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1

第三单元 基本初等函数( I )

第三单元 基本初等函数( I ). 知识体系. 第一节 一次函数、二次函数. 基础梳理. 1. 一次函数的性质与图象 (1) 函数 叫做一次函数 . 它的定义域为 R, 值域为 R. (2) 一次函数具有如下一些主要性质 : ① 函数值的改变量 与自变量的改变量 的比值等于常数 k; ② 当 k>0 时 , 一次函数是 ; 当 k<0 时 , 一次函数是 ;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三单元 基本初等函数( I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单元 基本初等函数(I) 知识体系

  2. 第一节 一次函数、二次函数 基础梳理 1. 一次函数的性质与图象 (1)函数 叫做一次函数.它的定义域为R,值域为R. (2)一次函数具有如下一些主要性质: ①函数值的改变量 与自变量的改变量 的比值等于常数k; ②当k>0时,一次函数是 ;当k<0时,一次函数是 ; ③当b=0时,一次函数变为 函数,是奇函数;当b≠0时,它既不是 ,又不是 ; ④直线y=kx+b与x轴的交点为 ,与y轴的交点为 y=kx+b(k≠0) 增函数 减函数 正比例 奇函数 偶函数 (0,b)

  3. 2. 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图象 (1)函数 叫做二次函数,它的定义域是 (2)二次函数有如下性质: ①函数的图象是 ,抛物线顶点的坐标是 ,抛物线的对称轴是 ; ②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函数在 处取 ;在区间 上是减函数,在 上是增函数; ③当a<0时,抛物线开口 ,函数在 处取最大值 ;在区间 上是增函数,在 上是减函数; ④与y轴的交点是 ⑤当Δ=b2-4ac>0时,与x轴两交点的横坐标 分别是方程a 的 的两根;当Δ=0时,与x轴切于一点 ;当Δ<0时,与x轴 ; ⑥当b≠0时,是非奇非偶函数;当b=0时,是 ; ⑦对于函数f(x),若对任意自变量x的值,都有f(a+x)=f(a-x),则f(x)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 R. 一条抛物线 最小值 向下 (0,c) 没有交点 偶函数 x=a

  4. 3. 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三者之间的关系

  5. 4. 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 y=f(x)=a +k(a>0)在[m,n]上的最值问题. (1)h∈[m,n]时, =k, =max{f(m),f(n)}; (2)h [m,n ]时,当h<m时,f(x)在[m,n]上单调 , = = 当h>n时,f(x)在[m,n]上单调递减, = , = . 递增 f(m) f(n) f(n) f(m)

  6. 典例分析 题型一 一次函数性质的应用 【例1】一次函数y=(m+2)x+2m-1是增函数,且它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x轴的下方,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分析 当k>0时,y=kx+b(k≠0)为增函数,其图象与y轴的交点为(0,b). 解 ∵y=(m+2)x+2m-1是增函数, ∴m+2>0. ① 又∵函数y=(m+2)x+2m-1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x轴下方,∴2m-1<0. ② 由①、②解得-2<m< .

  7. 学后反思 函数y=kx+b(k≠0)解析式中参数k与函数单调性有关,k>0时,函数图象是上升的;k<0时,函数图象是下降的.b反映了函数图象与y轴交点的位置,b>0时,交于x轴上方;b=0时,交于原点;b<0时,交于x轴下方.b又叫做直线y=kx+b在y轴上的截距. 举一反三 1. 已知函数y=(2m-1)x+1-3m,m为何值时: (1)这个函数为一次函数? (2)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 (3)这个函数图象与直线y=x+1的交点在x轴上? 解析: (1)当m≠ 时,这个函数为一次函数. (2)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可知当2m-1<0,即m< 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3)直线y=x+1与x轴交于点(-1,0), 将其代入y=(2m-1)x+1-3m中,得1-2m+1-3m=0, ∴m= .

