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615 Views
台灣的環安衛問題. 子題 : 北門烏腳病 成員 : 張瑞龍 4A2G0105 陳思穎 4A2G0094 黃聖文 4A20H028. 工作分配. 張瑞龍 4A2G0105 : 找尋資料,彙整 黃聖文 4A20H028 : 製作 PPT 陳思穎 4A2G0094 : PPT 美編,資料過濾. 大綱. 認識烏腳病 汙染環境 症狀 烏腳病流行地區分布 烏腳病病人的父母 對於烏腳病的治療 重金屬:砷 導因:砷中毒 導因:地下水汙染 解決方法 結論 參考文獻. 認識烏腳病.
E N D
台灣的環安衛問題 子題:北門烏腳病 成員:張瑞龍4A2G0105 陳思穎4A2G0094 黃聖文4A20H028
工作分配 • 張瑞龍4A2G0105: 找尋資料,彙整 • 黃聖文4A20H028: 製作PPT • 陳思穎4A2G0094:PPT美編,資料過濾
大綱 • 認識烏腳病 • 汙染環境 • 症狀 • 烏腳病流行地區分布 • 烏腳病病人的父母 • 對於烏腳病的治療 • 重金屬:砷 • 導因:砷中毒 • 導因:地下水汙染 • 解決方法 • 結論 • 參考文獻
認識烏腳病 • 烏腳病(blackfoot disease)學名為壞疽或脫疽(gangrene)或俗稱「烏乾蛇」的血管疾病,大部份是屬於血管疾病中因末梢動脈血管硬化所造成的並非傳染所致,有時也會發生在手指即所謂烏手病。烏腳病曾在臺灣嘉南沿海一帶的北門、學甲、義竹及布袋四個鄉鎮所流行。 • 早在日據時代(1920年左右)即已發生,惟當時罹患者不多,1954年由高聰明與高上榮兩位學者以「特發性脫疽(spontaneous gangrene)」之名,發表於台灣醫學會雜誌上,1956年後大量發生,嚴重性引起衛生當局和醫學界的注意。 「烏」指的是壞疽的顏色 「乾」是指壞疽部位不會流出血水 「蛇」則是指壞疽會從四肢末端往上延伸
汙染環境 • 北門、學甲、布袋、義竹等鄉鎮彼此毗鄰,皆位於八掌溪出海口附近,其土壤帶有甚高的鹽。 • 由於近海,淺層井水質過鹹不適飲用。當地居民遂掘深井,引進一種以粗徑竹筒連接打入地下約深度100~200米 ,汲取低鹽分的深層地河水飲用。然而,此種深井水經研究發現,砷含量竟高達0.4至0.6ppm,遠超過臺灣官方訂定之國家標準0.005ppm(以下)。亦證明烏腳病與其他相關皮病變,都是慢性砷中毒引起之不同病徵。至於砷為何存於地下水中則未有定論,不排除是天然即有。
症狀 • 烏腳病可以簡略歸類一種地區性、流行性的血管疾病。 • 初期由於四肢末端血液不流通,無法獲得足夠之營養及氧氣,皮膚會變成蒼白或紫紅色。患者會感到末端麻痺、發冷及發紺等症狀,若受壓迫就會產生刺痛感,有時亦會間歇性跛行等。 • 病情更進一步會造成靜止組織的營養缺乏,產生劇烈的疼痛。其疼痛程度可讓活人生不如死-痛到顏面變形、身體扭曲、在地上打滾。此時症狀為趾部發黑、潰爛、發炎,甚至造成壞疽再自然脫落。嚴重者發炎區域會擴散,腳組織可能悉數壞死,祇能以手術切除。此外亦有手指罹症的案例,尤以成人居多。
烏腳病流行地區分布 早期烏腳病病人主要分布於台南縣學甲鎮、北門鄉,以及嘉義縣布袋鎮、義竹鄉。此四處為最發現烏腳病病人的地區,稱「舊流行區」。民國六十二年至六十三年間,陳拱北(1976)調查烏腳病流行情況,發現烏腳病有新的流行區,包括台南縣鹽水鎮、新營市、安定鄉及其他西南沿海鄉鎮,稱為「新流行區」。因疾病流行程度不一,依標準分類如下,爾後,烏腳病流行症學研究多以此做為判定烏腳病之流行程度。
烏腳病人的父母 • 王金河於1916年4月23日出生於台南縣北門鄉,其先祖王象來自福建省泉州府南門外十五都,登岸後居住於台南縣北門鄉蚵寮部落,到了祖父王煥為了經營事業方便起見,兄弟相偕遷至北門本部落,地方人士稱這批由蚵寮來的為「蚵寮王」,其父王讚以捕漁及養殖牡礪為業,並兼營運輸船。 • 王金河一邊在省立台南醫院服務,一邊和台南長老教會相往來,也因此認識了基督教芥菜種會的美籍孫理蓮牧師娘,和當年不時到各地義診的謝緯醫師,從此種下他為烏腳病患服務的因緣。
