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0 likes | 718 Views
土壤肥料. 酒 泉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生 物 工 程 系. 宋志伟主编的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 《 土壤肥料 》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要参考教材. 单元一 土壤肥料概述. 一、土壤学 什么是土壤 什么是土壤肥力 二、肥料学 : 什么是肥料 三、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地 四、肥料是植物的粮食. 知识目标 1. 能描述土壤与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 2. 树立保护土壤资源与生态环境、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意识 。. 能力目标 1. 能说出当地主要土壤类型的名称 ; 2. 列举出当地经常施用的肥料名称。. 学习目标.
E N D
土壤肥料 酒 泉 职 业技 术 学 院 生 物 工 程 系
宋志伟主编的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土壤肥料》(高等教育出版社)。宋志伟主编的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土壤肥料》(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要参考教材
单元一 土壤肥料概述 一、土壤学 什么是土壤 什么是土壤肥力 二、肥料学: 什么是肥料 三、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地 四、肥料是植物的粮食
知识目标 1.能描述土壤与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 2.树立保护土壤资源与生态环境、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意识。 能力目标 1.能说出当地主要土壤类型的名称; 2.列举出当地经常施用的肥料名称。 学习目标
土壤到底是什么呢? 土 壤 到 底 是 什 么 呢 ?
一、土壤学 (一)土壤的定义 土壤对我们每个人都并不陌生,但是要给土壤下一个科学的定义却并不容易;不同的时期,人们对土壤的认识不同,对土壤下的定义也不同。
北京有一个社稷坛,里面庄重地盛放着五色土,这是统治者最珍惜的财富。“有土斯有民”,他们每年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向象征全国领土的五色土顶礼膜拜。北京有一个社稷坛,里面庄重地盛放着五色土,这是统治者最珍惜的财富。“有土斯有民”,他们每年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向象征全国领土的五色土顶礼膜拜。
农民:可以生产粮食的物质 工程师:建筑物的地基
早在三、四千年以前,我国的《周礼》当中就有了土壤含义的记载。“万物自生焉则曰土”,“以人所耕而树艺焉则曰壤”,也就是说凡是自然生长植被的土地叫“土”,经过开垦而种植植物的土地叫作“壤”,这可能是对土壤下的最早的定义。早在三、四千年以前,我国的《周礼》当中就有了土壤含义的记载。“万物自生焉则曰土”,“以人所耕而树艺焉则曰壤”,也就是说凡是自然生长植被的土地叫“土”,经过开垦而种植植物的土地叫作“壤”,这可能是对土壤下的最早的定义。 距今6600年至距今4600年 犁地,铜器时代中央印度红色崖壁画
土者,吐也。壤者,从土,从襄;襄者,助也。土者,吐也。壤者,从土,从襄;襄者,助也。 土壤
20世纪30年代,前苏联土壤学家威廉斯根据近代土壤学知识给土壤所下的定义是: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20世纪30年代,前苏联土壤学家威廉斯根据近代土壤学知识给土壤所下的定义是: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 陆地表层→土壤的位置、疏松→土壤的物理状态,具有通气、透水性,以区别坚硬、不透气、不透水的岩石,能生长植物收获物→土壤的本质,具有肥力,光秃秃的岩石,没有肥力,不能生长植物
什么是土壤? 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绿色植物收获物的疏松多孔表层。 特殊位置:地球陆地表面;特殊结构:疏松多孔能够生长绿色植物收获物;特殊性质:具有肥力特征;特殊功能:能生长绿色植物。又分: 自然土壤——未经人类开垦自然形成的土壤。 农业土壤——在自然土壤的基础上经过人类开垦耕种的土壤。 土壤之所以“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主要由于土壤具有肥力。土壤肥力是土壤最本质的特性和最基本属性。
(二)土壤肥力 什么是土壤肥力?长期以来,国内外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见解: 美国土壤学会1989年出版的《土壤科学名词汇编》把土壤肥力定义为土壤供应给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养分的能力,从植物营养的角度讲,这种认识显然不全面,养分只是肥力的一个因素,它不能代表土壤肥力的全部含义。
light heat aeration space N N P P K P K P N N P P N N P P K K Fe Fe K K N N N N K K K K Fe Fe N N Fe Fe P P Mn Mn 因此目前一般认为“土壤肥力就是土壤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同时不断地供应和协调植物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及其它生活条件的能力。”所以把水、肥、气、热称为四大肥力因素。