  8. 题型二 确定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例2】二次函数f(x)与g(x)的图象开口大小相同,开口方向也相同.已知函数g(x)的解析式和f(x)图象的顶点,写出函数f(x)的解析式. (1)函数g(x)= ,f(x)图象的顶点是(4,-7). (2)函数g(x)=-2 ,f(x)图象的顶点是(-3,2). 分析 题中给出了顶点坐标,可用顶点式设出二次函数,再由g(x)确定a的值. 解 如果二次函数的图象与y=a 的图象开口大小、方向都相同,设顶点坐标为(h,k),则其解析式为y=a +k. (1)因为f(x)与g(x)= 的图象开口大小、方向都相同,f(x)的图象的顶点是(4,-7),所以f(x)= -7= -8x+9. (2)因为f(x)与g(x)=-2 的图象开口大小、方向都相同,f(x)图象的顶点是(-3,2),所以f(x)=-2 +2=-2 -12x-16.

  9. 学后反思 (1)要求函数的解析式,由于已知函数的类型为二次函数,从而可 设y=a +bx+c(a≠0),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组求出参数a、b、c即可. (2)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有三种形式: ①一般式:y=a +bx+c(a、b、c为常数,a≠0); ②顶点式:y=a +k(a、h、k为常数,a≠0); ③两根式:y= (a、 为常数,a≠0). (3)要确定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就是确定解析式中的待定系数(常 数),由于每种形式中都含有三个待定系数,所以需要三个独立条 件,这要求深刻挖掘已知条件.

  10. 举一反三 2.已知二次函数f(x)满足f(2)=-1,f(-1)=-1,且f(x)的最大值是8,试确定此二次函数. 解 方法一:利用二次函数一般式. 设f(x)=a +bx+c(a≠0). 由题意得, 解得 ∴所求二次函数为y=-4 +4x+7. 方法二:利用二次函数的顶点式. 设f(x)=a +n(a≠0). ∵f(2)=f(-1),

  11. ∴抛物线对称轴为x= ,∴m= . 又根据题意函数有最大值y=8, ∴y=f(x)=a +8. ∵f(2)=-1,∴a +8=-1,解得a=-4. ∴f(x)=-4 +8=-4 +4x+7. 方法三:利用二次函数的两根式. 由已知f(x)+1=0的两根为 =2, =-1, 故可设f(x)+1=a(x-2)(x+1)(a≠0), 即f(x)=a -ax-2a-1. 又函数有最大值 =8,即 =8, 解得a=-4或a=0(舍去). ∴所求函数解析式为f(x)=-4 +4x+7.

  12. 题型三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例3】将函数y=-3 -6x+1配方,确定其对称轴和顶点坐标,求出它的单调区间及最大值或最小值,并画出它的图象. 分析 配方后,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 解y=-3 -6x+1=-3 +4,由于 项的系数为负数,所以函数图象开口向下;顶点坐标为(-1,4);对称轴为x=-1;函数在区间(-∞,-1]上单调递增,在区间[-1,+∞)上单调递减;函数有最大值,没有最小值,函数的最大值为4.采用描点法画图,选顶点A(- 1,4),与x轴的交点B( )和C 与y轴的交点D(0,1),再任取一点 E(-2,1),过这五个点画出图象,如图.

  13. 举一反三 • 3.(2010·合肥调研) • 已知函数f(x)=| +2x|,若关于x的方程 +bf(x)+c=0有7个不同的实数解,则b,c的大小关系为( ) • b>c B. b≥c与b≤c中至少有一个正确 • C. b<c D. 不能确定 学后反思(1)由本例可以看出,根据配方法及函数的性质画函数图象,可以直接选取关键点,减少了选点的盲目性,使画图更简便,使图象更精确. (2)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其基本特征是有顶点,有对称轴,有开口方向,在画其图象时往往取顶点,以及与坐标轴的交点为特征点进行画图.

