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likes | 259 Views
第七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 第一节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 一、分类法的特点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是按产品类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分类法的特点是:按照产品的类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该类产品成本;类内不同品种 ( 或规格 ) 产品的成本按照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确定 二、分类法的计算程序 (1) 根据产品所用原材料和工艺技术过程的不同,将产品划分为若干类,按照产品的类别开立产品成本明细账,按类归集产品的生产费用,计算各类产品的成本。 (2) 选择合理的分配标准,分别将每类产品的成本,在类内的各种产品进行分配,计算每类产品内各种产品的成本。.
E N D
第七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第一节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 • 一、分类法的特点 •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是按产品类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 分类法的特点是:按照产品的类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该类产品成本;类内不同品种(或规格)产品的成本按照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确定 • 二、分类法的计算程序 • (1)根据产品所用原材料和工艺技术过程的不同,将产品划分为若干类,按照产品的类别开立产品成本明细账,按类归集产品的生产费用,计算各类产品的成本。 • (2)选择合理的分配标准,分别将每类产品的成本,在类内的各种产品进行分配,计算每类产品内各种产品的成本。
归结分配生产费用 计算各类产品成本 计算各种产品成本 分类法成本计算程序图 举例:某企业生产的甲、乙、丙三种产品的结构、所用原材料和工艺过程基本相同,合并为一类(A类),采用分类法计算成本。类内各种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标准为:原材料费用按各种产品的原材料费用系数分配,原材料费用系数按原材料费用定额确定;其他费用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
(1)根据原材料费用定额计算原材料费用系数 (2)按产品类别(A类)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根据各项生产费用分配表登记产品成本明细账,计算该类产品成本(在产品成本按年初固定数计算)
(3)分配计算甲、乙、丙三种产品的产成品成本。根据各种产品的产量、原材料费用系数和工时消耗定额,分配计算A类甲、乙、丙三种产品的产成品成本(3)分配计算甲、乙、丙三种产品的产成品成本。根据各种产品的产量、原材料费用系数和工时消耗定额,分配计算A类甲、乙、丙三种产品的产成品成本 • 三、分类法的适用范围、优缺点和应用条件 • (一)分类法的适用范围 • 分类法与生产的类型无直接关系,它可以在各种类型的生产中应用,即凡是产品品种、规格繁多,又可以按照一定标准划分为若干类别的企业或车间,均可以采用分类法计算成本。
(二)分类法的优缺点和应用条件 • 优点;即能简化成本计算工作,又能分类掌握产品成本的情况。 • 缺点:计算结果有一定的假定性。 • 应用条件:产品的恰当分类和类内费用的分配标准(或系数)的选定是否适当,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 四、副产品成本的计算 • 如果分离后不需要进一步加工:副产品成本可以按照售价减去税金和按正常利润率计算的销售利润后的余额计价;也可以在此基础上确定固定的单价,以固定的单价计价。 • 分离后,还需要单独进行加工:应根据副产品加工生产的特点和管理的要求单独计算成本。 • 举例:某企业在生产甲产品(主产品)的过程中,还生产可以制造乙产品(副产品)的原料。这种原料经过加工处理后,即成乙产品。甲、乙产品都是单步骤的大量生产,在同一车间进行。乙产品的原料按固定单价每千克0.5
元计价,甲、乙产品月初、月末在产品均按原料的定额费用计价。元计价,甲、乙产品月初、月末在产品均按原料的定额费用计价。 • 1.分配各种生产费用 • 2.登记甲产品成本明细账
