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likes | 426 Views
计算机应用基础. 马秀麟 2010 年 9 月. 教师简介. 马秀麟,男,北师大网络教育学院兼职辅导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育。 现任:北师大教育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经获得北京师范大学十佳教师称号。 工作:目前主要从事信息技术教育、教育信息化等方向的各种研究。. 课程简介 ——2010 版教材. 课程内容 计算机常识 操作系统应用 ——Windows XP 文字处理 ——Word 2003 电子表格 ——Excel 2003 演示文稿 ——PowerPoint 2003 计算机网络基础 —— 网络常识,网络连接、测试
E N D
计算机应用基础 马秀麟 2010年9月
教师简介 • 马秀麟,男,北师大网络教育学院兼职辅导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育。 • 现任:北师大教育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经获得北京师范大学十佳教师称号。 • 工作:目前主要从事信息技术教育、教育信息化等方向的各种研究。
课程简介——2010版教材 • 课程内容 • 计算机常识 • 操作系统应用——Windows XP • 文字处理——Word 2003 • 电子表格——Excel 2003 • 演示文稿——PowerPoint 2003 • 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常识,网络连接、测试 • Internet应用——IE使用, Email • 信息安全与网络道德 •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概念,主要技术、文件压缩)
课程简介——网络资源 • 北师大网络教育学院学习平台 HTTP://www.bnude.com/ • 北师大计算机公共课平台 http://202.112.94.39/mxl精品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 用户名:04047777 密码:12345
课程简介——考核 本课程两种考核方式: • 学校组织的期末考试 • 单选题:40道——计40分 • 应用题:8~9道——60分 请参见样卷。
课程简介——考核 • 对统考情况的说明: • (1)试题结构与题型 • 试题分为选择题和操作题两大类: 其中选择题约占40%,操作题约占60% • 试题内容比例: 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系统及其应用约占30%、文字编辑、电子表格和电子演示文稿约占35%,计算机网络基础和Internet应用约占25%,信息安全和多媒体基本应用约占10%。 • 试题分数划定: 选择题1题1分,共40题; 操作题共9题每题6~8分,满分100分
课程简介——考核 • (2)考试系统 • 使用全国网络教育公共基础课统一考试系统。 • 考试大纲中规定的Windows XP、Word 2003、Excel 2003 及Power Point 2003等四个软件,在题库中使用的是各个软件的真实系统,考生须在真实系统下实现操作; • Internet Explorer及Outlook Express等两个软件使用的是模拟系统; • 多媒体系统部分主要考察考生使用Winrar实现文件(带文件夹)进行压缩与解压缩的能力。
课程简介——考核 (3)试题分布—— 试卷题型题量的分配(参考)
课程简介——学习方法 • 见多识广——多浏览真题,通过浏览试题 区分概念、知识点的细微差别 • 强化实践——上机实践
第一章 计算机常识 • 1、计算机发展史: • (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 1946年,美国, ENIAC • (2)计算机发展阶段 • 四代(以元器件分类): • 电子管(1946~57); • 晶体管(1958~64); • 中(MSIC)小(SSIC)规模集成电路(1965~70); • 大规模集成电路(LSIC)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C)(1971~) • 微机:第4代计算机的典型代表。 • 1971年,Intel,LSI,4004。字长从4,8,16,32,64。 • 现在:P4,酷睿双核等 • (3)典型理论: • 冯·诺依曼结构:存储程序与程序控制。
第一章 计算机常识 • 2、计算机用途与分类 • (1)用途 • 科学计算(数值计算) • 数据处理(信息处理——MIS,EMIS) • 自动控制(过程控制) • 计算机辅助系统(CAD, CAI、CAM辅助制造) • 人工智能(AI) • 计算机网络 •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
第一章 计算机常识 • (2)分类 • 按计算机处理数据的方式分类: • 电子数字计算机 • 电子模拟计算机 • 数模混合计算机 • 按计算机使用范围分类: • 通用计算机 • 专用计算机 • 按计算机的规模和处理能力: • 巨型机、大中型机、小型机、微型机(PC)和工作站、网络计算机(NC)等。
第一章 计算机常识 • (3)计算机的特点 • 自动控制能力 • 高速运算能力 • 很强的记忆能力 • 很强的计算精度 • 逻辑判断能力 • 通用性强 • (4)信息与数据 • 数据:数值型数据与非数值数据 • 未处理数据与规范化数据(信息) • 信息具有可传递性、共享性和可处理性的特点
第一章 计算机常识 • 3、计算机体系 • 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 硬件系统: • 主机(CPU和内存) • 外设(输入/输出设备,外存)两部分; • 软件系统 • 系统软件 • 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 • 应用软件(具体应用)。 • 裸机:无软件,纯硬件。
第一章 计算机常识 • 冯·诺依曼结构的计算机 • 逻辑结构——主要指硬件: • 运算器、控制器、主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 主要思想: • a)存储程序控制,事先编制好相应的程序,输入到存储器中,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即程序的运行过程。 • b)程序由指令构成,程序和数据都用二进制数表示。 • c)指令由操作码(操作命令)和地址码(操作对象)构成。 • d)机器以CPU为中心。
第一章 计算机常识 •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其中:标记1处是寄存器,标记2处是高速缓存器Cache。
第一章 计算机常识 • 4、数制及其相互转化 • (1)各种数制特点 • 二进制数 • 只有0,1两个码。常用字母B标注,或下标2标注 • 简易性,可行性,可靠性,逻辑性 • 十进制数 • 有0~9共10个状态。常用字母D标注, 或下标10标注或不标注 • 八进制数 • 有0~7共8个状态,常用字母O标注, 或下标8标注。 • 16进制数 • 有0~9,A,B,C,D,E,F共16个状态 • 注意与10进制的对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