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 likes | 727 Views
第七章 装卸与搬运. 现代物流管理技术. 本章重点. 1 、了解装卸的功能,掌握装卸的分类; 2 、掌握装卸的方法与装卸合理化; 3 、了解装卸搬运的流程与装卸搬运技术; 4 、掌握搬运活性与搬运合理化。. 第一节 装卸的功能. 一、装卸的概念 装卸 (loading and unloading) 是指物品在指定地点以人力或机械装入运输设备或卸下 。搬运 (handing / carrying) ,在同一场所内,对物品进行水平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 对于集装箱而言,也可把物品装入集装箱称为装箱,而把从集装箱内取出物品叫拆箱。
E N D
第七章装卸与搬运 现代物流管理技术
本章重点 • 1、了解装卸的功能,掌握装卸的分类; • 2、掌握装卸的方法与装卸合理化; • 3、了解装卸搬运的流程与装卸搬运技术; • 4、掌握搬运活性与搬运合理化。
第一节 装卸的功能 一、装卸的概念 装卸(loading and unloading)是指物品在指定地点以人力或机械装入运输设备或卸下 。搬运(handing / carrying),在同一场所内,对物品进行水平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 对于集装箱而言,也可把物品装入集装箱称为装箱,而把从集装箱内取出物品叫拆箱。 装卸与搬运的主要区别是:装卸 以垂直方向为主的位移,而搬运 以水平方向为主的位移。 搬运的“运”与运输的“运”的区别。
二、装卸作用 物流的基本功能之一,不可或缺,重要环节。 装卸费用在物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也较高。以我国为例,铁路运输的始发和到达的装卸作业费大致占运费的20%左右,船运占40%左右。 例 铁路货运:小于500千米,装卸时间超过实际运输时间。 例 美国到日本的远洋船运:往返25D,运输13D,装卸12D。
三、装卸搬运的特点 1、附属性。 2、保障性。 3、关键性。 4、成本性。
☆ 装卸搬运在流通、生产领域的不同表现 1、均衡性与波动性 2、稳定性与多变性 3、局部性与社会性 4、单纯性与复杂性
四、装卸作业特点 1、作业对象复杂。 2、作业不均衡。 3、作业地点分散。 4、作业时间要求。
第二节 装卸的种类 一、按作业场所分类 按照装卸搬运作业场所不同划分。 1、仓库装卸。 2、铁路装卸。 3、港口装卸。 4、车间装卸。 5、汽车装卸。 6、机场装卸。
二、按作业方式分类 (1)吊上吊下方式。 (2)叉上叉下方式。 (3)滚上滚下方式。 (4)移上移下方式。 (5)散装散卸方式。
三、按被装物的主要运动形式分类 (1)垂直装卸,即利用各种起重设备对货物进行装卸,以改变货物垂直方向的位置为主要目的的作业。 (2)水平装卸,是利用各种轮式、履带式车辆通过站台、渡板等开上开下装卸货物,用叉车、平移机来装卸集装箱、托盘或单件货物。它是以改变货物水平方向的位置为主要目的的作业。
四、按作业对象分类 (1)单件货物装卸。 (2)集装货物装卸,为了方便装卸搬运作业,将货物进行临时捆扎或装箱,以集零为整,形成装卸搬运单元,再对其进行装卸搬运的具体操作。 (3)散装货物装卸,针对物流过程中无固定形态的散装货物,如矿石、煤炭、粮食、化肥等进行的装卸搬运活动。
五、按作业特点分类 (1)堆垛拆垛作业,又称为“堆码取拆”,是对货物进行堆放、拆垛、高垛和高垛取货等作业。 (2)分拣配货作业,是将货物按品种、用途、到站、去向、货主等不同特征进行分类的作业活动。 (3)挪动移位作业,即改变货物空间位置的作业。
第三节 装卸的方法 一、决定装卸方法的条件 (一)外部条件 1、商品。 2、装卸作业种类。 3、数量。 4、装运设备。 5、运输保管设施。
(二)内部条件 l、商品状态。 2、作业动作。 3、装卸机械。 4、工作。