什么是土壤肥力 1、土壤肥力——是指土壤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能够同时不断地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及其它生活条件的能力。(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的特征。 土壤学中把水、肥、气、热——称为四大肥力因素。侯光炯认为:土壤肥力是指在天地人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过程中,通过太阳辐射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土壤胶体的情况下,土壤稳、匀、足、适的供应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所以把水、肥、气、热称为四大肥力因素。
2、土壤肥力分类(1)土壤肥力按形成原因可分为自然肥力:是指土壤在自然因子即五大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的综合作用下发育来的肥力,它是自然成土过程的产物。其发展是非常缓慢的。人工肥力:是耕作熟化过程发育而来的肥力,是在耕作、施肥、灌溉及其它技术措施等人为因素影响作用下所产生的结果。一般自然土壤具有自然肥力;农业土壤具有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2、土壤肥力分类(1)土壤肥力按形成原因可分为自然肥力:是指土壤在自然因子即五大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的综合作用下发育来的肥力,它是自然成土过程的产物。其发展是非常缓慢的。人工肥力:是耕作熟化过程发育而来的肥力,是在耕作、施肥、灌溉及其它技术措施等人为因素影响作用下所产生的结果。一般自然土壤具有自然肥力;农业土壤具有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
(2)潜在肥力与有效肥力 土壤肥力受环境条件、土壤耕作、施肥管理等因素的影响,一部分在生产上表现出来,而另一部分未表现出来,从土壤肥力是否在生产上表现出来可分为:有效肥力和潜在肥力。 有效肥力是指在当季生产上发挥出来并产生经济效果的那一部分肥力。 潜在肥力是指在当季生产上未能产生经济效果的那一部分肥力。 有效肥力和潜在肥力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两者之间没有截然的。
(3)土壤肥力的发展与转化 自然土壤只具有自然肥力,但一切农业土壤则兼具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它们具有综合效应,作物在利用肥力因素时,二者是不能区分的。 潜在肥力与有效肥力之间没有截然界限,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土壤肥力与土壤生产力 土壤生产力是土壤产出农产品的能力。由土壤肥力和发挥肥力作用的外部条件共同决定。土壤肥力高,土壤生产力不一定高;土壤生产力高,土壤肥力也高。 查一查:当地有哪些土壤类型?你知道它们的名称是什么吗?(1页)
4、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矿物质—来自岩石的风化,包括原生矿 物和次生矿物,约占固体重量的95%以上。 固体土壤(约占土壤总容积的50%) 有机质—动物残体及其转化产物,约占固体重量的5%以下。 土壤生物体——土壤动物和土壤微生物等。 土 壤 土壤空气—一部分由地上大气层进入,主要为O2、N2 等,另一部分由土壤内部产生,主要为CO2、水汽等。 粒间孔隙(约占土壤总容积的50%) 土壤水分—主要由地上进入土中,其中含有溶质,包括离子、分子、胶体颗粒等,实际上是浓度不同的溶液(土壤溶液)。 • 土壤是五种物质组成的三相多孔体
查一查 当地土壤越肥沃,植物长势越好,产量一定很高吗?(2页)
二、肥料学 (一)肥料的定义 凡能够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生长发育必需 的营养元素的物料,称为肥料。
凡是施入土壤或喷洒在作物体上,能直接或间接提供给作物养分、从而获得高产优质的农产品;或能改善土壤的理化生物性质,逐步提高土壤肥力、而不会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统称为肥料。
(二)肥料分类 1、根据肥料来源与性质,肥料分为有机肥、化肥、生物肥料。 有机肥(中药):是指含有大量有机质和多种植物所需养分的改土肥田物质。 特点:养分全面;肥效缓慢但持久;改良土壤。 化肥(西药):是指在工厂里用化学方法合成的或采用天然矿物生产的肥料。 特点:养分较单一,含量高;肥效快而猛,但短暂;过量施用易导致土壤板结。 所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可取长补短、缓急相济。
生物肥料:是指由有益微生物、培养基质和添加物配料配制而成的生物性肥料。生物肥料:是指由有益微生物、培养基质和添加物配料配制而成的生物性肥料。 特点:利用活体,是一种间接性肥料肥料。 2、根据肥料的肥效快慢,肥料分为速效肥料、缓效肥料或迟效肥料。 3、根据肥料的养分,肥料分为氮肥、磷肥等。
举例 有机肥料:人粪尿、家畜粪尿、堆肥、沤肥、绿肥、饼肥等。 化学肥料:氯化铵、硫酸钾、普钙等。 生物肥料:根瘤菌、各种生物制剂等。 直接肥料:施入土壤后能直接供给植物养分的肥料。 N、P、K肥复合肥、微量元素肥料等。 绝大部分的化学肥料都属于直接肥料。 间接肥料:有些肥料虽然不能直接供给植物养分,但 是它们能改善土壤的理化生物性质,逐步 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植物的营养条件。如: 酸性土壤上施用的石灰、碱性土壤上施用 的石膏、生物制剂等。
我们把肥料分为直接肥料和间接肥料,只是一种相对的划分,两者之间没有截然的界线。比如有机肥料既是直接肥料,也是间接肥料。因为有机肥料中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施入土壤后经过矿化作用能分解释放出来供植物利用,从这个方面讲它是直接肥料。另外,有机肥料还能改良土壤、改善植物的营养条件,从这个方面讲有机肥料又是间接肥料。我们把肥料分为直接肥料和间接肥料,只是一种相对的划分,两者之间没有截然的界线。比如有机肥料既是直接肥料,也是间接肥料。因为有机肥料中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施入土壤后经过矿化作用能分解释放出来供植物利用,从这个方面讲它是直接肥料。另外,有机肥料还能改良土壤、改善植物的营养条件,从这个方面讲有机肥料又是间接肥料。
