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likes | 421 Views
教师引导同学回顾 19 世纪以来出现的文学流派及主张。指出美术作品也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也受到当时社会背景、社会思潮的影响,导入新课。. 一、从新古典主义美术到浪漫主义美术 1 .新古典主义美术 ( 1 )产生的社会背景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的法国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对古代希腊罗马英雄主义精神的追求,产生了新古典主义美术。 ( 2 )新古典主义美术特点 它强调理性,往往以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在表现形式上,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 ( 3 )新古典主义美术成就.
E N D
教师引导同学回顾19世纪以来出现的文学流派及主张。指出美术作品也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也受到当时社会背景、社会思潮的影响,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同学回顾19世纪以来出现的文学流派及主张。指出美术作品也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也受到当时社会背景、社会思潮的影响,导入新课。
一、从新古典主义美术到浪漫主义美术 1.新古典主义美术 (1)产生的社会背景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对古代希腊罗马英雄主义精神的追求,产生了新古典主义美术。 (2)新古典主义美术特点 它强调理性,往往以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在表现形式上,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 (3)新古典主义美术成就
《马拉之死》作者法国大卫,描绘的是马拉在浴缸里被杀害后的惨景:浸泡在马拉露出上身,歪斜头,脸上流露出一种悔恨和痛苦的表情,鲜血正从他胸口流淌出来,染红了雪白的浴巾;他右臂无力地垂在浴缸外,手中还拿着那张凶手递给他的请求补助的申请书浴缸里的。 大卫在这幅画中描绘了马拉虽死在浴缸里,但手中仍拿着补助申请书和鹅毛笔这一情节,表现了马拉带病工作,甘为穷苦人民操劳的高尚品质,同时也尖锐地揭露了敌人以卑鄙的手段杀害马拉的可耻罪行。作者真诚地表达了对马拉的崇敬之情。
《拿破仑加冕式》,作者法国卫。在19世纪初,大卫受皇帝之托,画出包括加冕在内的当代大事。他受鲁本斯的影响,从他的作品可得到普遍的证明,这构成了大卫艺术确立时的基石。在巨大构图中的这个部份图中充分发挥了大卫在肖像方面的才华,右侧人物的头部令人想起他年轻时对于古典罗马雕刻的热情。
《泉》,作者法国安格拉。年轻的裸女拿着壶罐让水倒出来,其肌肉因安格尔美丽柔缓的曲线而更具魅力。色彩运用非常柔和而富于变化。表现清高绝俗和庄严肃穆的美。这是安格尔的得意之作。安格尔在此以前,画过称之为《维纳斯》的构图(1807年起稿,1848年完成)。《泉》把古典美和女性人体的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出色地表现了少女的天真的青春活力。《泉》是西欧美术史上描写女性人体的优秀作品之一。
2.浪漫主义美术 (1)产生的社会背景 拿破仑统治结束后,波旁王朝复辟(1815—30年代),人们对启蒙思想宣传的理性王国越来越感到失望,开始寻找新的寄托。一些知识分子感到苦闷,他们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出现了浪漫主义美术。 (2)浪漫主义美术特点 ①注重感情表现和画面整体的完整,不拘于局部和细节的过分描绘和刻画。 ②强调色彩的作用,画面丰富多彩、辉煌瑰丽。 (3)浪漫主义美术成就
《自由引导人民》作者法国德拉克洛瓦。德拉克洛瓦把政治的意义融入在绘画中,将自由与人性化为一体,引导着法兰西人民勇往直前。画中女性的美丽与不屈不失为一个时代的象征。
《枪杀马德里市民》作者西班牙哥雅。1808年拿破仑军队入侵西班牙,人民奋起反抗。哥雅满怀激情地创作了《枪杀马德里市民》(1814年)等作品,如他所言“用自己的画笔使反抗欧洲暴君的这次伟大而英勇的光荣起义永垂不朽”。这幅作品也成为美术史上反抗民族压迫,控诉侵略战争的力作之一。
二、现实主义美术和印象画派 1.现实主义美术 (1)产生的背景 现实主义美术产生于19世纪中期的法国。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使得人民及先进的知识分子产生了不满和苦闷的情绪。因此他们要求真实的表现现实,并且对现实加以暴露和批判 (2)特点:强调艺术的时代特点,直接描写当前的时代风貌和斗争。 (3)主要成就
