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0 likes | 1.06k Views
第四章 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应用. 复式记账原理 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的应用 帐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第一节 复式记账原理. 记账方法:在经济业务发生以后,通过确认、计量将经济信息转换成为会计信息,如何将会计信息记录在账户中的方法就是记账方法。 记账方法的分类 单式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收付记账法). 第一节 复式记账原理. 单式记账法 —— 是对发生经济业务之后所产生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一般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记录的方法。
E N D
第四章 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应用 复式记账原理 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的应用 帐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第一节 复式记账原理 • 记账方法:在经济业务发生以后,通过确认、计量将经济信息转换成为会计信息,如何将会计信息记录在账户中的方法就是记账方法。 • 记账方法的分类 单式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收付记账法)
第一节 复式记账原理 • 单式记账法——是对发生经济业务之后所产生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一般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记录的方法。 • 复式记账法——是在每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需要记录时,同时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以相等金额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第一节 复式记账原理 复式记账法的特点: • 根据账户记录的结果可以了解每一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通过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全面、系统地了解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 可以对账户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
原材料 银行存款 20000 第一节 复式记账原理 例1:明光工厂以银行存款20000元购买原材料,复式记账法如下: 一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记录; 二是以相等的金额进行记录。 20000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 借贷记账法起源于13世纪-15世纪的意大利,最初是从借贷资本家的角度来解释的记录的情况: • “借”表示债权(应收款)的变化;“贷” 表示债务(应付款)的变化 • 随着会计记录业务的丰富,“借”、“贷”二字逐渐失去了原来的字面含义,转化为会计上的记账符号
银行存款 短期借款 实收资本 一、借贷记账法的理论基础 会计恒等式,亦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比如,一个企业刚刚成立,有货币资金10万元,其中6万元是所有者投入的,4万元是从债权人处借入。就形成了账户上的对应关系和账户记录之间的平衡关系。 40000 100000 60000
账户 账户 借方 借方 贷方 贷方 二、记账符号和账户结构 借――debit 贷――Credit 在“T”账户中也有其固定的位置。 在账户中的另一主要内容与账户的余额有关。 余额 余额
所谓账户结构就是:对于某一个具体账户来说,规定其借方记录某种会计对象的增加或者减少;其贷方记录某种会计对象的增加或者减少;余额在借方还是在贷方。所谓账户结构就是:对于某一个具体账户来说,规定其借方记录某种会计对象的增加或者减少;其贷方记录某种会计对象的增加或者减少;余额在借方还是在贷方。
(一)资产类账户资产类账户的结构:账户的借方记录资产的增加额,贷方记录资产 的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应在借方。公式: 资产类账户 = 借方期 + 借方本期 – 贷方本期 借方期末余额 初余额 发生额 发生额 资产类账户 贷方 借方 期初余额 × × × (1)增加额 × × × (2)增加额 × × × (1)减少额 × × × (2)减少额 × × × 本期发生额 × × × 期末余额 × × × 本期发生额 × × ×
(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账户的贷方记录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借方记录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 公式: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贷方期 +贷方本期 –借方本期 账户贷方期末余额 初余额 发生额 发生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贷方 借方 (1)减少额 × × × (2)减少额 × × × 期初余额 × × × (1)增加额 × × × (2)增加额 × × × 本期发生额 × × × 本期发生额 × × × 期末余额 × × ×
