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k likes | 4.49k Views
21 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 物流管理系列 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 主编:白世贞 李楠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全书目录. 第一章 国际物流概述 第二章 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 第三章 国际物流业务运作 第四章 国际货物进出口报检业务 第五章 国际货物进出口报关业务 第六章 国际货运代理基础知识 第七章 国际海上货运代理业务 第八章 国际航空货运代理业务 第九章 国际陆上货运运输 第十章 国际多式联运业务. 第一章 国际物流概述. 第一节 国际物流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第二节 国际物流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国际物流运输地理. 第一节 国际物流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E N D
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物流管理系列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物流管理系列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 主编:白世贞 李楠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全书目录 • 第一章 国际物流概述 • 第二章 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 • 第三章 国际物流业务运作 • 第四章 国际货物进出口报检业务 • 第五章 国际货物进出口报关业务 • 第六章 国际货运代理基础知识 • 第七章 国际海上货运代理业务 • 第八章 国际航空货运代理业务 • 第九章 国际陆上货运运输 • 第十章 国际多式联运业务
第一章 国际物流概述 • 第一节 国际物流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 第二节 国际物流的形成与发展 • 第三节 国际物流运输地理
第一节 国际物流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 一、国际物流的概念 • 国际物流是国家(地区)之间的物流,是跨国界(地区)的、流通范围扩大了的物品的实体流动,是相对国内物流而言的,是国内物流的延伸和进一步扩展。国际物流也是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实际上最终都将通过国际物流来实现。 • 对国际物流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国际物流包括贸易性国际物流、非贸易性国际物流、国际物流投资、国际物流合作、国际物流交流等领域。其中,贸易性国际物流是指组织国际贸易货物(进出口货物)在国际间的合理流动。非贸易性国际物流是指各种会展物品、行李物品、办公用品、捐助、援外物资等非贸易性货物在国际间的流动。国际物流投资是指不同国别的物流企业共同投资组建国际物流企业。国际物流合作是指不同国别的企业共同完成重大的国际经济技术项目的国际物流。国际物流交流主要是指在物流科学、技术、教育、培训和管理方面的国际物流。广义的国际物流包括贸易性国际物流、非贸易性国际物流、国际物流投资、国际物流合作、国际物流交流等领域。其中,贸易性国际物流是指组织国际贸易货物(进出口货物)在国际间的合理流动。非贸易性国际物流是指各种会展物品、行李物品、办公用品、捐助、援外物资等非贸易性货物在国际间的流动。国际物流投资是指不同国别的物流企业共同投资组建国际物流企业。国际物流合作是指不同国别的企业共同完成重大的国际经济技术项目的国际物流。国际物流交流主要是指在物流科学、技术、教育、培训和管理方面的国际物流。 • 狭义的国际物流是指国际贸易物流,即组织货物在国际间的合理流动,也就是指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具体而言是指当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地区)之间独立进行时,为了克服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空间距离和时间间隔,对商品进行时间和空间转移的活动,即卖方交付货物、单证并收取货款,买方支付货款、接受单证和收取货物的过程。
