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 likes | 637 Views
第 九 單元. 資訊蒐集與應用. 第一單元. 學習重點. 知道資料搜集的方法。 能夠正確使用各類型資料。 能夠整合並運用所找到的資料。 能以資訊搜集與運用能力,提升自學能力與社會責任。. 學習內容. Ω 一觸即發. 你要寫報告嗎? 你知道怎麼寫報告嗎? 寫報告要注意什麼?. Ω 雙管齊下. 寫報告要找資料,請問 什麼是資料? 什麼是資訊? 什麼是知識? 什麼是資訊素養 ? 資料和資訊有何差別? 資訊和知識有何關係? 想想看,知識是怎麼產生的?. 資料、資訊與知識及其關係. 資料( Data ) 就是把知識或事實記載下來的東西;
E N D
資訊蒐集與應用 第一單元
學習重點 • 知道資料搜集的方法。 • 能夠正確使用各類型資料。 • 能夠整合並運用所找到的資料。 • 能以資訊搜集與運用能力,提升自學能力與社會責任。
Ω一觸即發 • 你要寫報告嗎? • 你知道怎麼寫報告嗎? • 寫報告要注意什麼?
Ω 雙管齊下 寫報告要找資料,請問 • 什麼是資料? • 什麼是資訊? • 什麼是知識? • 什麼是資訊素養? • 資料和資訊有何差別? • 資訊和知識有何關係? • 想想看,知識是怎麼產生的?
資料、資訊與知識及其關係 • 資料(Data)就是把知識或事實記載下來的東西; • 資訊(Information)是指資料經過運算或處理而對我們而言是具有意義的東西; • 知識(Knowledge)就是對資訊做了一些觀察,或是經過閱讀、實驗、討論等等,有了一些結論或想法,把這些想法或結論有系統地整理出來,就成了的知識;
資料、資訊與知識及其關係(續) • 知識轉化為智慧,或記載下來成為一篇新的資料; • 如此循環累積創發,就有源源不斷的新知與文化 。 • 資訊素養(Information Literacy)是指掌握資訊的能力,也就是具有搜集、評鑑、運用各種資訊解決問題的能力。
資料、資訊與知識的產生 關係圖 智慧 轉化 閱讀、 觀察、實驗、討論、其他 觸發 閱讀、理解 紀錄 整理 想法、發現等 資料 資訊 知識 對個人有意義 內化 創新
Ω 三思而行 討論: • 寫報告的過程中,要做些什麼事? • 做這些事有沒有順序?
Ω 三思而行 六步驟培養資訊素養 • 釐清問題 • 資訊搜尋 • 找出資訊 • 閱讀資訊 • 整合運用資訊 • 評鑑
一、釐清問題 • 老師指定 • 興趣喜好 • 當紅話題 • 心中疑惑 • 資料好找 • 了解較多 • 其他 怎麼決定報告的主題?
一、釐清問題 決定題目時要注意的注意事項有 • 了解相關內容 • 先了解問題所在,才有一個資料搜尋的方向和範圍。 • 有明確界定或範圍 • 若一點概念都沒有,可以先用瀏覽的方式,廣泛閱讀,跟朋友、同學討論或請教學者專家,建立對問題的認識與了解。 • 小題大作 • 主題範圍不宜過大,宜具體可行。
一、釐清問題 決定題目時要注意的注意事項有(續) • 是自己能力可及的 • 資料來源不能是自己無法索取的。例如:電腦公司的電腦製造技術。這類的資料,涉及公司機密是不可能取得。 • 相關資料容易取得 • 若資料的取得必須透過層層關卡才可取得,這樣對研究上會增添許多困難處。
一、釐清問題 • 總之,問題越清楚,越能夠知道所需的資訊在哪裡,也越能確定自己需要的資訊是什麼。
二、資訊搜尋 資料類型有幾種? • 印刷資料:書籍、期刊、參考工具書、報紙、論文集、政府出版品、手冊等。 • 非印刷資料:錄音帶、錄影帶、光碟等視聽資料、縮影資料、光碟資料庫、網際網路數位資料……等。
二、資訊搜尋 資訊資源在哪裡? • 圖書館:包括學校圖書館、公共圖書館、國家圖書館,甚至是私人圖書館,都蒐藏有各類型的資料。 • 其他:網際網路、書店、政府機構、研究機構、商業機構、私人收藏等。
二、資訊搜尋 • 圖書館館藏資料 • 期刊論文 • 報紙、新聞 • 參考工具書 • 線上資料庫 • 網路資源 怎麼找資料?
