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likes | 744 Views
第 2 章 CPU. 2.1 概述. 2.1.1 CPU 基本组成 1 、 CPU 的功能单元 控制单元:指令控制逻辑、时序控制逻辑、总线控制逻辑、中断控制逻辑 运算单元: ALU 、寄存器组、状态寄存器 存储单元 逻辑电路. 2 、 CPU 的物理结构 内核 基板 针脚. 2.1.2 CPU 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 1971 — 1973 年,微处理器有 4004 、 4040 、 8008 、 1971 年 INTEL 公司研制出 MCS-4 微型计算机,( CPU 为 4040 ,四位机)后来推出从 8008 为核心的 MCS-8 型。
E N D
2.1 概述 2.1.1 CPU基本组成 1、CPU的功能单元 • 控制单元:指令控制逻辑、时序控制逻辑、总线控制逻辑、中断控制逻辑 • 运算单元:ALU、寄存器组、状态寄存器 • 存储单元 • 逻辑电路
2、CPU的物理结构 • 内核 • 基板 • 针脚
2.1.2 CPU的发展历程 • 第一阶段:1971—1973年,微处理器有4004、4040、8008、1971年INTEL公司研制出MCS-4微型计算机,(CPU为4040,四位机)后来推出从8008为核心的MCS-8型。 • 第二阶段:1973—1977年,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和改进阶段,微处理器有8080、8085、M6800、280、初期产品有INTEL公司的MCS-80型(CPU为8080,八位机)后期有TRS-80型(CPU为286)和APPLE-II型(CPU为6502)的微型计算机在八十年代初期曾一度风靡世界。 • 第三阶段:是从1978—1983年,十六位微型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微处理器8086、8088、80186、80286、M68000、28000代表产品IBM-PC(CPU为8086),本阶段的顶峰产品是APPLE公司的MACINTOSH(1984年)和IBM公司的PC/AT286(1986年)微机。 • 第四阶段:是从1983—2003年,为32位微型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微处理器相继推出80386、80486、386、486、Pentium等。 • 第五阶段:2003年至今,为64位微型计算机发展阶段。
(1)第1代CPU; 时间:1971—1973 字长:4—8位 速度:1MHz 集成:2300个 典型代表: Intel 4004 1971年 (2)第2代CPU; 时间:1973—1975 字长:8位 速度:2MHz 集成:5000个 典型代表: Intel 8080、M6800、Z80(Zilog)
(3)第3代CPU; 时间:1975—1977 字长:8位 速度:2.5—5MHz 集成:1万个 典型代表:Intel8085 (4)第4代CPU; 时间:1978—1980 字长:16位 速度:5—10MHz 集成:3万个 典型代表:Intel8086(带有FPU8087 X86指令集) 1981年,IBM用Intel8088生产了世界上第一台PC机。
(5)第5代CPU; 时间:1981—1995 字长:16—32位 速度:16—233MHz 集成:12—310万个 典型代表:Pentium (6)第6代CPU; 时间:1995—2006 字长:32—64位 速度:233—3800MHz 集成:550—12500万个 典型代表:Prescott
(7)第7代CPU; 时间:2006— 字长:64位 速度:1—3GHz 集成:1亿个以上 典型代表:Core 2 duo、Athlon 64
2.1.3 Intel公司的CPU (www.intel.com) (1)Pentium时代; 代号:P54C 发布时间:1993 年 核心频率:60 ~200MHz 总线频率:50 ~66MHz 工作电压:3.3V 制造工艺:0.8 ~0.35 μm 晶体管数目:310 ~330 万个 芯片面积:191mm 2 缓存容量:16KB L1 Cache 指令内置:x 86 指令集、x 86 译码器、80 位浮点单元 接口类型:Socket 7
