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 likes | 1.33k Views
腸 保健康 - 免疫功能沒問題 -. 蕭敦仁 醫師 ,MD, PhD 蕭敦仁診所院長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助理教授 台灣肥胖醫學會常務理事. 台灣地區民眾民國 94 年十大死因. 94 年男女十大癌症死因. 家族遺傳 病史 有慢性大腸炎或 大腸瘜肉病史者 年齡:黃金 50 計劃 (80%) 肥胖者 飲食習慣 高動物性脂肪 高蛋白質 低纖維食物:腸內益菌減少 排便習慣:便秘 Epidemiology1998;9:371-2, European J cancer 2004;40:2109-15. 大腸癌之病因. 高蛋白食物分解之副產物.
E N D
腸 保健康 -免疫功能沒問題- 蕭敦仁 醫師,MD, PhD 蕭敦仁診所院長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助理教授 台灣肥胖醫學會常務理事
家族遺傳 病史 有慢性大腸炎或 大腸瘜肉病史者 年齡:黃金50計劃 (80%) 肥胖者 飲食習慣 高動物性脂肪 高蛋白質 低纖維食物:腸內益菌減少 排便習慣:便秘 Epidemiology1998;9:371-2, European J cancer 2004;40:2109-15 大腸癌之病因
高蛋白食物分解之副產物 • 靛苷(Indican) • 腐肉素(Putrescine) • 神經鹼(Neurine) • 屍毒素(Cadaverine) 便祕太久讓大腸有較多機會吸收這些毒物 只要注射少量就可殺死一隻實驗動物。
現代人的苦悶---便秘 • 發生率 : 30.6 % • 定義: 以下五項至少有兩項符合 • 每週排便少於3次,排便困難,解短小硬便, 每次都解不乾淨,覺得肛門塞住了。 • 原因: • 飲食習慣不良(缺乏纖維質,水分) • 排便習慣不當 • 長期服用藥物: 可待因,鐵劑,抗憂鬱症藥物、鈣鋁制酸劑 • 腸阻塞, 腸蠕動不佳 • 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低下症、高血鈣症 • 壓力過大使自律神經異常 • 運動不足使身體機能衰退
惱人的社交障礙—放”臭”屁 • 屁的成分: • 不會臭的氣體 • 氮氣、氫氣、氧氣、二氧化碳、甲烷 • 會臭的氣體:<1% • 氨、硫化氫、糞臭素、揮發性脂肪酸 • 屁的來源: • 吞進去的 • 飲食習慣不良: 嚼口香糖, 邊吃邊講話…. • 吃入易產氣食物 • 腸內菌發酵產生的 • 不會製造氣體的腸內菌只有兩種:AB菌
產“氣”食物 • 豆類, 包心菜, 花椰菜, 球芽甘藍, 青椒, 茄子, 馬鈴薯, 地瓜, 芋頭, 玉米, 香蕉, 麵包, 柑橘類, 柚子 • 牛奶 (乳糖不耐症) • 氣泡飲料, 啤酒
大腸的主要功能 --人體內唯一允許細菌存在的地方-- • 儲存食物殘渣 • 吸收水份及其餘物質 • 腸道是第二大腦 • 免疫系統 • 人體70%的免疫系統在腸道 • 腸道中有500種100兆個細菌(> 1014) • 人與細菌共生 • 腸道菌叢的失衡, 正是諸病的根源
腸道菌是人體的必要器官 • 2005年, Science, David A. Relman, 史丹福大學 • 腸道黏膜取樣以分生技術研究 • 腸道菌至少500種以上, • 其中有七成是未知新菌種 • 腸道菌的功能 • 提供養份 • 調控腸道細胞發育 • 誘導免疫系統的發展 • David A. Relman的感慨:「我們對它們的認識是如此不足」
腸道的生態 • 人體腸道中寄生有500多種,總數超過一百兆個細菌。 • 腸內菌可分為三種: • 有害菌:大腸桿菌、葡萄球菌 • 有益菌:具代表性是乳酸菌 • 伺機菌:偽單孢菌、黴菌 • 有益菌和有害菌在人體腸道內呈現互相對抗的狀態。 • 人體內生態平衡的菌叢之間有一種「制衡」作用,所以人類才能與存在體內的細菌和平相處。 • 有益菌多:維護腸道健康 有害菌多:容易腹瀉、便秘、進而減弱人體免疫力。
