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第 8 章 电子产品调试工艺

第 8 章 电子产品调试工艺. 8.1  电子产品调试内容与设备 8.2  电子产品的检测方法 8.3  电子产品的调整方法. 8.1  电子产品调试内容与设备 1. 电子产品的调试设备配置 常规设备:信号源、万用表、示波器、可调稳压电源、扫描仪、频谱分析仪和调试工具等。. 2 、特定产品检测仪   专用调试仪器。. 调试仪器的设置 ( 1 )各种仪器的布置应便于观测。 ( 2 )仪器的布置应便于操作,即应根据不同仪器面板上可调旋钮的布置情况来安排其位置,使调节方便舒适。

gefju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8 章 电子产品调试工艺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8章 电子产品调试工艺 8.1  电子产品调试内容与设备 8.2 电子产品的检测方法 8.3 电子产品的调整方法

  2. 8.1 电子产品调试内容与设备 • 1.电子产品的调试设备配置 • 常规设备:信号源、万用表、示波器、可调稳压电源、扫描仪、频谱分析仪和调试工具等。

  3. 2、特定产品检测仪 •   专用调试仪器。

  4. 调试仪器的设置 • (1)各种仪器的布置应便于观测。 • (2)仪器的布置应便于操作,即应根据不同仪器面板上可调旋钮的布置情况来安排其位置,使调节方便舒适。 • (3)仪器叠放置时,应注意安全稳定,把体积小,重量轻的放在上面。 • (4)仪器的布置要力求接线最短。

  5. 3.调试工作的内容 • ①明确电子产品调试的目的和要求。 • ②正确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测试仪器仪表。 • ③按照调试工艺对电子产品进行调整和测试。 • ④运用电路和元器件的基础理论知识去分析和排除调试中出现的故障。 • ⑤对调试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 ⑥编写调试工作总结,提出改进意见。

  6. 4. 调试的一般程序 • (1)通电检查。 • (2)电源调试。 • (3)分级分板调试。 • (4)整机调整。 • (5)整机性能指标的测试。 • (6)环境试验。 • (7)整机通电老练。 • (8)参数复调。

  7. (1)通电检查。先置电源开关于“关”位置,检查电源变换开关是否符合要求(是交流220V还是110V)、保险丝是否装入,输入电压是否正确,然后插上电源插头,打开电源开关通电。(1)通电检查。先置电源开关于“关”位置,检查电源变换开关是否符合要求(是交流220V还是110V)、保险丝是否装入,输入电压是否正确,然后插上电源插头,打开电源开关通电。

  8. (2)电源调试。电子产品中大都具有电源电路,调试工作首先要进行电源部分的调试,才能顺利进行其它项目的调试。(2)电源调试。电子产品中大都具有电源电路,调试工作首先要进行电源部分的调试,才能顺利进行其它项目的调试。

  9. (3)分级分板调试。电源电路调好后,可进行其它电路的调试,这些电路通常按单元电路的顺序,根据调试的需要及方便,由前到后或从后到前地依次插入各部件或印制电路板,分别进行调试。(3)分级分板调试。电源电路调好后,可进行其它电路的调试,这些电路通常按单元电路的顺序,根据调试的需要及方便,由前到后或从后到前地依次插入各部件或印制电路板,分别进行调试。

  10. (4)整机调整。各部件调整好之后,把所有的部件及印制电路板全部插上,进行整机调整,检查各部分连接有无影响,以及机械结构对电气性能的影响等。(4)整机调整。各部件调整好之后,把所有的部件及印制电路板全部插上,进行整机调整,检查各部分连接有无影响,以及机械结构对电气性能的影响等。 (5)整机性能指标的测试。经过调整和测试,确定并紧固各调整元件。

  11. (6)环境试验。环境试验有温度、湿度、气压、振动、冲击和其它环境试验,应严格按技术文件规定执行。(6)环境试验。环境试验有温度、湿度、气压、振动、冲击和其它环境试验,应严格按技术文件规定执行。 (7)整机通电老练。大多数的电子产品在测试完成之后,均进行整机通电老练试验,目的是提高电子产品工作的可靠性。

  12. (8)参数复调。经整机通电老练后,整机各项技术性能指标会有一定程度的变化,通常还需进行参数复调,使交付使用的产品具有最佳的技术状态。(8)参数复调。经整机通电老练后,整机各项技术性能指标会有一定程度的变化,通常还需进行参数复调,使交付使用的产品具有最佳的技术状态。

  13. 5、电子产品调试类型 • (1)样机调试 • (2)批量产品调试。

  14. 6. 试周围环境的安全 • 测试场所除注意整洁外,室内要保持适当的温湿度,场地内外,不应有激烈的振动和很强的电磁干扰,测试台及部分工作场地必须铺设绝缘胶垫,并将场地用拉网围好,必要时可加“高压危险”警告牌。工作场地必须备有消防设备,灭火器应适用于灭电气起火,且不会腐蚀仪器设备。

  15. 7. 供电设备的安全 测试场所内所有的电源开关,保险丝、插头、插座和电源线等,不许有带电导体裸露部分,所用的电器材料的工作电压和工作电流不能超过额定值。 当调试设备使用调压变压器时,注意调压器的接法。其中(a)错误接法,(b)正确接法。

  16. 8.测量仪器的安全措施 测试仪器设备的外壳易接触的部分不应带电,非带电不可时,应加以绝缘覆盖层防护,仪器外部超过安全电压的接线柱及其它端口不应裸露,以防止使用者触及到。