圖書館館藏資料 • 館藏查詢:可利用圖書館的「館藏查詢」系統。依據所知道的書刊名、作者、關鍵字、標題、出版者、索書號、ISBN、ISSN等,進行查詢。 • 以國家圖書館的「館藏查詢」系統為例 • 「書刊名」:所要的資料若只知道書刊名前幾個字或完整書刊名時,可用此方法進行查詢。 • 例如「神雕俠侶」 • 「作者」:所要的資料若只知道作者人名或團體名稱時,可用此方法進行查詢。 • 例如「金庸」
圖書館館藏資料 • 以國家圖書館的「館藏查詢」系統為例(續) • 「關鍵字」:所要的資料若只知道部分的書名、內容註、團體名稱或標題等項目時,可用此方法進行查詢。 • 例如「神鵰」 • 「標題」:所要的資料若只知道部份或完整的標題時,可用此方法進行查詢。 • 例如「捷運系統」 • 「出版者」:所要的資料若只知道出版者人名或團體名稱時,可用此方法進行查詢 。 • 例如「皇冠」
圖書館館藏資料 • 以國家圖書館的「館藏查詢」系統為例(續) • 「索書號」:所要的資料若只知道書或文件的索書號時,可用此方法進行查詢。但每家圖書館的索書號不一定相同。以國家圖書館為例使用的分類法,中文圖書採賴永祥先生之中國圖書分類法,西文圖書採美國國會圖書館分類法。 • 例如「857.9 864:2」 • 「 ISBN」:所要的資料若只知道ISBN國際標準書號全部號碼或部份號碼時,可用此方法進行查詢。 • 例如「957-678-060-8 」
圖書館館藏資料 • 以國家圖書館的「館藏查詢」系統為例(續) • 「 ISSN」:所要的資料若只知道ISSN國際標準期刊號時,可用此方法進行查詢。 • 例如「0758-1876 」 • 無論哪一種方法,當知道其中一個資訊時就可以進行查詢並找到所需的資料,若所知的資訊越明確時,所花費的查詢時間就可以越短。
圖書館館藏資料 • 分類查詢:依據圖書分類法,依類號細分,展開分類法樹狀圖,可依據分類號進行查詢。 • 選擇資料類型:查詢時可選擇查詢某一種資料類別或不分類別一起查詢。
圖書分類的原則 • 000 總類 整體的知識 • 100 哲學類 人們的思想 • 200 宗教類 人類的信仰 • 300 自然科學類 對大自然所研究的知識 • 400 應用科學類 食衣住行的製作
圖書分類的原則 • 500 社會科學類 人類間相互的交往 • 600 歷史類 古今所發生的事情記錄 • 700 地理類 山川分布 • 800 語文類 人類情感的表達 • 900 美術類 音樂美術等人類趣味的生活
期刊論文資料 • 現期期刊:常依筆劃順序或是主題內容,開架陳列,可以自行取閱。 • 過期期刊:通常累積一段時間後,合訂成冊,另行置於合訂本期刊區,依序排列。 • 剛過期期刊:尚未合訂,多置於現期期刊陳列架裡面。
期刊論文 • 篇目資料 可透過國家圖書館的「期刊文獻資訊網」當中的「中文期刊篇目索引影像系統」、「中華民國出版期刊指南系統」、「西文期刊館藏系統」等的檢索功能,或華文知識入口網、遠距圖書服務系統的整合查詢,可快捷的找到相關篇目資料。
期刊論文 • 全文資料 • 電子全文型式:從國家圖書館網站找到篇目資料後,如想要看的文章已有授權的電子全文,登入網站後就可以下載文章,並在自己的電腦上瀏覽或列印。 • 電子全文影像型式:從國家圖書館網頁找到篇目資料後,如想要看的文章已有授權電子全文影像,必須進入國家圖書館利用其內部網路方可瀏覽或列印(相關複印規則與費用,詳見國家圖書館網頁)。 • 紙本型式:如無電子授權,建議記下或列印相關書目資料,依館藏查詢看看學校的圖書館或鄰近之公共圖書館是否有收藏此類期刊,如有,即可依卷期找到該期刊之論文資料。 • 備註:國家圖書館需年滿18歲方可進入
