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 likes | 947 Views
學習共同體與差異化教學. 主講:林文生 新北市秀山國小校長、 淡江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合作學習的問題. 合作學習在 90 年代引進台灣,並在板橋研習會實驗,為何很少學校推廣?. 合作學習有效嗎?. 效果在哪裡? 誰真正做過? 教授? 老師? Johnson & Johnson ?. Johnson & Johnson 的問題. 缺乏社會學的理論基礎。 缺乏實徵的成功證據 。 指定分工的策略不適用於小學 。. 4-6 人的合作學習. 適合比較高的年級 ( 國高中生 ) 操作難度較高 。 容易形成一人獨秀 ( 大樹和小草的關係 )
E N D
學習共同體與差異化教學 • 主講:林文生 • 新北市秀山國小校長、 • 淡江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合作學習的問題 • 合作學習在90年代引進台灣,並在板橋研習會實驗,為何很少學校推廣?
合作學習有效嗎? • 效果在哪裡? • 誰真正做過? • 教授? • 老師? • Johnson & Johnson?
Johnson & Johnson的問題 • 缺乏社會學的理論基礎。 • 缺乏實徵的成功證據。 • 指定分工的策略不適用於小學。
4-6人的合作學習 • 適合比較高的年級(國高中生) • 操作難度較高。 • 容易形成一人獨秀(大樹和小草的關係) • 需要較高及較長的引導技巧。 • 分工必須更明確有效,需要較長的技巧訓練。
改變學習空間 這樣的空間有什麼問題?
改變合作模式 這樣的空間有什麼問題?
如何改變? • 如何改變才有效?
調整後 2人 2人 2人 2人 2人 2人 教師 2人 2人 2人 2人 2人 2人 2人
為什麼要這樣改? • 改了以後有效嗎?
合作學習的核心技術? • 對話 • 師生對話 • 同儕對話(學生與學生)
編號 1號 2號
兩個人是深度對話的基本單位 • 實驗發現 • 3人一組,2人對話一個旁聽。 • 4人一組,兩兩對話。 1 2 2 1
ㄇ字型教室的功能 • 1. 讓學生有機會看到學生(學生最想看到的是同學而不是老師) • 2. 方便教師傾聽 • 3. 可以降低小組討論的音量 • 4. 深度的對話需要一個寧靜的空間 • 5. 方便老師環視全班。
調整上課順序 • 學生為什麼會鬧? • 1.指令不清楚 • 2.無聊 • 3.缺乏挑戰 • 4.容易隱藏 • 5.缺乏協助者
從文本脈絡出發 • 想辦法讓學生喜歡閱讀課文。 • 教師帶讀一頁(指令:全部將課本蓋起來) • 請將剛剛念過的單字寫出來 • (大部分學生寫不出來,創造合作學習機會) • 兩兩可以討論(共同完成一件工作) • 寫出來的同學請將寫好的字舉起來
創造學生閱讀的驚奇 • 從頭到尾念完 • 給第二個問題 • 「請將課本蓋起來,寫出課本的句子,想不起來,兩兩可以討論。」 • 學生如果還答不出來,讓學生1、2對話, • 一人唸,另一人聽。
為什麼要熟讀課文? • 掌握整體才能掌握脈絡。 • 作為意義化的基礎。 • 作為討論的基礎。 • 作為提問的基礎。
提問 • 從課文的資料提問 • 讓學生窮盡課本的資訊 • 提升問題的難度 • 造成合作學習的需求 • 鼓勵學生發問 • 鼓勵學生發表 • 造成班級對話的氣氛。
學習共同體的學習脈絡 形成合作學習文化
數學科的學習模式 • 壹、以數學科為例 • 一、鋪陳情境 • 二、引導學生了解題意 • 三、學生合作解題 • 四、發表解題結果 • 五、說明解題歷程 • 六、學生提問(質疑辯證) • 七、呈現解題類型 • 八、討論解題結果 • http://192.192.169.105/mod1/index.aspx
如何開始? • 貳.以國語科為例 • 1.學生備課(熟讀課文) • 2.教師提問:先蓋上課本,請問這一課的內容在講什麼呢? • 3.讓學生應用自己的速度朗讀課文(深化文章的意義)。
二、教師提問 • 1.這課的課文總共分成幾段? • 2.作者先寫什麼?後寫什麼?請將文章的順序寫出來(合作學習,兩兩討論)。 • 教師候答、學生發表。 • 教師提問的方法:Q-A-Q • 你發現作者是依照這樣的順序寫這篇文章,為什麼?