(2)Pentium Pro; 代号:P6 发布时间:1995 年 核心频率:150 ~200MHz 总线频率:60 ~66MHz 工作电压:3.1V/3.3V 制造工艺:0.5 ~0.35 μm 晶体管数目:550 ~700 万个 芯片面积:196mm 2 缓存容量:16KB L1 Cache 、256KB/512KB/1MB L2 Cache 指令内置:x86指令集、x86译码器、80位浮点单元、分支预测功能 接口类型:Socket 8
(3)Pentium MMX; 代号:P55C 发布时间:1997 年 核心频率:166 ~233MHz 总线频率:60 ~66MHz 内核电压:2.8V I/O 电压:3.3V 制造工艺:0.35 μm 晶体管数目:450 万个 芯片面积:128mm 2 缓存容量:32KB L1 Cache 指令内置:x 86 指令集、x 86 译码器、80 位浮点单元、M MX 多媒体指令集 接口类型:Socket 7
(4)Pentium Ⅱ; 代号:Klamath、 Deschutes(1998 年上市) 核心频率:233 ~333MHz(66MHz 外频)、350 ~450MHz(100MHz 外频) 总线频率:66 ~100MHz 制造工艺:0.35(Klamath)/0.25(Deschutes)μm 核心电压:2.8V(Klamath)/2.0V(Deschutes) 晶体管数目:750 万个 芯片面积:130.9mm 2 缓存容量:32KB L1 Cache 、512KB L2 Cache 接口类型:Slot 1
(5)Celeron(赛扬); 代号:Covington 发布时间:1998 年 核心频率:266 ~300MHz 总线频率:66MHz 制造工艺:0.35 μm 晶体管数目:750 万个 芯片面积:153.9mm 2 缓存容量:32KB L1 Cache 接口类型:Slot 1
Intel Celeron Mendocino(新赛扬) 代号:Mendocino 发布时间:1998 年 核心频率:300 ~533MHz 总线频率:66MHz 制造工艺:0.25 μm 晶体管数目:1900 万个 芯片面积:153.9mm 2 缓存容量:32KB L1 Cache 、128KB L2 Cache 接口类型:Slot 1 、Socket 370
(6) 0.25微米的Pentium III; 代号:Katmai 发布时间:1999 年 核心频率:450MHz 以上 总线频率:100 ~133MHz CPU 核心电压:1.8V 制造工艺:0.25(Katmai) 晶体管数目: 2810万个 芯片面积:153.9mm 2 缓存容量:32KB L1 Cache 、512KB L2 Cache 指令内置:MMX 指令集和SSE 指令集 接口类型:Slot 1
(7)0.18微米的Pentium III; 代号:Coppermine 发布时间:1999 年 核心频率:733MHz 以上 总线频率:100 ~133MHz CPU 核心电压:1.8V 制造工艺:0.18(Coppermine)μm 晶体管数目: 2810万个 芯片面积:153.9mm 2 缓存容量:32KB L1 Cache 、512KB L2 Cache 指令内置:MMX 指令集和SSE 指令集 接口类型:Socket 370
(8)0.18微米的Pentium 4; 代号:Willamette 发布时间:2001 年 核心频率:1.4GHz 以上 总线频率:100 ~133MHz CPU 核心电压:1.7V 制造工艺:0.18μm 晶体管数目: 缓存容量:8KB L1 Cache 、256KB L2 Cache 指令内置:MMX 指令集和SSE、SSE2指令集 接口类型:Socket 423
(10)0.13微米的Pentium 4; 代号:Northwood 发布时间:2001 年 核心频率:1.4GHz 以上 总线频率:100 ~133MHz FSB:400/533MHz CPU 核心电压:1.7V 制造工艺:0.18μm 晶体管数目: 4000万 缓存容量:8KB L1 Cache 、256KB L2 Cache 指令内置:MMX 指令集和SSE、SSE2指令集 接口类型:Socket 478