二、装卸方法 (一)单件作业法 单件作业依作业环境和工作条件可以采用: 人工作业法、机械化作业法、半机械化作业法、半自动化作业法。 (二)集装作业法。 1、托盘作业法 是用托盘系列集装工具将货物形成成组货物单元,以便于采用叉车等设备实现装卸作业机械化的装卸作业方法。
2、集装箱作业法 (1)垂直装卸法 垂直装卸法在港口可采用集装箱起重机,目前以跨运车应用为最广,但龙门起重机方式最有发展前途。 (2)水平装卸法 水平装卸法在港口是以挂车和叉车为主要装卸设备。 (3)集装箱装卸作业的配套设施 集装箱装卸作业的配套设施有:维修、清洗、动力、照明、监控、计量、信息和管理设施等。
3、框架作业法 采用木制或金属材料制作,要求有一定的刚度、韧性,质量较轻,以保护商品、方便装卸、有利运输作业。 4、货捆作业法 用捆装工具将散件货物组成一个货物单元,使其在物流过程中保持不变,从而能与其他机械设备配合,实现装卸作业机械化。 5、滑板作业法 用纸板、纤维板、塑料板或金属板制成,与托盘尺寸一致的、带有翼板的平板,用以承放货物组成的搬运单元。
6、网袋作业法 将粉粒状货物装入多种合成纤维和人造纤维编织成的集装袋、将各种袋装货物装入多种合成纤维或人造纤维编织成的网、将各种块状货物装入用钢丝绳编成的网,这种先集装再进行装卸作业的方法称为网袋作业法。 7、挂车作业法 挂车作业法是先将货物装到挂车里,然后将空车拖上或吊到铁路平板车上的装卸作业方法。
(三)散装货物装卸方法 1、重力法 重力法是利用货物的势能来完成装卸作业的方法。 2、倾翻法 倾翻法是将运载工具的载货部分倾翻因而将货物卸出的方法。 3、机械法 机械法是采用各种机械,使其工作机构直接作用于货物,如通过舀、抓、铲等作业方式达到装卸目的的方法。 4、气力输送法 气力输送法是由具有正压或负压的空气带动粉粒状物料在管道内流动,实现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移动的输送。
(四)连续作业法 连续装卸主要是同种大批量散装或小件杂货通过连续输送机械,连续不断地进行作业,中间无停顿,货间无间隔。 (五)间歇作业法 间歇装卸有较强的机动性,装卸地点可在较大范围内变动,主要适用于货流不固定的各种货物,尤其适于包装货物、大件货物,散粒货物也可采取此种方式。
第四节 装卸合理化 一、装卸原则 (一)尽量不进行装卸 (二)装卸的连续性 (三)减轻人力装卸 (四)提高“搬运灵活性” (五)把商品整理为一定单位 (六)从物流整体的角度去考虑
讨论题: 某企业从供应商处采购的零部件直接运到客户那里,这会产生哪些问题? 有什么好处?
二、装卸搬运作业的合理化 在组织装卸搬运作业时,要使作业过程的各环节、各要素实现合理化,以提高物流活动的效率。 (一)防止和消除无效作业 1、尽量减少装卸搬运次数。 2、避免对无效物质的装卸搬运。 3、避免过度的包装。 4、尽量缩短搬运距离。
(二)提高作业对象的“活性” (三)充分利用重力和消除重力影响 (四)实现机械化作业 (五)尽量使装卸搬运单元化 (六)创建“复合终端”
三、改善装卸作业的途径 (一)装卸的机械化 1、装卸机械化的作用 (1)可以大大节省劳动力和减轻装卸工人的劳动强度。 (2)可以缩短装卸作业时间,加快车船周转。 (3)有利于商品的完整和作业安全。 (4)有效地利用仓库库容,加速货位周转。 (5)装卸机械化可大大降低装卸作业成本,从而有利于物流成本的降低。
2、装卸机械化的原则 (1)符合装卸商品种类及特性的要求。 (2)适应运量的需要。 (3)适合运输车辆类型和运输组织工作特点。 (4)经济合理,适合当地的自然、经济条件。
(二)装卸的集装化 1、集装箱化 (1)专用集装箱; (2)集装袋; (3)集装网; (4)集装盘。 2、托盘化 (三)装卸的散装化 (四)其它改善装卸作业的方法 1、在汽车运输方面,采用集装箱专用挂车和底盘车。 2、在船舶运输方面,采用滚装船的办法。