二、国际物流的特点 • (一)国际物流环境存在差异性 • 国际物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各国物流环境存在差异,尤其是物流软环境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不同的物流适用法律、不同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不同的标准、不同的人文环境和风俗:不同国家物流适用法律的不同使国际物流的差异性远高于一国的国内物流;不同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的不同会造成不同国家的国际物流科技水平的差异,甚至某些国家或地区由于无法应用先进的物流技术而使其国际物流的整体水平下降;不同国家的不同标准,也造成国际间“接轨”的困难,从而使国际间的物流系统难以建立;不同国家的人文环境和风俗习惯对国际物流的发展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 物流环境的差异使一个国际物流系统需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法律、人文、习俗、语言、科技、设施的环境下运行,这无疑会大大增加国际物流运作的难度。这些差异将造成国际物流整体水平的下降,并最终使国际物流系统难以建立。
(二)国际物流系统复杂 • 国际物流系统是由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检验检疫、通关等子系统所构成。不同的子系统所适用的行业法规不一,物流技术和标准也不同。国际物流系统应协调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协力实现国际物流系统要求达到的系统整体效益最大的总目标。 • 物流本身的功能要素、系统与外界的沟通已经很复杂了,加之国际物流还涉及不同国家的要素、广阔的地域空间,以及其他各种内外复杂因素,所需时间就更长,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也随之增大。正因如此,国际物流一旦运用先进的物流系统或技术,其效果就非常显著。例如,新欧亚“大陆桥”的开通,就使国际物流铁路联运速度成倍提高,效益显著增加。
(三)物流活动的国际性 • 在国际物流活动中,物流活动的复杂性、差异性就决定了国际物流活动的参与者不能强迫其他参与者都遵守本国的相关规定。因此,在国际物流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各国普遍遵守的国际通则。例如,中国国内水路运输对承运人实行严格的责任制,而在国际海运中则对承运人实行不完全的过失责任制。由此可见,国际物流具有国际性。 • (四)政府干预、管制多 • 由于国际物流属于对外提供服务,要体现在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经常项目下,对国际收支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对国际物流的干预、管制远比国内物流多。
(五)风险性较高 • 国际物流运输距离长、涉及面广、中间环节多,情况复杂多变,所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和自然风险。政治风险主要是指由于所经过国家的政局动荡,如港口工人罢工可能导致进港船舶被困,空耗船期,以及货物遭受损失或延误;经济风险又可分为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与国际物流相伴随的资金流将面临经济风险,如海运班轮公司因其运价表所适用的货币贬值,将会使其实际的运费收入减少,为此,船舶公司通常要加收货币贬值附加费以弥补汇率变动所引起的损失。自然风险是指因自然因素引起的风险,如台风、地震、海啸等。
(六)信息化技术要求高 • 在国际物流中,生产企业或货主会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第三方物流经营者提供物流服务信息,而这些信息交流的工作必须得到国际化信息系统的支持。国际化信息系统是国际物流非常重要的支持手段。国际信息系统的建立主要有两大难题:一是管理困难,二是投资巨大。加上世界各国(地区)物流信息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使得国际信息系统的建立更为困难。
(七)国际物流标准化要求高 • 要使国际物流畅通起来,必须建立统一的国际物流标准。目前,美国、欧洲各国基本实现了物流工具、设施标准的统一,如托盘采用1 000mm×1 200mm,集装箱采用有限的几种统一规格及条码技术等。这样大大降低了物流费用和转运的难度。向这一标准靠拢的国家,必然能在转运、换车底等许多方面节省大量的时间和费用,从而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 在物流信息传递技术方面,欧洲各国不仅实现了企业内部的标准化,而且实现了企业之间及欧洲统一市场的标准化,这就使欧洲各国之间的物流业务交流比其与亚洲、非洲等国的交流更简单、更有效。
