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likes | 397 Views
第四章 全球人地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 全球人地关系发展的历史阶段及特征 当今人地相互作用的全球化表现 全球可待续发展. 第一节 全球人地关系的历史发展. 采集狩猎社会 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 信息社会. 第二节 当代人地相互作用的全球性. 一 . 人口问题 实质: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发展速度 ( Fig. ) 进一步影响: 经济问题:贫困 ( Tab. ) 政治问题:移民、难民、冲突 资源问题:过度利用 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E N D
第四章 全球人地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 全球人地关系发展的历史阶段及特征 当今人地相互作用的全球化表现 全球可待续发展
第一节 全球人地关系的历史发展 • 采集狩猎社会 • 农业社会 • 工业社会 • 信息社会
第二节 当代人地相互作用的全球性 一.人口问题 • 实质: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发展速度(Fig.) • 进一步影响: • 经济问题:贫困(Tab.) • 政治问题:移民、难民、冲突 • 资源问题:过度利用 • 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联合国2008年《世界人口报告》:总人口:68.3亿(增长率1.2%)发达国家:12.3亿(增长率0.3%)发展中国家:56.0亿(增长率1.4%)预测2050年:91.8亿(发达12.8亿,发展中79.0亿)联合国2008年《世界人口报告》:总人口:68.3亿(增长率1.2%)发达国家:12.3亿(增长率0.3%)发展中国家:56.0亿(增长率1.4%)预测2050年:91.8亿(发达12.8亿,发展中79.0亿)
世界主要贫困国家 • 非洲: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布隆迪、民主刚果(扎伊尔)、尼日尔、几内亚比绍、莫桑比克、乍得、马达加斯加 • 亚洲:尼泊尔 • 中美洲:海地
二.资源问题 • 实质:全球有限的化石能源和矿产资源储量与人类社会经济无限需求之间的矛盾。 • 具体表现 • 能源和矿产资源探明潜力下降(Fig.) • 土地退化,生产能力持续下降 • 森林赤字,草地和湿地破坏 • 淡水分布不均,一半国家水资源紧缺
进一步影响 • 人口承载力下降 • 经济持续发展问题 • 政治冲突 • 环境质量下降
三.环境问题 • 实质 • 人类经济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因为自然资源的补给、再生和增殖都是需要时间的) • 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因为环境容量是有限的)
表现 • 区域性环境污染:水、土、气 • 全球性生态破坏:气候变暖、臭氧层耗竭、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退化、海洋污染等 • 进一步影响 • 人口承载力、人口质量 • 资源数量与质量 • 经济与政治问题
第三节 全球可持续发展 • 发展中国家(发展):贫穷落后、发展不足、人口过剩、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 发达国家(发展与保护):人口老化、能源紧张、环境污染
新环境伦理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以“化石燃料为基础,以汽车为中心”的西方经济模式不适应中国,不适应世界,乃至不适应欧美自身的未来发展。新环境伦理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以“化石燃料为基础,以汽车为中心”的西方经济模式不适应中国,不适应世界,乃至不适应欧美自身的未来发展。 • 发展道路只有两条:一种继续以经济为绝对中心的发展模式;另一种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经济发展之路。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发展过程 • 马尔萨斯的预言: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农业对土地的依赖性,食物供给将以自然级数增长;而人口增长以几何级数增长;最终,世界将陷入饥饿。 • 马尔萨斯后的争论(技术与创新?) • 新马尔萨斯主义:地球是一个有限的“馅饼” • 谨慎的悲观主义:地球是一个不确知的“馅饼” • 谨慎的乐观主义:地球是一个不断增大的“馅饼” • 热情倡导派:地球是一个无限的“馅饼”
“公害”的显现,“增长极限的讨论” 1960′:起步 《人类环境宣言》 “只有一个地球” 1960′-70′:形成共识 《内罗毕宣言》,WECI的成立 1980′初:开始研究 《我们共同的未来》“可持续发展” 1980′末:提出模式 《里约宣言》《21世纪议程》 1990′:提出行动纲领 3.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与实施
二.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 世界环发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1987)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 其他定义:生态系统(UNEP),废料和污染物(《世界资源报告》),基于经济学的政策(《世界发展报告》),人地和谐(里约大会),人的福利(《世界无末日》)
三.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 • 环境与发展的辨证关系 • 体现自然资源的价值 • 富国需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 穷国需重新审视推动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
四.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 持续性、共同性、阶段性 • 公平性:在资源分配、发展权力、技术转让、资金供给、文明成果共享以及义务的承担等方面体现平等 • 系统性:可持续发展有赖于资源的承载能力、环境缓冲能力、经济的生产能力、社会的需求能力、管理的调控能力的提高及其相互调适
五.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 • 生态需求指标:从环境中开采资源的积极需要和各类废弃物返回环境的消极影响之和 • 人类活动强度指数:(城市人口百分比 - 文盲人数百分比)/2 • 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受教育水平,国民收入水平 • 世界银行指标体系:自然资本,人造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
5.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中国科学院) 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临界基础 动力牵引 约束上限 组织能力 科技支撑 生存支持系统 发展支持系统 环境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系统 智力支持系统 生存资源禀赋 农业投入水平 资源转化效率 生存持续能力 区域环境水平 区域生态水平 区域抗逆水平 社会文明程度 社会安全状况 社会进步动力 区域教育能力 区域科技能力 区域管理能力 区域发展成本 区域发展水平 区域发展潜力
六.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 世界上任何国家要想真正进入可持续发展的门槛,必要有序地实现三大“非对称性零增长”: • 在提高人口综合素质的前提下,实现人口数量和规模自然增长率的零增长; • 在社会财富不断增加和共同富裕的前提下,实现物质资源消费速率的零增长,其中包括淡水、能源、矿产资源以及建设占用耕地面积的零增加; • 在确保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平衡的前提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恶化速率的零增长或负增长。
中国:生态持续性、经济持续性和社会持续性的统一中国:生态持续性、经济持续性和社会持续性的统一 • 中国2050年的战略目标(《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国家卷)》):全面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入到世界总体可持续发展能力前十名: • 克服人口、粮食、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社会公平等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确保人口安全、食物安全、信息安全、能源安全、以及公共健康安全、生态环境安全; • 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可以达到85岁;全国人均受教育的年限,从现在的8.2年提升到14年以上;在整体国民经济中,科学发展的贡献率达到75%以上;每单位GDP的能源和资源消耗所创造的价值,在2005年的基础上要分别提高15倍到20倍;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消除“贫困”;基本实现生态环境退化速率的“零增长” 。
复习思考题 • 名词:全球人口问题、全球资源问题、全球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 • 全球人地关系的发展包括哪些阶段? • 全球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遇到的主要问题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