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k likes | 1.56k Views
真實的幸福:積極心理學. 文法學院社會學系 許彩麗. The Question of Questions. How can we help ourselves and others—individuals, communities, and society—become happier?. 一、什麼是積極心理學. 積極心理學是一門關於“幸福的科學”,與我們每個人的工作、生活、教育和愛息息相關。該課程關注普通人的積極力量和積極品質,研究如何讓人活得更幸福,獲得積極的心理感受。它告訴我們幸福不是可望不可及的,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學習新方法、建立新習慣來獲得幸福。.
E N D
真實的幸福:積極心理學 文法學院社會學系 許彩麗
The Question of Questions • How can we help ourselves and others—individuals, communities, and society—become happier?
一、什麼是積極心理學 • 積極心理學是一門關於“幸福的科學”,與我們每個人的工作、生活、教育和愛息息相關。該課程關注普通人的積極力量和積極品質,研究如何讓人活得更幸福,獲得積極的心理感受。它告訴我們幸福不是可望不可及的,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學習新方法、建立新習慣來獲得幸福。
心理學的轉向:由消極到積極 • 最近50年來心理學一直關注人性的消極方面,所謂的消極心理學主要是以人類心理問題、心理疾病診斷與治療為中心的,如在過去一個世紀的心理學研究中,我們所熟悉的詞彙是病態、幻覺、焦慮、狂躁等,而很少涉及到健康,勇氣和愛。
對於《心理學摘要》(Psychological Abstracts)電子版的搜索結果表明,自1887年至2000年,關於焦慮(anxiety)的文章有57800篇,關於抑鬱(depression)的有70856篇,而提及歡樂(joy)的僅有851篇,關於幸福(happiness)的有2958篇。搜索結果中關於消極情緒與積極情緒的文章比例大約為14:1。這個統計資料顯示,兩個世紀以來,似乎大多數心理學家的任務是理解和解釋人類的消極情緒和行為。
Psychological Abstracts(1967—2000) • Anger:5584 Joy:415 • Anxiety:41416 Happiness:1710 • Depression:54040 Life satisfaction:2582
當一個國家或民族被饑餓和戰爭所困擾的時候,社會科學和心理學的任務主要是抵禦和治療創傷;但在沒有社會混亂的和平時期,致力於使人們生活得更美好則成為他們的主要使命 ——塞裡格曼
本·沙哈爾:1992年我從家鄉以色列來到美國,考進哈佛大學學習心理學。1992年以前,我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學習打壁球,長大後成為以色列國家隊隊員。那時我常贏比賽,可以說是一個成功的運動員。但是整整有30年之久,我處於一種“不快樂地取得成功”的狀態。那段生活刺激我進入哈佛大學之後研究快樂心理學,也包括幸福。本·沙哈爾:1992年我從家鄉以色列來到美國,考進哈佛大學學習心理學。1992年以前,我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學習打壁球,長大後成為以色列國家隊隊員。那時我常贏比賽,可以說是一個成功的運動員。但是整整有30年之久,我處於一種“不快樂地取得成功”的狀態。那段生活刺激我進入哈佛大學之後研究快樂心理學,也包括幸福。
心理學研究在過去一個世紀中主要將矛頭對準人們所承受的心理方面的痛苦,但忽略了事關人們生活品質的其他課題,而“積極心理學的創立正是基於一種理念,即人們所需求的不僅是終結痛苦,人們期待充實的生活”。
二、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內容 1、積極的情緒和體驗; 2、積極的人格特徵,其中最主要的是優勢和美德; 3、積極的社會環境。
課程章節分佈 • 第一篇:走進幸福科學 • 一、積極心理學介紹: • 1、什麼是積極心理學 • 2、積極心理學的產生與發展 • 3、積極心理學的優點 • 4、積極心理學的相關測驗
