋求神啓迪。 3. 要堅守所信,持續向神傾心吐意,尋求神的旨意。
第一課 尋問神旨意 (哈1:1-11) 大綱 一.不公義延續的疑問 (1:1-4) 二.耶和華回答必會懲治 (1:5-11)
第一課 尋問神旨意 (哈1:1-11) 主要教導: 1. 與神有親密的相交 2. 縱困惑仍向神申訴 3. 向神常存敬畏的心 4. 持久尋問神必啟迪 5. 反思信仰與生活的關係
第一課 尋問神旨意 (哈1:1-11) • 提醒、立志與行動 • 在信仰上遇到困惑,是靈命成長的必經階段。應視之為認識神、明白神心意的好機遇。 • 向神尋問,恆久的祈求,是明白神旨意的最佳途徑。
第一課 尋問神旨意 (哈1:1-11) • 提醒、立志與行動(續) • 以敬畏、全然信靠的心,恆切地將心中的疑問或困惑向神求問,必得著神的啟迪、得以明白神的旨意。 • 為身處的城巿所發生的種種不公義事件向神呼求,尋求神在你身上的旨意為何。
第一課 尋問神旨意 (哈1:1-11) 金句: 「他們呼求,卻無人拯救;就是呼求耶和華,祂也不應允。」(詩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