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408 Views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说课. 思政部 袁春芗. 一、课程设置. 1 、课程性质 这门课程是学校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05 新方案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全国各大高校的大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是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一、课程设置. 2 、 课程地位 本课程是大学生入学后开设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这样安排有其合理性:大学生入学后,首先面临的就是转型和适应的问题,同时开始思考诸多人生课题,接受和践行各种社会规范。
E N D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 思政部 袁春芗
一、课程设置 • 1、课程性质 这门课程是学校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新方案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全国各大高校的大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是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一、课程设置 • 2、课程地位 本课程是大学生入学后开设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这样安排有其合理性:大学生入学后,首先面临的就是转型和适应的问题,同时开始思考诸多人生课题,接受和践行各种社会规范。 它和《形势与政策》及后续课程《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相衔接,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职业素养养成起支撑和促进作用。
一、课程设置 • 3、课程作用 首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他后续课程的开设起到基础和支撑作用,对专业课程的学习也会起到辅助作用。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学生既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又要牢记用道德和法律等各种社会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其次,它是指导大学新生实现人生角色转型、正确应对人生课题、解决人生矛盾的桥梁课程,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重要作用; 再次,它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增强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具有重要作用。
二、课程目标 • 1、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知识和法律基础知识。 具体: 一、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内容、理论、原则; 二、帮助学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掌握相关法律基础知识。
二、课程目标 • 2、能力目标 学会正确看待各种生活问题、人生矛盾和社会问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发展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 3、素质目标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使其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可以说,素质高低决定大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素质目标是本课程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
三、课程内容 (一)主要内容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适应篇)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理想篇)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爱国篇)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人生篇)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修养篇)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公德篇) 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伦理篇)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法理篇)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法制篇) 思想教育 道德教育 法制教育
三、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 绪论 针对迈进大学校门的大学生在面临的不适和困难,分析了大学生活、学习的特点,引导大学生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树立新的学习理念,以及理解本门课的特点及作用。以面临的实际问题为逻辑起点,从大学生的成长起步,体现了对大学生的关爱,符合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规律的要求。
三、课程内容 第二至第四部分 第二部分思想教育是前提,为第三、四部分的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提供了导向基础。其中,第三章的第三节“正确对待人生环境”,不仅在本章中居于重要地位,其目的在于帮助正确对待人生问题,而且也是前三章的落脚点和后几章内容的理论依据,在全书中具有把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道德观、法制观教育连为一体的承前启后的作用。第五、六这两章以社会生活为平台和载体,实现了道德和法律的完美结合。 可见,教材的内容遵循思想、行为发生的规律,按照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理论的逻辑,由思想到行为、由自律的道德行为到他律的合法行为而依次展开,形成一个有机融合的整体。
三、课程内容 (二)实践内容 (1)举行一次课堂演讲,主题是“爱国主义”。 (2)以《读书与做人——介绍一本对你影响最大的书》为题写一篇文章并在班上介绍。 (3)《道德与生活——发生在我身边的小故事》,先由学生写出文章,再由学生自编自导进行表演。
三、课程内容 (三)教学重点 帮助和引导学生由中学到大学的过渡,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和交往环境,教育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人格,探讨人生意义,正确选择人生道路,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和创业观,立志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三、课程内容 (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理想和科学信念,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发展趋势相协调,实现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统一,实现法律意识与守法行为相统一。
五、教学方法 • 1、讲授法 在“思政课”教学中,充分运用真理的力量,运用逻辑的力量,把科学的理论讲清楚、讲明白。以理服人, 用科学的理论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方法 • 2、讨论法 在课堂上,围绕相关的重点、热点问题开展讨论,既能够增进情感交流,也能开阔知识视野。通过讨论,可以实现教学相长,使师生在认识上实现统一。
五、教学方法 3、案例法 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缩短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差距,使学生更加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六、教学实施手段 1、在教学内容上突出 “新” ,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实际。 2、教学方法上突出“活”,根据各章节的不同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可采取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现场情景法等。 3、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七、课程评价 (一)学习效果评价 课程学习总成绩:平时成绩(占30%)与期末考试成绩(占70%)。 (1)平时成绩(占30%)=出勤(包括学习态度占10%)+课堂[包括提问、讨论等,占10%)+作业(占10%)]。 (2)期末考试(占70%):满分为100分,侧重于学生的能力与素质测试。
七、课程评价 (二)教学效果评价 1、学生评教:教学反馈 2、教务检查:教学常规检查、巡堂 3、同行评价:教研活动 、听课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