時事資料 • 紙張報紙:如自由時報、聯合報、中央日報等媒體,但這些紙張報紙均需付費方可瀏覽。 • 電子報紙:如中時電子報、聯合知識庫或聯合新聞網、自由新聞網等媒體網頁,可免費查詢近一個月或一週的新聞資料。 • 線上資料庫: 如聯合知識庫、大中華知識銀行等。
參考工具書 • 內涵:書目、索引、字辭典、百科全書、年鑑、指南、名錄、手冊、傳記資料、地理資料、法規、統計、政府出版品……等。 • 特點:以查詢為目的,而非全篇閱覽;內容廣采博收,旁徵博引,具參考價值。 • 使用參考工具書,要先了解各類型參考工具書的意義與功能,這樣,遇有疑難時,才能對症下藥,選用適合的參考工具書。
參考工具書 各式參考工具書,檢索排列方法各有不同。 • 外文參考書大致是按字母順序排列。 • 中文參考書則五花八門,有的按部首,有的按筆劃或筆順,有的按注音符號順序等等。 • 使用參考工具書之前,最好先閱讀這本書的編輯說明,了解它的編排、組織方法和收錄範圍等。 • 目前許多參考工具書也有線上資料庫可供使用,利用電腦檢索,方便許多。
線上資料庫 • 找資料最好利用專業的,且資料收錄領域相符的資料庫來找資料。如「大英百科全書大英百科全書線上繁體中文版」 ,就可解決生活上一些問題。「全國法規資料庫入口網站」,就可以解決生活上一些法律常識。 • 有的線上資料庫是免費的,只要進入該資料庫即能使用,例如「故宮書畫數位典藏」、「浩然藝文數位博物館」。 • 也有需要付費才能使用的資料庫,需要帳號密碼登入,或是機關學校已付費,需在學校或特定地點才能登入使用,例如「大英百科全書線上繁體中文版」、「世界美術資料庫」。
線上資料庫 • 也有免費查詢,列印才需付費者,如:「中華民國期刊論文索引影像系統」;或是免費使用一部分,超過試用範圍即需付費,如:「聯合知識庫」。 • 另有光碟資料庫,使用方式視學校或機構購買使用權狀況而定。
網路資源 • 利用入口網站的瀏覽介面與搜尋引擎,也能夠方便的找到各種類型的相關資料。例如「YAHOO奇摩」搜尋引擎。「GOOGLE」搜尋引擎。 • 網頁搜尋涵蓋面大,好處是「一網打盡」,可以一下子找到許多資料,但另一方面也有不容易找到確切資料的煩惱。且各個網站品質良窳不定,篩選往往就耗費許多時間,選用時更要慎重。 • 學校圖書館通常會篩選整理一些適用的網站,可以多加利用。
資訊搜尋技巧 • 掌握關鍵字。善用搜尋網頁的 “搜尋條件”、 “使用偏好”等功能使搜索資料能夠更精確、更符合自己所需的資料。 • 利用「布林邏輯」查詢功能,即and、or、not(交集、聯集、排除)的檢索設定,精確篩選所需資料。
資訊搜尋技巧 3. 利用已找到的資料,再發現相關資訊。如:利用網頁搜尋引擎找到許多金庸的小說,再從中找出所需的神雕俠侶等相關的資料。
資訊搜尋地圖 尋找資訊 尋找資訊 書店、其他機構、私人收藏 場所 圖書館 網際網路 可用工具 書目查詢 光碟資料庫 線上資料庫 館藏圖書及其他資料 雜誌,期刊及報紙內之文章 網頁資料 各類型資料 找什麼 作什麼用途 評估及選擇,以求有效運用
三、找出資訊 • 利用資訊資源找到資料所在後,就要設法拿到資料。不論是借書、買書、影印、列印或申請複印,總要想辦法拿到資料才算完成資料搜集的工作。
四、閱讀資訊 • 拿到資料後,不是就開始剪剪貼貼喔!要先閱讀,並作摘要式紀錄。 • 閱讀時,最好先瀏覽略讀,理解大意,作初步篩選。然後再精讀、檢視、思考、質疑、分析、批判、探究,作深度的閱讀。 • 閱讀的同時,最好加以摘要記錄。作摘要紀錄可以幫助我們快速整理並掌握所找到的許多資訊,更容易理解吸收、組織整合,也有利於資料的引用。
