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likes | 437 Views
中国近代史.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 一、民族资产阶级产生的社会环境 二、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 三、民族资产阶级的经营类型 四、民族资产阶级形成的特点 五、民族资产阶级产生的历史意义. 一、民族资产阶级产生的社会环境. 1. 传统经济思想的阻挡. 中国传统伦理型文化基本特征:伦理原则和观念渗透于社会生活各领域,成为支配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原则 。. 重农抑商. 2. 近代转型期社会发展的趋势. 中央政府权威削弱. 国际地位边缘化. 近代民族运动发展. 社会经济结构市场化. 一元结构分解向二元结构发展. 3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 农产品商品化.
E N D
一、民族资产阶级产生的社会环境 二、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 三、民族资产阶级的经营类型 四、民族资产阶级形成的特点 五、民族资产阶级产生的历史意义
一、民族资产阶级产生的社会环境 1.传统经济思想的阻挡 中国传统伦理型文化基本特征:伦理原则和观念渗透于社会生活各领域,成为支配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原则 。 重农抑商
2.近代转型期社会发展的趋势 中央政府权威削弱 国际地位边缘化 近代民族运动发展 社会经济结构市场化 一元结构分解向二元结构发展
3.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 农产品商品化 原料供给地和商品倾销地 大量的经济掠夺 通商口岸与近代城市
二、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 1. 形成的社会原因 市场观念 观念因素 竞争观念 赢利与投资意识
设立商部(1903年) 颁行奖商章程 制定商律(1904年) 政治导向 设立商会(1904年)
2.民族资产阶级形成的路径 突变与外生型:产业资本家的形成 “一部分的商人、地主和官僚是中国资产阶级的前身” ——毛泽东
渐进与内生型:手工业资本家形成 手工业作坊主 小商品生产者 包买商 资本主义工场主 企业家
三、民族资产阶级的经营类型 1.华商附股 早期主要以轮船运输业为主 1861—1862年美商旗昌洋行的洋员金能亨创办旗昌轮船公司共计资本100万两,华商投资估计高达一半以上。 ——盛宣怀《愚斋存稿初刊》
汪敬虞《十九世纪外国侵华企业的华商附股活动》,《历史研究》,1965年第4期汪敬虞《十九世纪外国侵华企业的华商附股活动》,《历史研究》,1965年第4期 到了1875年,中国人要求将资本使用于外商经营的轮船公司、保险公司、船坞和仓库成为司空见惯的事了。
2.寄名洋商 1867年,一些中国商人将自己购买的一艘772吨的轮船,取名“惇信”号(Tunsm),委托给英国轧拉佛洋行代理。 ——[美]刘广京《英美轮船业在中国的竞争》,哈佛大学出版社,1962年,第72页。 自60年代末,轮运业中又出现了华商自购轮船、自己经营,用洋人名义在外国领事馆注册的营运方式。
70年代以后,中国商人挂洋旗、用洋名经营各式企业的现象变得极其普遍。70年代以后,中国商人挂洋旗、用洋名经营各式企业的现象变得极其普遍。 “华商渴望自有轮船,这已是公开的秘密。某些挂外国旗的江海轮船,几乎全系华商所有” ——《海关十年报告》(1882—1891年),上海,第324页。
3.华洋合股 表2 外资厂矿和中外合办厂矿比较(1895—1913年)
4.官督商办 开平矿务局 轮船招商局
上海机器织布局 天津电报局
5.官商合办 湖北纺纱局
6.商办 中国第一家机器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
四、民族资产阶级形成的特点 1.原始统一性:未经内部分化的相对无序状态 外国资本主义影响 买办色彩 官僚、买办资产阶级 早期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上层、中下层资产阶级 封建主义影响 封建色彩
世界上没有而且也不会有纯粹的资本主义,而总是有封建主义、小市民意识或其他某种东西掺杂其间。——《列宁选集》第2卷,第642—643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软弱性 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稚弱,是基于其社会环境、时代条件和自身历史比较后做出的判断。 民族资产阶级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微妙的“依违”关系决定了其在政治上有严重的妥协性。
五、民族资产阶级产生的历史意义 进步意义: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一支不可忽视的同盟军。 1.经济上,作为新的经济因素,它推动社会进步,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为封建政权的灭亡准备了物质条件。
2.政治上,为维新变法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社会基础,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准备了阶级条件。2.政治上,为维新变法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社会基础,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准备了阶级条件。 3.思想上,不断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和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历史局限性 民族资产阶级特有的妥协性和软弱性 决定了,其一方面不敢与封建势力彻 底决裂,另一方面又对帝国主义抱有 幻想,因此无法担当民主革命的领导 角色。
小 结 形成 经营类型 环境 重点与难点 历史意义 形成特点
参考书目 1.章开沅、马敏、朱英《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研究(1860—1919)》,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苑书义《中国近代史新编》(中册),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郑师渠《中国近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严亚明《晚清企业制度思想与实践的历史考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5.王文泉、刘天路《中国近代史1840—1919》,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6.李侃、李时岳、李德征、杨策、龚书铎《中国近代史》第四版,中华书局,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