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 likes | 565 Views
现代汉语心理动词“想”的 语义 - 句法描写. 徐邦俊. 中国 · 郑州. 2013.05. 前言. 报 告 内 容. 义位释义及同义词集. 语义 - 句法特征. 基本结语. 一、 前 言. 表示心理活动的现代汉语动词“想”具有多义性,是词汇语义研究的重点,尤其是在面向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工程中的难点。. 莫斯科语义学派的整合性描写原则要求将形式化的词汇意义描写与语法意义描写结合起来,使词汇的释义内容、语义特征与语法规则系统融为一体。.
E N D
现代汉语心理动词“想”的 语义-句法描写 徐邦俊 中国·郑州 2013.05
前言 报 告 内 容 义位释义及同义词集 语义-句法特征 基本结语
一、前言 表示心理活动的现代汉语动词“想”具有多义性,是词汇语义研究的重点,尤其是在面向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工程中的难点。 莫斯科语义学派的整合性描写原则要求将形式化的词汇意义描写与语法意义描写结合起来,使词汇的释义内容、语义特征与语法规则系统融为一体。 基于该理论要求,对现代汉语心理动词“想”进行语义和句法描写,为该词的信息处理问题和语言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一、前言 “想”的八个义位划分: • 想1(想象) • 想2(关注) • 想3(想念) • 想4(回想) • 想5(思考) • 想6(认为) • 想7(打算) • 想8(希望)
二、“想”的义位释义及同义词集 “想”的语义空间: • 情绪 • 动机 • 认知
二、“想”的义位释义及同义词集 1) 想1(想象) 义位释义:主体对某事物(包括人,下同)或事件进行心理 活动,使大脑中出现该事物或事件的形象,且该 事物或事件在心理活动之前不存在或没发生。 表示认知部分的心理活动,语义客体是心理活动的对象。
二、“想”的义位释义及同义词集 1) 想1(想象) 示例: [1]我不敢想我的未来。 [2]你想一下啊,你现在就在阿尔卑斯山上。 同义词集:想象、预见
二、“想”的义位释义及同义词集 2) 想2(关注) 义位释义:主体在大脑中保存对某事物或事件的形象,把 注意力集中在该事物或事件上。 表示认知部分的心理活动,其客体也是心理活动的对象。
二、“想”的义位释义及同义词集 示例: 2) 想2(关注) [3] 我总想着那件事儿。 [4] 拜仁失利鲁梅尼格炮轰国际足联:他们只想着自己腰包。 [5] 他只想着自己捞钱,应该下台。 同义词集:关注、关心、想着、记着、记挂、考虑、 顾虑、在意
二、“想”的义位释义及同义词集 3) 想3(想念) 义位释义:主体在大脑中保存对某事物的形象,并且主体 对该事物具有情感。 情感部分的心理活动,其客体也是心理活动和情感的对象。
二、“想”的义位释义及同义词集 示例: 3) 想3(想念) [6] 其实我也很想家。 同义词集:想念、思念、怀念、挂念、牵挂、牵记、 惦念、惦记、担心
二、“想”的义位释义及同义词集 4) 想4(回想) 义位释义:主体对心理活动之前存在过或发生过的某 事物或事件进行心理活动,使得在大脑中再次出现 该事物或事件的形象。 属于认知部分的心理活动,其客体是心理活动的对象。
二、“想”的义位释义及同义词集 4) 想4(回想) 示例: [7] 想起我们曾经的日子。 [8] 让我想想他当时说了些什么呢。 [9] 想了好久才想起来过去干的那些蠢事。 同义词集:回想、回忆
二、“想”的义位释义及同义词集 5) 想5(思考) 义位释义:主体对某事物或事件进行心理活动,以获取对 该事物或事件的认识。 属认知部分的心理活动,其客体是心理活动的内容或目标。
二、“想”的义位释义及同义词集 5) 想5(思考) 示例: [10] 我在想怎么处理这个问题。 [11] 我在想谁会第一眼看到我的尸体? [12] 我在想他俩会不会撞到一起。 [13] 想问题/想那件事儿 [14] 想办法/对策/主意 [15] 我得好好想想。 [16] 我想了3天,一直想不通这个问题。
二、“想”的义位释义及同义词集 5) 想5(思考) 同义词集:思考、考虑、琢磨、思索、思量、推敲、 斟酌、忖量
二、“想”的义位释义及同义词集 6) 想6(认为) 义位释义:主体在对某事物或事件进行心理活动之后,表 达对该事物或事件的认识。 属于认知部分的心理活动,其对象表达主体对心理活动内容的一种判断。
二、“想”的义位释义及同义词集 6) 想6(认为) 示例: [17] 我想他很快就会回来了。 同义词集:确定、认为、判断、断定、推断、觉得
二、“想”的义位释义及同义词集 7) 想7(打算) 义位释义:主体在对某事件进行心理活动,并表达对实现 该事件的动机或计划。 属于动机部分的心理活动,其对象表达主体对心理活动内容的一种动机。
二、“想”的义位释义及同义词集 7) 想7(打算) 示例: [18] 你好,我想明天去你那看病。你下午几点下班呀? 同义词集:打算、考虑、计划、准备、筹划、拟定
二、“想”的义位释义及同义词集 8) 想8(希望) 义位释义:主体对某事件进行心理活动,并表达对实现该事 件的愿望和情感。 属于情感部分的心理活动。其对象表达主体对心理活动内容的一种愿望。
二、“想”的义位释义及同义词集 8) 想8(希望) 示例: [19] 东尼举起敷着石膏的右手,愁眉苦脸的说:“我很想去,但是……” [20] 我很想你能像我这么爱你。 同义词集:希望,想要,期望
二、“想”的义位释义及同义词集 8) 想8(希望) “打算”和“希望”应该归属不同的义位。 [21] 她站起身来,对我说:“我想去趟洗手间,你要不要一起?” [22] 小娃娃实在憋不住了,怯怯对老师说:“老师,我想上厕所。”