五、整合運用資訊 1. 初步略讀,以了解大意再精讀,以理解內涵,予以釐清、吸收。 2. 將新資訊整合至既有的知識架構內,成為新知識架構。 3. 評估搜集到的資訊的有用性,有效的整理與應用資訊。
五、整合運用資訊 4. 進行資訊內容的詮釋,整理成別人可以理解且能分享的圖文方式。 5. 引用資料,需註明出處,尊重智慧財產權。 書目註明方式有許多種,至少都要寫出書名、作者、出版社、出版年、出版地、版次、頁數等資料。
六、評鑑 1. 內容評鑑─資訊品質及有效性。 • 紙本資料評鑑。 • 網路資源評鑑。 2. 過程評鑑 是否有更好的檢索途徑或方法,以作為下次資訊檢索時之改進或經驗分享。
三層次資訊素養指標 〈一〉資訊素養 (Information Literacy) • 能迅速有效的獲取資訊,評估資訊,使用資訊。 〈二〉自學能力 (Independent Learning) • 能主動追尋個人有興趣的資訊;能欣賞文學,並用各種有創意的方式表達資訊,創造知識。 〈三〉社會責任 (Social Responsibility) • 了解資訊對民主社會的重要性,且會遵守資訊和資訊科技倫理,有效參與團隊工作,追求並生產資訊,對於學習社群和社會有所貢獻。
Ω四通八達 試試看我是不是找資料高手? • 到學校圖書館找出「百年孤寂」這本書吧。 • 利用圖書館的百科全書,找出有關巴拿馬運河的介紹。 • 利用線上資料庫,找出「清明上河圖」中國古代書畫作品的資料。 • 找找看,近三年來有沒有與自己就讀學校相關的新聞報導。 • 利用「中華民國期刊論文索引影像系統」,找出關於「資訊素養」的相關論文。
Ω四通八達 試試看我會不會運用資料? • 試就「恐龍滅絕的原因」找到一篇你認為完整的資料,並作一個200字左右的摘要紀錄。 • 試將找到的資料作分類整理。 • 試將找到的資料作註明來源出處的書目註記。
自我檢測我是不是具有資訊搜集與運用能力 • 我可以清楚地表達我想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 我知道自己的資訊需求。 • 我知道到哪裡找資料。 • 我知道可以利用的資料類型有哪些。 • 我會利用百科全書找我需要的資料。
自我檢測 • 我會找期刊論文資料。 • 我會利用線上資料庫找資料。 • 我可以找到我所需要的資訊。 • 取得資料後,我會先閱讀。 • 閱讀資料後,我會做摘要或筆記。
自我檢測 • 我可以將找到的資料做分類整理。 • 我可以整理並儲存找到的資料或資訊資源。 • 我可以評估所找到的資料的品質。 • 我可以運用各種資料,並註明出處。 • 我不會隨便複製剪貼資料來完成報告或作業。
自我檢測 • 我可以整合新資訊,成為自己的知識。 • 我可以應用資訊,思考並解決問題。 • 我知道資料、資訊和知識的關係。 • 我可以主動學習。 • 我可以創造知識。
Ω五經四書【延伸閱讀】 • 吳美美,楊曉雯 (民88)。圖書館的利用-高中高職篇。台北市:國家圖書館。 • 郭麗玲(民88)。圖書館的利用-國民中學篇。台北市:國家圖書館。 • 曾雪娥(民88)。圖書館的利用-國民小學篇。台北市:國家圖書館。 • 楊美華 (民88)。網路資源的利用。台北市:國家圖書館。 • 賴鼎銘 (民88)。圖書館的利用-大專院校篇。台北市:國家圖書館。 • 國家圖書館輔導組(民89)。國家圖書館終身學習與圖書資源利用研習班資料收集方法與利用班研習手冊。台北市:國家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