(11)超线程的Pentium 4; 代号:Northwood 核心频率:2.0GHz 以上 总线频率:200MHz FSB:800MHz CPU 核心电压:1.5V 制造工艺:0.13μm 晶体管数目: 5500万个 缓存容量:20KB L1 Cache,512KB全速L2 Cache 指令内置:MMX 指令集和SSE、SSE2指令集 支持Hyper-Threading(超线程)技术 接口类型:Socket 478
(12)0.09μm的Pentium 4; 代号:Prescott 核心频率:3.8GHz 总线频率:200MHz FSB:800MHz CPU 核心电压:1.4V 制造工艺:0.09μm 晶体管数目: 12500万个 缓存容量:28KB L1 Cache,1000KB全速L2 Cache 指令内置:MMX 指令集和SSE、SSE2、SSE3指令集 超线程技术;提供三级缓存接口;流水线管道长度达到了31级 接口类型:LGA 775 (sock-T)
(13)Pentium D; 代号:Smithfield/Presler 核心数:双核心 主频:3.6GHz 总线频率:200MHz FSB:800MHz 核心电压:1.25-1.4V 制造工艺:0.09/0.065μm 晶体管数目: 2.3/3.8亿个 缓存容量:28/32KB L1 Cache,1MB*2/2MB*2 L2 Cache 指令内置:无超线程技术;EM64T;英特尔虚拟化技术;增强型英特尔 SpeedStep动态节能技术;英特尔病毒防护技术 接口类型:LGA 775
(14)Core 2 duo; 代号:Allendale/Conroe/Kentsfield 核心数:双核心/四核心 主频:不超过3.0GHz 总线频率:200/266MHz FSB:800MHz/1066MHz 核心电压:0.85-1.35V 制造工艺:65nm 晶体管数目:1亿6700万/2亿9100万/5亿8200万 缓存容量:28/32KB L1 Cache,1MB*2/2MB*2/2MB*4 L2 Cache 指令内置:X86-64,SSSE3 接口类型:LGA 775
(15)Pentium E; 代号:Allendale 核心数:双核心 主频:1.8GHz 总线频率:200MHz FSB:800MHz 核心电压:0.85-1.35V 制造工艺:65nm 晶体管数目: 缓存容量:32KB L1 Cache,512KB*2 L2 Cache 指令内置:X86-64,sup-SSE3 接口类型:LGA 775
2.1.4 CPU的性能指标 (1)主频、外频、倍频和前端总线(FSB) • 主频也叫工作频率,是CPU内核(整数和浮点运算器)电路的实际运行频率。 • 外频也就是常见特性表中所列的CPU总线频率,是由主板为CPU提供的基准时钟频率,而CPU的工作主频则按倍频系数乘以外频而来。 • 主频=外频X倍频 • FSB(Front Side Bus)是CPU跟外界沟通的唯一通道,处理器必须通过它才能获得数据,也只能通过它来将运算结果传送出其他对应设备。 (2)字长 • CPU在单位时间内(同一时间)能一次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数叫字长。 (3)工作电压 (4)缓存(高速缓存) 由静态ram组成 • 一级缓存(L1 Cache) • 二级缓存(L2 Cache) (5)扩展指令集 (6)制造工艺 制造工艺直接关系到CPU的电气性能。而0.18微米、0.13微米这个尺度就是指的是CPU核心中线路的宽度。
2.1.4 CPU的封装方式与接口 1、封装 所谓“封装技术”是一种将集成电路用绝缘的塑料或陶瓷材料打包的技术。以CPU为例,我们实际看到的体积和外观并不是真正的CPU内核的大小和面貌,而是CPU内核等元件经过封装后的产品。 (1)封装的作用 • 密封保护 • 安放、固定 • 便于安装和运输 • 增强导热性能 • 与外部电路的桥梁 (2)封装时主要考虑的因素 目前采用的CPU封装多是用绝缘的塑料或陶瓷材料包装起来,能起着密封和提高芯片电热性能的作用。 • 芯片面积与封装面积之比尽量接近1:1。 • 引脚要尽量短以减少延迟 • 引脚间的距离尽量远 • 封装越薄越好