  14. 解析:令f(x)=t,由 +bf(x)+c=0, ① 得 +bt+c=0. ② 要使①有7个解,则②必须有两解,即f(x)=| +2x|与f(x)=t有7个交点 (如图),所以方程②必有两个解,而f(x)=t中的一条直线必过f(x)=| +2x|折上去的顶点,故②式有一解为 ,另一直线与f(x)=| +2x| 的图象有4个交点,故②式的另一解 必在(0,1)上,所以  ,所以b<c. 答案:C

  15. 解 当对称轴x=a<0时,如图1所示. 当x=0时,y有最大值, =f(0)=1-a. ∴1-a=2,即a=-1,且满足a<0, ∴a=-1. 图1图2当0≤a≤1时,如图2所示. 即当x=a时,y有最大值, =f(a)=- +2 +1-a= -a+1. ∴ -a+1=2, 解得a= .图3 ∵0≤a≤1,∴a= 舍去. 当a>1,如图3所示. 由图可知,当x=1时y有最大值, =f(1)=2a-a=2, ∴a=2,且满足a>1,∴a=2. 综上可知,a的值为-1或2. 题型四 二次函数在特定区间上的最值问题 【例4】已知函数f(x)=- +2ax+1-a在0≤x≤1时有最大值2,求a的值. 分析 作出函数图象,因对称轴x=a位置不定,故分类讨论对称轴位置以确定f(x)在[0,1]上的单调情况.

  16. 学后反思 二次函数y=a +bx+c(a>0)在区间[m,n]上求最值的方法:先判断 是否在区间[m,n]内. (1)若 ∈[m,n],则最小值为f( )= ,最大值为f(m)、f(n)中较大者(m,n)中与 距离较远的一个为最大值); (2)若  [m,n],当 <m时,f(x)在[m,n]上是单调递增函数,则最小值为f(m),最大值为f(n); 当 >n时,f(x)在[m,n]上是单调递减函数,则最小值为f(n),最大值为f(m). 举一反三 4. (2010·唐山综测)已知函数f(x)= -2ax+3 -1(a>0,0≤x≤1),求函数f(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7. 解析:f(x)= -2ax+3 -1= +2 -1, 由a>0知,当a≥1时,由于f(x)在[0,1]上是减函数,故f(x)的最大值 为f(0)=3 -1,最小值为f(1)=3 -2a; 当0<a<1时,f(x)的最小值为f(a)=2 -1,f(x)的最大值为f(0),f(1)中 的较大者. 若f(0)<f(1),则3 -1<3 -2a, 解得a< ,所以当0<a< 时,f(x)的最大值为f(1)=3 -2a; 当 ≤a<1时,f(x)的最大值为f(0)=3 -1.

  18. 题型五 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 【例5】(12分)已知函数f(x)=m +(m-3)x+1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至少有一个在原点右侧,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分析 本题涉及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很容易联想到根与系数的关系,可根据韦达定理去解决. 解(1)当m=0时,f(x)=-3x+1,直线与x轴的交点为 ,在原点右侧,符合题意.………………………………………………………..…2′ (2)当m≠0时,因为f(0)=1,所以抛物线过点(0,1).………………3′ 若m<0,f(x)的开口向下,如图1所示. 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两个交点必然是一个在原点右侧,一个在原点左侧.………………………………………………………………..5′

  19. 学后反思(1)对于“二次”型函数,若 的系数不确定,要分系数等于零与不等于零两种情况讨论. (2)对于二次方程根的分布,一般借助二次函数的图象比较容易解决. 若m>0,f(x)的开口向上,如图2所示.图1图2 要使交点在原点右侧,当且仅当 ……………8′ 解得 m≤1或m≥9, 0<m<3, 即0<m≤1. ………………………10′ 综上所述,所求m的取值范围是(-∞,1].………………………12′ 举一反三 5. 方程2 -3x=k, (1)若方程在x∈[-1,1]的范围内有实根,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2)若在(-∞,-1)和(1,3)上各有一实根,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20. 解析 (1)设f(x)=2 -3x-k, 对称轴为x= . 方程f(x)=0在-1≤x≤1的范围内有两实根时,有 即 解得 ≤k≤-1. 方程f(x)=0在-1≤x≤1的范围内有且仅有一个解时,有 即 解得-1<k≤5. 综上所述,k的取值范围是