第五节 装卸搬运的流程 基本阶段: 1、装卸搬运作业的准备 进行具体的装卸搬运作业操作前的规划和组织工作。 2、装卸搬运作业的实施 根据准备阶段的各项规划和组织结果,进行具体的装卸搬运操作。 3、装卸搬运作业的绩效评价 对装卸搬运作业的事前计划与控制,记忆事后的分析与评估,以衡量其作业活动的投入产出状况。
明确任务 制定评价标准 作业计划 历史纪录 行业标准 顾客标准 装卸搬运作业的实施 装卸搬运作业绩效评价 装卸搬运前的准备 确定方式 规划过程 建立评价指标 业务完成额 差错事故率 费用率 人员劳动效率 选择方法和设备 组织人员 绩效评价 装卸搬运作业合理化 图7-1 装卸搬运的基本流程
一、装卸搬运作业的组织 在具体实施装卸搬运作业之前,需要对作业方式、作业过程、作业设备以及作业人员进行一定的组织规划,以确保高效率地完成装卸搬运活动。 1、明确装卸搬运作业的任务 2、确定装卸搬运作业的方式 3、规划装卸搬运作业路线 搬运路线可分为直达型、渠道型和中心型三种。
B B A B A A C C D D D C 直达型 渠道型 中心型 图7-2 搬运路线
4、选择装卸搬运的工具和设备 在组织装卸搬运作业时,要根据作业对象的特点、作业场所的条件,结合不同工具和设备的性能来选择适用的作业工具和设备。 5、组织装卸搬运作业的人员 按照一定原则将作业人员与作业设备以一定方式组合起来,是完成装卸搬运任务的保证。装卸搬运作业人员的基本组织形式通常有工序制和包干制两种。
二、装卸搬运作业的绩效评价 1、装卸搬运作业的绩效评价标准 (1)作业计划标准。 (2)历史记录标准。 (3)行业标准。 (4)顾客标准。 2、装卸搬运作业的绩效评价指标 (1)业务完成额。 (2)差错事故率。 (3)费用率。 (4)人员劳动效率。
第六节 装卸搬运技术 一、常见的机械搬运设备 (1)叉车 (2)电瓶车 (3)牵引车 (4)挂车 (5)输送机 (6)回转货架
二、装卸搬运设备系统 1、半自动化系统 物料处理的半自动化系统是指在机械化的基础上,在局部关键的作业上采用自动化设备,以提高作业效率,一般在分拣、运输环节实现自动化。 (1)自动引导搬运车 (2)自动分拣设备 (3)机器人 (4)活动货架
2、自动化系统 当库区物料处理的全部功能都实现自动作业,并且各作业环节相互连成一体,从入库到出库在整体上实现自动控制时,这样的物料处理系统就称为自动化系统。 (1)自动化分拣系统 1)自动分拣装置的控制方式 2)自动分拣装置的分支方式 ①推出式。 ②浮出式。 ③倾斜式。 (2)自动化高架仓库 货架很高,可高达20多米,所以在高架库中,从收货入库到出库装运全部实现自动化。此类仓库由货架、存取设备、输入输出系统、控制系统4个基本部分组成。
第七节 搬运活性 一、问题的提出 物料搬运与物流配送中心各个部门、各种作业息息相关,因而研究和设计物料搬运系统的控制因素相应较多。不仅如此,就物料搬运系统本身而言,其决定要素也相当复杂,如搬运对象、搬运距离、搬运路径、搬运手段、搬运次数和搬运时间等。由于搬运对象的多样性和作业形式的复杂性,要对其进行定量化研究是比较困难的。搬运设计很重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实用价值。 搬运活性理论。这是定量研究物料搬运的方法,为上述问题的解决开拓了思路,提供了依据。
二、搬运活性理论 搬运活性的含义是,从物的静止状态转变为装卸搬运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易装卸搬运的,则活性就高。 对于不同放置状态的货物做了不同的活性规定,这就是“活性指数”,分为0—4共5个等级。 0级——物料杂乱地堆在地面上的状态。 1级——物料装箱或经捆扎后的状态。 2级——箱子或被捆扎后的物料,下面放有枕木或其他衬垫后,便于叉车或其他机械作业的状态。 3级——物料被放于台车上或用起重机吊钩钩住,即刻移动的状态。 4级——被装卸、搬运的物料,已经被起动、直接作业的状态。