《拾穗者》,作者法国米勒。米勒试图把我们引入土地的深处,在开阔而又静穆的景观中去感受她的沉重与充实,倾听她深沉宁静的呼吸,体会她朴实顽强的生命,体会土地与土地上的农民自然般运行的命运。在这幅画中,米勒采用横向构图描绘了三个正在弯着腰,低着头,在收割过的麦田里拾剩落的麦穗的妇女形象,她们穿着粗布衣裙和沉重的旧鞋子,在她们身后是一望无际的麦田,天空和隐约可见的劳动场面。米勒没有正面描绘她们的面部,也没有作丝毫的美化,她们就如现实中的农民一样默默地劳动着。在造型上,米勒用较明显的轮廓使形象坚实有力,很好地表现了农民特有的气质。色彩沉着,加之丰富细腻的暖调子,使作品在纯朴浓厚浑厚中,具有撼人的力量。
《伏尔加河上纤夫》,作者俄国列宾。画中列宾画了十一个饱经风霜的劳动者,他们在炎热的河畔沙滩上艰难的拉着纤绳。纤夫们有着不同的经历和个性,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但这是一支在苦难中练成坚韧不拔,互相依存的队伍。背景运用的颜色昏暗迷蒙,空间空旷奇特,给人以惆怅、孤苦、无助之感,切实深入到纤夫的心灵深处,亦是画家心境的真实写照,这对画旨的体现,情感的的烘托起了极大的作用。因此本画的构图、线条、笔力等绘画技巧都是相当成功的。
2.印象画派 (1)背景:19世纪60年代起,一些青年画家对统治欧洲艺术的种种清规戒律表示不满;在科学证明“颜色是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线”的启发下,主张户外写生,他们从画室里走出来发现了千变万化的大自然。 (2)特点:在描绘自然景色时,他们重视光、色和大气的表现,他们把光看作是“绘画的主人”,光的强弱变化在印象派画家的作品里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他们大多用原色作画,因此色彩特别清新、明亮。他们努力去观察自然,要达到的目的是“对自然既有力而又敏感的移植”。 (3)主要成就
《日出·印象》,作者法国莫奈。它作为一幅海 景写生画,整个画面笼罩在稀薄的灰色调中,笔触画得非常随意、零乱,展 示了一种雾气交融的景象。日出时,海上雾气迷朦,水中反射着天空和太阳的颜色。岸上景色隐隐约约,模模糊糊看不清,给人一种瞬间的感受。《日出·印象》是印象主义绘画的开山之作,它标志着印象派绘画的产生。迅速成为一个风靡全球,影响深远的世界性画派。它强调自然界的光和色,把光与色的变化作为绘画的主流。莫奈被认为是第一个采用外光技法进行绘画的印象派大师。
《向日葵》作者荷兰梵高。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梵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总之,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
三、现代主义美术 (1)原因 ①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了巨大创伤;快节奏生活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使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 ②科技的发展拓展了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野,他们开始用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精神进行创作。 (2)特征 反对传统和理性,重视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和表现形式,艺术上更趋于极端化。 (3)成就
《舞蹈》,马蒂斯1909年创作。这幅画中,五个裸体的男女,黄棕色的躯体,在蓝色和绿色的背景中自由烂漫地舒展、舞蹈、飞翔。看不清舞者的脸,看不见他们的表情,只有健康的肢体,在天地间飘扬。
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大胆地抛弃了西方传统绘画的造型法则,向文艺复兴以来确立的审美法则挑战,画中没有任何情节,没有具体的环境描写,在一个画面上(主要在右边两个妇女的造型上)表现正面、侧面和斜切面,追求一种结构的美。这幅画被认为是立体主义的开端。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大胆地抛弃了西方传统绘画的造型法则,向文艺复兴以来确立的审美法则挑战,画中没有任何情节,没有具体的环境描写,在一个画面上(主要在右边两个妇女的造型上)表现正面、侧面和斜切面,追求一种结构的美。这幅画被认为是立体主义的开端。
