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likes | 383 Views
第六章. 企業組織與生產理論. 6.3 企業經營目標. 經濟學中假定廠商在自由經濟制度下,基於自利,具有追求利潤極大化的動機 廠商生產的目的是在既定投入條件下,達成追求利潤極大化的目標: 利潤 = 總收益 – 總成本, = TR(q) – TC(q) 利潤極大之 邊際原則 邊際收益 (marginal revenue, MR) 等於邊際成本 (marginal cost, MC) TR/q = TC/q ,即 MR = MC. 6.4 生產函數.
E N D
第六章 企業組織與生產理論
6.3 企業經營目標 • 經濟學中假定廠商在自由經濟制度下,基於自利,具有追求利潤極大化的動機 • 廠商生產的目的是在既定投入條件下,達成追求利潤極大化的目標: 利潤 = 總收益 – 總成本, = TR(q) – TC(q) • 利潤極大之邊際原則 邊際收益(marginal revenue, MR)等於邊際成本(marginal cost, MC) TR/q = TC/q,即MR = MC
6.4 生產函數 • 假定廠商生產時使用n 種投入,我們可將產量與各種投入使用量(x1 , x2 , x3 ,…)之間的關係,以生產函數表示 q = (x1 , x2 , x3 ,…) • 生產要素簡化為勞動(labor)與資本(capital) q =f (L, K) 亦即將特定時間所投入的生產要素L、K與最大產出Q之間的技術關係以函數的型態表達之,稱之生產函數。 • 短期與長期 以廠商調整產量時,生產要素的使用量能否調整,做為劃分的根據
6.4 生產函數 • 短期與長期(續) • 短期(short run):廠商欲調整產量時,至少有一種生產要素的使用量無法調整 • 長期(long run):廠商欲調整產量時,所有生產要素的使用量皆可調整 • 固定生產要素(fixed production factor):短期無法調整使用量的生產要素 • 變動生產要素(variable production factor):短期可調整使用量的生產要素 • 市場期間(market period):廠商欲調整產量時,所有生產要素的使用量皆無法調整
6.5 短期的投入產出關係 • 短期生產函數 由於固定要素使用量無法改變,產量只取決於變動要素使用量,因此,可簡化為: q =f (L) • 短期的總產量、平均產量和邊際產量 • 總產量(TP )指在給定變動要素使用量(L )可達成的產出總量,表示產量與變動要素使用量之間的對應關係,係指在短期內,使用特定量勞動L與固定量資本K相結合所產生的產量。以TP = q = f (L)表示之。稱之為勞動的總產量。 • 平均產量(AP )指總產量與變動要素使用量之比值,即平均每一單位變動要素的產出量 。係指短期內,平均一單位勞動投入所產出的產量。以APL = q / L表之。為TP線上任一點與原點連接線的斜率。 • 邊際產量(MP )指增加一單位變動要素使用量所引起總產量的變動量,可表示為總產量的變動量和變動要素變動量之比值。係指短期內,每增加一單位勞動的投入所引起總產量的增量。以MPL = TP / L表示之。為TP線上任一點的切線斜率。
6.5 短期的投入產出關係 • (例)勞動使用量與稻米產量之關係
6.5 短期的投入產出關係 • 平均產量曲線與邊際產量曲線推導 • 平均產量為連接原點和總產量曲線上一點的割線斜率值
6.5 短期的投入產出關係 • 平均產量曲線與邊際產量曲線推導(續) • 邊際產量為總產量曲線上一點的切線斜率值
6.5 短期的投入產出關係 • 平均產量曲線與邊際產量曲線推導(續) • 總產量與邊際產量 • 總產量隨勞動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增加量愈來愈大 ,MP 線為正斜率 • 總產量隨勞動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量愈來愈小, MP 線為負斜率 • 總產量達到最大時, MP 線斜率為零 • 總產量隨勞動使用量的增加而減少, MP 線為負斜率
6.5 短期的投入產出關係 • 平均產量曲線與邊際產量曲線推導(續) • 生產三階段 • 第 I 階段:相對於固定資本而言,勞動量不足,增加勞動的使用量,可以使要素的使用效率提高。 • 第 II 階段:邊際產量雖小於平均產量,但仍呈現正值,即廠商應在第II階段從事生產,可以達到最大化的產量。 • 第 III 階段:相對於固定資本要素,廠商投入過多的勞動量,勞動的邊際產量為負,廠商無法從生產中得到利益。
6.5 短期的投入產出關係 • 平均產量曲線與邊際產量曲線推導(續) • 生產三階段