維持健康 從腸道做起 • 現代人飲食習慣與生活作習的不正常、工作壓力與情緒的反應、藥物的濫用與外來菌群的影響等,都會造成菌相的不平衡而引發疾病的發生。 • 因此,要補充腸道菌相的健康,最佳的方法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持續補充原生益菌,才能維持腸內菌叢生態的平衡。 • 維持腸內益菌量以抗老化
擾亂消化道菌叢平衡的外在因素1. 壓力 2. 感染 3. 使用抗生素 4. 胃腸功能失常 5. 飲酒 6. 食物中毒 7. 飲食改變 8. 粗劣飲食 9. 偏食 10. 體內酸鹼值遽變11. 代謝性疾病 12. 老化 • 明顯症狀: • 不正常產氣(放屁)、便秘、腹瀉、消化功能下降、念珠菌的感染、口舌生瘡、喉嚨發炎、經常感冒。
因菌叢失衡導致的疾病 • 偶發性腹瀉:全世界每年有30%以上的人口受此影響 • 旅行者腹瀉:20~50%旅行者(約千萬人) • 腸躁症:30%以上美國人曾患此症 • 抗生素誘發的腹瀉:大約20%使用抗生素者 • 尿道感染、陰道感染、陰道炎等疾病:每年全世界超過3億個婦人罹患。
Probiotic益生菌的定義 • 定義: 活的微生物可改善宿主(如動物或人類)腸內微生物的平衡並對宿主有正面的效益。他們居住在我們皮膚上、口中以及所有腸胃道內,有助於腸胃道的健康。
益生菌種分類 • 人類腸道中的內生型益生菌的重要屬種如下: 1、Lactobacillus (乳酸桿菌屬): 2、Bifidobacterium (雙叉桿菌屬): 3、Enterococcus (腸球菌屬): 4、其它腸道內作用有益者如:Streptococcus salirarius s.s.thermophilus.Leuconostoc sp.(Kefir milk)Lactococcus sp.Pediococcus sp.Clostridium Butyricum.、Saccharomyces Boulardii.etc. • 益生菌分為:L.acidophilus.(嗜酸乳酸桿菌)(A菌)及Bifidus(比菲德氏菌)(雙叉桿菌)(B菌) L.casei(C菌) • 對人類貢獻最大的是L.acidophilus.(嗜酸乳酸桿菌)(A菌) 及Bifidus(比菲德氏菌)(B菌)
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FAO/WHO)於2001年的研究報告,更充分證實益生菌對人體的好處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FAO/WHO)於2001年的研究報告,更充分證實益生菌對人體的好處 1.恢復健康腸道菌叢 2.激發黏膜免疫力 3.改善腸胃不適,包括與抗生素、腸病原、和旅行者腹瀉相關的腹瀉次數和間隔時間 4.改善泌尿生殖道菌叢
益生菌的七大功能人體內沒有好菌就不可能健康益生菌的七大功能人體內沒有好菌就不可能健康 1.提高身體免疫力 2.分解致癌物質 3.預防和治療腹瀉 4.促進腸子蠕動,防止便秘的發生 5.製造維他命 6.抑制腸內腐敗的情形 7.保護身體不受病原菌的感染 腸內革命1988光崗知足
那些人需要服用益生菌 1.懷孕婦女 2.無法吃母乳的嬰兒 3.氣喘、異位性皮膚炎、鼻過敏等過敏體質者 4.常吃抗生素的人 5.出外旅遊水土不服,容易腸胃不適的人 6.各種習慣性下痢及患有腸燥症的人 7.長期便秘的人 8.易有陰道炎或分泌物過多的婦女 9.生活不規律,熬夜、喝酒、抽煙、吃檳榔者 10.銀髮族想長壽者 11.長期臥病在床、缺乏運動者 12.洗腎病患及罹患癌症者 13.壓力過大及情緒緊張者 14.希望皮膚永保年輕的美女與俊男
原生益菌(Probiotics)需符合以下要件 • 來自人類 • 對於酸及膽鹽具有抗性 • 對人類腸細胞具吸附性 • 能於人類消化道中存活及生長 • 產生抗菌物質 • 對致病菌具拮抗性 • 人類攝食後具安全性及 • 臨床證實具健康效用 Lee and Salminen 1995
Prebiotic • Prebiotics 是指腸道益菌所需要的某些特殊營養素,可以幫助益菌的生長,以下幾種物質皆有這種功能 • 寡糖 • 纖維質 • 蘆薈汁 • …
纖維素 • 使胃有飽足感 • 延緩食物吸收, • 平穩血糖 胃 • 降低膽固醇 小腸 • 促進益菌生長 大腸 • 促進大腸蠕動,幫助排便