(3)常见封装类型 • DIP封装(Dual In-line Package)双列直插式封装技术。 • PGA封装(Pin Grid Array)引脚网格阵列封装。 • BGA封装 (Ball Grid Array Package)球栅阵列封装技术。 • OPGA封装(Organic pin grid Array )有机管脚阵列。AthlonXP • CPGA封装(Ceramic Pin Grid Array)陶瓷针形栅格阵列。Pentium MMX、K6-2 • S.E.C.C(Single Edge Contact Cartridge)单边接触卡盒式封装。PentiumⅡ • FC-PGA封装(Flip Chip Pin Grid Array)反转芯片针脚栅格阵列。 Pentium Ⅲ、Pentium Ⅳ(Socket 478) • mPGA封装(micro PGA)微型PGA封装。Athlon64、Xeon • PLGA封装(Plastic Land Grid Array)塑料焊盘栅格阵列封装。由于没有使用针脚,而是使用了细小的点式接口,所以PLGA封装明显比以前的FC-PGA2等封装具有更小的体积、更少的信号传输损失和更低的生产成本,可以有效提升处理器的信号强度、提升处理器频率,同时也可以提高处理器生产的良品率、降低生产成本。目前Intel公司Socket 775接口的CPU采用了此封装。
2、接口类型 • Socket A Socket A接口,也叫Socket 462,是目前AMD公司Athlon XP和Duron处理器的插座接口。 • Socket 423Socket 423插槽是最初Pentium 4处理器的标准接口。 • Socket 370 Socket 370架构是 “铜矿”和”图拉丁”系列CPU接口。 • SLOT 1 SLOT 1是英特尔公司为Pentium Ⅱ系列CPU设计的插槽,其将Pentium Ⅱ CPU及其相关控制电路、二级缓存都做在一块子卡上,目前此种接口已经被淘汰。 • SLOT A SLOT A供AMD公司的K7 Athlon使用的。
Socket AM2具有940根CPU针脚。目前采用Socket AM2接口的有低端的Sempron、中端的Athlon 64、高端的Athlon 64 X2以及顶级的Athlon 64 FX等全系列AMD桌面CPU。 • Socket S1 Socket S1是2006年5月底发布的支持DDR2内存的AMD64位移动CPU的接口标准,具有638根CPU针脚。 • Socket F首先采用此接口的是Santa Rosa核心的LGA封装的Opteron。Socket F接口CPU的底部没有传统的针脚,而代之以1207个触点, • Socket 478 最初的Socket 478接口是早期Pentium 4系列处理器所采用的接口类型,针脚数为478针。英特尔公司的Pentium 4系列和P4 赛扬系列都采用此接口,目前这种CPU已经逐步退出市场。 • Socket 775(LGA775)Socket 775又称为Socket T,是目前应用于Intel LGA775封装的CPU所对应的接口,目前采用此种接口的有LGA775封装的单核心的Pentium 4、Pentium 4 EE、Celeron D以及双核心的Pentium D和Pentium EE等CPU。
Socket 754Socket 754是2003年9月AMD64位桌面平台最初发布时的CPU接口,具有754根CPU针脚,只支持单通道DDR内存。目前采用此接口的有面向桌面平台的Athlon 64的低端型号和Sempron的高端型号,以及面向移动平台的Mobile Sempron、Mobile Athlon 64以及Turion 64。 • Socket 939Socket 939是AMD公司2004年6月才推出的64位桌面平台接口标准,具有939根CPU针脚,支持双通道DDR内存。目前采用此接口的有面向入门级服务器/工作站市场的Opteron 1XX系列以及面向桌面市场的Athlon 64以及Athlon 64 FX和Athlon 64 X2,除此之外部分专供OEM厂商的Sempron也采用了Socket 939接口。 • Socket 940目前采用此接口的有服务器/工作站所使用的Opteron以及最初的Athlon 64 FX。 • Socket 603采用此接口的CPU是Xeon MP和早期的Xeon,具有603根CPU针脚。 • Socket 604采用此接口的CPU是533MHz和800MHz FSB的Xeon。
2.2 CPU技术简介 1965年4月,《电子学》杂志刊登了高登·摩尔(Gordon Moore)撰写的一篇4页文章。高登·摩尔当时是飞兆半导体公司研发部门的主管。这位工程师报告说,他的实验室通过将50只晶体管和电阻器蚀刻在一张芯片表面,制成一个电子线路。 摩尔说,到1975年,就可能将6.5万只这样的零件密植在一张芯片上,制成高度复杂的集成电路。 当时集成电路问世才6年,摩尔的预测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但那篇文章的核心预测(即每个芯片可集成的零件差不多每年可增加一倍)被证明是正确的。尽管当今这一技术进步的周期更接近18个月,但“摩尔定律”(Moore’s Law)依然有效。
