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 likes | 530 Views
关于 科学发展观 的几个认识问题. 王怀超.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三、几个需要注意的认识问题. 一、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一)直接动因:抗 “ 非典 ” 斗争的启示 抗击非典斗争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就是必须坚持统筹兼顾,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 ……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应该成为我们长期坚持的重大指导方针。 —— 温家宝. (二)现实原因:
E N D
关于科学发展观 的几个认识问题 王怀超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三、几个需要注意的认识问题
一、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一)直接动因:抗“非典”斗争的启示 抗击非典斗争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就是必须坚持统筹兼顾,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应该成为我们长期坚持的重大指导方针。 ——温家宝
(二)现实原因: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资源、能源和环境等突出问题迫使我们不得不寻求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我们目前的发展状况是: 高投入,低产出; 高消耗,低效率; 高排放,低回收。
我国的资源状况: 我国的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都严重不足,而资源消耗的增长速度却十分惊人。 在资源总量方面,我国石油总量仅占世界的1.8%,天然气占0.7%,铁矿石不足9%,铜矿不足5%,铝土矿不足2%。 在人均资源方面,我国耕地草地资源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水资源为1/4,人均森林资源为1/5,人均能源占有量为1/7,其中,人均石油仅为1/10,人均天然气占有量仅为1/25。
从资源消耗来看,从1990年到2001年,我国石油消耗量增长100%,天然气增长92%,钢增长143%,铜增长189%,铝增长380%,锌增长311%,10种有色金属增长276%。当前,我国的钢材消费量已经达到大约2.5亿吨,接近美国、日本和欧盟钢铁消耗量的总和,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40%;水泥消费约8亿吨,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50%,电力消费已经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中国油气资源的现有储量将不足10年消费,最终可采储量勉强可维持30年消费。从资源消耗来看,从1990年到2001年,我国石油消耗量增长100%,天然气增长92%,钢增长143%,铜增长189%,铝增长380%,锌增长311%,10种有色金属增长276%。当前,我国的钢材消费量已经达到大约2.5亿吨,接近美国、日本和欧盟钢铁消耗量的总和,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40%;水泥消费约8亿吨,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50%,电力消费已经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中国油气资源的现有储量将不足10年消费,最终可采储量勉强可维持30年消费。
当前我国资源消耗的对外依存度已经很高。2003年,我国消耗的铁矿石、氧化铝约50%,铝约60%,原油约34%,都要依靠进口解决。当前我国资源消耗的对外依存度已经很高。2003年,我国消耗的铁矿石、氧化铝约50%,铝约60%,原油约34%,都要依靠进口解决。 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在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下,资源、能源的浪费惊人。我国生产1美元GDP消耗的能源和原材料是美国的4倍,英法的7-9倍,日本的11倍。2003年,我国生产了世界GDP的4%,却消耗了世界能源和原材料的30%-40%。
我国的环境问题也相当严峻: 我国现有荒漠化土地面积267.4万多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9%,而且每年还在增加1万多平方公里,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荒漠化的威胁。从1992——2003年,全国耕地减少1亿亩,即每年以近一千万亩的速度递减。 2004年全国烟尘排放总量为1095万吨;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为2255万吨,居世界第一位,大大超过环境容量。全国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1/3,人民身体健康受到严重损害。
我国目前的废水排放总量为439.5 亿吨,超过环境总容量的82%;大量未 经处理或不达标的废水直接排入江河湖库。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生态用水匮乏。我国七大江河水系,劣五类水质占40.9%,75%的湖泊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我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供水不足,其中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 我国尚有3.6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卫 生标准的水。
《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 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其中,水污染的环境成本占总成本的55.9%;大气污染的环境成本占总成本的42.9%。如果使用现有治理技术全部处理2004年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约需一次性直接投资10800亿元,占当年GDP的6.8%左右。同时,每年还需花费治理运行成本2874亿元,占当年GDP的1.8%。
(三)国外发展理论和发展经验 的启迪 大体说来,以对发展内涵的界 定为依据,国外发展理论经历了四 个发展阶段。
(1)发展=经济增长,即传统发展观(20世纪50年代)(1)发展=经济增长,即传统发展观(20世纪50年代) (2)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变革,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观(20世纪60年代) (3)发展=可持续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 (4)发展=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即新发展观(20世纪80年代以来)
(四)就思想脉络而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是中国有识之士探索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继续和发展。(四)就思想脉络而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是中国有识之士探索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继续和发展。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科学救国”、“实业救国”、“教育救国”
“戊戌变法”: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资产阶级共和国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林肯:民有、民享、民治) 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俄为师” “走俄国人的路”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苏为鉴” “独立自主” 改革开放新时期: 在改革开放中建设中国式的现代化。 经济上放开搞活、主动融入全球化进程。 政治上韬光养晦、广交朋友。 文化上广泛交流、大胆吸收。 军事上积极防御、不结盟。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 开始注意经济发展与资源、 环境和人口的协调问题。 “以人为本” 人的全面发展、政治文明建设 科学发展观
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提法的演变 国家工业化的战略构想 以阶级斗争为纲 抓革命促生产 大批促大干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发展才是硬道理 发展: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发展: 广义的发展泛指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 演变过程。 狭义的发展是指一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特指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即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发展的目标是现代化。 发展的核心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所谓中国发展就其实质而言, 是指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历史进程。 中国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发展的实质是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所谓科学,就是发展要科学,就是发展要从本国国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不能随心所欲。所谓科学,就是发展要科学,就是发展要从本国国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不能随心所欲。 所谓发展观,就是有关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和主张。 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和主张,特别是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和主张。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一)发展的本质是现代化。 发展问题就是现代化问题,所谓中国发展就是中国现代化问题,就是指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
(二)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二)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而发展首先是发展经济。经济是基础,解决中国所有问题,归根结底要靠经济的发展。 不重视经济发展是错误的,但仅仅重视经济发展是不全面的。
(三)发展必须是可持续发展 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简言之,就是要以让下一代人也能发展的方式来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适应。
(四)发展要以人为中心,即以人为本,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四)发展要以人为中心,即以人为本,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战略构想: 一句话,“自由人联合体”。或者说,在自由人联合体中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必然(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由 社会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 人自身(人类对自身的超越)
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十七大报告
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的简要概括: 一个核心:以人为本。 两个目标:就国家而言,是实现国家现代化; 就民众而言,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 发展。 三个发展理念: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 发展。 一个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三、几个需要注意的认识问题 (一)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否意味着要纠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思路,从而转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政治建设多个中心? (二)正确对待GDP。
(三)我们倡导的“以人为本”,与西方的“人本主义”以及中国历史上的“以民为本”有何不同?(三)我们倡导的“以人为本”,与西方的“人本主义”以及中国历史上的“以民为本”有何不同? 人本 神本 人学 神学 人道 神道 以民为本 以官为本 民贵官轻/民贵君轻 “民可载舟,亦可覆舟”
以人为本 以物为本 强调发展要以人为中心,注重发展中的人文关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的“人”不是少数人,而是全体人民,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
(四)如何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科学发展观是不是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后形成的又一个理论体系?能否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列?(四)如何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科学发展观是不是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后形成的又一个理论体系?能否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列?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关于党的指导思想的提法 马克思列宁主义(1925) 毛泽东思想(1945) 马克思列宁主义(1956)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1969)
关于党的指导思想的提法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992)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1997)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主题鲜明 容量较大 简洁明了 比较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