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3

第 18 章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第 18 章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立克次体属 柯克斯体属 乏质体属 艾立希体属 新立克次体属. 第一节 立克次体. 立克次体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小型革兰阴性原核单细胞微生物。 立克次体在形态结构和繁殖方式等特性上与细菌相以,而在生长要求上又酷似病毒,是一类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 某些成员可引致人和动物立克次体病,如 Q 热、斑疹伤寒、恙虫病等。. 共同特点. 大多是人畜共患病原体,引起人类发热和出疹性疾病; 以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或为储存宿主; 大小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光镜下呈多形态性,主要为球杆状或杆状,

giles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18 章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18章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立克次体属 柯克斯体属 乏质体属 艾立希体属 新立克次体属

  2. 第一节 立克次体 • 立克次体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小型革兰阴性原核单细胞微生物。 • 立克次体在形态结构和繁殖方式等特性上与细菌相以,而在生长要求上又酷似病毒,是一类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 • 某些成员可引致人和动物立克次体病,如Q热、斑疹伤寒、恙虫病等。

  3. 共同特点 • 大多是人畜共患病原体,引起人类发热和出疹性疾病; • 以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或为储存宿主; • 大小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光镜下呈多形态性,主要为球杆状或杆状, • 类似于革兰阴性细菌的细胞壁结构和化学组成,胞壁中含肽聚糖、脂多糖和蛋白质革兰阴性; • 除了少数外全是专性活细胞内寄生; • 菌体内同时含有DNA和 RNA两类核酸; • 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 • 对抗生素敏感。

  4. 立克次体属 • 分为两个生物群;斑疹伤寒群(typhus)和斑点热群(spottedfever)。 • 前者包括人类病原菌斑疹伤寒立克次体(R.typhus)及普氏立克次体(R.protoazekii);后者包括对人致病及自然感染犬、猫的多种立克次体。

  5.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普氏立克次体是流行性斑疹伤寒(又称虱传 斑疹伤寒)的病原体。 病人是惟一的传染源,体虱是主要传播媒介, 而非储存宿主。 传播方式为虱-人-虱,体虱仅是传染媒介。

  6. 莫氏立克次体 • 地方性斑疹伤寒(又称鼠型斑疹伤寒)的病原体。啮齿类动物是主§宿主,传播媒介是鼠蚤或鼠虱。 • 鼠蚤叮咬人体时,常排粪于皮肤上,斑疹伤寒立克次体从抓破的伤口进入人体。若有人虱寄生,可通过人虱为传播媒介,继发性地在人群中传播。

  7. 致病物质 • 有两种,其一是内毒素,主要成分为脂多糖(LPS);其二为磷脂酶A,能损伤宿主细胞膜及溶解胞内吞噬体膜,以利于病原体穿入宿主细胞并在其中生长。 • 普氏和莫氏立克次体所致的斑疹伤寒症状相似,以高热、头痛、全身皮疹为主要特征。伴有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症状和实质性器官损伤。

  8. 恙虫病立克次体 又名东方立克次体是恙虫病的病原体,由恙 螨叮咬侵入人体,对人体致病性很强,释放 的毒素样物质是主要致病因素,引起发热皮 疹全身中毒症状,以及全身淋巴结肿大及各 组织器官的血管炎病变。虫咬处溃疡形成黑 色焦痂,周围有红晕等为其特征。为自然疫 源性疾病。

  9. 第2节 柯克斯体 • 又称Q热立克次体,是引起Q热(疑问热,指最初不明病因的发热)的病原体。 • 传染源主要是受染的牛、羊等家畜,以蜱为传播媒介,对人感染力特别强,通过接触、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使人及动物发生感染。 • Q热除有发热、头痛及肌肉痛外,以出现肺炎和肝炎为其临床特征。 • 慢性Q热主要表现为心内膜炎。

  10. 形态与结构 个体较小,多为短杆状,常排列成对,Gimenez法染色呈红色,背景呈绿色,用Giemsa法染色呈紫红色。有荚膜,在鸡胚卵黄囊或细胞培养内均可有芽胞形成。 。

  11. 培养特点 鸡胚是培养的极好宿主。一般经培养10— 12d,1g卵黄囊膜常可获得约1000μg纯净 的立克次体能在多种人和动物的原代或传 代细胞内繁殖。一般不引起明显的细胞病 变。