(三)费用成本与收入类账户费用成本类账户的结构是:账户的借方记录费用成本的增加额,贷方记录费用成本转入抵消收益类账户(减少)的数额。 由于借方记录的费用成本的增加额一般都要通过贷方转出,所以账户通常没有期末余额。 费用成本类账户 贷方 借方 (1)增加额 × × × (2)增加额 × × × (1)转出额 × × × 本期发生额 × × × 本期发生额 × × ×
(三)费用成本与收入类账户收入类账户的结构是:账户的贷方记录收入的增加额;借方记录收入的转出(减少)额。 由于贷方发生的收入增加额一般要在期末通过借方转出,因此账户通常没有期末余额。 收入类账户 贷方 借方 (1)增加额 × × × (2)增加额 × × × (1)转出额 × × × 本期发生额 × × × 本期发生额 × × ×
总结:“借”字表示资产的增加,费用成本的增加,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收入的转出。“贷”字表示资产的减少,费用成本的转出,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收入的增加。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来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总结:“借”字表示资产的增加,费用成本的增加,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收入的转出。“贷”字表示资产的减少,费用成本的转出,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收入的增加。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来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 账户名称(会计科目) 贷方 借方 资产增加,费用成本增加,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减少,收入转出 资产减少,费用成本转出,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增加,收入增加 期末余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余额(或收入) 期末余额:资产余额(或费用成本)
三、记账规则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即: 1、对任何一个经济业务都必须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 2、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应当做借贷增减相反的记录。
借方 借方 贷方 贷方 借方 借方 借方 贷方 贷方 贷方 3000 7000 5000 5000 10000 营业收入 银行存款 银行存款 营业收入 应收账款 例2:销售增加银行存款5000元,就记入银行存款账户借方,同时记入收入账户的贷方。 借:银行存款 5000 贷:营业收入 5000 例3:企业收到客户寄来的款项10000元,其中3000元用来清偿原来所欠的购货款项,7000元用来再购买物资;就在记入银行存款账户借方的同时,贷记应收账款和营业收入账户。 借:银行存款 10000 贷:应收账款 3000 营业收入 7000
借方 贷方 借方 贷方 5000 5000 营业收入 银行存款 需要明确的问题: 1、账户的对应关系和对应账户 账户之间的应借应贷关系,即为账户的对应关系; 存在着对应关系的账户,即为对应账户; 账户的对应关系和对应账户可以了解经济活动的内容,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
2、会计分录 • 会计分录:标明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的名称及其金额的记录。 • 应该在哪些账户中登记? • 应该记入帐户的借方还是贷方? • 应该记录多少金额? 借:银行存款 5000 贷:营业收入 5000 简单会计分录:一个账户与另一个账户相对应; 复合会计分录:两个以上的账户相对应。 借:银行存款 10000 贷:应收账款 3000 营业收入 7000
简单会计分录:对应关系直观、简单,但是对于复杂经济业务不能全面反映。简单会计分录:对应关系直观、简单,但是对于复杂经济业务不能全面反映。 • 复合会计分录:对于复杂经济业务可以全面反映之间的对应关系,但是容易发生错误。 • 对于多借多贷会计分录需要慎重,但只能在一笔复杂经济业务中使用。
四、试算平衡 由于记账规则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因此也就有了利用会计分录数据记录的发生额的平衡。即: 借方科目金额=贷方科目金额 全部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发生额合计 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试算平衡表 年 月 发生额相等(一定时期、全部账户)
由于会计恒等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由此 也就有了利用各账户会计余额数据记录的余额的平衡。即: 全部账户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余额合计 总分类账户余额试算平衡表 年 月 余额相等(某一时点、全部账户)
实际工作中经常将两种平衡试算的发生结合在一起使用。实际工作中经常将两种平衡试算的发生结合在一起使用。 总分类帐户本期发生额余额试算平衡表 年 月 注意:如果借贷不平衡,可以肯定账户的记录或计算有错误; 如果借贷平衡,能够肯定记账没有错误吗?
第三节 借贷记账法的应用 • 此处只是简单介绍会计处理的过程,目的是使同学们进一步加深对会计基本原理的理解。实际的核算内容,将在本书财务会计部分进一步阐述。 • 此处的讲解充分运用了“T”形账户,请同学们按照图示对照讲义中的会计分录,及其反映的内容。 • 要注意将会计分录之间的关系,账户的平衡原理,会计业务结束时的平衡试算结合在一起,以相互联系地分析问题。
一、购进业务的核算 • 企业在供应过程中的主要经济业务是购进材料 • 材料采购:企业要与供应单位或其他有关单位办理款项的结算,支付采购材料的货款和运输费、装卸费等各种采购费用(现付、预付、应付) • 材料入库:材料运达企业后应由仓库验收并保管,以备生产车间或管理部门领用 • 成本核算:供应过程中支付给供应单位的材料货款和发生的各项采购费用,构成材料的采购成本