三、国际物流的分类 • (一)根据国际物流业务的不同分类 • 1.贸易性国际物流 • 贸易性国际物流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且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的商品、服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对本国而言,国际贸易是该国的对外贸易;从国际范围来看,国际贸易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 • 2.非贸易性国际物流 • 非贸易性国际物流主要包括国际会展物流、国际邮政物流等方面。
(二)根据货物在国与国之间的流向分类 • 根据货物在不同的国家之间的流动可以将国际物流分为进口物流和出口物流。一国货物进口时所发生的国际物流活动属进口物流;与之相反,当国际物流服务于一国货物出口时则称之为出口物流。鉴于各国的经济政策、管理制度、外贸体制的不同,反映在国际物流中的具体表现均不同,既有交叉的业务环节,也存在不同的业务环节。所以,各国海关对进出口物流活动在监管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三)根据跨国运送货物的特征分类 • (1)国际商品物流主要是指通过国际贸易所实现的交易活动的商品在国际间的移动。 • (2)国际展品物流是指以展览、展示为目的,暂时将商品运入一国境内,待展览结束后再复运出境的物流活动。 • (3)国际军火物流是指军用品作为商品和物资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买卖和流通,是广义物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4)国际邮政物流是指通过国际邮政运送系统办理的包裹、函件等递送活动。 • (5)国际逆向物流是指对国际贸易中回流的商品进行改造和整修活动,包括:循环利用容器和包装材料;由于损坏和季节性库存需要重新进货、回调货物或过量库存导致的商品回流;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减少污染。
(四)根据货物流动关税区域分类 • 根据货物流动关税区域可以将国际物流分为不同国家间的物流和不同经济区域间的物流。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特征。比如欧盟国家属于同一关税区,其成员国之间物流运作与其成员国和其他国家或经济区域之间的物流运作在方式和环节上都有很大的差异。
第二节 国际物流的形成与发展 • 一、国际物流形成的原因 • (一)经济的迅速增长 •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经济飞速发展,厂商的收入利润每年都以几十个百分点的速率在增长。如今,主要的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已基本稳定甚至有所下降,并且,传统的营销战略已不能再支持大多数厂商的收入和赢利持续增长。但是,在工业化国家经济增长率下降的同时,由于新技术的开发,使制造业和物流业的生产率开始提高,造成过剩的生产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通过全球化向其他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国家扩展,才能增加其收入和利润。但是,这类扩展需要把全球化制造和全球化营销能力综合起来,并通过综合物流的支持才能实现。于是,对发展和利润的追求就成为驱使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发展国际物流的根本动力,也是第一个动力。
(二)供应链战略联盟思想被广泛接受 • 过去制造商最重视的经营战略是内部成本控制。然而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营运范围逐步扩大到国际范围,加重了仓储与运输等物流活动,因而成本增加,直接降低了利润。随着合作竞争时代的到来,供应链战略联盟管理的思想正越来越为企业广泛接受,这是国际物流发展的第二个动力。国际物流需要各国、各地区的供应商、制造商、物流服务商以及客户等各方面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为了提高其效率,也正在越来越多地应用供应链管理。 • 从历史上看,企业经理们曾致力于企业内部如何降低采购成本和制造费用,因此在制定物流资源和产品来源的决策时,往往忽略了与其他渠道成员之间发生的费用。厂商在传统上尽可能通过内部承担必要的活动来寻求对物流活动的控制,而这些内部活动通常会导致自营的仓库、运输车队和信息系统等的产生。这些内部活动虽然能实现最大限度的控制,但与此同时必须增加所需要的资金来支持物流作业。而现在,物流经理们发现,可以利用外部资源承担范围更广的物流活动来减少资金配置。这种业务外包的方法被证明对全球化扩展至关重要。厂商们愿意与全球化物流服务商一起构建供应链,这些物流服务商能以合理的成本在诸如国际整合运输和转运、国际仓储、物流单证以及便利作业等方面提供专门知识和物流服务,因此,企业通过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就能获得竞争中的整体优势。