  12. 抵抗力 • 贝纳柯克斯体抵抗力强,70℃ -90℃加热30—60min尚难杀死。 • 1%福尔马林作用24小时也不能完全灭活。对氯霉素和四环素类抗生素敏感。

  13. (二)微生物检验 (1)标本直接抗原检测:免疫荧光法进行检测。 (2)标本直接核酸检查:按16SrRNA非保守区序列合成寡核苷酸探针,能检出5pgrRNA,如将非保守区特异性扩增,其敏感性可达检出1—10个贝纳柯克斯体的水平。 用贝纳柯克斯休质粒DNA片段制备的探针,不仅能快速检出病原体,且能鉴别含QpHI或QpRS质粒分离株,与呼吸道感染病原体DNA无交叉反应。试验仅需8—12h即可得到结果。

  14. 3.分离培养 • 病原体分离只是在该地区尚未证明有Q热存在,病情特别严重有必要。将标本接种于豚鼠或培养细胞,观察其发病与否或生长情况,经形态学、血清免疫学等鉴定后作出结论 。

  15. 4.抗体检测 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ELISA和CF试验。 CF试验中抗原相的选择对结果影响极大,对现症诊断主要看Ⅱ相抗体逐渐上升,若Ⅰ相抗体保持较高水平,则往往说明慢性感染或隐性感染。

  16. 第3节 乏质体 • 本科目前对动物有致病性的成员主要分布在乏质体属、艾立希体属、新立克次体属及埃及小体属。

  17. 第4节 衣 原 体 • 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归属于广义的细菌范畴。 • 衣原体科包括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和家畜衣原体等四种。

  18. 共同特征 • ①革兰阴性,圆形或椭圆形体; • ②具有细胞壁,其组成与革兰阴性菌相似; • ③有独特的发育周期,行二分裂方式繁殖; • ④衣原体营专性细胞内寄生 ; • ⑤有核糖体和较复杂的酶类,能进行多种代谢。但缺乏供代谢所需的能量来源 • ⑥对多种抗生素敏感

  19. 四种衣原体的性状比较

  20. 概述 衣原体在宿主细胞内生长繁殖时,可表现独特的发育周期,不同发育阶段的衣原体在形态、大小和染色性上有差异。在形态上可分为个体形态和集团形态两类。

  21. 个体发育周期 元体(elementary body,EB) 网状体(reticulate body,RB) • 包涵体样结构是衣原体在细胞空泡内繁殖过程中所形成的集团(落)形态。

  22. 元体(elementary body, EB) 始体(initial body) [网状体(reticulate body, RB)] 小而致密,直径0.2~0.4m, 大而疏松,直径0.5~1m, 球形、椭圆形或梨形, 圆形或椭圆形 有致密的类核结构,有胞壁,发育成熟 体大电子致密度较低,无胞壁 Giemsa 紫色,Macchiavello 红色 Macchiavello 蓝色 高度感染性(有毒性) 无感染性(无毒性) 无繁殖能力 代谢活泼,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胞外稳定性强 胞外稳定性弱

  23. 包涵体 • 易感细胞内含无数子代元体和正在分裂增殖的网状体。 • 成熟的包涵体经姬姆萨染色呈深紫色,革兰阴性。 包涵体系指在易感细胞内含繁殖的始体和子代原体的空泡

  24. 培养特点 专性寄生,可在鸡胚,小鼠和细胞中繁殖

  25. 抗原结构 • 属特异抗原 脂多糖 • 种特异抗原 外膜蛋白MOMP • 型特异抗原 外膜蛋白抗原 氨基酸可变区

  26. 抵抗力 • 对热敏感 • 对消毒剂敏感 • 耐低温 • 抗生素

  27. 致病机制与免疫性 • 内毒素样物质-抑制细胞代谢,破坏细胞 • 主要外膜蛋白与吸附、侵入及阻止吞噬体和溶酶体融合有关 • Ⅳ型超敏反应 • 衣原体病 沙眼、包涵体结膜炎、泌尿生殖道感染(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等)、性病淋巴肉芽肿、肺炎