對於烏腳病的治療 • 王金河及醫護人員相當有愛心地照顧著每一位患者,細心挑出患者骨肉所長的蛆蟲而面不改色,背著行動不便的患者換藥,其夫人王毛碧梅女士每天免費為貧困患者準備三餐飲食,帶領痛苦呻吟的患者唱聖詩、禱告,使他們精神有寄託,生活更平靜,如有無力處理喪事的家屬,王金河就從木材行買回木料,自己動手替死者釘棺木、入棺、找墓地,並親自和護士及教會義工扛著棺木將死者下葬,在在展現其熱忱、愛心及同情心,其間陸續有醫界至北門提供各項義診及海內外各界慰問及佈道,同年北門嶼基督教會設立,兩年後教會會堂落成,祂撫慰鳥腳病患者心靈,解除其身心的內憂,使其忘卻疾苦。
重金屬:砷 • 砷和其他重金屬不同,例如有機汞會累積在神經系統,而鎘則會累積在骨頭與腎臟,但無機砷進入人體後,大約兩小時後就會遍佈全身。由於砷會廣佈在身體的各個器官系統,因此在身體各部位都可能造成病變,研究也顯示,除了烏腳病、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腦中風及各種癌症外,慢性砷中毒也可能引起白內障、慢性支氣管炎、神經行為發展遲滯等病變。
導因:砷中毒 • 砷其實普遍存在於自然界中,其化合物之一就是古時候常拿來當做毒藥的砒霜。不過國人對砷的印象,應該是從烏腳病得到的。 • 在當時,這種病的唯一治療方式,就是截肢,所以孫理蓮牧師、謝緯醫師和王金河醫師就一起合作,為當地患者免費進行截肢手術。他們還教導截肢患者編織草蓆、竹簍,讓他們有獨立謀生的能力。謝緯和王金河這兩位醫師因此獲得醫療奉獻獎,以表揚他們的仁心仁術。不過,他們無法確定烏腳病的病因,於是將當地的流行狀況轉達給台灣大學醫學院,請台大的團隊來調查。
導因:地下水汙染 • 台大研究團隊調查發現,在西南沿海烏腳病流行鄉鎮的居民使用兩種井水。一種是大約只有 3~5 公尺、可以直接用桶子取水的淺井,取出的水比較鹹。另一種是深約 30~100 公尺、與地下水層接觸的深井,取出的水是淡水,因此當地人大多飲用這種井水。
解決方法 • 當初台灣能解決西南沿海的烏腳病問題,要感謝研究者發現它肇因於飲用含砷的深井水。既然與飲水有關,只要不再喝當地的深井水就可根除該病。當時台灣省政府與嘉南大圳著手建立自來水廠,將烏山頭水庫和德基水庫的水,引到西南沿海烏腳病盛行地區。1960 年代開始鋪設自來水管線,直到 1970 年代中期,才讓全部居民都有自來水飲用。 • 在 1950 年代以前,台灣蘭陽平原河水水源充足,不需要用到地下水,但是市化的蓬勃發展,地面水不再足夠使用,進而開採地下水,才會引發砷中毒事件。人類為了求生存和繁榮,一直在破壞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這是不得不然的進步代價,還是仍有可能取得永續發展的機會呢?在人類的文明歷程中,一定得消耗這麼多自然資源與寶貴能源,以致造成全球暖化、氣象驟變、水源枯竭等自食惡果的危機嗎?這實在是值得我們深思的課題。
結論 • 雖然烏腳病在台灣已趨消失,但為了避免再次類似的事情發生,需要時還是免不了派學者到實地勘察情況進行評估用水的安全,也可以實施病例追蹤列管,提高接水率及科技研究調查等項,希望可以有效的防範此事再次發生。
參考文獻 •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6019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3%8F%E8%85%B3%E7%97%85 • http://www.blackfoot.org.tw/couple/ • 側寫王金河:台灣烏腳病患之父的生命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