  21. (2)由题意知,函数f(x)=2 -3x-k与x轴有两个交点.如图所示得 f(-1)<0, Δ>0, f(1)<0, f(3)>0, 即 2+3-k<0, 9+8k>0, 2-3-k<0, 18-9-k>0, 解得5<k<9. 所以方程在(-∞,-1)和(1,3)上各有一根时,k的取值范围是(5,9).

  22. 易错警示 【例】求函数y= -2ax-1在[0,2]上的值域. 错解 当x=0时, =-1; 当x=2时, =4-4a-1=3-4a. 错解分析 因为函数y= -2ax-1的对称轴为x=a,而a的值不确定,对称轴是变化的,需讨论a的大小与[0,2]的关系,结合二次函数的单调性来解决问题. 正解 当a<0时, =f(0)=-1, =f(2)=4-4a-1=3-4a,此时,函数值域为[-1,3-4a]; 当0≤a≤1时, =f(a)=- -1, =f(2)=3-4a,此时,函数值域为[- -1,3-4a]; 当1<a≤2时, =f(a)=- -1, =f(0)=-1,此时,函数值域为[- -1,-1]; 当a>2时, =f(2)=3-4a, =f(0)=-1,此时,函数值域为[3-4a,-1].

  23. 考点演练 11. 设函数f(x)= -2x+2,x∈[t,t+1],f(x)在此区间上有最小值为g(t),求g(t)的解析式. 解析:f(x)= -2x+2= +1. 当t+1<1,即t<0时,f(x)在[t,t+1]上为减函数, ∴g(t)=f(t+1)= +1; 10.(原创题)已知函数f(x)=| -2ax+b|(x∈R),给出下列命题:①f(x)必是偶函数; ②当f(0)=f(2)时,f(x)的图象必关于直线x=1对称; ③若 -b≤0,则 f(x)在区间[a,+∞]上是增函数; ④f(x)有最大值 -b.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 解析:f(x)= ,对称轴为x=a,由于a不一定为0,故①错; ②④显然也不正确.只有③是正确的. 答案:③

  24. 当0≤t<1时,g(t)=f(1)=1; 当t≥1时,f(x)在[t,t+1]上为增函数, ∴g(t)=f(t)= -2t+2. 综上所述, 12. 设二次函数f(x)= +ax+a,方程f(x)-x=0的两根 和 满足 . (1)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试比较f(0)f(1)-f(0)与 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解析:方法一:(1)令g(x)=f(x)-x= +(a-1)x+a,则由题意可得

  25. 故所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0, ). (2)f(0)f(1)-f(0)=f(0)g(1)=2 ,令h(a)=2 . ∵当a>0时,h(a)单调增加, ∴当0<a< 时, 即f(0)f(1)-f(0)< . 方法二:(1)同方法一. (2)∵f(0)f(1)-f(0)=f(0)g(1)=2 , 由(1)知0<a< ,∴ . 又 ,于是 即 ,∴f(0)f(1)-f(0)< .

  26. 方法三:(1)方程f(x)-x=0 +(a-1)x+a=0.由韦达定理得 , ,于是  故所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0, ) (2)依题意可设 ,则由 得f(0)f(1)-f(0)= f(0) 故f(0)f(1)-f(0)< .