(三)全球区域化经贸交流增加 • 全球区域化经贸交流增加是国际物流发展的第三个动力。当企业发展达到一定规模,国内市场已经满足不了企业发展需要时,本国附近的一些国家或地区往往会成为企业最初的海外市场选择。为了提升区域内经贸交流及保护区域内经贸伙伴,全球各主要贸易区域纷纷制定区域内经贸协议,包括了欧洲共同市场(EC)、北美自由贸易协议(NAFTA)以及东盟自由贸易协议(AFTA)等。这些区域内经贸协议使国与国之间的货物流通更便利,区域内的国家贸易成本更低,企业国际化后获利的机会也更大。 • 在这些经济区域的内部,各国通过互相降低关税、简化海关手续、统一货运单证,以及支持公共运输和搬运系统等来便利区域内贸易。其最终目的是要使区域内国家间的物流作业与在同一个国家内一样。 • 在区域化的过程中,国家间行政区划的设定阻碍了贸易的发展。为了适应政治上的要求,跨国企业既增加了时间成本也增加了物流成本,但并没有给最终消费者带来利润增值。尽管区域化的努力旨在便利区域内国家间的贸易,但政府的限制和要求在一定程度削弱了这种努力。尽管如此,纯区域化的努力仍然促进着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的发展。
(四)全球资源的不均匀分布 • 全球资源分布不平均主要是指资源丰富的原料区域、生产成本最低的制造来源与获利最大的市场,多分布在不同区域。企业为充分利用资源,达到最具经济效益的生产与最大的获利,必须将全球运作的范围扩大,逐步扩大全球化资源的采购,并为产品寻找最适当的生产地与市场。因为亚洲拥有低廉的劳动力与自然资源,自然成为企业最适当的原料采购与生产地点,欧美各国企业于是积极在亚洲成立全球采购中心,使亚洲成为全球低劳力成本零件或成品的提供地,并运输至高消费的欧美市场销售,这些跨国运作的趋势使得企业国际化的推力增加。
(五)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进步 • 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是鼓励国际物流发展的第五个动力。信息与通信科技的进步,一方面使全球性的文件往来更为畅通与快速,缩短厂商间订货的时间,增加厂商间商业往来的机会;另一方面使消费者对流行事物的接受度增加,对国际性产品的接受度也随之提高,这种趋势使全球的消费形态趋于一致,也进一步刺激了厂商提供全球性的产品,以满足全球消费者的需求。 • 技术发展引起的另一个扩张动力是如今的信息交换能力,计算机和通信网络的日益普及也不断增强着这种能力。从历史上看,订单、交付凭证以及海关表格之类的国际商业文件,通常属于硬拷贝文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传输,往往还有许多误差。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破性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不仅可以加快订货需求的传输速度、生产进度、装运进度以及海关清关速度等,使整个国际物流作业周期大大缩短,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国际物流作业的准确性。
(六)全球运输与金融解除管制 • 1.解除对金融业的管制 • 政府通过法令规章和程序手续方面的变化促进了全球金融和外汇贸易的发展。它以诸如美国进出口银行之类的机构形式,或以多国政府发起的信用机构,如洲际货币市场等,扩大和保证长期的进出口信贷,其作用大大超过了单一银行的能力。这种做法不仅提高了基金的可得性,而且还减少了单一银行的风险,增加了贸易潜力。 • 全球金融解除管制,使国际货币市场的电子自动交易系统与各国间的货币不再以黄金为媒介交易,而采用浮动汇率,进而简化了国家间的货币流通。 • 2.解除对运输业的管制 •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国际运输所有权和经营权、私有化程度,以及沿海航行权和双边协定等三大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产生了巨大影响。 • 美国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解除对交通事业的管制,也放宽了国内运输必须使用本国运输业者的限制,并允许运输业者同时拥有并经营复合运输。美国解除运输管制带动了全球交通事业解除管制的风潮,也增进了全球交通往来的便捷。运营自由化使运输公司更有效率,既减少了国际间运输成本,也促进了国际间的运输往来。
