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0 likes | 1.03k Views
新闻学基本理论. 浙江省商业集团公司办公室(信息中心) 2008.5. 一、关于新闻学(概念、内容) 二、 关于新闻(定义、特点、要素、类别) 三、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 四、新闻选择. 一、关于新闻学(概念、内容). 1.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2.新闻学的内容大致分为理论、历史、应用(包括新闻业务和媒介管理与经营)三部分。. 二、关于新闻(定义、特点、要素、类别). 1. 新闻的定义
E N D
新闻学基本理论 浙江省商业集团公司办公室(信息中心) 2008.5
一、关于新闻学(概念、内容) 1.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2.新闻学的内容大致分为理论、历史、应用(包括新闻业务和媒介管理与经营)三部分。
二、关于新闻(定义、特点、要素、类别) 1.新闻的定义 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2.新闻的基本特点 真实和迅速 3.新闻要素 who、what、when、where、why ,即5W 4.新闻类别(内容、地点、时间、与读者关系)
三、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 1.新闻与信息。 新闻学里的信息指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信息的特点:(1)共享性(2)扩缩性(3)组合性(4)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5)相对性。 针对信息的概念和特性,新闻工作者首先在观念上必须明确: (1)提供信息,是新闻媒介的首要功能 (2)新闻必须致力于消除读者的不确定性
在业务上也要体现出新的要求和特色。 (1)变一次性的终端报道为分阶段连续报道 (2)加强深度报道 (3)加强新闻的综合评述 (4)加强全方位报道
2.新闻与宣传。 新闻媒体既传播新闻,也从事宣传,企业报更是如此。 但新闻和宣传其实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新闻的基本职能是传递信息,而宣传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理念。这是两者最基本的区别,由此引起其他一系列区别。
(1)出发点不同(宣传追逐受众,受众追逐信息)。 (2)归宿点不同(有无主观意图)。 (3)传播的方式不同(是否需要重复)。 (4)传播的要求不同(信息沟通要求定量的准确,而宣传要求定性的准确,即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尽管新闻与宣传有着原则性的区别,但在实际的新闻工作中,人们总是把新闻与宣传结合在一起或者利用新闻作宣传。但是,一定要尊重新闻传播信息的基本要求,不能把新闻当作宣传品——只有宣传味,没有新闻味。应该学会“用事实说话”。既有受众所需要的事实,又有编者的观点。 “最有力量的意见,是一种无形的意见。从文字上看去,说话的人只是客观地朴素地叙述他所见所闻的事实(而每个叙述总是根据一定的观点的),这样,人们就觉得只是从他那里接受事实而不是从那里接受意见(而每个有自尊心的人一般都是不愿相信意见,而宁愿相信事实的)。新闻就是这种无形的意见……”——胡乔木
3.新闻与舆论。 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新闻媒介不时介入到舆论产生和作用的各个环节中。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反映并代表舆论,二是引发舆论,三是引导舆论。
现代新闻媒介对舆论的积极引导主要体现在两点: (1)通过源源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信息是舆论的建筑材料。 (2)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 大众传媒反映、代表舆论,引发、引导舆论,可以在社会营造出一种舆论环境,而企业报也可以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小的舆论环境,因此要注意发挥企业报的导向作用,营造良好、健康的氛围,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四、新闻选择 1.为什么要进行新闻选择? 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而大千世界每日每时发生的事件实在太多,但报纸的版面又是非常有限的,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对新近发生的事实进行选择。这就是新闻选择。 2.新闻选择的标准。 主要有四项:新闻定义、新闻价值、宣传价值、新闻法规。