“腸命百歲”保健之道 一、Probiotics: 每天服用益生菌,保持腸道健康 二、Prebiotics: 每天使用高纖食物以幫助腸道清潔,提供理想環境給益生菌。
減肥教戰守則-如何瘦得健康又美麗- 蕭敦仁 醫師, MD, PhD 蕭敦仁診所 院長 台灣肥胖醫學會 常務理事 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 常務理事 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暨營養學院 助理教授
高血壓會好嗎?真的要吃一輩子藥嗎!? • 林先生是一位30歲的大學助教,擁有碩士學位的他還正準備出國攻讀博士,前途一片看好。但林助教卻有一隱憂—高血壓,這個被稱為沉默殺手的疾病在一年前被醫師診斷,當然他也被告知必需長期服藥,否則容易造成心、眼、腎、腦等器官的長期傷害。林助教午夜靜思:「我才30歲,往後還要吃藥40年,真是不敢往下想!」為了怕服藥後無法停藥,一年來一直不願接受必須一生服藥的事實,因此這一直不規則服藥。在因緣巧合下,長輩聽朋友說減肥似乎對血壓有幫助,因此介紹他到蕭敦仁診所想試試減肥是否有效。
肥胖的健康危害 • 生理方面: • 死亡率上升 • 罹病率上升 • 心理方面:失去信心 • 交友 • 婚姻 • 就業、升遷
可逆病變 糖尿病 高血壓 高血脂症 高尿酸血症 脂肪肝→脂肪肝炎 不孕症:內分泌失調 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 不可逆病變 心臟病 腦中風 膽結石 肝硬化 退化性關節炎 癌症:子宮內膜癌、乳癌、攝護腺癌、大腸癌 肥胖症候群(Obesity Co-morbidity)
萬疾“肥”為首 百病“胖”為先
肥胖的原因 原因只有一個 進入體內的熱量大於消耗的熱量
肥胖的原因 • 缺乏規則的運動 • 太忙了 • 沒有運動的環境 • 飲食缺乏有效控管 • 每天排骨便當、雞腿便當 • 每週應酬不斷 • 飲酒 • 體質影響:2/3人口有肥胖基因 • 睡眠不足是肥胖的原因之一 • 自然老化
肥胖的治療 • 行為改變:腦內革命 1.時刻監控飲食相關行為 2.採用低脂食物 3.增加身體活動量 • 飲食:Fat < 25% • 運動:維持減肥成果之關鍵 • 藥物:可能有副作用 • 手術:BMI>35且合併“早發性心臟病”家族史 或BMI>40
飲食注意事項 • 固定用餐地點 • 吃東西一定細嚼慢嚥,每餐進食時間超過20分鐘。 • 定時吃三餐:否則容易減重失敗 • 飲食內容以「蔬果穀芽」(穀菜餐)為主 • 低糖、低鹽、低蛋白、低油脂、高纖維 • 少吃肉類食品,若非吃不可,則魚蝦優於雞鴨,雞鴨優於牛豬 • 不吃零食、不喝酒、不吃宵夜 • 不喝市售含糖飲料,口渴只喝白開水或不含糖之茶
減重處方--運動部份 • 運動是維持減重成果之重要關鍵 • “531”運動原則 • 一週至少5次, • 一次30分鐘。 • 心跳快到110/分鐘(運動強度:(220-Age) x 0.6~0.8) • 快步走是建議之最佳運動 • 其餘有氧運動:慢跑、跑步機、太空漫步機、游泳、騎腳踏車、有氧舞蹈
目前國內合法減肥藥共有幾種? • 只有二種 • 羅氏鮮(Xenical) • 諾美婷(Sibutramine) • 所以其餘號稱減肥藥的藥品若非偽藥(根本不是藥)就是違禁藥品(不准用的藥,eg. 安非他命)。千萬不要以身試藥,以免減肥不成到反傷身 • 衛生署核准的藥若其適應症並非用於減肥,也不能說是減肥藥-“雞尾酒”。
如何維持減肥成果? 1、自我監測:每日(至少一周一次)測量體重。 2、使用日記詳細紀錄每天的飲食攝取及活動情形。 3、持續不斷的運動是維持減肥成果的關鍵。 4、問題解決:學習成功維持體重的問題所在,並尋找答案。減肥者可以組成團體以互相幫忙解決問題並彼此鼓勵。 5、壓力處理:確認壓力源,並運用技巧降低。運動已知可以降低壓力。 6、避免參加易復胖的活動,例如:外食、參加宴會、娛樂活動等,並發展計畫來避免或降低這些機會。 7、學習如何讓周圍朋友支持你,並確認那些人是可能的破壞者並進而轉化他們成為支持者。 8、儘量保持減肥期間所養成的飲食習慣 9、某些藥物及代餐包實驗顯示具有不錯的體重維持效果。 10、定期回診(醫師或營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