3.登记乙产品成本明细账 • 假定上例中乙产品(副产品)的计划单位成本为3.70元,中原料3.12元,辅助材料0.21元,工资及福利费0.16元,制造费用0.21。
第二节 产品成本计算的定额法 • 一、定额法的特点 • (1)事前制定产品的消耗定额、费用定额和定额成本作为降低成本的目标。 • (2)在生产费用发生的当时,就将符合定额的费用和发生的差异分别核算,以加强对成本差异的日常核算、分析和控制。 • (3)月末,在定额成本的基础上,加减各种成本差异,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为成本的定期考核和分析提供数据。 • 二、定额法的计算程序 • (一)定额成本的计算 • (二)脱离定额差异的核算 • 脱离定额的差异,是指生产过程中,各项生产费用的实际支出脱离现行定额或预算的数额。
1.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的核算 • (1)限额法 • 原材料的领用应该:符合定额的原材料应根据限额领料单等定额凭证领取。脱离定额的用料则应填制差异凭证--专设的超额领料单、代用材料领料单、退料单等差异凭证。 • 例:某限额领料单规定的产品数量为1000件,每件产品的原材料消耗定额为5千克,则领料限额为5000千克;本月实际领料4 800千克,领料差异为少领200千克。现假定有以下三种情况: • 第一种情况:本期投产产品数量符合限额领料单规定的产品数量,即也是1 000件,且期初、期末均无余料。 • 第二种情况:本期投产产品数量仍为1000件,但车间期初余料为100千克,期末余料为120千克。 • 则:4780-5000=-220(千克)(节约) • 第三种情况:本期投产产品数量为900件,车间期初余料为100千克,期末余料为120千克。
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4780-4500=+280(千克)(超支) • (2)切割核算法 • 通过填制材料切割核算单,在单中要填明发交切割材料的种类、数额、消耗定额和应切割成的毛坯数量以及实际切割成的毛坯数量和材料的实际耗量;然后根据实际切割成的毛坯数量和消耗定额,即可求得材料定额消耗量,再将此与材料实际消耗量相比,即可确定差异。
(3)盘存法。在大量生产下除仍要使用限额领料单等定额凭证和超额领料单等差异凭证,以便控制日常材料的实际消耗外,应定期(按工作班、工作日或按周、旬等)通过盘存的方法核算差异。具体说来:(3)盘存法。在大量生产下除仍要使用限额领料单等定额凭证和超额领料单等差异凭证,以便控制日常材料的实际消耗外,应定期(按工作班、工作日或按周、旬等)通过盘存的方法核算差异。具体说来: • 1)根据完工产品数量和在产品盘存(实地盘存或账面结存)数量算出投产产品数量,再乘以原材料消耗定额,算出原材料定额消耗量。 • 2)根据限额领料单、超额领料单、退料单等材料凭证以及车间余料的盘存数量,计算原材料实际消耗量。 • 3)将原材料实际消耗量与定额消耗量进行比较,进而确定原材料脱离定额的差异。 • 例:生产乙产品耗用C材料。乙产品期初在产品为50件,本期完工产品为1 000件,期末在产品为150件。生产乙产品用原材料系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乙产品的原材料消耗定额为每件2千克,原材料的计划单价为每千克10元。限额领料单中载明的本期已实际领料数量为2100千克。车间期初余料为50千克,期末余料为20千克。
投产产品数量=1000+150-50=1100(件) • 原材料定额消耗量=1100×2=2 200(千克) • 原材料实际消耗量二2100+50-20=2 130(千克) • 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数量)=2130-2 200=-70(千克)(节约) • 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金额)=70×10=-700(元)(节约) • 2.生产工资脱离定额差异的核算 • 在计件工资形式下,生产工资属于直接计入费用,因而其脱离定额差异的核算与原材料的相类似。 • 在计时工资形式下,由于实际工资总额到月终才能确定,只有在月末实际生产工资总额确定以后,才能计算。 • 计划单位小时工资=某车间计划产量的定额生产工资/某车间计划产量的定额生产工时 • 实际单位小时工资=某车间实际生产工资总额/某车间生产工时总额 • 某产品的定额生产工资=该产品实际产量的定额生产工时×计划单位小时工资 • 某产品的实际生产工资=该产品实际产量的实际生产工时×实际单位小时工资 • 某产品生产工资脱离定额的差异=该产品实际生产工资-该产品定额生产工资
举例:丰华厂A车间(该车间生产甲产品和其他产品)6月份计划产量的定额生产工资费用为14800元,计划产量的定额生产工时为2960小时;本月实际生产工人工资费用为16119元,实际生产工时为3100小时;本月甲产品 定额工时为1836小时,实际生产工时为1807小时。 • 计划单位小时工资=14800/2960=5 • 实际单位小时工资=16119/3100=5.19968 • 甲产品的定额生产工资=1836×5=9180 • 甲产品的实际生产工资=1807×5.19968=9396 • 甲产品生产工资脱离定额的差异=9396-9180=+216 • 3.制造费用及其他费用脱离定额(或计划)的核算 • 举例:丰华厂A车间6月份计划制造费用总额为20720元,计划产量的定额生产工时总额为2960小时;实际生产工时为3100小时,实际发生制造费用为21540元;本月甲产品的定额生产工时为1836小时,实际生产工时为1807小时。