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 包括五个“性”: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 任何一个事件只要具备了时新性再加上其他任何一性,就有成为新闻的可能。
作为企业来讲,新闻价值主要可以从三方面判断: 一是事件的重要性,是否与公司当前的工作紧密相关; 二是显著性,是否与公司主要领导、上级主要领导或重要团体相关; 三是新鲜性,是否有别于其它单位的事件或工作而具有本单位特色。一条新闻里可以具备所有这些要素,也可以有所侧重。
那么怎么确定什么是重要的、新鲜的、显著的信息呢?这就关系到新闻敏感性。 新闻敏感性不是单指事件发生以后以多快的速度来报道,更重要的是指能否发现新闻、能否选择最有价值的内容、能否以最佳的方式来报道。这是一个记者政治素养、学识水平和业务水平的综合体现。
新闻写作学(报刊) 浙江省商业集团公司办公室(信息中心) 2008.5
一、新闻报道的定义、基本要求 1.定义: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有七点: (1)客观。(2)真实。 (3)公正。(4)全面。 (5)有立场。(6)迅速及时。 (7)针对读者的共同兴趣进行报道,讲究报道的艺术与技巧。
二、新闻报道的体裁 1.消息。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进行简明扼要、迅速及时的报道的一种新闻体裁。它篇幅短小,特别讲求时效,包括动态新闻和综合新闻。 2.通讯。通讯是一种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具体、生动、及时地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事件、情况和问题的新闻文体。它和消息均是主要的新闻报道形式,是记者的常规武器。
从表现形式和内容来看,通讯也可分成四种类型。 (1)一般纪实性通讯。就其内容而言,又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与风貌通讯。 (2)新闻故事。 (3)访问记。 (4)散文体通讯。
3.新闻特写。新闻特写是一种“再现”新闻事件、人物或场景的形象化报道。它强调视觉印象,以描绘为主要手法,往往截取事件发展进程中的某个片断、细节或画面,绘声绘色,给人以特写镜头般的印象。3.新闻特写。新闻特写是一种“再现”新闻事件、人物或场景的形象化报道。它强调视觉印象,以描绘为主要手法,往往截取事件发展进程中的某个片断、细节或画面,绘声绘色,给人以特写镜头般的印象。 4.深度报道。一般认为它不是一种独立的体裁,而只是一种报道方式,它是完整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其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的一种高层次的报道方式。各种新闻体裁都可作深度报道,几种体裁的溶合往往更适合于作深度报道。
三、消息的写作 1.消息的基本构成 新闻标题、消息头、新闻导语、新闻躯干、新闻背景、新闻结尾、署名等。 新闻标题和文学作品的标题不同。 消息标题和通讯标题也不同。 消息标题不少是多行题,这是消息区别于其他文体的另一特点。
多行标题一般由主标题和辅题组成。主标题也称为“正题”,是标题中最重要的部分,所用的字号最大,居于最显著的位置,一般用来点明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或观点。辅题又包括引题和副题两种。引题在主标题之上而字号较小,因而又被人形象地称之为“肩题”或“眉题”,它主要是从一个侧面对主标题进行引导、说明、烘托或渲染。副题是位于主标题之下的次要标题,字号最小,主要起补充、注释作用。
例如: 这是历史性的一天,它圆了亿万中国人多年的梦想—— 北京奥运圣火昨在古奥林匹亚遗址点燃 从奥林匹亚飞向万里长城,把奥林匹克精神播散到中国人民和五大洲人民的心中 新闻标题,不论是单行题还是多行题(二行题或三行题),都必须处理好实标(或称实题)与虚标(或称虚题)的关系。
单行题必须实标。二行题,一般有“引题+主标题”,或“主标题+副题”两种,偶尔也有用双主标题的。不论哪种类型,其中有一个必须实标,另一个可虚可实。虚标,即内容较为抽象含蓄,或者以说理为主,侧重说明某个原则、道理、愿望等。例如: 钞票“铺”不了路匕首吓不倒人(引题) 百余群众追捕抢劫犯(主标题)
消息头是消息的标志。分“讯”(邮寄或书面递交)和“电”(通过电报、电传、电子邮件或电话)两种。如:本报讯(如是从外地发来消息,还要写清楚发布新闻的时间和地点,如本报南京9月12日专讯),法新社北京4月10日电,路透社雅典4月10日电。
