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 likes | 880 Views
医疗安全与职业防护. XXX 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 保障患者安全 是医院的根本任务. 医院并非安全岛. 患者安全的意义. 是医院和医护人员对生命的一种珍视和尊重。 是衡量医学发展的重要标准 是社会文明的人文体现 是患者生命权利的表达 是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义务体现. 2008 年患者安全目标. 目标一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目标二 提高用药安全 目标三 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目标四 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目标五 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E N D
医疗安全与职业防护 XXX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
患者安全的意义 • 是医院和医护人员对生命的一种珍视和尊重。 • 是衡量医学发展的重要标准 • 是社会文明的人文体现 • 是患者生命权利的表达 • 是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义务体现
2008年患者安全目标 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目标二提高用药安全 目标三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目标四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目标五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目标六严格执行手部卫生,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目标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 目标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目标九鼓励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目标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Above all, Hospitals should do the patients no harm”最重要的,医院不能给病人带来伤害。南丁格尔
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院永恒的主题和工作目标 “患者安全国际联盟”将2005年~2006年的主题确定为“清洁卫生更安全”,其关注的焦点就是: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以确保患者获得安全的医疗服务。 去年卫生部医院管理年检查,“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是其重点目标之一。 2014/10/28 7
相关概念 医疗质量:是指能提供良好服务,使患者伤害最小,医院在各个环节中应注意收益与亏损间的平衡。 医疗质量是技术水平、管理方法与经济效益的综合体现。 医疗安全:是指病人在医院医疗过程中不发生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障碍、缺陷和死亡。 医疗不安全事件:医疗并发症、药物不安全事件、器械不安全事件、医疗失误(误诊、误治)、医院感染、其他意外。 9
患者安全的内涵 • 技术安全:不发生误诊误治、不发生诊疗规范和操作规程规定之外的损害,不发生其它医源性损害。 • 管理安全:因管理不当而致的意外伤害,如坠床、碰伤、跌倒、压疮、搬运意外及其它意外伤害。 • 心理安全:不发生由于不良的医疗行为造成患者心理及精神的损害。如由于保护性医疗执行不好、沟通不当,给患者造成担心、疑虑、恐惧甚至巨大的心理压力。
《患者安全》的隐患 1.仪器设备对患者的安全隐患 1)生化仪、血球仪等诊断检测仪器的数据误差。 2)X光机等放射设备的射线辐射。 3)高频电刀、除颤仪等电器设备的电安全性。 4)血透机等治疗类设备的参数设置不当导致的直接损害。 5)心电监护仪、病房传呼器等监护仪器的不及时报警。 6)医院内升降电梯等公用设施的故障等。
《患者安全》的隐患 2、浮躁的医疗作风:询问病史不细,过多依赖辅助检查,观察病情不细。 3、护理力量不足所致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不高及病人护理安全问题。 4、某些医德医风问题诱发医患关系不协调,不利于创造患者安全的环境与条件。
《患者安全》的隐患 • 5、医护人员的员工素质因其能力、个性、责任心不同,对患者安全带来不确定的隐患。 • 6、医院管理的不足,科室管理的不足,尤其是对规章制度执行不力的不足,是影响患者安全的重要原因。
血的教训 (一)谁夺走了他们的眼球 • 2005年12月11日,宿州市立医院眼科为10名患者做白内障手术。 结果10名患者均出现情况,其中9人的单眼眼球被摘除。 • 12日上午,10名患者相继出现眼部肿疼等感染表现。全部患者被急送上海一家医院治疗。至17日,9名患者相继实施单眼眼球摘除手术。
(三)SARS风暴 • 2002年11月到2003年6月,我国局部地区出现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暴发流行。2002.11.16---2003.2.28在广东省(7个城市)暴发的非典型肺炎中共有792个病例和31人死亡,约30%是医务工作者。 • 2003.3.26卫生部报告:北京出现10个病例,其中3人死亡,死亡病例中的2人为医务工作者。在山西省发生4例,无死亡,其中2人为医务工作者。
研究表明,在这场浩劫中,医务人员大多数是受到本地区第一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感染冲击。调查中医务人员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感染率最高研究表明,在这场浩劫中,医务人员大多数是受到本地区第一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感染冲击。调查中医务人员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感染率最高 • 按卫生部正式公布医务人员感染率18.38%,其中 • 天津39.38%、 • 北京25.43%、 • 山西17.64%, • 医务人员如此高的感染率在迄今为止发现的传染性疾病从未出现过
而在北京,所有感染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48.8%,在各种类型的医务人员中所占比例最高,与护士和病人有着最为密切的接触有关。而在北京,所有感染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48.8%,在各种类型的医务人员中所占比例最高,与护士和病人有着最为密切的接触有关。
SARS问题的本质是感染控制问题 • SARS的起因是社区感染,但其疫情的发展、失控多数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SARS的最后控制也是得力于良好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还有…… • 1998年福建南平59例肌注部位偶发分支杆菌感染暴发; • 2003~2004年吉林德惠市人民医院中心血库有偿供血导致约24例感染艾滋病;黑龙江北安建设农场职工医院非法采供血导致19名感染艾滋病; • 2008年9月:西安新生儿感染爆发事件,8例死亡; • 2009年3月:天津蓟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感染暴发事件,5例死亡;
我院医院感染聚集性发生时有发生 • 2008年2月份,心外科术后患者聚集性发生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手术切口感染; • 2008年9月份,儿科新生儿室发现2例鼠伤寒杆菌感染患者; • 2008年12月份,我院多个科室发生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涉及五个科室,12天共新发病例13例。
宿州眼球事件、深圳事件以及“非典”等一系列事件告诉我们什么?宿州眼球事件、深圳事件以及“非典”等一系列事件告诉我们什么? • 这些事件与医院的每个部门、所有身处其中的人员都是相关的; •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等基础工作不容忽视; • 如何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医疗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 当前的工作模式能不能有效避免医院感染的暴发; • 预防和控制工作看似不挣钱,但可以省大钱。 我们必须思考:什么是医院感染?如何防控?
