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 likes | 1.42k Views
蚯蚓、蝸牛、蛔蟲、蝌蚪、蝴蝶、瓢蟲、蜥蜴、蜈蚣、蜘蛛 ….. 哪一個是昆蟲??. 什麼是昆蟲?. 有六隻腳 身體分頭、胸、腹三部份 只有以幾丁質形成的外骨骼保護身體. 昆蟲的特徵. 頭胸腹的介紹. 頭部. 昆蟲身體最前面的一個部分,是感覺的中心和攝食器官的所在位置。 包括一對複眼、零至三個單眼、一對觸角及一組口器。. 複眼與單眼. 複眼:長在昆蟲頭部前方的兩側,是主要的視覺器官,複眼的體積愈大,小眼數量就愈多,相對的視力也愈好。 單眼:位於左右複眼之間,最多有三枚,並不能看見清晰的影像,只能區分光線的強弱和距離的遠近。. 蜻蜓的複眼.
E N D
蚯蚓、蝸牛、蛔蟲、蝌蚪、蝴蝶、瓢蟲、蜥蜴、蜈蚣、蜘蛛…..蚯蚓、蝸牛、蛔蟲、蝌蚪、蝴蝶、瓢蟲、蜥蜴、蜈蚣、蜘蛛….. 哪一個是昆蟲?? 什麼是昆蟲?
有六隻腳 身體分頭、胸、腹三部份 只有以幾丁質形成的外骨骼保護身體 昆蟲的特徵
頭部 • 昆蟲身體最前面的一個部分,是感覺的中心和攝食器官的所在位置。 • 包括一對複眼、零至三個單眼、一對觸角及一組口器。
複眼與單眼 • 複眼:長在昆蟲頭部前方的兩側,是主要的視覺器官,複眼的體積愈大,小眼數量就愈多,相對的視力也愈好。 • 單眼:位於左右複眼之間,最多有三枚,並不能看見清晰的影像,只能區分光線的強弱和距離的遠近。
蜻蜓的複眼 • 蜻蜓的複眼大,常常有超過一萬個小眼,所以牠們的視力較好。 • 可捕捉頭前一、二公尺、約270度範圍的獵物。 • 兩複眼間的三個小點是單眼。
螞蟻的複眼 • 螞蟻的複眼小,頂多包含一、兩百個小眼,所以螞蟻的視力較差。
觸角 • 是許多感覺神經末稍的所在位置,除了兼具觸覺、嗅覺、味覺外,甚至少數種類昆蟲的觸角還有聽覺的功能呢! • 由於昆蟲種類的差異,觸角的外觀有極大的差別。
觸角的外觀 • 背條蟲的念珠狀觸角 • 螽斯的絲狀觸角
觸角的外觀 • 叩頭蟲的櫛齒狀觸角 • 螞蟻的曲狀觸角
觸角的外觀 • 金龜子的鰓葉狀觸角 • 蝴蝶的棍棒狀觸角
觸角的外觀 • 長角象鼻蟲的鞭狀觸角 • 雄蚊子的鑲毛狀觸角
觸角的外觀 • 天蠶蛾雌蛾的雙櫛齒狀觸角 • 天蠶蛾雄蛾的羽毛狀觸角
口器種類 • 蝴蝶的吸管狀嘴巴可伸長、捲曲自如來吸食食物。 • 螳螂的銳利大嘴巴,可嚼碎固體食物。
口器種類 • 蒼蠅的舐吸式口器,可分泌消化液再舔食溶化後的食物。 • 虎頭蜂的咀吸式口器同時具有吸收及咀嚼的功能
口器種類 • 椿象的刺吸式口器,可刺入食物內部吸食流質成分。 • 雌蚊以刺吸式口器叮入吸血
胸部 • 昆蟲的運動中樞 • 分前胸、中胸和後胸,在中胸和後胸的上方,各有一對翅 。 • 在每一胸節下方的兩側長著一對腳。