  27. 第二节 指数与指数函数 基础梳理 1. 整数指数 (1)整数指数幂概念:① =a·a·…·a(n个a) (n∈N*);② = (a≠0); ③ (a≠0,n∈N*). (2)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① (m,n∈Z); ② (m,n∈Z); ③ (m,n∈Z,a≠0); ④ (n∈Z). 1

  28. 2. 分数指数 一般地,如果 =a,那么x叫做 ,其中n>1,且n∈N*. 当n是奇数时, ;当n是偶数时, , (a>0); (a>0,m,n∈N*,且n>1); (a>0,m,n∈N*,且n>1). a的n次方根 a 3. 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设a>0,b>0,则 (r,s∈Q); (r,s∈Q); (r∈Q). 4. 指数函数的定义 形如 的函数叫做指数函数 y= (a>0,且a≠1)

  29. 5. 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0,1) 0<y<1 y>1 0<y<1 y>1 增函数 减函数

  30. 典例分析 题型一 指数运算性质的应用 【例1】化简或计算. (1) (2) (3)已知a,b是方程 -6x+4=0的两根,且a>b>0,求 的值. 分析 有理指数幂的运算应注意“化小数为分数”、“化根式为分数指数幂”的原则. 解(1)原式= (2)原式=

  31. (3)由条件知a+b=6,ab=4,又a>b>0,所以 学后反思(1)当条件给出小数或根式形式时,一般要化小数为分数,化根式为分数指数幂. (2)对于计算结果,如果条件用分数指数幂给出,结果一般也用分数指数幂的形式给出;如果条件用根式形式给出,结果也往往采用根式形式. (3)结果不能同时含有根号和分数指数,也不能既有分母又含有负指数.总之应符合化简结果的要求. 举一反三 1. 计算:(1) (2) (3)若 =3,求 的值.

  32. 解析:(1)原式= (2)原式= (3)因为 =3,所以 则 所以 所以 题型二 指数函数的图象的应用 【例2】已知函数y= , (1)作出函数的图象; (2)指出该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 (3)求函数的值域.

  33. 分析 本题要考虑去绝对值符号,把函数解析式写成分段函数的形式,再作出图象,然后根据图象寻求其单调递增区间和值域. 解(1)由函数解析式可得 其图象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是y= (x≥-2)的图象,由下列变换可得到: 另一部分y= (x<-2)的图象, 由下列变换可得到: 如图为函数y= 的图象. (2)由图象观察知函数在(-∞,-2]上是增函数. (3)由图象观察知,x=-2时,函数y=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1,没有最小值,故其值域为(0,1].

  34. 2. 如图是指数函数:①y= ;②y= ;③y= ;④y= 的图象,则a、b、c、d与1的关系是( ) A. a<b<1<c<d B. b<a<1<d<c C. 1<a<b<c<d D. a<b<1<d<c 学后反思 (1)本例也可以不考虑去掉绝对值符号,而是直接用图象变换(平移、伸缩、对称)作出,作法如下: (2) 举一反三

  35. 解析:方法一:在①②中底数小于1且大于零,在y轴右边,底数越小,图象越靠近x轴,故有b<a;在③④中底数大于1,在y轴右边,底数越大图象越靠近y轴,故有d<c.解析:方法一:在①②中底数小于1且大于零,在y轴右边,底数越小,图象越靠近x轴,故有b<a;在③④中底数大于1,在y轴右边,底数越大图象越靠近y轴,故有d<c. 方法二:设x=1与①②③④的图象分别交于点A、B、C、D,则其坐标依次为(1,a)、(1,b)、(1,c)、(1,d),由图象观察可知c>d>1>a>b. 答案:B 题型三 指数函数性质的应用 【例3】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1)y= ; (2)y= (3)y= 分析 指数函数y= (a>0,a≠1)的定义域为R,所以y= 的定义域与f(x)定义域相同;值域则要应用其单调性来求,复合函数则要注意“同增异减”的原则.