导语是消息这一新闻题材特有的概念,是消息区别于其他文体的又一重要特征。新闻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紧接在消息头的后面,一般由最新鲜、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 第一代新闻导语:六要素俱全 第二代新闻导语:仅在导语中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最能引起读者兴趣的要素。
(1)导语的作用: ①读者一看导语就知道这条消息写的是什么。 ②读者看了你的导语愿意继续读完这条消息。 例如: 农机植保粮食三合作社联合作业 农民种粮不沾泥 又到春耕大忙时节,江山市凤林镇茅坂村,在开满油菜花的田野里,机声隆隆,四五台耕田机正以欢快的节奏耕作着。不远处的村庄里,往年早就下田干活的老农们却在家里小憩。(按:导语别出心裁,在春耕大忙时节,老农却在家小憩,这是为什么呢?吸引读者一口气看下去。)
茅坂村3000多人口,大部分青壮劳力都外出务工了,在家的大多是老人、小孩。去年,村里成立了植保专业合作社和粮食专业合作社,为村民提供种粮服务。70多岁的徐水根夫妇有1亩多田,去年就加入了合作社,除了播种、看水等轻松一点的农活,耕田、治虫、收割等都由合作社包了,“一年下来,统一购买种子每亩可以节省5元,统一防治病虫每亩节省农药钱20元,节省劳力7个工作日……累计亩均节约生产成本200元左右,比我自己种好多了,”老徐乐呵呵地说,“最好的还是省心,我种粮差不多都可以脚不沾泥了!”(按:交待更多新闻背景和新闻事实的细节,解释读者疑问。最后一句点题,基本回答了读者疑问。)
今年村里又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准备了23台各类耕作机具为社员提供更好的服务。现在,合作社像磁铁一样,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村民。徐良梓老人笑着告诉我们,他今年62岁,家里有5亩田。两个儿子在外打工,田里的活自然就落在他身上了,不参加合作社还真忙不过来。(按:由过去到现在,从去年到今年,进一步交待新闻事实的发展。)今年村里又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准备了23台各类耕作机具为社员提供更好的服务。现在,合作社像磁铁一样,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村民。徐良梓老人笑着告诉我们,他今年62岁,家里有5亩田。两个儿子在外打工,田里的活自然就落在他身上了,不参加合作社还真忙不过来。(按:由过去到现在,从去年到今年,进一步交待新闻事实的发展。) 村支书徐伯良介绍说,村里200平方米的工厂化育秧房即将建成,投入使用后基本能满足全村2000多亩水田的秧苗培育供应。下一步,合作社还打算再购进
一两台插秧机,为村民提供“购种、育苗、插秧、管理、收割”各环节的“流水线”服务。目前全村约有60%的家庭都成了合作社的成员。(按:由现在到未来,补充介绍新闻事实,最后一句交代了结果,即合作社受到了60%的家庭的接纳。至此,整个事件前因后果交代完善。)一两台插秧机,为村民提供“购种、育苗、插秧、管理、收割”各环节的“流水线”服务。目前全村约有60%的家庭都成了合作社的成员。(按:由现在到未来,补充介绍新闻事实,最后一句交代了结果,即合作社受到了60%的家庭的接纳。至此,整个事件前因后果交代完善。) (浙江日报3月27日第2版)
③有适当气氛的导语可以使读者身临其境。 例如:4月的秀洲花香四溢,一股浓郁的书香也开始弥漫秀洲大地。昨天上午,江南·摩尔下沉广场上传来一阵阵悠扬的古筝曲,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学生表演的“虞美人”、“水调歌头”、“西洲曲”把人们带入到一个优美的意境中。在富有诗情画意的氛围中,首届秀洲阅读节正式开幕。本次阅读节的主题为“阅读,让秀洲更和谐”。继书香校园活动在全区中小学如火如荼地进行后,首届秀洲阅读节又将掀起全民阅读的热潮。 (浙江日报4月23日第13版《首届秀洲阅读节开幕》)
(2)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①出语不凡,巧于开篇,突出最有价值的那个新闻要素。②要抓住事件的核心和精华,突出新闻本身所具有的特点。(2)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①出语不凡,巧于开篇,突出最有价值的那个新闻要素。②要抓住事件的核心和精华,突出新闻本身所具有的特点。 例如这样的导语:“××公司总经理今天在杭州召开的公司第×次××会上作报告”。读者能从这样的导语中得到多少新闻信息呢?可以说微乎其微。读者所关心的不是某某人作了报告,而是他的报告中有哪些引人注目的内容,这些内容与读者有什么关系。这才是有新闻价值的东西,抓住了这一点,就抓住了这条新闻的核心。
