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8

柔軟度

柔軟度. 綱要 一 、 什麼是柔軟度? 二、影響柔軟度的因素 三 、 柔軟度(操)的重要性 四、柔軟度的訓練原則 五、伸展運動的技巧 六、要避免的危險動作 七 、 下背痛的原因. 一 、 什麼是柔軟度?. 柔軟度 ,指單一關節或一連續關節的活動範圍,或只在關節生理限制內伸展肌肉和肌腱的能力。活動範圍,則是關節在某一特定面移動程度的大小。 柔軟度分為 靜態與動態 兩種。 靜態柔軟度(被動式) ,是指測量關節受到肌肉和肌腱部位限制的全部活動範圍。

Download Presentation

柔軟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柔軟度 • 綱要 • 一、什麼是柔軟度? • 二、影響柔軟度的因素 • 三、柔軟度(操)的重要性 • 四、柔軟度的訓練原則 • 五、伸展運動的技巧 • 六、要避免的危險動作 • 七、下背痛的原因

  2. 一、什麼是柔軟度? 柔軟度,指單一關節或一連續關節的活動範圍,或只在關節生理限制內伸展肌肉和肌腱的能力。活動範圍,則是關節在某一特定面移動程度的大小。 柔軟度分為靜態與動態兩種。 靜態柔軟度(被動式),是指測量關節受到肌肉和肌腱部位限制的全部活動範圍。 動態柔軟度,則是指測量整個關節活動範圍在伸展過程中的阻力(身體在正常或快速度下,運用關節活動角度的能力;是反彈伸展)。

  3. 二、影響柔軟度的因素 • 關節的結構會限制活動的範圍(無法改變) • 如肩、髖關節的柔軟度最好,而腕關節最差 • 年齡和性別 • 老人比小孩、男性比女性柔軟度差,超過20歲柔軟度開始下降。 • 肌肉和連接的組織如肌腱、韌帶等 • 韌帶為非彈性組織,肌肉、筋膜則是彈性組織。 溫度

  4. 不適當的重量訓練 • 過度強調高重量或單一肌肉的重量訓練 • 身體活動的層次 • 常活動比不常活動的人有較佳的柔軟度,坐式生活的人會導致肌肉和韌帶縮短,使活動範圍受限制 • 過度的身體肥胖 • 因肥胖而增加活動的阻力和造成相鄰身體表面的過早接觸

  5. 三、柔軟度(操)的重要性 • 增加活動的範圍與促進表現 • 預防傷害 • 深層肌纖維、關節滑液 • 年紀漸長時維持關節柔軟度並降低疼痛 • 預防老年的生活失能 • 讓心情準備好來運動 • 下背痛的減緩

  6. 四、柔軟度的訓練原則 • 誰該做伸展運動? • 幾乎所有各年齡層健康的人都可以從規律的伸展運動得到好處。相對來說,運動員中柔軟度較差的比較好的還需要更重視練習前的伸展活動。 • 什麼時候該做伸展運動? • 運動前暖身(先讓身體暖和後再伸展) • 運動後放鬆 • 增進重要關節的活動範圍 • 任何時候皆可:早上、久站或久坐後、 • 看電視時,記得要先使體溫升高。 • 受傷後的復健 例:完整跑步流程 慢跑(1/2哩) 伸展(8-12分鐘) 快跑(2哩) 放鬆跑(慢跑1/2哩) 放鬆伸展

  7. 強度應該多少? • 不可感到過度疼痛,靜態伸展用低的強度進行,約30%~40%最大努力。 • 應該伸展多久? • 根據個人目的:運動前的準備約需10-15分鐘;要使柔軟度增加則約需15-30分鐘。 • 每次伸展應該停住多久? • 靜態:剛開始停留15秒,1-2個月後則可增加至30秒。 • 動態:3組速度(依序慢、中、高速)

  8. 多久做一次伸展? • 剛開始從事柔軟度訓練的人,一週3-4次,若需要增加較大關節範圍者則需一週5-7次,甚至一天2次。 • 柔軟度要到多好才夠? • 因人而異,體操選手、芭蕾舞者等需要比一般人還優的柔軟度。 • 一些傷害就可能是與過度伸展或為了嘗試達到較佳柔軟度所造成的。坊間的許多運動如瑜珈或有氧舞蹈,若過度強調柔軟度或是用有問題的伸展運動都會造成傷害。

  9. 五、伸展運動的技巧 動態伸展 • 包括運動的特殊性需要,所用的伸展動作也要與運動的動作有高度的相關,如跑步的抬高膝蓋動作。 • 伸展的速度由慢且整個關節範圍動作開始,再漸漸加快速度而中而快。 • 動態伸展不是指強振式(彈動式)伸展,急動式伸展易造成傷害。 • 有些專家建議在暖身後馬上使用動態伸展,在結束運動放鬆時則使用靜態伸展。