  36. 解(1)∵x≠0,∴函数定义域为{x∈R|x≠0}, ∵x≠0, ≠0,∴y= ≠1.故函数的值域为(0,1)∪(1,+∞). (2)因为 +1>0恒成立,所以定义域为R.又因为y= ,而0< <1,所以-1< <0,解得0<y<1,所以值域为(0,1). (3)令- -3x+4≥0,解得-4≤x≤1,所以函数y= 的定义域为[-4,1].设u= (-4≤x≤1),易得u在x=- 时取最大值 ,在x=-4或1时取最小值0,即0≤u≤ .所以函数y= 的值域为 ,即函数y= 的值域为[1, ]. 学后反思(1)弄清复合函数的复合过程. (2)利用“同增异减”结论,准确判断其单调性. 举一反三 3. 下列函数中值域为正实数集的是( ) A. y= B. y= C. y= D. y=

  37. 解析:A中,∵y= 的值域为正实数集,而1-x∈R,∴y= 的值域为正实数集;B中,当x=0时, -1=0;C中,y取不到1;D中,函数值域为[0,1). 答案:A 题型四 指数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 【例4】(12分)已知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f(x)有最小正周期2,且当x∈(0,1)时,f(x)= (1)求f(x)在[-1,1]上的解析式; (2)求证:f(x)在(0,1)上是减函数. 分析 求f(x)在[-1,1]上的解析式,可以先求f(x)在(-1,0)上的解析式,再去关注x=±1,0时的函数值;函数的单调性可利用单调性定义来证明. 解(1)当x∈(-1,0)时,-x∈(0,1). ∵f(x)是奇函数, ∴f(x)=-f(-x)= .…………………2′

  38. 由f(0)=-f(0), 且f(1)=f(-2+1)=f(-1)=-f(1), 得f(0)=f(1)=f(-1)=0.……………………………………4′ ∴在区间[-1,1]上,有 .…………6′ (2)证明:当x∈(0,1)时,f(x)= . 设0< <1, ………………………………7′ 则 ……9′ ∵0< <1,∴ ∴ >0,即 , ………………11′ ∴f(x)在(0,1)上是减函数. …………………………12′ 学后反思 本题以指数运算、指数函数的性质为基础进行整合,考查了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的掌握情况.第(1)问求f(x)的解析式时,易漏掉对x=-1,0,1的讨论.

  39. 解析(1)原方程为b= +1, ∵ = -2× = -1≥-1, ∴当b∈[-1,+∞)时方程有实数解. (2)①当b=-1时, =1,∴方程有唯一解x=0; ②当b>-1时,∵ =1+b ∵ >0,1+ >0, ∴ 的解为 ; 令1- >0 <1 -1<b<0, ∴当-1<b<0时, =1- 的解为 ; 综合①、②,得 当-1<b<0时,原方程有两解: ; 当b≥0或b=-1时,原方程有唯一解: ; 当b<-1时,原方程无解. 举一反三 4. 设关于x的方程 -b=0(b∈R). (1)若方程有实数解,求实数b的取值范围; (2)当方程有实数解时,讨论方程实根的个数,并求出方程的解.

  40. 【例】设a>0且a≠1,如果函数f(x)= 在[-1,1]上的最大值为14,求a的值. 错解 当x=1时,f(x)有最大值,即 +2a-1=14, ∴ +2a-15=0,∴a=3(a=-5舍去). 错解分析 错解中:(1)忽略了字母参数a>1与0<a<1的不同情况,默认f(x)在[-1,1]上单调递增;(2)对于f(x)= ,没有从 的本身范围与f(x)单调性之间关系去考虑问题. 正解y= ,x∈[-1,1]. (1)当a>1时, ∈ ,令t= , 则y= ,t∈ , 易知y= 在 上单调递增. ∴当t=a,即 =a时, = =14, ∴a=3(a=-5舍去). (2)当0<a<1时, ∈ ; 同(1)得当t= ,即 = 时, = =14, 解得a= (a=- 舍去.) 综上所述,a= 或a=3.

  41. 考点演练 10. (2009·山东)若函数f(x)= -x-a(a>0,且a≠1)有两个零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解析:函数f(x)的零点的个数就是函数y=ax与函数y=x+a交点的个数.由函数的图象可知,当a>1时两函数图象有两个交点;当0<a<1时两函数图象有唯一交点,故a>1. 答案:(1,+∞) 11. (2009·江西)设函数f(x)= . (1)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 (2)若k>0,求不等式f′(x)+k(1-x)f(x)>0的解集.