二、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区别 • 国际物流是相对国内物流而言的,是国家(地区)之间的物流,是跨国界(地区)的、流通范围扩大了的物品的实体流动,是国内物流的延伸和进一步扩展。由于国际物流的跨越国界性,导致它与国内物流存在差异,其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成周期长短不同 • 完成周期长短不同是国际物流作业与国内物流作业的主要区别。国际物流系统涉及多个国家,系统的地理范围大,完成周期较长。因此,国际物流作业往往需要以周或月为单位来衡量完成周期的长短,而不能以3天~5天的转移时间或4天~10天的完成周期来计算。 • 国际物流的完成周期比典型的国内作业更长、更缺乏一致性,也更缺少灵活性。一致性的降低,增加了物流计划和物流工作的难度;灵活性的降低,会使企业在迅速满足客户需要方面存在困难;而完成周期的延长,会增加物流过程中的库存投资,占用大量资金,同时导致更高的存货需求,因为在任何时点上都有大量的货物处于转移当中。于是,在等待国际装运交付货物的到达和清关期间,需要不断地对存货和存货空间的需要进行评估。
(二)作业复杂程度不同 • 在国际间的经济活动中,生产、流通、消费三个环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各个国家的社会制度、自然环境、经营管理方法、生产习惯不同,一些因素变动较大,因而在国际间组织货物从生产到消费的流动,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 国际物流作业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 1.语言 • 2.货物数目 • 3.单证数量 • 4.运输复杂性 • 5.存货的物权和地点
(三)系统一体化程度不同 • 从历史上看,由于每一个国家的物流作业都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独立而又自治的合法整体,因此跨国企业中的国际信息系统显示不出有什么公共性。尽管这种战略在当地具有敏感性和灵活性,但国家间拙劣的协作所导致的成本费用就会使跨国企业的竞争能力大受影响。因此,第三方物流在作业上的差异要求企业加强整个系统一体化的作业协调,包括发送订货的能力,以及要求使用标准EDI方式在世界上任何地方从事存活管理的能力。新的硬件和软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这并不是一种短期内就能产生的变化,也很少有企业具备一体化的全球物流信息系统。
(四)联盟 • 对于国际作业来说,与承运人和专业化服务供应商的联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没有联盟,对于一个从事国际作业的企业来说,就必须与全世界的零售商、批发商、制造商、供应商以及服务供应商保持合同关系,而维持这种合同关系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国际联盟能够提供市场通道和专业人员,并减少在全球物流作业中的潜在风险。
三、国际物流的发展过程与趋势 • 世界范围的社会化大生产必然会引起国际分工合作。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国际分工导致了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产生。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产生了货物和商品的转移,从而带动了国际运输和国际物流的产生和发展。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和跨国公司的发展带来的生产经营的全球化、专业分工的深化、供应链模式的改变,均促进了国际物流的兴起与发展。
(一)国际物流的发展过程 • 1.第一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 • 2.第二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20世纪60年代) • 3.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 • 4.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
(二)国际物流在各国的发展 • 1.美国 • 2.日本 • 3.中国