  28. 免疫性 免疫力不强,易造成持续感染和反复感染

  29. 鹦鹉热衣原体 鹦鹉热衣原体是鹦鹉热的病原体,主要引起禽畜感染,也可由动物传染到人,引起肺炎和毒血症,亦有引起心内膜炎的报道。 也有衣原体独特的生活周期,包涵体较致密,形态不一,碘染色阴性,是与沙眼衣原体鉴别要点 (沙眼衣原体含糖原,碘染色阳性)。

  30. 抗原检测 1)免疫荧光检查:以衣原体属、种或型的单克隆抗体与荧光素结合后中衣原体抗原的存在,用微量免疫荧光法还可用于衣原体的分型。 2)酶免疫法(EIA)检测:将衣原体单克隆抗体与酶结合,用于组织或细胞的染色,枪测衣原体抗原。E1A法比免疫荧光法准确性略高,且可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

  31. 核酸检测 1)核酸探针检测法:将衣原体MOMP基因、特异LPS表位基因,及其他决定鹦鹉热衣原体抗原的基因片段做成探针,对衣原体DNA进行斑点杂交或Southern印迹杂交试验,可准确灵敏测出鹦鹉热衣原体,也可用于种内株系的鉴别。 2)PCR: 检测3种衣原体的MOMP基因序列是简便、微量、快速、敏感的检测力法。

  32. 分离培养 (1)鸡胚培养:鹦鹉热衣原体的分离常用鸡胚卵 黄囊接种与传代,可取得满意效果。 (2)小鼠分离:选择腹腔接种、颅内接种和滴鼻 接种进行试验。最具特征性的发现小鼠嗜眠 和麻痹,胀气的十二指肠上覆盖一层薄的粘 性渗出物,全肺叶有实变。

  33. (3)细胞培养:细胞培养常用PL细胞、BHK细 胞、Vero细胞等,鹦鹉热衣原体均能生长。 但直接用于临床标本的分离培养效果不好, 最好先接种鸡胚卵黄囊,经繁殖后再细胞培 养容易成功。

  34. 抗体检测 方法有补体结合试验(CF)、间接血凝试验 (IH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 (ELISA)等。 补体结合试验:主要用于鹦鹉热和性病淋巴肉 芽肿以及肺炎的试验。CF抗体效价呈4倍增长 者可作诊断。一次CF抗体结果,需效价高于1: 64才可能作临床诊断。

  35. 肺炎衣原体 肺炎衣原体是衣原体属中的一个新种,只有一个血清型,是一种重要的呼吸道病原体。主要引起青少年急性呼吸道感染,可引起肺炎、支气管炎、咽炎和鼻窦炎等。 还可引起心包炎、心肌炎和心内膜炎。肺炎衣原体性感染与急性心肌梗死和慢性冠心病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

  36. 微生物特性 1.有衣原体独特的生活周期,原体在电镜下呈 型的梨形,并有清晰的周浆间隙。 2.全基因组测序已完成,与鹦鹉热衣原体、沙 眼衣原体的DNA同源性≤10%,而不同来 擗TWAR株都具有94%以上的DNA同源性, 其限制性内切酶的图谱相同。其单克隆抗体 与沙眼衣原体及鹦鹉热衣原体无交叉反应。 3.用HEp-2和HL细胞系较易分离和传代。

  37. 抗体检测 以微量免疫荧光试验(MIF)最为敏感,该试验 阳性者50%~70%可分离出 TWAR,用此法 检测特异性的IgM和IgG抗体,有利于区别近 期感染和既往感染,也有利于区别原发感染 和再感染,TWAR的再感染相当常见,特别 是老年人,再感染时一般不出现lgM和补体结 合抗体。

  38. 沙眼衣原体 不仅可致眼部感染,而且可引起生殖泌尿系统感染、性病淋巴肉芽肿以及其他器官疾病。 近年沙眼衣原体的感染率和危害性已超过淋球菌而居性传播疾病之首,因而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 沙眼衣原体有沙眼生物变种、性病淋巴肉芽肿生物变种(LGV)和鼠生物变种等3个生物变种。

  39. 1.沙眼亚种 (1)沙眼: 通过眼-手-眼途径直接或间接密切接触传 播。由A、B、Ba和C血清型引起。结膜引 起局部炎症。有滤泡增生。后期出现瘢痕 及角膜血管翳,影响视力。