  42. (2)由f′(x)+k(1-x)f(x)= 得(x-1)(kx-1)<0. 当0<k<1时,解集是 ; 当k=1时,解集是 ; 当k>1时,解集是 . 解析:(1)f′(x)= 由f′(x)=0,得x=1.因为当x<0时,f′(x)<0; 当0<x<1时,f′(x)<0;当x>1时,f′(x)>0; 所以f(x)的单调增区间是[1,+∞);单调减区间是(-∞,0),(0,1].

  43. 解析:(1)因为f(x)是奇函数,所以f(0)=0,即 =0,解得 b=1,从而有f(x)= .又由f(1)=-f(-1)知 解得a=2.所以a=2,b=1. (2)方法一:由(1)知 由上式易知f(x)在(-∞,+∞)上为减函数. 12. 定义域为R的函数f(x)= 是奇函数. (1)求a,b的值; (2)若对任意的t∈R,不等式f( -2t)+f(2 -k)<0恒成立,求k的取值范围.

  44. 又f(x)是奇函数,从而不等式f( -2t)+f(2 -k)<0等价于f( -2t)<-f(2 -k)=f(-2 +k). 因为f(x)是减函数,由上式推得 -2t>-2 +k, 即对一切t∈R有3 -2t-k>0,从而判别式Δ=4+12k<0, 解得k<- . 方法二:由(1)知f(x)= 又由题设条件得 整理得 >1. 因为底数2>1,所以3 -2t-k>0,即上式对一切t∈R均成立,从而判别式Δ=4+12k<0,解得k< .

  45. 第三节 对数与对数函数 基础梳理 1. 对数概念 (1)定义:一般地,如果 那么x叫做以 ,记作 ,其中a叫做对数的底数,N叫做真数. (2)对数性质 ① 没有对数,即 ; ②1的对数为0,即 ③底的对数等于1,即 (3)对数恒等式: (4)常用对数:通常将 叫做常用对数,N的常用对数 简记为 . (5)自然对数:以无理数 称为自然对数,N的自然对数 简记作 . a为底N的对数 零和负数 N>0 以10为底的对数 lgN e=2.718 28…为底的对数 lnN

  46. 2. 对数的运算性质 如果a>0,且a≠1,M>0,N>0,那么 (1) ; (2) ; (3) . 3. 换底公式及常见结论 (1)换底公式: (2)常见结论(其中a,b,c>0且a,b,c≠1): , , , -1 1

  47. 4. 对数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函数 叫做对数函数,它的定义域为 ,值域为 . (0,+∞) R 5. 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R (0,1) y<0 y>0 y<0 y>0 减函数 增函数 x轴

  48. 6. 反函数 指数函数y= (a>0,a≠1)与对数函数y= (a>0,a≠1,x>0) ,它们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 互为反函数 y=x 典例分析 题型一 对数的运算 【例1】求下列各式的值. (1) (2)已知lgx+lgy=2lg(x-2y),求 的值. 分析 关于对数运算的题目,往往需要利用对数的运算性质、对数恒等式、换底公式等进行变形和求解.

  49. 解 (1)原式= = = (2)由题意可得x>0,y>0,且x>2y.又lgx+lgy=2lg(x-2y), ∴xy= ,即 -5xy+4 =0, 解得x=4y(或x=y舍去). ∴ =4,∴ =4. 学后反思 (1)熟练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换底公式、对数恒等式是进行化简、求值的关键,应用时务必要创造出适合公式或性质应用的条件. (2)解(2)时要注意隐含在题目中的条件:x>2y>0,否则将导致 的值出错.

  50. 举一反三 1. 计算,求值. (1) ; (2)已知 其中a>0,a≠1,求 的值 . 解析: (1)原式= = (2)根据对数的运算法则,原等式可化成 ∴ 整理得 配方得 ,∴ xy=3, x=2y, ∴ ,∴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