2007年12月11日《健康报》头条报道医院感染造成损失巨大 2007年12月11日《健康报》头条报道医院感染造成损失巨大 12月10日,在由生物梅里埃公司主办的2007年度医院感染控制学术会议上,卫生部医政司有关负责人指出:医院感染已严重影响医疗质量,每年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医疗资源浪费! 国内外研究显示,医院感染大大增加了医疗费用。美国每年发生200万起医院感染事件,其中有8万人死亡,每年造成超过45亿美元的医疗费用损失。英国每年有32万起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约有5000人死亡,每年造成10亿英镑损失。墨西哥每年医院感染造成损失达15亿美元。2005年全国医院感染调查显示,我国医院感染发生率大约为5%。 26
2007年12月11日《健康报》头条报道医院感染造成损失巨大 2007年12月11日《健康报》头条报道医院感染造成损失巨大 此次会议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一位肺部出现感染患者,平均需要延长住院日34.29天,多增加治疗费用3.2万元;一位泌尿道出现感染患者,会因此延长住院日6.92天,增加7436元治疗费用;一位颅内感染患者,需要延长住院19.11天,多花费1.7万元。 卫生部医政司有关负责人指出,目前医院感染控制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从感染源来说,滥用抗生素引起耐药菌株不断增多;从感染途径来说,精密仪器的广泛使用,侵袭性操作不断增加和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等,都使医院感染控制难度加大。 27
如果我们不能管理错误, 那么错误就会管理我们!
NI的控制与预防 标准预防 具体措施 手卫生:洗手与手消毒 采取合适的隔离和防护 正确选择消毒方法, 合理使用消毒剂
标准预防的核心内容 所有的病人均被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病人,即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标准预防的核心内容 要防止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又要防止非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 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预防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给病人。
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 手卫生:洗手和手消毒 • 戴手套 • 适时戴口罩、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 • 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 • 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 • 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标准预防措施之一——洗手 最简单 最有效 最经济 最方便 手卫生
手卫生指征 1、接触病人前后 2、摘除手套后 3、进行侵入性操作前 4、接触病人体液、排泄物、粘膜、破损的皮肤或者伤口敷料后 5、从病人脏的身体部位到干净的身体部位 6、直接接触接近病人的无生物物体(包括医疗器械)后
标准预防措施之二——戴手套 • 接触可能为无菌组织的时候必须戴无菌手套 —即使感染性的组织 —接触不同病人或者病人的不同无菌部位必须更换手套 —对于非无菌部位手套可以重复使用
戴手套的指征(2) • 在接触病人粘膜组织或者破损皮肤时必须戴干净的手套 —即使该组织被感染 —接触 粘膜 或破损皮肤前须没有接触其他人或物 —对于婴儿和儿童更须注意手套的清洁 • 处理被污染的设备时需戴清洁手套
戴手套的指征(3) • 在可能接触病人潮湿部位或没有破损的皮肤时,应使用合适的手套 —可以是普通手套, 经过消毒处理的或者外科手套,用于处理被污染的设备 —使用的手套要足够长来覆盖可能暴露的部位 • 在可能血液接触或者可能刺破皮肤的情况下要戴手套保护工作人员的手
关于手套的几点补充说明 • 乳胶, 腈类 & 乙烯类等材料 • 手套不能重复使用,更换要及时. 如果手套的防护效果没有改变可以消毒后重复使用 • 需要有一定弹性,必须盖住袖口 • 不要在公共场所戴手套 • 摘除手套后必须要洗手 • 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标准预防措施之三 ——面(口)罩 • 护面罩 对整个面部能起到防护作用,可防止血液滴粒或其它感染性物质飞溅到眼睛,鼻子,口腔或面部的其它部位。 • 口罩 保护口和鼻的黏膜;提供有限的空气预防能力。
佩戴指征 • 医务人员在以下情况应考虑佩戴口罩: 1、接触呼吸道飞沐传染病病人,或进行支气管镜、口腔诊疗操作时(佩戴具有过滤功能的高校口罩); 2、进行手术、无菌操作、护理免疫力低下的病人时; 3、自己患呼吸道疾病时。
戴口罩的程序 • 先将鼻夹帖在鼻梁上; • 将口罩上端的系带系在头后或耳后; • 拉下口罩的下部遮盖住口和下巴; • 系下端系带系于颈后; • 将鼻夹压向鼻梁,使紧贴面部直至舒适 • 口罩变潮湿、难呼吸和有破损时更换; • 接触或摘除口罩前要洗手; • 离开房间前将用过的口罩防入医疗垃圾桶内。
佩戴口罩的注意事项 • 佩戴口罩前后都必须清洁双手 • 要让口罩紧贴面部 • 口罩有颜色的一面向外 • 系紧固定口罩的绳子,或把口罩的橡筋绕在耳朵上,使口罩紧贴面部 • 口罩应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 • 把口罩上的金属片沿鼻梁两侧按紧,使口罩紧贴面部 • 如口罩的包装有佩戴指示,应依照指示佩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