2.2.1 CPU的指令集 1、MMX指令集; 共57条指令。最早期SIMD指令集,可以增强浮点和多媒体运算的速度。 SIMD(Single Instruction Multiple Data,单指令多数据流) 能够复制多个操作。 2、SSE(Streaming SIMD Extension)指令集; (1)SSE指令集 英特尔开发的第二代SIMD指令集,有70条指令,其中包含提高3D图形运算效率的50条SIMD浮点运算指令、12条MMX整数运算增强指令、8条优化内存中的连续数据块传输指令。 (2)SEE2指令集 新增144条128位SIMD指令。 (3)SEE3指令集 13条新增加的指令集包括:一条专门针对视频解码的指令,两条针对线程处理的指令,这有助于增加Intel超线程HT的处理能力。而其它的指令则支持复杂的算术运算,类似于浮点转整数以及SIMD单指令多数据流的浮点运算。 (4)SSSE3(sup-SSE3)︰ SSE3指令集的补充版本,全名为 Supplemental Streaming SIMD Extension 3,首颗支持Intel Core微架构处理器,新增指令共16条,进一步增强 CPU在多媒体、图形图像和Internet等方面的处理能力,该16条指令原收录为 SSE4指令集中,之后决定提早加入至Core微架构产品中。
(5)SSE4︰全名为Streaming SIMD Extension 4,被视为继2001年以来最重要的媒体指令集架构的改进,除扩展Intel 64指令集架构外,还加入有关图形、视频编码及处理、三维成像及游戏应用等指令,令涉及音频、图像和数据压缩算法的应用程序大幅受益。 据了解,SSE4将分为4.1版本及4.2版本,4.1版本将会首次出现于Penryn处理器中,共新增47条指令,主要针对向量绘图运算、3D游戏加速、视像编码加速及协同处理加速动作。
3、3DNOW!指令集; AMD公司开发的SIMD指令集,可以增强浮点和多媒体运算的速度,它的指令数为21条在整体上3DNow!的SSE非常相相似,它们都拥有8个新的寄存器,但是3DNow!是64位的,而SSE是128位。所以3DNow!它只能存储两个浮点数据,而不是四个。 但是它和SSE的侧重点有所不同,3DNow!指令集主要针对三维建模、坐标变换和效果渲染等3D数据的处理,在相应的软件配合下,可以大幅度提高处理器的3D处理性能。AMD公司后来又在Athlon系列处理器上开发了新的Enhanced3DNow!指令集,新的增强指令数达了52个,以致目前最为流行的Athlon64系列处理器还是支持3DNow!指令的。。
2.2.2 双总线模式CPU内部结构 CPU Cache 内存
2.2.3 CPU的生产工艺 1.切割晶圆 用机器从单晶硅上切割下一片事先确定规格的硅晶片,并将其划分成多个细小的区域,每个区域都将成为一个CPU的内核。 2.影印 在经过热处理得到硅氧化物层上涂上一种光阻物质,紫外线能过印制着CPU复印电路结构图样的查模板照射基片,被紫外线照射的地方光阻物质溶解。 3.蚀刻 用溶剂将紫外线照射过的光阻物清除,然后再采用化学处理方式,把没有覆盖光阻物质部分的硅化物氧化物层刻掉。然后把所有的光阻物清除,就得到了有沟的硅基片。 4.分层 加工新的一层电路,再次生长硅氧化物,然后沉积一层多晶硅,涂敷光阻物质,重复影印、蚀刻过程,得到含晶硅和硅氧化物的沟槽结构。 5.离子注入 通过离子的轰击,使得暴露的硅基片局部掺杂,从而改变这些区域的导电状态,形成门路。然后的步骤就是不断重复以上的过程。 一个完整的CPU内核包含大约20层,层间留出窗口,填充金属以保持各层电路的连通。完成最后的测试工作后,切割硅片成单个CPU核心并进行封装,一个CPU便制造出来了。
如何选购CPU 1、通过产品标识辨别Intel的CPU; 2、通过编号认识AMD的CPU;
通过产品标识辨别Intel的CPU (1)CPU Type(类型); (2)Family(系列) ; (3)Model(型号);
通过编号认识AMD的CPU (1)雷鸟(毒龙)的CPU编号 (2)Athlon XP的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