③要突出最新的内容和最新的时间要素。 “新”是新闻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然而有时由于种种原因,许多稿件往往比较难以找到最新的时间要素,尤其是一些非事件性新闻,本身时间跨度比较长,若是处置不当,写出来的东西就会不像新闻。 要避免这个问题,首先要注意报道契机,即在读者普遍关注某个问题的时候,及时发表,以此构成非事件性新闻的时间根据。 其次在构思新闻导语的时候,要格外注意寻找新闻由头。
“由头”即缘由、理由,可以作为借口的事情。新闻由头,指在时效和内容上比较新鲜,可以以新带旧的新闻报道材料。寻找新闻由头的方法有: ●由近及远法;找一件最新的、时间要素明确的事情作为新闻由头,由近及远,以新带旧。例如有些跨度比较长的新闻事件,可以在导语中找一个最新的节点性的事件作由头,然后在新闻躯干中再回溯新闻事件的始末。 ●现场观察法;把作者在现场观察到的材料作为带动其他材料的新闻由头,由个别到一般,从点到面,从具体到抽象。
例如: “陪诊大军”挤爆医院 医院认为,亲情照顾不可少,两名家属陪伴患儿较合适 本报杭州4月28日讯(记者 邵子江) 这段时间气温变化大,容易感冒发热,看病的孩子特别多。记者今天在省儿童医院看到,输液室内座无虚席。有的一个孩子发热,家里却有好几个大人陪着输液,想在输液室找个座位都成了难事。 ●避旧出新法。避开陈旧的时间概念,设法突出有新意或易受人关注的新闻事实。
④要清晰、简明、生动。 ⑤要吸引和诱导读者阅读新闻的其余部分。 (3)导语的不同形式: ①人物导语 名字出新闻,但必须是名人的名字,从总统到歌星,从银行家到毒枭,只要是名噪一时的人物都可以成为新闻报道的对象。但是,即使是人所共知的俄罗斯总统和美国总统,在其名字前都要加上“某国总统”。当美国总统或其他国家的总统被用作消息来源时,他的名字十有九次被用在消息的开头,因为他的名字具有权威性,必然会引起读者的注意。
例如: 【华盛顿电】美国总统克林顿今天宣布,美国将对海地动武,以解决那里的政权危机。 但是,在人物导语中,如果不是名人,那么导语中可以不出现名字。例如: 一个过门才6个月的19岁的新娘今天承认,她想毒死其丈夫,因为他批评她做的菜不好吃。 而这个新娘的名字可以留到后面去交待。
②事情导语 在讲完人物导语之后,事情导语就比较容易了解了。实际上只要把What(什么事)放到什么人的位置考虑就行了。例如: 【新华社赫尔辛基9月28日电】一艘载有867人的爱沙尼亚客轮28日凌晨因遇风暴在芬兰附近的波罗的海水域沉没。到目前为止,只有90人获救,其他人下落不明。 上面是一条纯事情导语,新闻要素很齐全。
③时间导语 一般而言,时间很难成为一则新闻中的最重要因素,但是时间又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表示一则新闻的及时性。例如: 今天是抗日战争胜利××周年…… ④地点导语 同时间导语一样,地点导语是很少用的。通常地点只是作为导语中一种要素而存在,除非这一地点有特殊意义。
⑤原因导语 为什么(Why)有时是新闻中最有意思的角度,可能是读者最想了解的问题。例如: 由于股票和地产问题,日本首相细川今天宣布总辞职。 ⑥方式导语 从怎么样(How)的角度写经常能提供一条有兴趣的导语。如: 一条带有奇怪的牙齿痕迹的铅笔,使一位30岁的看门人今天被捕。他承认上星期撬了一所中学的校长办公室行窃。
(4)导语的分类 但是,上面说的,实际上是导语本身的写作角度,即重点写什么,而不是导语分类的本身。我们来看一下导语的分类。 ①叙述性导语 包括直叙式、概括式、对比式等多种表现形式。 ●直叙式导语,要求开门见山,把最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告诉读者。例如: 新华社北京4月28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今天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审议并通过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讨论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暂行条例。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讨论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暂行条例。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 新华社天津4月11日电(记者田雨)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11日对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中共上海市委原书记陈良宇案宣告一审判决,认定陈良宇犯受贿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4年,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30万元;犯滥用职权罪,判处其有期徒刑7年,两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8年,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30万元。 这种导语适合于快速报道新闻,适合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但这类导语弄不好易陷于平淡,缺乏吸引力。要避免这个弊病,首先必须鉴别一下,报道的内容中