毕加索的壁画《格尔尼卡》,这幅画以半写实的象征性手法和单纯的黑、白、灰三色组成低沉的调子,渲染悲剧性的气氛,充分表现了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毕加索的壁画《格尔尼卡》,这幅画以半写实的象征性手法和单纯的黑、白、灰三色组成低沉的调子,渲染悲剧性的气氛,充分表现了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
美术 流派 兴起时间 代表及代表作品 特点 趋势 新古 典主义 18世纪末19世纪初 大卫《马拉之死》 《拿破仑加冕》安格尔《泉》 理性 客观再现 浪漫 主义 19世纪初 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感性 现实 主义 19世纪中期 米勒《播种者》《拾穗者》 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追求真实 印象 派 19世纪后半期 莫奈《日出·象》 塞尚 瞬间印象 后印 象派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凡高《向日葵》 个性抒发 主观表现 现代 主义 20世纪 毕加索《格尔尼卡》 自我表现
1.丹纳说:“要阿尔及利亚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因为( A) A.艺术创作是时代和环境的产物 B.艺术创作不允许主观虚构 C.艺术创作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D.艺术创作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2.主张绘画要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注重画面的平整和谐,重素描,这一特点属于( A) A.新古典主义美术 B.浪漫主义美术 C.现实主义美术 D.现代主义美术
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在绘画领域兴起,这一流派的画家们主要是由一些青年画家组成,他们借助当时光学研究领域的新成就,探讨如何用光和色来描绘外部世界……这是哪一美术流派( ) A.新古典主义美术 B.浪漫主义美术 C.现实主义美术 D.印象画派 D
4.下列美术流派按流行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新古典主义②现实主义文学 ③印象画派④浪漫主义 ⑤现代主义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②③⑤ C.②③①④⑤ D.④⑤①②③ B
5.德拉克洛瓦的绘画《自由引导人民》反映的是( ) A.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的情景 B.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中人民英勇斗争 的情景 C.1848年二月革命中的悲壮场景 D.1848年六月工人起义的场景 B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你以为艺术家是什么,一个低能儿?如果他是一个画家,那就只有一双眼睛;如果他是一个音乐家,只有一对耳朵,一个诗人,只有一具心琴,一个拳击家,只有一身肌肉吗?恰恰相反,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个政治人物。他会经常关心悲欢离合的灾情,并从各方面作出反应。他怎么能不关心别人,怎么能以一种逃避现实的冷漠态度而使你自己同你的那么丰富的生活隔离起来呢?不,绘画并不是为 了装饰住宅而创作的,它是抵抗和打击敌人的一个武器。” ——毕加索《法兰西文学》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你对“绘画并不是为了装饰住宅而创作的,它是抵抗和打击敌人的一个武器。”这句毕加索名言的理解。 答案:毕加索的画作《格尔尼卡》就是控诉西班牙内战期间法西斯德国轰炸西班牙城市格尔尼卡的罪行。毕加索的画就是战斗的武器。 所以当《格尔尼卡》公展以后,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奔走相告,人们首先感到画家在严酷的政治现实面前所表现的觉醒。
(2)你是如何欣赏名画《格尔尼卡》的? 答案:毕加索采用了多种风格与手法,以半写实的、立体主义的、寓意的和象征的形象,把复杂的法西斯暴行的场面揭露出来。尽管是一些几何形人物,广用线条,寓意复杂,但观众都能领会。其强烈的感人之处不亚于一幅写实的力作。 毕加索采用分解立体构成法,仅用黑、白、灰三色来画成。调子阴郁,情景恐怖,全画充满着悲剧气氛。这是画家对战争暴行的控诉,对人类灾难的同情。所有形象是超越时空的,并蕴含着愤懑的抗议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