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專題討論報告 討論題目 : 硬碟

專題討論報告 討論題目 : 硬碟. 班級:自控四甲 組員: 49612005 夏忠暐 49612072 姚民建 指導教授:蕭瑞陽 教授. 目錄. 一 . 摘要 二 . 硬碟發展歷史 三 .HDD 、 SSD 組成 四 .HDD 、 SSD 原理簡介 五 .HDD 、 SSD 之比較 六 . 未來展望 七 . 結論 八 . 參考文獻. 摘要. HDD

Download Presentation

專題討論報告 討論題目 : 硬碟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專題討論報告討論題目:硬碟 班級:自控四甲 組員:49612005 夏忠暐 49612072 姚民建 指導教授:蕭瑞陽 教授

  2. 目錄 一.摘要 二.硬碟發展歷史 三.HDD、SSD組成 四.HDD、SSD原理簡介 五.HDD、SSD之比較 六.未來展望 七.結論 八.參考文獻

  3. 摘要 HDD 多數電腦大多採行HDD作為系統硬碟運用,但HDD畢竟是機械式搭配電磁原理進行讀/寫,以目前的主流應用規格大多具備7,200rpm~10,000rpm的碟片運轉速度,但為求高速讀/寫持續加速的磁碟運轉速度,也造成HDD不穩定的潛藏危機,而在同時講究效能與穩定性的商業運轉中,SSD也找到新的切入點。

  4. SSD 全名為Solid State Drive,採取半導體製程技術有相當多的優點!例如,可改善傳統HDD,因運作必須透過碟盤上循序讀/寫,取代HDD無法或缺的機械結構、伺服馬達,但實際讀/寫效能即由電子電路的控制器、線路設計與Flash元件的物理讀寫極限所控制,只要採行的控制器與Flash具備一定的效能表現,均可達到超越硬碟機的表現水準。

  5. 發展歷史

  6. HDD、SSD組成 HDD硬碟零件大致分為,磁片(Media)、讀寫頭(Read Write Head)、馬達(Spindle Motor & Voice Coil Motor)、底座(Base)、電路板(PCBA)等幾大項組合而成。

  7. SSD固態硬碟主要由控制器、儲存記憶體(FLASH Memory)所構成,快取記憶體(RAM)的部分則不一定都會有,看控制器本身的設計。 • 固態硬碟是使用改變電壓值的方式來紀錄資料,記憶體顆粒主要有MLC(Multi Level Cell,多層式儲存)及SLC(Single Level Cell,單層式儲存)兩種。

  8. HDD原理 • 傳統硬碟由塗滿了磁性物質的碟片所構成,藉由讀寫頭去改變磁性物質的極性方式進而去紀錄資料,由圖可知,硬碟的內部構造其實相當的精密,讀寫頭是藉由碟片運轉時產生的氣流,利用白努力定律而「漂浮」在磁碟片上,其中的間隔距離是用奈米來做計算單位,比粉塵還要微小,一但讀寫頭與碟片直接接觸到的話將會毀損到上面的磁性物質,因此對於傳統硬碟來說,最怕的就是震動及撞擊了。不過傳統硬碟技術發展至今,已經有不錯防護措施了,再加上垂直寫入技術的成熟,磁密度大量提升,效能上也增進不少。

  9. SSD原理-(一)SLC SLC英文全稱(Single Level Cell——SLC)即單層式儲存 。SLC技術特點是在浮置閘極與源極之中的氧化薄膜更薄,在寫入數據時通過對浮置閘極的電荷加電壓,然後透過源極,即可將所儲存的電荷消除,通過這様的方式,便可儲存1個信息單元,這種技術能提供快速的程序編程與讀取,不過此技術受限于Silicon efficiency的問題,必須要由較先進的流程强化技術(Process enhancements),才能向上提升SLC制程技術。

  10. SSD原理-(二)MLC MLC英文全稱(Multi Level Cell——MLC)即多層式儲存。其作用是將兩個單位的信息存入一個Floating Gate(Flash Memory存儲單元中存放電荷的部分),然後利用不同電位(Level)的電荷,通過内存儲存的電壓控制精准讀寫。MLC通過使用大量的電壓等級,每一個單元儲存兩位數據,數據密度比較大。SLC架構是0和1兩個值,而MLC架構可以一次儲存4個以上的值,因此,MLC架構可以有比較好的儲存密度。

  11. SLC與MLC之比較 SLC比較MLC的優勢: 目前市場主要以SLC和MLC儲存為主,我們多了解下SLC和MLC儲存。 SLC架構是0和1兩個值,而MLC架構可以一次儲存4個以上的值,因此MLC架構的儲存密度較高,並且可以利用老舊的生産程備來提高産品的容量,無須額外投資生産設備,擁有成本與良率的優勢。 與SLC相比較,MLC生産成本較低,容量大。如果經過改進,MLC的讀寫性能應該還可以進一步提升。

  12. SLC比較MLC的缺點: MLC架構有許多缺點,首先是使用夀命較短,SLC架構可以存取10萬次,而MLC架構只能承受约1萬次的存取。 其次就是存取速度慢,在目前技術條件下,MLC晶片理論速度只能達到2MB左右。 SLC架構比MLC架構要快速三倍以上。 再者,MLC能耗比SLC高,在相同使用條件下比SLC要多15%左右的電流消耗。雖然與SLC相比,MLC缺點很多,但在單顆晶片容量方面,目前MLC還是占了絶對的優勢。 由于MLC架構和成本都具有絶對優勢,能滿足未來2GB、4GB、8GB甚至更大容量的市場需求。

  13. HDD、SSD之比較

  14. 未來展望 IBM公司宣布:他們在十年內終結電腦硬碟時代。IBM研究部門研發的一種新技術組件,它比傳統硬碟更小,更輕,也沒有運轉馬達裝置,IBM正設法降低它的成本。 發表了一個名為[Magnetic Race Track Memory]磁性賽道記憶體的技術,可以把現在硬碟的馬達,碟片,讀寫頭等等給完全拋棄,他的原理是相當於記憶0、1資訊位元的磁性材料連成了像是賽車跑道一樣的形狀而得名。 在IBM此次倡導的記憶體中,race-track(賽道)由100個左右的位元沿垂直於矽基板的向連接而成,而且來回曲折。也就是說,從水平方向的實際密度上來說,用於讀取和寫入單個位元的面積上,可以記錄約100 位元的資訊。

  15. 結論 現在科技越來越發達,所研發的東西越精良,硬碟從5MB兩個冰箱大小的體積到現在1024GB(1TB)一隻手大小的體積,從古自今硬碟的容量越來越大,體積越來越小,速度越來越快。傳統硬碟快被固態硬碟取代了,但固態硬碟成本價格有點高。硬碟創始者IBM又要研發比傳統硬碟更小、更輕,也沒有運轉馬達裝置,比固態硬碟的成本,目前由於磁性賽道記憶體仍處於研究階段,未來的變化還不敢確定,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16. 參考文獻 維基百科-硬碟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A1%AC%E7%A2%9F&variant=zh-tw 維基百科-固態硬碟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9B%BA%E6%80%81%E7%A1%AC%E7%9B%98&variant=zh-tw Computerdiy http://www.computerdiy.url.tw/all-articles/articles-ssd/775-introduce-ssd 史丹利部落格 http://stenlyho.blogspot.com/2008/08/nand-flash-slcmlc.html 凌威科技 http://www.linwei.com.tw/knowhdd.html NSSICTEducation Blog http://www.i-garden.org/blog/2011/01/12/2410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