  17. 仪器及附件的金属外壳都应良好接地,与机壳相通的接线柱的标志为“⊥”,接大地时的标记为“”。不与机壳通用的分用接线柱或插孔的标志为“*”。仪器电源线必须采用三芯的,地线必须与机壳相连,电缆长度应不短于2m ,电源插头外壳应采用橡皮或软塑料绝缘材料。

  18. 9.操作安全措施 在接通电源前,应检查电路及连线有无短路等情况。接通后,若发现冒烟、打火、异常发热等现象,应立即关掉电源,由维修人员来检查并排除故障。

  19. 调试时,至少有两人在场,以防不测。操作人员应避免带电操作,若必须和带电部分接触时,应使用带有绝缘保护的工具操作。调试时,应尽量学会单手操作,避免双手同时触及裸露导体,以防触电。在更换元器件或改变连接线之前,应关掉电源,滤波电容应放电完毕后再进行相应的操作。调试时,至少有两人在场,以防不测。操作人员应避免带电操作,若必须和带电部分接触时,应使用带有绝缘保护的工具操作。调试时,应尽量学会单手操作,避免双手同时触及裸露导体,以防触电。在更换元器件或改变连接线之前,应关掉电源,滤波电容应放电完毕后再进行相应的操作。 调试工作结束或因故离开工作场所前应将所有仪器设备关掉,并断开电源总闸,方可离去。

  20. 8.1.2 调试工作 • 1、调试前的准备 • (1)技术文件的准备。 • (2)仪器仪表的放置和使用。 • (3)被调试产品的准备。 • (4)调试内容的准备。

  21. 2、调试要点 •   (1)电源第一。 •   (2)先静后动,先静态后动态。 •   (3)先分后合,先分单板调试后整机调试。

  22. 8.2 电子产品的检测方法 • 8.2.1 观察法 •    凭人的感觉器官(如眼、鼻、耳、手)的直接感觉(看、闻、听、摸)对故障原因进行判断的方法。

  23. 1、不通电时的观察 •   (1)检查机壳及面板的表面涂覆层及产品应用的各种标志有无损伤,有无变形、断裂、松脱、烧焦、变色、漏液和发霉等现象。 •   (2)检查开关、旋钮、刻度盘等有无损伤。 •   (3)检查连接装置,如同轴电缆,接线柱、插头、插座、插入单元等是否完好。

  24. 2、通电时的观察 •   (1)检查是否有打火、冒烟以及异常声响等。可以听出是否有不正常的摩擦声、高压打火声、碰撞声等。 •   (2)检查温升是否过高,可以嗅出有无电阻、变压器等烧焦的气味。 •   (3)检查屏幕的显示现象是否正常。

  25. 8.2.2 电阻测量法 •    用万用表电阻挡测量元器件或电路两点间电阻,以判断故障产生的原因。 •   (1)检查电阻的阻值 。 •   (2)检查电路的“通”、“断” 。 •   (3)检查PN结的正反向电阻 。 •   (2)检查电容的充放电的变化电阻。

  26. 8.2.3 电压测量法 •    电压检查法是对有关电路的各点电压进行测量,将测量值与已知值(或经验值)相比较,通过判断,确定故障原因。

  27. 测量电压的作用: ①测电源电压(核对参考值、比较值或稳压值); ②测二极管(锗0.3V硅0.7V); ③测三极管工作点(核对参考值、比较值或Ube); ④测集成电路引脚(核对参考值、比较值或Ube)。   电压过高可能是负载开路或高压端漏电;电压过低可能是负载短路或对漏电。

  28. 电压测量注意事项: ①注意选档和量程(由大到小); ②电压测量采用并联方式; ③直流电要确认极性。

  29.    电流测量法 •    是利用万用表电流档去测量电路或元器件的电流值来判断故障的方法。此法因需要串联接入电路中,使用较少,但有时十分有效(如判断漏电、过载等)。AC档主要市电及整流前各级,电子设备基本上为直流供电。

  30. 测量电流的作用: ① 测电源电流(核对参考值或比较值); ② 测元器件工作电流。   电流过小可能是负载开路;电流过大可能是负载短路或对漏电。

  31. 电流测量注意事项: ①注意选档和量程(由大到小); ②电流测量采用串联方式; ③直流电要确认极性。

  32. 8.2.4 元件替代法 •    替代法又叫替换法或试换法,是对可疑的元器件、部件甚至整块电路板进行替换的方法。因为从理论分析或实践经验找到故障对象,但由于测量条件所限,无法准确判断。如:三极管的放大倍数低、软击穿,电容的容量变小,以及元件的热稳定性差等难以用万用表进行检测。此时采用替换法就显得非常必要和省事。

  33. 8.2.5 波形观察法 •    通过示波器观测被检查电路交流工作状态下各测量点的波形,以判断电路中各元器件是否损坏的方法,称之为波形法。

  34. 8.2.6 信号注入法 •    信号注入法是根据各部分电路的前后连接关系,逐级注入信号看最终的输出或本级输出有无反应来判断故障部位。

  35.    人体感应法:利用人体感应信号,通过手拿启子的金属部分(注意高电压,小心触电)逐级碰三极管基极等关键点,听喇叭有无感应的声响,看屏幕有无干扰信号。   人体感应法:利用人体感应信号,通过手拿启子的金属部分(注意高电压,小心触电)逐级碰三极管基极等关键点,听喇叭有无感应的声响,看屏幕有无干扰信号。

  36. 注入标准信号法:利用信号发生器,逐级注入相应的信号,通过示波器、扫频仪等仪器或输出装置进行观测,从而找到故障部位。注入标准信号法:利用信号发生器,逐级注入相应的信号,通过示波器、扫频仪等仪器或输出装置进行观测,从而找到故障部位。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