宏大工厂200ⅹ年12月发生的材料采购业务如下:宏大工厂200ⅹ年12月发生的材料采购业务如下: 例1、12月2日,向甲公司购入A材料20吨,单价5000元,货款开出转账支票支付,材料尚未运到。 借:材料采购-- A材料 1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 例2、12月5日,向购入B材料30吨,单价6000元,货款未付,材料尚未运到。 借:材料采购-- B材料 180000 贷:应付账款—— 乙公司 180000 例3、12月6日,通过银行预付给丙公司购C材料款20万元, 借:预付账款—丙公司 200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0
例4、 12月16日收到预付给丙公司货款购入的C材料30吨的发票,该批材料的实际价款为28万元,以存款补付货款,材料尚未运到。 借:材料采购-- C材料 280000 贷:预付账款 200000 银行存款 80000 例5、 12月20日,以存款支付上述三种材料的运费8万元。 借:材料采购-- A材料 20000 -- B材料 30000 -- C 材料 30000 贷:银行存款 80000
例6、 12月24日,以上三种材料运到,验收入库,结转材料采购成本 借:原材料-- A材料 120000元 -- B材料 210000元 -- C 材料 310000元 贷:材料采购-- A材料 1 20000元 -- B材料 210000元 -- C 材料 310000元 例7、 12月25日,以存款支付欠乙公司的购料款。 借:应付账款—— 乙公司 180000 贷:银行存款 180000
借 库存现金 贷 借 银行存款 贷 借 应付账款 贷 借 预付账款 贷 借 材料采购 贷 借 原材料 贷 ⑥ ① 业务说明: ①购进材料,支付材料货款和采购费用。 ②购入材料,应付材料货款。 ③预付购进材料货款。 ④购入预付货款的材料。 ⑤支付应付货款。 ⑥结转材料采购成本。 ① ② ⑤ ④ 购进业务的账户对应关系 ③
借 库存现金 贷 借 材料采购 贷 借 原材料 贷 (12)275 000 (14)280 540 (14)740 (13)4 800 (14)280 540 (16) 28 200 (16)200 (14)740 (16)28 200 (16)28200 借 银行存款 贷 (12) 125 000 (13)4 800 (15)10 000 (16) 18 000 借 应付账款 贷 (12) 150 000 借 预付账款 贷 (15)10 000 (16)10 000 购进业务的会计处理过程(参见教材[例4-9]到[例4-13]) (12)借:材料采购 275 000 贷:银行存款 125 000 应付账款 150 000 (13)借:材料采购 4 800 贷:银行存款 4 800 (14)借:材料采购 740 贷:库存现金 740 借:原材料 280 540 贷:材料采购 280 540 (15)借:预付帐款 10 000 贷:银行存款 10 000 (16)借:材料采购 28 200 贷:银行存款 18 000 预付账款 10 000 库存现金 200 借:原材料 28 200 贷:材料采购 28 200
二、生产业务的核算 生产业务在企业经营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所使用的账户。 • 企业从材料投入生产起,到产品完工入库止的过程称为生产过程 • 生产业务的核算就是要核算劳动耗费(材料投入、固定资产使用、活劳动投入)和产品生产 • 归集发生的各种耗费,分配或结转各种耗费
宏大工厂200ⅹ年12月发生的生产业务如下: 1、领用材料681000元,其中制造产品耗用600 000元(其中:甲产品420000,乙产品180000),车间一般耗用80000元,厂部耗用5000元。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420000 —乙产品 180000 制造费用 80000 管理费用 1000 贷:原材料 681000
2、结算分配本月职工工资,其中生产工人工资8 0000元(甲产品生产工人工资58000,乙产品生产工人工资22000),车间管理人员工资20000元,厂部管理人员工资1 0000元 。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58000 —乙产品 22000 制造费用 20000 管理费用 1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110000
3.签发现金支票向银行提取现金130000元,准备发放职工工资。3.签发现金支票向银行提取现金130000元,准备发放职工工资。 借:库存现金 130000 贷:银行存款 130000 4.以现金130000元支付职工工资。 借:应付职工薪酬 130000 贷:库存现金 130000
5.签发转账支票支付车间办公费2000元,厂部招待费3000元。5.签发转账支票支付车间办公费2000元,厂部招待费3000元。 • 借:制造费用 2000 管理费用 3000 贷:银行存款 5000 6、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车间使用的固定资产折旧1 4000元,厂部使用设备折旧1000元。 • 借:制造费用 14000 管理费用 1000 贷:累计折旧 15000
7、签发转账支票支付下年度厂部行政办公楼的租金12万元。7、签发转账支票支付下年度厂部行政办公楼的租金12万元。 借:待摊费用 120000 贷:银行存款 120000 8、摊销本月厂部行政办公楼的租金3000元。 借:管理费用 3000 贷:待摊费用 3000
9、按规定预提车间所使用的固定资产的大修理费用30000元,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的大修理费5200元。9、按规定预提车间所使用的固定资产的大修理费用30000元,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的大修理费5200元。 借:制造费用 30000 管理费用 5200 贷:预提费用 35200 10、分配并结转产品的制造费用。(假设经过计算甲产品应分配97000元,乙产品应分配50000元)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97000 —乙产品 50000 贷:制造费用 147000