  40. (2)包涵体结膜炎: 由B、Ba、D、Da等血清型引起。婴儿通过 产道感染,引起滤泡性结膜炎,不出现角 膜血管翳。 (3)泌尿生殖道感染: 由D-K血清型引起。在性接触传播引起的 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50%—60%)。 易发展为持续感染或无症状携带者。

  41. 2.性病淋巴肉芽肿亚种,由L血清型引起性病淋巴肉芽肿。侵犯腹股沟淋巴结,引起化脓性淋巴结炎和慢性淋巴肉芽肿。2.性病淋巴肉芽肿亚种,由L血清型引起性病淋巴肉芽肿。侵犯腹股沟淋巴结,引起化脓性淋巴结炎和慢性淋巴肉芽肿。 3.鼠生物变种为鼠间传播,不侵犯人,与鼠肺炎有关。

  42. 微生物特性 1.发育周期与形态染色 衣原体具有特殊的发育周期。①原体是细胞外存在形式,卵圆形,有胞壁和拟核, 是发育成熟的衣原体,具有高度感染性,能吸附于易感细胞特异受体,增大形成网状体;②网状体或称始体,圆形,二分裂增殖为繁殖型,无感染性。于感染24h后浓缩形成原体,最后细胞破裂释放原体,再感染其他细胞,每个发育周期约需48—72h。

  43. 抗原结构 复杂,有属、种、型等特异性抗原。 (1)属特异性抗原:为胞壁LPS,属特异性补 体结合抗原,应用于血清学诊断。 (2)种特异性抗原:位于主要外膜蛋白 (MOMP)上,可用补体结合试验和中和 试验检测。 (3)型特异性抗原:也位于MOMP上,用单 克隆抗体作微量免疫荧光试验能识别沙眼 体的18个型别。

  44. 培养特性 沙眼衣原体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用6—8d龄鸡胚卵黄囊及各种传代细肋培养。一般培养48—72h后可在细胞内查到包涵体及原体和始体颗粒。 近年多采用细胞培养衣原体,常用的细胞株为Hela-299和McCoy。

  45. 抵抗力 沙眼衣原体感染材料在37℃条件下,经48h左右即失去活力,56℃6 min灭活。-70℃可保存数年,冷冻干燥可保存30年以上仍有活性。O.1%甲醛或O.5%石炭酸溶液24h杀死沙眼衣原体,2%来苏仅需5min。 红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或青霉素对衣原体有抑制作用。

  46. 沙眼和包涵体结膜炎病人,用拭子在结膜上穹窿涂擦或取结膜刮片。性病淋巴肉芽肿:采淋巴结脓汁,也可取直肠拭子或活检材料送检。沙眼和包涵体结膜炎病人,用拭子在结膜上穹窿涂擦或取结膜刮片。性病淋巴肉芽肿:采淋巴结脓汁,也可取直肠拭子或活检材料送检。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包涵体有诊断意义,特别在眼结膜、尿道及子宫颈上皮细胞内发现典型包涵体更有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参考。

  47. 免疫学方法 1)免疫荧光检查:用荧光抗体检测上皮细胞内衣原体抗原。标记抗衣原体LPS抗体,可与所有衣原体反应;而抗MOMP抗体有种、型特异性。可在1h内即作出诊断并可分型。 2)酶免疫检测:能在数小时内检测出衣原体可溶性抗原,并适用于同时检测大量标本。

  48. 核酸检测 1)核酸杂交:用125I标记的衣原体rDNA探针检测宫颈标本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培养相比分别为82.8%和99.4%。 2)PCR: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一般按沙眼衣原体7.5kb质粒、MOMP序列及16SrRN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

  49. 分离培养 将标本拭子,用含抗生素的稀释液制成10%-20%悬液。分离的细胞有McCoy、HeLa-229细胞等。置5%CO2下培养。 初代分离培养72-96h后传代或盲传。有症状病人90%标本第1代即可见包涵体,而无症状病人需传代后才得到阳性。 敏感性为80%-90%,特异性100%,是目前确诊最可靠的方法,而且是评价实验室诊断法的标准。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