计划小时制造费用率=20720/2960=7 • 实际小时制造费用率=21540/3100=6.9484 • 甲产品的定额制造费用=1836×7=12852 • 甲产品的实际制造费用=1807×6.9484 =12556 • 甲产品生产工资脱离定额的差异=12556-12852=-296 • 产品实际成本=产品定额成本±脱离定额成本 • (三)材料成本差异的分配 • 例:丰华厂甲产品6月份所耗原材料定额费用为57000元,脱离定额差异为-800, 原材料成本差异分配率为-1%。 • (57000-800)×(-1%)=-562(元) • 产品实际成本=产品定额成本±脱离定额成本±原材料或半成品成本差异 • (四)定额变动差异的核算 • 定额变动差异,是指因修订消耗定额或生产耗费的计划价格而产生的新旧定额之间的差额。
例:甲产品的一些零件从本月1日起实行新的原材料消耗定额,单立产品旧的原材料费用定额为12元,新的原材料费用定额为11.4元。该产品月初在产品按旧定额计算的原材料定额费用为12000元。例:甲产品的一些零件从本月1日起实行新的原材料消耗定额,单立产品旧的原材料费用定额为12元,新的原材料费用定额为11.4元。该产品月初在产品按旧定额计算的原材料定额费用为12000元。 • 系数=11.4/12=0.95 • 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12000×(1-0.95)=600(元) • 产品实际成本=产品定额成本±脱离定额成本±原材料或半成品成本差异±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 • (五)定额法举例 • 例:假设前述的丰华工厂大批量生产甲产品。该产品各项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稳定,为了加强定额管理和成本控制,采用定额法计算产品成本;该产品由一个封闭式车间(A车间)生产,不分步计算成本;该企业规定,该产品的定额变动差异和材料成本差异由完工产品成本负担;脱离定额差异按定额成本比例,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三、定额法的优缺点和应用条件 • (一)定额法的主要优点: • (1)及时反映和监督脱离定额(或计划)的差异,从而有利于加强成本控制,可以及时、有效地促进生产耗费的节约,降低产品成本。 • (2)便于对各项生产耗费和产品成本进行定期分析,有利于进一步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 • (3)通过脱离定额差异和定额变动差异的核算,还有利于提高成本的定额管理和计划管理工作的水平。 • (4)能够较为合理、简便地解决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问题。 • (二)定额法的主要缺点:工作量大。 • (三)定额法的应用条件 • (1)定额管理制度比较健全,定额管理工作的基础比较好。 • (2)产品的生产已经定型,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稳定。
第三节 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实际应用 • 一、几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同时应用 • (一)一个企业的各个生产车间的生产类型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成本计算 • (二)一个企业的各生产车间的生产类型相同,但管理上的要求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 • (三)一个车间生产多种产品,由于各种产品的生产类型或管理上的要求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 • 二、几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结合应用 • (一)一种产品的不同生产步骤,由于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 • (二)在一种产品的不同零、部件之间,由于管理上的要求不同,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 • (三)一种产品的不同成本项目,可以采用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