  10. 靜態伸展 • 分為三個階段 • 輕鬆伸展:慢慢地移動至肌肉伸展,然後固定 • 進階伸展:增加壓力的強度(10-15秒) • 盡量伸展:再增加壓力然後停住10秒,感到有點兒 • 不適,若有些疼痛就往第二階段回並停住 • 缺點 • 缺乏特殊性且無法模仿真實的運動的動作,因為大部分的動作都是在動態下進行的。

  11. 本體神經肌肉促進式(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aion,PNF)伸展 • 結合交替收縮和放鬆作用肌和拮抗肌的一種二人式伸展,作用肌和拮抗肌的交互作用使得阻力降低,ROM增加。 • 和靜態伸展的不同在:靜態伸展要求作用肌的放鬆,而PNF伸展讓作用肌放鬆和等長或離心收縮,讓拮抗肌放鬆。 • 缺點:需要有經驗的伙伴,不可開玩笑而過度伸展造 • 成傷害。

  12. Hold-Relax Technique 同伴:幫助輕鬆伸展腿後肌腱群 同伴:喊『推』,並固定腿不可使之移動 用力腿後腱肌群使之等長收縮3-4秒 同伴:喊『放鬆』,並將腳漸增ROM推10秒 同腳重複3-5次,不可使腳降低

  13. Contraction-Relax Technique 同伴:幫助輕鬆伸展髖關節屈肌 同伴:喊『向後』,並幫忙推 用力收縮髖關節屈肌 同伴:喊『放鬆』,並將腳漸增ROM推10秒 同腳重複3-5次,不可使腳降低

  14. Reversal-Hold-Relax Technique 同前,同伴幫忙輕鬆伸展直到有些不適 同伴:喊『推』6-10秒,並固定腿不可使之移動 用力腿後腱肌群使之等長收縮 同伴:喊『向後』,並幫忙推 用力收縮髖關節屈肌(此時腿後肌腱群放鬆,ROM漸增) 同伴:喊『放鬆』,並將腳漸增ROM推10秒 同腳重複2-3次

  15. 強振式伸展 缺點: 肌肉的伸展太長且太快,可能產生反方向的作用力,造成軟組織的傷害。 可能在接下來幾天會有肌肉的酸痛的情形。

  16. 被動式伸展 通常要有同伴或儀器才能完成,藉外力而非肌肉的收縮來加大關節的活動範圍。

  17. 六、要避免的危險動作 ╳ ○

  18. 左側看 後側看 薦骨 尾骨 人體脊椎骨全圖 頸椎(7) 胸椎(12) 腰椎(5)

  19. 由上方看脊椎骨各處 頸椎 胸椎 腰椎

  20. 腰的過度伸展

  21. 脊椎的曲線 垂直線 脊椎前凸 脊椎後凸 脊椎測彎

  22. 重心通過脊椎的前側,因此有一個向前的力矩作用在脊椎上。重心通過脊椎的前側,因此有一個向前的力矩作用在脊椎上。

  23. T=(328N)(10cm)+(81N)(20cm)+(58N)(25cm)+(111N)(40cm)=10,790NcmT=(328N)(10cm)+(81N)(20cm)+(58N)(25cm)+(111N)(40cm)=10,790Ncm

  24. 假設第三腰椎在站立時的負荷為100%

  25. 七、下背痛的原因 第一部分:結構性和神經性病症 1.椎間盤突出症(椎間盤周邊的纖維環破裂導致中間的髓核向後突出) 2.脊椎滑脫症(常發生在第四、五腰椎間) 3.其他脊椎病症(如脊柱側彎症、脊柱壓迫性骨折 、腰椎骨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柱症、脊椎結核症等 )

  26. 第二部分:軟組織病症(肌肉、韌帶問題) • 神經官能(症此症多與心情緊張,沮喪,憂鬱及工作不如意, 壓力關係密切) • 急性背肌拉傷 • 疼痛但只是局部(此多為軟組織受傷引起) • 慢性背痛症候群

  27. 預防下背痛 站立 坐姿 彎腰 抬物 臥床 轉身 正確的姿勢 (維持脊椎的自然曲線) 避免體重過重 運動

  28. 站 立 腰往前過分挺伸 彎腰駝背 穿細高跟鞋 ○ ╳

  29. 坐 姿 ○ ╳

  30. 彎 腰(穿鞋) ╳ ○

  31. 抬 物 ○ ╳ 拾物

  32. 臥 床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