(三)当代国际物流的发展趋势 • 1.物流全球化发展,物流企业集约化与协同化发展 • 21世纪将成为物流全球化的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愈加激烈。要满足全球化或区域化的物流服务要求,企业规模必须扩大,形成规模效益。这种规模的扩大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 (1)物流企业的兼并与合作。 • (2)物流企业间战略联盟的形成。
2.绿色物流的发展 • 物流发展的同时也会给城市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如运输工具的噪声、污染排放、交通阻塞等,以及生产、生活中废弃物的不当处理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因此,绿色物流将成为物流发展的趋势,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绿色物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物流系统污染进行控制,即在物流系统和物流活动的规划与决策中尽量采用对环境污染小的方案,如采用排污量小的货车车型、近距离配送、夜间运货(减小交通阻塞、节省燃料和减小排放)等。发达国家政府倡导绿色物流的对策是在污染发生源、交通量、交通流三个方面制定相关政策来进行约束。二是建立工业和生活废料处理的物流系统。
3.物流服务的个性化服务趋势 • 随着消费多样化、生产柔性化、流通高效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和客户对物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物流成本不再是客户选择物流服务的唯一标准,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物流服务的质量。物流服务的优质化是物流今后发展的趋势。 • 面对21世纪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为客户提供日益完善的增值服务、满足客户日益复杂的个性化需求将成为现代物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物流企业的服务范围将不仅限于一项或一系列分散的物流功能,而是更加注重客户物流体系的整体运作效率与效益。供应链的管理与不断优化将成为物流企业的核心服务内容。物流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将越来越多地体现为一种风险共担的战略同盟关系,而不仅仅是现阶段一般意义上的买卖关系或服务关系。与上述物流发展理念相悖的物流企业将逐渐被淘汰出局。
4.跨国公司成为国际物流的动力源 • 跨国公司生产和经营的全球化日益加重了各国对国际贸易的依赖,并通过增加贸易流量而使世界市场不断扩大。跨国公司不但主宰着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格局,也主宰着国际物流的发展。跨国公司以其占世界贸易约3/4的份额,货源的大规模、多品种,货运的全球范围及多种方式等几个方面的优势,对国际物流市场产生着极其重大的影响。 • 跨国公司的全球性结构,使得它可以比一般企业更容易获得有关原材料及商品的价格信息,能及时掌握当地有关产品的供销行情和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信息。跨国公司通过对世界各地资料的比较,从价格较低的国家购进,并向价格较高的国家出售它的产品。而且,随着生产专业化和国际化程度的逐步加深,跨国公司的内部分工变得更加精细,它们已经把生产过程中的工序分散到几个国家甚至几十个国家去进行。
第三节 国际物流运输地理 • 一、国际主要海上航线 • (一)海运航线 • 1.海运航线的形成因素 • 海运航路是指世界各地水域,在港湾、潮流、风向水深及地球表面距离等自然条件限制下,形成的可供船舶航行的一定路径。海运航线是指承运人在可供通行的航路中,根据主客观条件,为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而选定的营运线路。海运航线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下列几个因素: • (1)安全因素。 • (2)货运因素。 • (3)港口因素。 • (4)技术因素。
2.海运航线的分类 • (1)海运航线按船舶的经营方式可以分为定期航线和不定期航线。 • (2)海运航线按航程可以分为远洋航线、近洋航线和沿海航线。 • (3)海运航线按航线在运输网络中的地位可以分为干线和支线。