翅膀 • 昆蟲是節肢動物中唯一具有翅膀的一類。 • 翅膀是用來飛行的工具,有翅脈作為支撐壓力的骨架。 • 昆蟲翅膀及紋理結構,是從事昆蟲分類的重要依據。
翅膀 • 豆娘翅膀細長而且脈絡複雜。 • 天牛上面的翅膀是硬的,藏在下方翅膀是飛行的主力。
翅膀 • 尺蛾翅膀寬大,上面滿布鱗片,有防水的功能。 • 大蚊只有一對翅膀,下面的翅膀已退化成平衡棍。
腳 • 由於種類的差異,並為了適應生活上不同的需求,昆蟲的腳會有五花八門的功能。
腳 • 螳螂前腳呈鐮刀狀,是捕捉獵物專用的「捕捉腳」 • 蜜蜂後腳是可以攜帶花粉的「攜粉腳」
腳 • 龍蝨後腳扁平且長滿長毛,是划水專用的「游泳腳」 • 蝗蟲後腳腿節特別大,是彈跳專用的「跳躍腳」
腳 • 步行蟲六腳平均且有力,是擅長快速疾行的「步行腳」 • 螻蛄前腳有齒耙,是挖掘地道專用的「挖掘腳」
腹部 • 消化、生殖器官之所在。 • 比較明顯的構造是在末端的生殖器-雄蟲的交尾器或雌蟲的產卵器。 • 部分昆蟲尾端另有尾絲、尾鋏、螫針或呼吸管。
腹部 • 雌蟋蟀腹端除了尾絲外,還有產卵管 • 蜉蝣具有二或三根細長的尾絲
腹部 • 紅娘華腹部末端有呼吸管 • 蠷螋腹部末端有尾鋏
昆蟲的生活史 • 依照成長階段外觀與習性差異,可分成「無變態」、「不完全變態」、「完全變態 」三種類型
無變態 較低等的昆蟲,從卵中孵化到成蟲,外表並沒有太大變化。 衣魚就是其中比較常見的代表蟲。 生活史:卵→仔蟲→成蟲
衣魚生活史 • 生活史:卵→仔蟲→成蟲
不完全變態 • 漸進變態:此類昆蟲幼生期稱為〝若蟲〞 • 若蟲生活環境和成蟲一樣,若蟲無翅、體型較小、無生殖能力,樣子和成蟲幾乎沒有差別,成蟲有翅。例如:蟋蟀、蝗蟲、紅娘華、椿象等 • 生活史:卵→若蟲→成蟲
不完全變態 • 半行變態:幼生期的”稚蟲”生活在水中,長大成熟後會爬出水面,在陸地上羽化為成蟲 • 棲息環境與食性都和陸生的成蟲階段大不相同。 • 例如:蜻蜓、豆娘、蜉蝣、石蠅等。 • 生活史:卵→稚蟲→成蟲
完全變態 • 此類昆蟲幼生期稱為〝幼蟲〞,幼蟲的樣子和生活環境與成蟲不同,幼蟲無生殖能力與翅膀,但成蟲有翅。跟其它變態不一樣的是多了一個蛹期。 • 例如:鍬形蟲、蝴蝶、蜜蜂、蛾等 • 生活史:卵→幼蟲→蛹→成蟲
找尋昆蟲 • 在什麼時候找昆蟲? • 不同的昆蟲有不一樣的生活週期,因此成蟲活躍的季節也會有相當大的差異 • 不同昆蟲其生活作息亦不相同,有的是白晝客,有的是夜行俠。 • 所以我們要瞭解什麼樣的季節、時間有什麼樣的昆蟲,是拜訪昆蟲前要作的功課。
找尋昆蟲 • 選什麼季節? • 無特定觀察對象時,春、夏二季(五到九月)是大部分昆蟲繁衍下一代的旺季,因此,也是許多成蟲最活躍的季節。 • 有特定觀察對象時,必須確知成蟲出現的季節,才能找到牠們的蹤影。