又比如酸性土壤上施用的石灰,同样既是直接肥料又是间接肥料。石灰能提供植物Ca素营养,从这个角度讲它是直接肥料,另外,石灰能中和土壤酸度,改善植物的营养条件。从这个角度讲它又是间接肥料。又比如酸性土壤上施用的石灰,同样既是直接肥料又是间接肥料。石灰能提供植物Ca素营养,从这个角度讲它是直接肥料,另外,石灰能中和土壤酸度,改善植物的营养条件。从这个角度讲它又是间接肥料。
三、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地 土壤是农业生产技术设计与实施的基本依据农业生产技术通常概括为土、肥、水、种、密、保、工、管。这八个字都有其重要性,不可缺少,它们之间互有联系和影响。肥料是农业增产的物质基础。肥料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农谚有“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正说明了肥料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
(一)、土壤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农业生产链环中物质与能量循环的枢纽。(一)、土壤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农业生产链环中物质与能量循环的枢纽。 在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中,人类消耗的约80%以上的热量,75%以上的蛋白质和大部分的纤维都直接来源自土壤。 农业生产环节: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土壤管理。第一、二环节未被利用的残体通过土壤管理归还土壤,培肥土壤,提高肥力,进一步促进第一、二环节的生产,使物质和能量得以循环利用。
粮食供应压力加大! 为了使绿色植物生产达到最大效果,土壤必须满足绿色植物吃得饱(养分供应充分),喝得足(水分供应充分),住得好(空气流通,温度适宜),站得稳(根系能伸展得开,机械支持牢固)。农业生产包括植物生产(种植业)和动物生产(畜牧业)两大部分。 短期内不可逆转的趋势: 1、 耕地减少不可逆转; 2、人口增长不可逆转; 3、消费水平的提高不可逆转;
土壤是农业三大环节的根本环节 农业生产包括 • 植物生产、 • 动物生产 • 土地利用管理 三大环节。
(二)、土壤是自然界具有再生作用的自然资源(二)、土壤是自然界具有再生作用的自然资源 土壤资源的再生性与质量的可变性(治之得宜,地力常新)。 土壤资源数量的有限性( 土壤资源的破坏=吃祖宗的饭,断子孙的路);土壤资源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土壤具有地带性分布规律)。从某种意义上说,土壤是不可再生资源,因为形成需上百年甚至上千年,但毁坏却是很短的一段时间,因此我们要合理利用土壤资源,不断提高土壤肥力,发挥其再生作用,而不能任意污染和破坏它。
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自然整体。土壤不只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还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利用上存在的严重问题无一不影响整个生态环境。因此对土壤的利用不但要根据国民经济和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结合考虑土壤本身的性质特点,还应从环境科学角度,考虑自然界中生态系统的平衡问题,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防止三废及农药和滥用化肥对土壤的污染,防止水土流失,防止由于土壤状况恶化而影响整个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协调。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自然整体。土壤不只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还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利用上存在的严重问题无一不影响整个生态环境。因此对土壤的利用不但要根据国民经济和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结合考虑土壤本身的性质特点,还应从环境科学角度,考虑自然界中生态系统的平衡问题,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防止三废及农药和滥用化肥对土壤的污染,防止水土流失,防止由于土壤状况恶化而影响整个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协调。 我们要为子孙“留一块绿地,留一片蓝天”。
(四)、土壤肥料是农业生产各项技术措施的基础。(四)、土壤肥料是农业生产各项技术措施的基础。 在种植业的各项栽培技术中,至少应考虑8个基本因素,即土、肥、水、种、密、保、工和管。其中土是核心,肥则是与土关系最密切的技术措施,“土肥不分家”“肥肥土,土肥苗”等。总之,要实行科学种田,就必须在了解土壤性质,掌握科学施肥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其他各项农业栽培技术措施的增产潜力。
农作物栽培的多项技术措施包括:耕作、施肥、灌水、品种选择、种子处理、种植密度、植物保护、农机具使用以及日常田间管理等。农作物栽培的多项技术措施包括:耕作、施肥、灌水、品种选择、种子处理、种植密度、植物保护、农机具使用以及日常田间管理等。 土壤是这些技术措施的基础,任何措施都要考虑土壤的性质,要“因土制宜”。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学习土壤学的原因。认识土壤了解土壤才能更好地学好专业知识,让我们把所学的土壤学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和专业研究中去,互相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