(二)世界主要海运航线与集装箱运输航线 • 1.世界主要海运航线 • (1)太平洋航线。 • 太平洋位于亚洲、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之间,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49.8%,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 • 太平洋航线主要是指横跨北太平洋的航线和东亚、东南亚与大洋洲之间的运输航线。这些航线除了承担太平洋沿岸附近地区的货物运输外,还连接北美大西洋沿岸、墨西哥湾沿岸各港及通往美国中西部的内陆联合运输,是目前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线。 • 1)远东—北美西海岸航线。 • 2)远东—加勒比、北美东海岸航线。 • 3)远东—南美西海岸航线。 • 4)远东—东南亚航线。 • 5)远东—澳大利亚、新西兰航线。 • 6)澳、新—北美东西海岸航线。
(2)大西洋航线。 • 大西洋位于欧洲、非洲、美洲和南极洲之间,是世界第二大洋,西部通过巴拿马运河与太平洋沟通,东部经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印度洋属海)可进入印度洋,由东南绕好望角亦可进入印度洋。 • 大西洋航线以美加和欧洲为中心开辟,由北美东岸、五大湖—西北欧、地中海之间的航线组成,所经过的海域除了大西洋外,还包括地中海、黑海、波罗的海等海域,主要航线有: • 1)西北欧—北美东海岸航线。 • 2)西北欧、北美东海岸—加勒比航线。 • 3)西北欧、北美东海岸—地中海—苏伊士运河—亚太航线。 • 4)西北欧、地中海—南美东海岸航线。 • 5)西北欧、北美东海岸—好望角—远东航线。 • 6)南美东海岸—好望角—远东航线。
(3)印度洋航线。 • 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它位于亚洲、非洲、大洋洲之间,隔地中海与欧洲相连,因此自古印度洋就在贯通世界东西交通方面占有重要地位。主要航线有: • 1)波斯湾—好望角—西欧、北美航线。 • 2)波斯湾—东南亚—日本航线。 • 3)波斯湾—苏伊士运河—地中海—西欧、北美运输线。 • 印度洋上的其他航线还有:远东—东南亚—东非航线;远东—东南亚、地中海—西北欧航线;远东—东南亚—好望角—西非、南美航线;澳、新—地中海—西北欧航线;印度洋北部地区—欧洲航线。
(4)北冰洋航线。 • 北冰洋大致以北极为中心,位于亚洲、欧洲和美洲之间,为三洲所环抱,是世界四大洋中最小的海洋。北冰洋系亚、欧、北美三大洲的顶点,有联系三大洲的最短大弧航线,但气候严酷,洋面大部分常年冰冻,故航运意义不大。目前主要的航线有从摩尔曼斯克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北冰洋航线和从摩尔曼斯克直达斯瓦尔巴群岛、雷克雅未克和伦敦的航线。
2.世界主要集装箱运输航线 • 国际物流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运输方式就是集装箱运输,全球就有上百个国家和地区400多个港口装箱可以提供集装箱运输服务。目前,世界集装箱运输的主要区域是北美、西欧、远东(包括东南亚)和澳大利亚,这些地区经济发达、适箱货物丰富,是集装箱运输航线的主要起止地。国际集装箱班轮运输,就是以这些地区为中心发展起来的。 • 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三条主要集装箱航线是远东至北美航线,远东至欧洲、地中海航线和北美至欧洲、地中海航线。
二、国际主要港口 • 港口是水陆空交通的集结点和枢纽,工农业产品和外贸进出口物资的集散地,船舶停泊(飞机起降)、装卸货物、补充给养的场所。由于港口是联系内陆腹地和海洋运输(国际航空运输)的一个天然界面,因此,人们也把港口作为国际物流的一个特殊节点。重要的港口对外可以通过远洋、近洋航线与世界各地相连,对内则通过公路、铁路、内河等运输方式深入一国腹地,成为商品集散的关键和国家的经济重镇。
(一)港口的功能 • (1)信息与通信服务中心。现代港口不但应该为用户提供市场决策的信息及其咨询服务,而且还要建成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的增值服务网络。 • (2)商务中心。现代港口应该为用户提供方便的运输、商贸和金融服务,如代理、保险、融资、货代、船代、通关等。 • (3)物流服务中心。港口首先应该为船舶、汽车、火车、飞机、货物、集装箱提供中转、装卸和仓储等综合物流服务,尤其是提高多式联运效率和港口竞争能力。 • (4)现代产业中心。现代港口应该发挥区位优势,发展相关产业。 • (5)后援服务中心。现代港口应该提供人才培训、供应和海员服务及贸易谈判等设施,并提供舒适的生活娱乐空间,加强港城一体化关系,优化城市功能。