哪一个最有新闻价值,对读者最有吸引力,就要在导语中突出这个新闻事实。一般而言,这样的导语必须具有较大的新闻信息量,所涉及的人或事必须有较为显著的特点。 ●概括式导语,又叫综合性导语。它的特点是对整篇报道的内容进行浓缩和概括,为读者提供整篇消息的梗概。这类导语适应于那些内容较为复杂、过程曲折的消息。例如: 本报讯 三月杭城,春意盎然。3月5日至6日,浙能集团2008年工作会议在浙能大厦隆重召开。会议全面总结了2007年的主要工作,部署了2008年以及今后
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会议还冷静分析了集团今后生存发展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了深入实施“大能源战略”,加快实现战略转型和提高综合能力的总体奋斗目标。 概括性导语对于所报道的内容应该取其精,提其要,使人一目了然。概括时的抽象程度不能过高,以免给人空洞的感觉。如果抽象程度太高,那么就应该补充一点实实在在的内容。鉴于此,概括性导语也有一种延缓的写法,即用两段或三段文字作为导语。例如: 【新华社雅加达10月6日电】为期一天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贸易部长会议今天在这里举行。
这次会议是根据去年在美国西雅图举行的第五次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部长会议的决定召开的。会议的宗旨是从亚太地区角度就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果交换意见,并探讨今后的实施办法。 …… ●对比式导语,就是把现在的情景和过去的情景相比较,或者把此时此地的情景与另一处情景相对比,使之相映成趣。通过比较,使消息中所蕴含的新闻价值充分显露出来。 例如:合众国际社伦敦5月20日电 24岁的冈萨雷斯去年在马德里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现在却在做零工,其中最好的工作是遛狗。
②描写型导语 描写型导语以展示事物的形象或场景为主要特征。有些新闻事实具有生动的形象、鲜明的色彩,富有个性的细节,在写导语时若能抓住其中一点绘声绘色,给读者以某种现场感或生动感,那就成为一条描写型导语。 描写型导语有见闻式和特写式两种。见闻式一般用于记叙、描写比较大的场面,以叙事为主,穿插一些形象的描写。而特写式导语则抓住人物的表情或一些事物的局部细加描绘,给人留下特写镜头般的印象,使人有身历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
例如:本报讯 多么威武神气的猫头鹰!一对大眼睛正在扫射着什么,翅膀微微耸起,看来它准备振翼飞扑过去,抓住那狡猾的大田鼠。这只用棕榈树桩因材施艺而雕琢成的猫头鹰,最近飞越太平洋,在美国旧金山的“中国上海民间艺术展览会”上栖息。(特写式导语) 在采写描写型导语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明确描写的目的,描写是为生动地表现报道主题服务的,不要为描写而描写。 二是描写要简洁而传神。 三是在描写时要尽量避免陈词滥调和过分矫饰。
③议论型导语 新闻报道以客观叙述为主,因而一般不允许记者直接在新闻稿里滥发议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排斥一切议论。议论有多种形式,运用得巧妙,既不违背新闻报道的要求,又能达到好的报道效果。议论型导语有引语式、设问式、评论式数种。 ●引语式导语。 记者不便出面议论,可以借助别人的口发表议论。在导语中,适当引用新闻中主要人物的精彩语言,往往能给人以强烈的印象。
例如:本报讯 “小学都考不上,我不成废物了吗?”这样的话,出自一位年仅6周岁的孩子嘴里,不由让人心酸。日前,一则名为《儿子没考上小学》的帖子在杭州一热门论坛引起众人关注,其中折射的家长择校问题,更引发家长热议。 引语是新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用引语式导语时,应该注意: A.所引用的话,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报道的主题。 B.所引用的话必须精彩、生动,富有新意,能够牢牢地吸引读者。 C.所引用的话必须忠于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