平均活性指数。对某一物流过程物料所具备的活性情况累加后计算其平均值,用“δ”表示。δ值的大小是确定改变搬运方式的信号。例如:平均活性指数。对某一物流过程物料所具备的活性情况累加后计算其平均值,用“δ”表示。δ值的大小是确定改变搬运方式的信号。例如: 当δ<0.5时,指所分析的搬运系统半数以上处于活性指数为0的状态,即大部分处于散装情况,其改进方式可采用料箱、推车等存放物料。 当0.5<δ<1.3时,则是大部分物料处于集装状态,其改进方式可采用叉车和动力搬动车。 当1.3<δ<2.3时,即装卸、搬运系统大多处于活性指数为2的状态,可采用单元化物料的连续装卸和运输。 当δ>2.7时,则说明大部分物料处于活性指数为3的状态,其改进方法可选用拖车、机车车头拖挂的装卸搬运方式。
分析图法是将某一物流过程通过图示来表示出装卸、搬运的活性程度,具有明确的直观性能,使人一看就清楚,薄弱环节容易被发现和改进。运用活性分析图法通常分三步进行:分析图法是将某一物流过程通过图示来表示出装卸、搬运的活性程度,具有明确的直观性能,使人一看就清楚,薄弱环节容易被发现和改进。运用活性分析图法通常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绘制装卸搬运图; 第二步,按搬运作业顺序做出物资活性指数变化图,并计算活性指数; 第三步,对装卸搬运作业的缺点进行分析改进,做出改进设计图,计算改进后的活性指数。
第八节 搬运合理化 物品由生产到消费的流动过程中,装卸搬运作业是不可缺少的,搬运的好坏影响着物流成本,搬运不好会把物品弄脏或造成破损进而影响包装成本。因此,合理搬运是提高物流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实现装卸作业的省力化 装卸搬运使物料发生垂直和水平位移,必须通过做功才能实现,要尽力实现装卸作业的省力化。 在装卸作业中应尽可能地消除重力的不利影响。 利用重力式移动货架也是利用重力进行省力化的装卸方式之一。
二、推广组合化装卸搬运 在装卸搬运作业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物料的种类、性质、形状、重量的不同来确定不同的装卸作业方式。 处理物料装卸搬运的方法有三种: 普通包装的物料逐个进行装卸,叫做“分块处理”; 将颗粒状物料不加小包装而原样装卸,叫做“散装处理”; 将物料以托盘、集装箱、集装袋为单位进行组合后进行装卸,叫做“集装处理”。
组合化装卸具有很多优点: ①装卸单位大,作业效率高,可大量节约装卸作业时间; ②能提高物料装卸搬运的灵活性; ③操作单元大小一致,易于实现标准化; ④不用手去触及各种物料,可达到保护物料的效果。
三、合理地规划装卸搬运方式和装卸搬运作业过程三、合理地规划装卸搬运方式和装卸搬运作业过程 整个装卸作业的连续性进行合理的安排,以缩短运距、减少装卸次数。 装卸搬运作业现场的平面布置是直接关系到装卸搬运距离的关键因素,装卸搬运机械要与货场长度、货位面积等互相协调。 提高装卸搬运作业的连续性应做到: (1)作业现场装卸搬运机械合理衔接; (2)不同的装卸搬运作业在相互联结使用时,力求使它们的装卸搬运速率相等或接近; (3)充分发挥装卸搬运调度人员的作用,一旦发生装卸搬运作业障碍或停滞状态,立即采取有力的措施补救。
四、实现搬运合理化的关键因素 1)不要作多余的作业。 搬运本身就有可能成为沾污、破损等影响物品价值的原因,如无必要,尽量不要搬运。 2)提高搬运活性。 放在仓库的物品都是待运物品,因此应使之处在易于移动的状态。 3)利用重力。 利用重力由高处向低处移动,有利于节省能源,减轻劳力。 4)机械化。 由于劳动力不足,应尽可能地使搬运机械化。
5)务使流程不受阻滞。 应当进行不停地连续作业,最为理想的是使物品不间断地连续地流动。 6)单元货载。 大力推行使用托盘和集装箱,推行将一定数量的货物汇集起来,成为一个大件货物以有利于机械搬运、运输、保管,形成单元货载系统。 7)系统化。 物流活动由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活动组成,应把这些活动当成一个系统处理,以求其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