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0 likes | 1.14k Views
性別與世代的交錯迴聲 論台灣新世代女性創作者. 張正霖 Nicholas CHANG. 台灣女性藝術發展的主要歷程. 古典傳統的日治時期( 1895~1945 ); 第二階段為戰後重整期( 1945~1980 ); 第三階段則為解嚴之八○年代、九○年代( 1980~1999 ); 第四階段約為 2000 年之後的新世代階段。. 問題意識. 重新思考常見的性別價值觀和呈現方式,但這通常也是阻力所在,需要我們更多的努力。. 正如 Lisa Tickner 的描述, 1960 年代以來的性別藝術運動存在幾個中 心議題 :
E N D
性別與世代的交錯迴聲論台灣新世代女性創作者性別與世代的交錯迴聲論台灣新世代女性創作者 張正霖 Nicholas CHANG
台灣女性藝術發展的主要歷程 • 古典傳統的日治時期(1895~1945); • 第二階段為戰後重整期(1945~1980); • 第三階段則為解嚴之八○年代、九○年代(1980~1999); • 第四階段約為2000年之後的新世代階段。
問題意識 重新思考常見的性別價值觀和呈現方式,但這通常也是阻力所在,需要我們更多的努力。
正如Lisa Tickner的描述,1960 年代以來的性別藝術運動存在幾個中 心議題 : • 為女性(與非主流性識)找出明確且有別於父權的聲音 • 自女性的「他者化再現」的刻板印象中,恢復女性形象。 • 分析並創造足以造成藝術中性別權力關係轉換的契機。
案例 陳進 《悠閒》 1935
周紅綢 《折之花》 1937 案例
案例 何孟娟 2007《我有無比勇氣》
案例 Cindy Sherman Untitled # 66 1980
案例 Louise Bourgeois
Louise Bourgeois' scary sculpture at the Tate Modern, London, October 2007 .
一個很重要的提問 案例 藝術史學者Linda Nochlin (1971) 曾問到:「為何偉大的女藝術家不曾存在?」,Nochlin表示直到最近,一些結構上的限制,始終使女性藝術家難以獲得平等機會。
家庭、生育與藝術生涯 最常被用來解釋為何女性藝術家比男性藝術家少如此多的原因是「家庭因素」:存在於創作與生兒育女間的緊張關係。要一邊養育兒女、一邊一心不亂地追求藝術是困難的,且要以藝術工作的酬勞來養育兒女也很辛苦。這對男性或是女性藝術家來說皆然,但家庭的重擔常不成比例地落在女性身上 。
案例 Judy Chicago The Dinner Party 1974-79
Mary Beth EdelsonSome Living American Women Artists/Last Supper, 1971.
Mary Beth Edelson Death of the Patriarchy/A.I.R. Anatomy Lesson, 1976.
案例 Carolee Schneemann Interior Scroll 1975.
案例 Hannah Wilke July 26, 1992/February 19, 1992 from Intra-Venus Series #4, 1992-93
Hannah Wilke (1940-93) Intra-Venus Series #7, August 18, 1992 (right panel of diptych).
案例 • Jo Spence (1934 - 1992) was a British photographer. Many of her works were self portraits about her own fight with breast cancer.
Zoe Leonard Bride With Broken Fingers 1993-97 案例
嚴明惠 《男與女》 1981
楊世芝 《弓籬 》1991
薛保瑕 《無題(一) 》 1988
劉世芬 《芭比的饗宴》
湯皇珍,2007「瘋人船」計畫記者會在伊通公園湯皇珍,2007「瘋人船」計畫記者會在伊通公園
蔡海如 《是二一嗎?》 2005 ~ 2007
侯淑姿2005 《越界與流移─亞洲新娘之歌─紅祝與小孩》
「越界與流移─亞洲新娘之歌」 2007年底在枋寮F3藝文特區3號倉庫展覽區
林純如 《心之境》系列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