(二)港口的特点 • 1.港口在整个物流供应链上是最大量货物的集结点 • 经济全球化使国际贸易量急速增加,港口作为海洋运输的起点与终点,无论是集装箱货还是散货,远洋运输总是承担着其中最大的运量,因此,港口在整个物流供应链上总是最大量货物的集结点。当需要从事附加的工业、商业和技术活动时,选择在港口这样的集结点往往最能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 2.港口往往是生产要素的最佳结合点 • 如果两个大陆之间或者两个相距甚远的国家之间在生产要素方面有着最大的差异,那么,要把这些生产要素以最有利的方式结合起来,港口往往是最合乎理性的选址。 • 3.港口往往是最重要的信息中心 • 对于国际物流来说,港口仍然是不同运输方式汇集的最大、最重要的节点。在港口地区落户的有货主、货运代理行、船东、船舶代理行、商品批发部、零售商、包装公司、陆上运输公司、海关、商品检验机构及其他各种有关机构。因此,港口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信息中心。
(三)港口的类型 • 1.海港港口按主要用途可以分为商港、军港、渔港等 • 2.海港港口按地理位置可以分为海湾港、河口港与内河港 • 3.海港港口按功能可分为存储港、转运港和经停港 • 4.海港港口按开发过程来分有天然港和人工港 • 5.海港港口按国家政策又分为国内港和国际港
(四)世界主要港口 • 1.鹿特丹(Rotterdam) • 2.纽约(New York) • 3.神户(Kobe) • 4.横滨(Yokohama) • 5.新加坡(Singapore) • 6.汉堡(Hamburg) • 7.安特卫普(Antwerp) • 8.伦敦(London) • 9.长滩(Long Beach) • 10.洛杉矶(Los Angeles)
三、国际主要航空线 • (1)西欧—北美的北大西洋航空线,主要连接西欧的巴黎、伦敦、法兰克福和美国的纽约、芝加哥、蒙特利亚等航空枢纽。 • (2)西欧—中东—远东航空线,连接西欧各主要机场至远东的香港、北京、东京等机场。途经的重要航空站有雅典、开罗、德黑兰、卡拉奇、新德里、曼谷和新加坡等。 • (3)远东—北美的北太平洋航线,主要由远东的北京、上海、香港、东京等重要的国际机场经北太平洋上空至北美西海岸的温哥华、西雅图、旧金山、洛杉矶等地,再连接北美大西洋沿岸的航空中心。太平洋中部的火奴鲁鲁等国际机场是该航线的主要中继加油站。 • 此外,还有北美—南美、西欧—南美、西欧—非洲、西欧—东南亚—澳新、远东—澳新、北美—澳新等重要国际航空线。
从我国的情况看,主要的国际航线可以分为东部、南部和西部三大通道。东部国际航空通道占国际航线客运总量的一半以上,主要有通往邻近的朝鲜、俄罗斯、日本航线,跨越太平洋通往美国和加拿大的洲际航线;南部通道分别通往泰国、缅甸、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等国的主要城市;西部国际通道通达亚、欧、非三洲主要国家或地区,包括俄罗斯、欧盟、南亚、中亚、中东和北非,其中,北京—伦敦和北京—法兰克福航线比较繁忙。从我国的情况看,主要的国际航线可以分为东部、南部和西部三大通道。东部国际航空通道占国际航线客运总量的一半以上,主要有通往邻近的朝鲜、俄罗斯、日本航线,跨越太平洋通往美国和加拿大的洲际航线;南部通道分别通往泰国、缅甸、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等国的主要城市;西部国际通道通达亚、欧、非三洲主要国家或地区,包括俄罗斯、欧盟、南亚、中亚、中东和北非,其中,北京—伦敦和北京—法兰克福航线比较繁忙。 返回目录书页
第二章 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 • 第一节 国际贸易术语 • 第二节 国际贸易合同的订立和履行 • 第三节 国际贸易支付 • 第四节 国际贸易方式
第一节 国际贸易术语 • 在国际贸易中,通常将买卖双方一定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用某种简明的贸易术语来表示,这可以大大降低交易费用。同一种商品,按不同贸易术语交易的价格往往是大相径庭的。从事国际贸易必须了解与贸易术语有关的国际贸易惯例。
一、国际贸易术语概述 • 贸易术语,又称贸易条件(Trade Terms)或价格条件(Price Terms)。它是以简明的外贸语言或缩写的字母或国际代号,来概括说明买卖双方在交易中交货的地点,货物交接的责任、费用以及风险的划分,表明价格构成等诸方面的特殊用语。 • 在国际贸易中,货物一般都需要长途运输。在装运地至最终目的地的运输过程中,要经过储存、装卸、运输、出入关境、进出商品的许可管理等许多环节,在这些环节中,不仅涉及手续费用的分担问题,而且还涉及风险何时从卖方转移到买方的责任划分。 • 在国际货物买卖中,交易双方既享受合同赋予的权利,又要承担规定的义务。在货物交接过程中,有关风险、责任和费用的划分问题都是影响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贸易术语不仅可以用来表示买卖双方各自承担的责任、费用和风险的划分,而且还可以用来表示商品的价格构成。一般来讲,卖方承担的责任广,支付的费用多,负担的风险大,则商品出售的价格就高;反之,出售的价格就低。这也表明,所使用的贸易术语对制定商品的价格有很大的实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