找尋昆蟲--時間 • 成蟲活動的時間 • 白晝:有蝴蝶、蝗蟲、蟬、蜻蜓、豆娘、蜜蜂、蒼蠅、螳螂、瓢蟲……等,其大部分種類都習慣在白天活動。 • 夜晚:野外的昆蟲有很多是標準夜行性昆蟲,像是獨角仙、螽斯、金龜子、天牛、鍬形蟲、蛾、蟋蟀、步行蟲、象鼻蟲……等。
找尋昆蟲—時間 • 蟲寶寶蛻皮、羽化的時間 • 夜晚:昆蟲在蛻皮或羽化階段是活動力最弱時候,為了避免遭到天敵侵害,因此大多數昆蟲,都習慣利用夜晚來進行蛻皮或羽化。 • 少數是清晨或上午的時間 。
找尋昆蟲—環境 • 大環境-選擇植物種類多且生長茂盛的地點 、選擇環境差異度較大的地點 、選擇中海拔的地點。 • 小環境-流水環境、林道環境、靜水環境、農園環境。 • 住家室內外、住家附近的公園、人行道上。
如何採集昆蟲? • 直接捕捉法 • 對象:沒有危險性而且反應較不靈敏的昆蟲 • 採集鍬形蟲、天牛:用食指、姆指從前胸背板或翅膀前端兩側捕捉 • 採集蝴蝶、蛾的幼蟲:連同牠們棲息的植物枝葉一起摘下,再收入攜帶的容器中。 • 採集椿象、放屁蟲、步行蟲、埋藏蟲:用小塑膠罐盛裝採集,或以鑷子來夾取。
如何採集昆蟲? • 掃網採集法— • 對象:適用於反應比較靈敏,受到驚嚇會立刻四處飛竄的昆蟲 • 方法:將捕蟲網網口對準目標,迅速一揮,待昆蟲進入網中後,順勢把網子底部在網口處繞一圈,那麼被掃入網中的昆蟲便無法逃離出去
如何採集昆蟲? • 承網採集法 • 對象:在遭到驚動時,慣用裝死、向下掉落的方式來避敵的昆蟲,鍬形蟲、金龜子、天牛、象鼻蟲、吉丁蟲、叩頭蟲、瓢蟲、金花蟲等甲蟲。 • 方法:將捕蟲網的網口朝上,慢慢靠近停有甲蟲的花叢或枝葉叢,再以網框輕輕震動植物的枝條,原本停在網口上方的甲蟲便會立即裝死,而自動掉入捕蟲網中。
如何採集昆蟲? • 罩網採集法 • 對象:停在地面覓食或休息的蝴蝶、蜂、蜻蜓或豆娘等較敏感的昆蟲 • 方法:先輕緩地接近這些昆蟲,然後將網口朝下、罩在目標上方,迅速將網框貼緊地面同時拉高網底的部位。
如何採集昆蟲? • 夜間燈光誘集法對象:適用於各種會趨光的夜行性昆蟲。 • 方法:目視找尋法 、打樹驚蟲法 、自製光源誘集法
如何採集昆蟲? • 食物誘集法 • 對象:喜歡吸食樹液的昆蟲、喜好吸水的蝴蝶、腐食性昆蟲 • 方法:腐果誘集法、尿液誘集法、汗液誘集法、逐臭法
如何採集昆蟲? • 水撈網採集法 • 對象:水棲昆蟲 • 方法: • 採集靜水環境的昆蟲:用水撈網直接對著水生植物叢或水底爛泥來回撈動 • 採集流水環境的昆蟲:將水撈網網口朝上游方向置入水中,接著雙腳站在網口前方、不停踢動水底砂石
飼養鍬形蟲、獨角仙或金龜子 • 以小大水族箱或塑膠飼養箱飼養: • 箱內放入數塊潮濕的大型枯木,並鋪上腐植土。 • 同種的雌雄個體可以養在一起,但數量不要太多。 • 數天噴一次水,以保持適當濕度。 • 成蟲死亡後,不要改變布置的環境,因為雌蟲可能已經產卵,隔年會有下一代羽化的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