三、段落閱讀 • 1.學生閱讀段落文章 • 2. 請問這段的文章,最精彩的地方在哪裡 • (合作學習)? • 3.請應用這一段的新詞造句(合作學習)。 • 4.請用1-3句話說出這一段課文的意思。 • (從第一段到最後一段進行課文深究)
四、課文形式探究 • 1.這一課是屬於什麼文體,從文章的那些內容可以證明他是屬於( )文體(合作學習)?
五、學生提問 • 1.閱讀文本之後,可以讓學生發動提問。 • 2.課文形式深究之後,可以讓學生提問。 • 3.別人發表之後,可以讓學生提問。
佐藤學簡介 • 日本東京大學教授 • 美國國家教育科學院外籍院士。 • 同第一線教師合作,做一個付諸行動的研究者,30年內觀察10000間以上的教室。 • 花10年的時間,嘗試失敗1000間以上的學校,最後在濱之鄉小學實驗成功學習共同體。
佐藤學做了什麼 • 走進教室30年 • 他讓教育理論看到實踐的畫面 • 尋找適合學生學習的方法 • 快樂的學習:走向對話 • 教師的挑戰:走向反思性實踐 • 學校的挑戰:走向學習共同體
公共性、民主、卓越 • 公共性:教師要將教室的門打開 • 民主性:每個學生都是參與的主體 • 卓越性:兼顧教育的品質與平等
教育焦點的轉移 • 從老師的教轉向學生的學 • 在俄語當中教和學是同一個字 • 教學是為了學生的學習做準備。
合作學習發展的歷史: • 1980:開始於加拿大 • 1990:普及於美國及歐陸 • 2000:引進日本 • 2000:傳統排排座的課堂在歐美已經進入博物館。 • 2010:中國大陸、韓國、印尼(600多所試辦學校)。 • 2012:台灣
學習是如何發生的? • Vygotsky的最佳發展區(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 Proximal 在俄語是齒輪與齒輪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學習要在能夠啟動學生 • 學習的接點上才能夠起作用。
學習是對話辯證與串聯 • 佐藤學: • 學習是: • 1.學生與教材(知識)的相遇 • 2.學生與他人(夥伴與教師)的相遇 • 3.學生與自己的相遇(外在經驗內化為內在 經驗的歷程)。
教師在課堂學習的角色 • 傾聽 • 串聯 • 回歸
傾聽 • 完整地聽完學生說的每一段話。 • 1.這段話是由教材的哪一段所觸發的? • 2.是接續哪一位同學的發言的? • 3.是連結學生自己的哪一部分經驗?
串聯 • 是教學的核心: • 教材與教材(課程地圖) • 教學與學生(教學準備、課堂學習) • 學生與學生(合作學習) • 教材與社會(統整課程) • 學生與社會(統整活動) • …………………………..
回歸 當學生學習發生困難,讓他們回到前一次討論的內容,精熟前一段的經驗重新再出發。
反思性實踐的學習共同體 • 教師是專業學習的共同體。 • 共同以單元為核心的共同備課。 • 輪流擔任教學觀摩者,將焦點放在學生學習的結果,相互觀摩相互學習。 • Lesson study 重點事後面的研究(study)的精神。教學之後一定進行深刻的討論及反思。沒有最好的教學,只有不斷追求進步的課堂研究。
合作學習 • 合作學習要讓學生有機會挑戰更難的題目。 • 挑戰性的題目:三分之一同學可能學會的題目。 • 低年級最好是兩兩配對,中高年級以上最好是四個人配對。因為學習共同體,是要讓學生有機會幫助學生。如果是三個配對,兩個人進行深度對話,一個人就容易被冷落。
以國語領域為例 寫作討論 延伸閱讀 連結新詞造句 學生備課 課文形式深究 教師備課 熟讀段落大意 提出核心問題2 熟讀全文 提出核心問題1
國(文)語領域教師備課 1 • 精熟文本的歷史背景,提供學生作為學習的背景知識(鷹架) • 精熟全文大意,並設計引導學生掌握全文大意的方法。 • 精熟段落大意,並設計引導學生掌握段落大意的方法。 • 精熟文本的形式,並設計引導學生掌握段落大意的方法。
國(文)語領域教師備課 2 • 試擬全文大意的問題,並試答問題可能出現的答案以及學生無法回答的鷹架策略。 • 試擬段落大意的問題,並試答問題可能出現的答案以及學生無法回答的鷹架策略。 • 將新詞教學融入段落大意討論當中,直接讓學生造句。並強調生字難詞的學習。 • 設計學生詮釋、推論語言的高層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