6.5 短期的投入產出關係 • 報酬遞減法則(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physical retures) • 意義:在技術水準及其他要素投入量不變之下,隨著某項生產要素﹝例如勞動﹞投入單獨增加,其邊際產量剛開始遞增,而後逐漸遞減甚至為負的現象,稱之。邊際產量遞增稱為報酬遞增,邊際產量遞減但為正時稱之報酬遞減,邊際產量為負時,稱為負報酬。 • 圖示: • 原因:報酬遞減產生的原因,是短期內至少有一種生產要素不隨產量變動而變動,以致於生產要素的配合比例無法維持最適。因此報酬遞減法則僅適用於短期分析。
6.6 長期的投入產出關係 • 長期生產函數q =f (L, K) 長期時,所有生產要素之使用量皆可調整,所有的生產要素皆為變動要素 • 最低成本組合 • 等產量曲線(isoquant): 在技術不變下,能生產某一給定產量之各要素使用量組合(K,L)所形成的軌跡 • 特性: • 無限多條且任意兩條不相交 • 無限多條且離原點越遠表示產量越多 • 在經濟區域內,負斜率且凸向原點
6.6 長期的投入產出關係 • (例) 生產稻米之勞動和資本兩要素組合 等產量曲線與 邊際技術替代率
6.6 長期的投入產出關係 • 邊際技術替代率(MRTSLK) 廠商為完成某一特定產量,可增加某要素使用量,減少另一要素使用量,亦即為增加一單位L所必須放棄生產要素K之數量的比值。以MRTSLK表之。 • 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法則 當勞動不斷增加時,勞動邊際產量(MPL)會不斷地減少,但資本不斷減少,資本的邊際產量(MPK)就會不斷地增加。等產量線的斜率,亦即邊際技術替代率,一般會隨著勞動投入量的增加,而逐漸遞減,MRTS遞減說明等產量線凸向原點的特性。 • 等產量線與無異曲線的異同 1.等產量線:為生產相同的產量,僱用兩種生產投入的曲線。 2.無異曲線:為得到相同的滿足,消費兩種財貨的曲線。 3.等產量線與無異曲線的相同點 (1)任兩條不相交;(2)離原點越遠代表產量﹝或滿足程度﹞越大;(3)負斜率且凸向原點。 4.等產量線與無異曲線的相異點 (1)每一條等產量線都以一基數的產量表示之,無異曲線則以序列表之;(2)受限制於技術水準及要素投入量有限,所以等產量線無法無限制的右移,儘管無限制的增加K若L。(3)生產要素不可能全替代;(4)等產量線旨在分析生產行為,其斜率為MRTSLK=MPL/MPK,而無異曲線則在分析消費者行為,其斜率為MRSXY=MUX/MUY
6.6 長期的投入產出關係 • 等成本曲線(isocost) :如同預算線 1.意義:生產者在特定成本支出及生產要素價格為已知的情況下,對於兩種生產要素各種僱用量組合的軌跡。以C=PLL+PKK表之。 2.圖示: 3.斜率=-dK/dL=(C/PK)/(C/PL)=PL/PK • 生產者均衡﹝如同消費者均衡﹞ 1.意義:特定時間內,生產者在既定產量限制下的最低成本組合。 2.條件:MRTSLK= -dK/dL=MPL/MPK=PL/PK C=PLL+PKK或Q=F(K,L) 3.說明:平均一元在L所得到的MP (1)若MPL/PL>MPK/PK,則多用L,少用K,會使的Q增加。 (2)若MPL/PL<MPK/PK,則多用K,少用L,會使的Q增加。 (3)若MPL/PL=MPK/PK,則維持L,K不變,可以得到均衡的要素僱用量。 4.圖示:
6.6 長期的投入產出關係 • 規模報酬(returns to scale) • 意義:所有生產要素都呈同一比例變動 時,產量變動的情形。 • 種類:若以Q=f(K,L)表示一生產函數,且當K與L都增加n倍,而有f(nK,nL)=n*f(K,L)=n*Q的關係存在時,稱Q=f(K,L)為一*階齊次性生產函數。令*=t (1)當t>1時,稱之為規模報酬遞增。表示生產要素都增加n倍 時,而產量增加大於n倍。 (2)當t=1時,稱之為規模報酬不變。表示生產要素都增加n倍 時,而產量也增加n倍。 (3)當t<1時,稱之為規模報酬遞減。表示生產要素都增加n倍 時,而產量增加小於n倍。
6.7 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 • 技術創新 重新組合生產要素,以獲取利潤極大化的過程 • 技術創新可促使等產量曲線向內移動
6.7 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 • 技術創新(續) • 消費者對產品認知與需求情況的變化,構成了產品生命週期的四個階段 • 管理創新 經由創新管理制度以提高組織的經營效益: 全面品質管理、六個標準差、組織再造或流程再造、目標管理、標竿制度、即時生產系統、品管圈、平衡計分卡、激勵制度、價值工程、策略聯盟、全方位績效評估、學習型組織、工作團隊、專案矩陣組織、外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