三、“想”的语义-句法特征 影响“想”词义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处于不同的结构(语境)以及在这些结构中动词的客体涉及到心理活动的对象、内容、目的、结果等。
三、“想”的语义-句法特征 1) 想1的语义句法特征 想1的客体一般表现为NP([1])或者S([2]),表示“心理活动时刻之前不存在、之后可能存在的事物或事件”。 由于客体在语义上具有未来时间特征,因此NP或S部分可以显现表示未来时间的标志词,如[1]中的“未来”。
三、“想”的语义-句法特征 2) 想2的语义句法特征 想2的客体是表示事物的NP([3][4])或事件的VP([5]),语义上表示“事物或事件的形象保留在主体的思维中”,句法形 式上“想”通常与“着”组合运用。 由于主体对客体形象的关注,所以出现“总/老/只”等词表示关注力的频繁性或唯一性,如[3][4][5]。
三、“想”的语义-句法特征 3) 想3的语义句法特征 想3的客体是表示事物的的NP([6])。 想3凸显了主体对心理活动的对象具有情感。可以受 “一点/有点/一些/些许/非常/很/特别/极”等程度副词修饰。
三、“想”的语义-句法特征 3) 想3的语义句法特征 当想3凸显情感特征程度并与程度副词组合时,会排斥与“着”的共现。 [23] 他无时无刻不想着自己的祖国。 [24] 他很想自己的祖国。(*他很想着自己的祖国。)
三、“想”的语义-句法特征 3) 想3的语义句法特征 想3的客体通常不会表示“事件”,而只能是与“事件”相关的“时光/日子/岁月/年代”。 可以说:我很想和他一起旅行的那段日子。 而不能说:我很想和他一起旅行(此时的“想”发生了语义转移,表示想8)。
三、“想”的语义-句法特征 4) 想4的语义句法特征 想4的客体是表示心理活动对象的NP([7])或S([8])。 S通常由“谁/什么/多少/怎么/哪里/什么时候”等疑问代词或疑问副词来引导。 想4在语义上凸显了心理活动过程本身,因此有“想想”重叠形式([8]),也可以与表示时间段的词汇形式“好久”等进行组合([9])。
三、“想”的语义-句法特征 4) 想4的语义句法特征 由于客体部分的事物或事件是心理活动之前存在或发生过的,因此S部分可以出现表示过去时间的标志词“曾经/当时/过去/那时”等,如[7][8][9]。
三、“想”的语义-句法特征 5) 想5的语义句法特征 想5的客体可以表现为S或NP。 S部分为由“谁/什么/多少/怎么/哪里/什么时候”等疑问代词或疑问副词引导的S([10][11])或者是由“V不V”结构构成的S([12])。
三、“想”的语义-句法特征 5) 想5的语义句法特征 NP客体可以是表示心理活动对象的“问题/那件事” ([13]),或者是表示心理行为目标的“办法/对策/主意”等抽象NP([14])。 想5在语义上凸显心理活动过程本身,因此有“想想”重叠形式([15]),也可以与表示时间段的词汇形式进行组合([16])。
三、“想”的语义-句法特征 6) 想6的语义句法特征 想6的客体是表示认知判断的小句S([17])。 想6表示一种认知的结果,不出现“想想”重叠形式。 客体S中可以出现表示主观性判断的副词 确定性“一定,肯定,断然,绝对” 不确定性“或许,也许,可能,应该,大概,未必,恐怕”
三、“想”的语义-句法特征 7) 想7的语义句法特征 想7的客体是表示心理活动内容的VP([18])。 不出现“想想”重叠形式。 在“想”前可以加上表示对实现事件动机性的标志词“本来/原先/最初/之前”等,如: [25] 我本来想做月饼的,结果一出锅就成这样了。
三、“想”的语义-句法特征 8) 想8的语义句法特征 想8表达主体对实现事件的愿望和情感。 客体是表示心理活动内容的VP([19])或S([20]) 主体对实现某事件持有愿望和情感,可用 “一点/有点/一些/些许/非常/很/特别/极”等程度副词来修饰“想”([20])。
四、基本结语 “想”作为一个心理动词,主要在语境扩大化、转喻等词义转移方式的基础上向认知、情感和动机这三个心理空间延伸语义。
注释 本文语料来源:百度搜索、CCL语料库(网络版)、作者口语语料
参考文献 • Beth Levin, Marka Rappaport Hovav. Lexical Semantic and Syntactic Structure. In: Shalom Lappin, ed. The handbook of Contemorary Semantic Theory.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布莱克韦尔出版社, 2001. 487~507. • http://hanyu.iciba.com/wiki/352180.shtml#5 2013-03-20 • http://www.news.ldu.edu.cn/show.php?id=9848,2013-03-20. • 阿普列相(俄).语言整合性描写与体系性词典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 艾思奇.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
参考文献 • 安华林.现代汉语释义基元词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 林仲湘.现代汉语详解字典.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全集第五卷).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衷心感谢您的聆听! 欢迎专家和同行们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