二、積極心理學的有關理論模型 • 1、積極情緒的擴建理論 • 2、主觀幸福感的資訊加工判斷模式 • 3、影響主觀幸福感的二因素分析 • 4、三種心理狀態與挑戰、能力間的關係 • 5、心理體驗的八種狀態與外在挑戰、個體才能的關係 • 6、依戀模型
三、積極心理學名詞介紹 • 1、解釋風格; • 2、沉浸體驗 • 3、主觀幸福感 • 4、情商 • 5、自我效能
第二篇:認知行為療法和合理情緒治療 • 一、認知行為療法 • 1、理論簡述 • 2、主要技術 • 3、案例分析 • 二、合理情緒療法(小分類同上)
第三篇:增加幸福感的策略 • 積極情緒(講解+體驗+自我分析) • 積極體驗 • 積極自我 • 積極人格 • 積極關系 • 積極改變 • 自尊 • 原諒 • 希望 • 沉思
第四篇:幸福的人生;美好的人生 • 一、戀愛課堂(講解+角色扮演) • 二、健康婚姻 • 三、親子關係
三、學習方法 • 本課程的學習,課堂上主要學習方法有哲理分享、理論講授、案例分析、課堂討論、心理測驗、幸福自評等教學方法。 • 課程成績=平日成績10%(包括到課率和課堂討論)+作業(40%)+考試(50%)
參考書目 • 晨曦編著. 哈佛大學的幸福課. 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2008 . • 馬丁·塞利格曼著,洪蘭譯· 真實的幸福· 萬卷出版公司·2010 • 馮林· 積極心理學·九州出版社·2009 • 沙哈爾著,汪冰,劉駿傑譯· 幸福的方法· 當代中國出版社·2009 • 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 積極力·湛廬文化·2010 • 喬納森·海特· 象與騎象人·湛廬文化·2010
第一篇 親密關係的建立 人與人之間終生的相互依賴性使得人際關係成為我們生存的核心,人是社會性動物,我們有一種強烈的歸屬需要(need to belong)——與他人建立持續而親密關係的需要。
歸屬需要 研究發現,所有文化中的人們,無論在學校、工作場所還是在家庭中,被故意回避——避開、轉移視線或默然以對——是一種什麼滋味呢?人們(尤其是女性)對排斥的反應通常是抑鬱、焦慮、趕到情感被傷害並努力修復關係,以至最後陷入孤僻。
被人小瞧也會令人厭惡。即使在虛擬世界中,被一個永遠不可能見面的人拒絕,也會引起挫折感。艾森伯格(2003)等人的報告認為社會排斥誘發了與身體疼痛所致的相似的大腦反應。而且也是暴力產生的原因。被人小瞧也會令人厭惡。即使在虛擬世界中,被一個永遠不可能見面的人拒絕,也會引起挫折感。艾森伯格(2003)等人的報告認為社會排斥誘發了與身體疼痛所致的相似的大腦反應。而且也是暴力產生的原因。
暴力產生的原因:暴躁的脾氣加上社會排斥。寇里等人研究了在1995—2001年發生的15起校園槍擊案中,有13起的攻擊者,都有過被別人排斥、欺負或是失戀的經歷。暴力產生的原因:暴躁的脾氣加上社會排斥。寇里等人研究了在1995—2001年發生的15起校園槍擊案中,有13起的攻擊者,都有過被別人排斥、欺負或是失戀的經歷。
1.1 什麼造就了友誼和吸引 • 友誼和愛情是人類永恆的主題,但是是什麼原因是一個人喜歡或愛另一個人呢?影響人際吸引的主要因素有:
一、情境因素 (一)時空距離 1、相近性(proximity) 相近指人們生活、工作和活動的空間距離上的鄰近性。 2、交往頻率 一般來說,人們交往的頻率越高,越容易形成較親密的關係。(紮瓊克的照片實驗)
為什麼接近會誘發喜歡呢? • 易得性 • 曝光反映(mere exposure),熟悉能夠引起喜歡。廣告商和政治家。廣告學;選舉;對熟悉人的喜愛和適應。關於樂曲的實驗,即使不能辨別真正的曲子,但以前聽過的往往是他們最為喜歡的。
(二)結群或集群性 • 研究表明結群需求較高的男性,大都自信心強,而且比較喜歡和異性朋友攀談,主動與陌生人接觸交往,對交往者表現出一種無形的人際吸引,形成了一個人際引力場。在這種引力場的作用下,人們都願意與他進行交往。
(三)情緒體驗 • 我們喜歡那些喜歡我們的人,以及能給我們令人愉快或愜意體驗的人。 • 積極情感導致對他人的積極評價(喜歡),而消極情感導致消極評價(厭惡)。對於激不起我們情緒共鳴的人,對我們也產生不了吸引力。
二、個人特質因素 • (一)外表和容貌 • (二)才華和能力 • (三)個性品質