11、假设甲、乙产品全部完工验收入库,结转完工产品成本。11、假设甲、乙产品全部完工验收入库,结转完工产品成本。 借:库存商品——甲产品 575000 ——乙产品 252000 贷:生产成本—甲产品 575000 —乙产品 252000
① ⑧ 生产成本 银行存款 应付职工薪酬 累计折旧 待摊费用 库存商品 制造费用 库存现金 管理费用 预提费用 原材料 ⑦ ② ⑥ ③ ④ ⑤ 生产业务的账户对应关系 业务说明: ①领用原材料。 ②结算应付工资。 ③计提折旧。 ④分期摊销待摊费用或预提费用。 ⑤支付其他费用。 ⑥支付职工工资。 ⑦结转制造费用 ⑧结转完工入库产品的制造成本。
生产业务的会计处理过程(参见教材[例4-14]到[例4-23])生产业务的会计处理过程(参见教材[例4-14]到[例4-23]) (17)借:生产成本 175 000 制造费用 6 000 管理费用 7 500 贷:原材料 188 500 (18)借:库存现金 150 000 贷:银行存款 150 000 (19)借:应付职工薪酬 150 000 贷:库存现金 150 000 (20)借:管理费用 3 000 贷:银行存款 3 000 (21)借:待摊费用 1 500 贷:银行存款 1 500 (22)借:生产成本 100 800 制造费用 9 000 管理费用 40 2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150 000 (23)借:制造费用20 000 管理费用 10 000 贷:累计折旧30 000 (24)借:管理费用4 300 贷:预提费用4 300 (25)借:管理费用1 400 贷:待摊费用1 400 (26)借:生产成本35 000 贷:制造费用 35 000 借:库存商品 111 000 贷:生产成本 111 000
三、销售业务的核算 • 企业从生产过程制造完成的产成品验收入库开始起,到销售给购买方为止的过程称为销售过程 • 销售收入:企业通过交换将制造的产品销售出去,按售价向购买方办理结算,取得销售收入 • 销售成本:企业制造所销售产品而耗费的材料、人工等称为产品销售成本 • 销售费用:企业为了推销产品而发生的包装费、运输费、广告费等耗费称为销售费用 • 销售税金:企业取得销售收入时,按国家税法规定的税率和实现的销售收入所计算的产品销售税金
宏大工厂200ⅹ年12月发生的销售业务如下: 1、向振兴公司销售甲产品20台,单价20000元,总计400000,货款收回250000元,其余尚未收到。(假定不考虑增值税) 借:银行存款 250000 应收账款 150000 贷:营业收入——甲产品 400000 2、接到银行收款通知,收到按合同预收销售给光明工厂乙产品货款50000元。 借:银行存款 50000 贷:预收账款 50000
3、按合同规定向光明工厂销售乙产品10台,单价15000元,总计150000元,余款100000元货款已收到并存入银行。3、按合同规定向光明工厂销售乙产品10台,单价15000元,总计150000元,余款100000元货款已收到并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 100000 预收账款 50000 贷:营业收入—乙产品 150000 4、以现金5000支付销售产品的运费。 借:销售费用 5000 贷:库存现金 5000
5、签发转账支票,支付本月广告费40000元。 借:销售费用 40000 贷:银行存款 40000 6、期末结转已销甲、乙产品的销售成本。假设甲产品的单位成本为12000元,乙产品的单位成本为9000元。 借:营业成本——甲产品 240000 —— 乙产品 90000 贷:库存商品——甲产品 240000 —— 乙产品 90000
7、按税法规定计算应交的税金46000元(其中甲产品应交税金36000元,乙产品应交税金10000元)7、按税法规定计算应交的税金46000元(其中甲产品应交税金36000元,乙产品应交税金10000元)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甲产品 36000 ——乙产品 10000 贷:应交税费 46000
销售业务的账户对应关系 应收账款 营业收入 ① 营业费用 银行存款 ③ ② 预收账款 业务说明: ①销售商品货款未收回、货款存入银行或销售预收货款的产品。 ②预收货款存入银行。 ③以银行存款支付销售费用。 ④结转销售产品的制造成本。 ⑤结算应交纳的税金。 营业成本 库存商品 ④ 应交税金 营业税金 ⑤
销售业务的会计处理过程(参见教材[例4-24]到[例4-29])销售业务的会计处理过程(参见教材[例4-24]到[例4-29]) (27)借:银行存款18 000 应收账款 134 000 贷:营业收入 152 000 (28)借:银行存款10 000 贷:预收账款 10 000 (29)借:银行存款 104 000 预收账款 10 000 贷:营业收入 114 000 (30)借:营业费用 5 000 贷:银行存款 5 000 (31)借:营业成本 150 000 贷:库存商品 150 000 (32)借:营业税金 36 100 贷:应交税金 36 100
四、利润形成及分配业务的核算 利润是企业一定期间内所取得的经营成果,它是将一定期间的各项收入与各项费用支出相抵后形成的最终经营成果。 以利润的形式分配给投资者 利润的分配 以公积金的形式留归企业 以未分配利润的形式保留在账面上
四、利润形成及分配业务的核算 利润的构成: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毛利 营业毛利-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营业税金=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利润总额(税前利润) 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净利润(税后利润) 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税前利润)×规定税率
宏大工厂200ⅹ年10月发生的利润形成及其分配业务如下: 1、销售废旧物资,取得现金收入2400元。 借:库存现金 2400 贷:营业外收入 2400 2、向某福利机构捐款20000元,签发现金支票支付。 借:营业外支出 20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