(一) 外表吸引力 “我們應該更注重心靈,而不是外表。” ———伊索,《伊索寓言》 “人格的魅力遠勝過任何介紹信” ————亞里斯多德
1. 吸引力與約會 女性外表與約會的頻率;外表對於男女是否同樣重要?女性為什麼要整容?結論:美貌能夠使人愉悅。
匹配現象 大部分的人會選擇與自己在智力、能力和外貌上匹配的人。很多試驗可以證明這種匹配現象。“郎才女貌”,在徵婚廣告中,男性常常會強調自己的財富和地位,而女性則會強調自己的年輕和貌美。
3. 外表吸引力中的刻板印象:美的就是好的。 有太多的例子可以說明這點。注意漂亮也可能帶來麻煩。 • 誰最有吸引力 電腦生成的面孔:完美的平均。最漂亮的人往往都傾向於高度的女性化。動漫作品。
(二)才華和能力 • 在其他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比較聰明的人容易受到人們的喜歡;一個人越有能力,人們就越喜歡他。儘管外貌吸引力是一個顯著而穩定的資訊,但才華和能力最終很可能更重要。
(三)個性品質 • 一般地,個性品質具有無與倫比的吸引力。無論男性或女性,最有吸引力的是真誠,最富排斥力的是虛偽。
三 相似性和互補性 (一)相似性 朋友就是這樣的一些人,他們與我們關於善惡的觀點一致,他們與我們關於敵友的觀點也一致,我們喜歡那些與我們相似的人,以及那些與我們有著共同追求的人。 ——亞里斯多德
(1)物以類聚,相似產生喜歡; (2)相似的人可以為我們的信仰和態度提供支援。 (3)人們以為與自己相似的人會喜歡自己,而人們喜歡喜歡自己的人。 總體而言,相似的價值體系和社會文化背景是決定喜愛或選擇別人的因素
(二)互補性 • 是指雙方在交往過程中獲得互相滿足的心理狀態。 • 一般而言,人際吸引中的互補因素,其作用多發生在交清較深的朋友、戀人、夫妻間。
實際生活的指導: • 如果你想擁有一個明智的婚姻,那就跟與你相匹配的人結婚吧。 ——奧維德,43B.C.—A.D.17 • 愛情只不過是一種讓雙方感到滿意地交換,雙方在權衡了各自的價值後,都得到了自己所期望的大多數東西。 ——弗洛姆 • 我喜歡權力,以為它能吸引女性。 ——亨利·基辛格
1.2愛情 • 一、體驗浪漫的愛情 • 1、愛情思想 2、愛情行為 3、愛的體驗 • 二、愛情三角理論 • 親密、激情和承諾。 • 三、如何經營愛情
一、體驗浪漫的愛情 • 什麼是愛情:是無法準確定義和描述的,是一種特殊的親密關係。 • 關於“你會不會選擇沒有愛情的婚姻”的調查。
體驗浪漫的愛情 • 1、愛情思想 • 在對大學生進行研究的基礎上,Zick Rubin確定了戀愛中人們思想的三個主題:(1)依戀,這是一種需要對方的感覺;(2)對另一個人的關心,為對方的利益著想,隨時滿足對方的需要;(3)強調信任和自我展露。
2、愛情行為 • 為了測量某人是不是愛自己,我們通常不僅僅依賴於言語,還要看對方的行為。 • 7種不同的愛情行為。
3、愛的體驗 • 區別愛情和友情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生理上的特殊體驗。 • 最常見的反應就是強烈的身心愉快感(79%)和很難集中注意力。
親密 喜歡 浪漫的愛 完美的愛情 同伴式愛情 迷戀 虛幻的愛 空洞的愛 激情 承諾 二、愛情三角理論
(一)激情式愛情 它被形容為“一種狂野的情感狀態:溫柔的、帶有性欲的體驗;狂喜和痛苦、焦慮和解脫、利他和嫉妒共同存在,形成了複雜的情緒體驗”。 這是一種深情地、極富激情的愛。是強烈渴望和對方在一起的一種狀態。當你不但是在愛戀著某人,而且深陷其中難以自拔時,那種感受就是激情之愛。 • 研究表明在焦慮量表上得分高的青年人報告更多的激情式愛情的體驗。
激情之愛具有具有一種不可控的性質,這可以使得身處愛河之人作出一些平時無法接受的事情。激情之愛具有具有一種不可控的性質,這可以使得身處愛河之人作出一些平時無法接受的事情。 • 激情之愛的表現是腦海中充滿對方的形象,他們把對方理想化了,認為對方在所有的方面都完美無缺。 • 這種愛情通常被認為來得快,去得也快,雖然體驗強烈,卻很脆弱和短暫。
(二)同伴式愛情 • 是一種“感到自己的生命和愛人的生命密不可分地交錯在一起的愛情”。 • 許多家庭研究者認為同伴愛情為長久的關係提供了更為堅實的基礎。 • 嫉妒的產生。
思考一:浪漫愛與當代女大學生的戀愛觀 • 產生于西方騎士階層的浪漫愛情 • 個人取向的戀愛模式 • 愛情的社會性
思考二:影響愛情的因素 • 性別 •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