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likes | 257 Views
学校 心理学 实验. 心理学院 张微 华中师范心理学院课程. 网络成瘾青少年冲动性特征 基于冒险任务的研究. 实验目的 探究网络成瘾青少年与正常对照组青少年的冲动性特质。 探讨网络成瘾青少年与正常对照组青少年的冒险倾向和冒险度。 探讨不同组别青少年对于奖励和惩罚的敏感性。 为干预网络成瘾青少年提供理论依据 。. 简介 网络成瘾障碍(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简称 IAD )的概念最先是由 Goldberg 在 1994 年提出的,他认为 “ 网络成瘾是由于网络使用的模式不当,致使当事人的社会、生理、心理功能严重受损并造成痛苦 ” 。
E N D
学校心理学实验 心理学院 张微 华中师范心理学院课程
网络成瘾青少年冲动性特征基于冒险任务的研究网络成瘾青少年冲动性特征基于冒险任务的研究 • 实验目的 • 探究网络成瘾青少年与正常对照组青少年的冲动性特质。 • 探讨网络成瘾青少年与正常对照组青少年的冒险倾向和冒险度。 • 探讨不同组别青少年对于奖励和惩罚的敏感性。 • 为干预网络成瘾青少年提供理论依据。
简介 • 网络成瘾障碍(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的概念最先是由Goldberg在1994年提出的,他认为“网络成瘾是由于网络使用的模式不当,致使当事人的社会、生理、心理功能严重受损并造成痛苦”。 • Barratt等人(1983)将冲动性定义为“未经充分思考便行动,受瞬间反应的驱使,倾向于冒险,并试图快速完成任务”
常用方法介绍 一般来说对于网络成瘾青少年冲动性特征基于冒险任务的研究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应用网络成瘾量表测查出网络成瘾青少年。一般常用陈淑惠编制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 (2)使用冲动性量表测查青少年的冲动性水平。一般常用的是Barratt冲动性量表第十一版。 (3)Rogers等人设计的冒险任务,通过行为学实验测查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冲动性、冒险性水平。 (4)经过结果处理统计分许,得出结论。
方法与程序: • 本实验先使用量表测查了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冲动性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将Rogers等人设计的冒险任务稍作修改,也被称为剑桥赌博任务。 • 本实验既有对照组(正常儿童青少年)也有实验组(网络成瘾青少年),提供了对照研究。 • (1)应用网络成瘾量表测查出网络成瘾青少年,筛查出相对应人数的正常青少年。 • (2)使用冲动性量表测出两组青少年的冲动性水平。 • (3)使用E-prime2.0编写的实验程序,在不同的冒险水平和奖惩水平下要求被试做出选择,查看其冒险性水平。
结果与讨论: • 在冲动性的测量上,得出两组被试整体冲动性水平和冲动性的各个方面,填写如下表格:
在冒险任务的实验研究中,需要给被试做详细的指导语说明,确定被试了解实验要求,然后做以下的记录:在冒险任务的实验研究中,需要给被试做详细的指导语说明,确定被试了解实验要求,然后做以下的记录: • 这是不同被试在不同冒险程度上冒险次数的描述性统计。
还要针对奖惩水平的不同对被试冒险水平的差异做记录。还要针对奖惩水平的不同对被试冒险水平的差异做记录。 • 各组被试在不同奖惩水平上冒险次数的描述性统计表格的填写与统计。
本实验的结论: 1.IAD青少年的冲动性特质显著高于正常青少年。 • 2.IAD青少年其情感决策能力存在缺陷。 • 3.正常青少年在做出冒险选择之前的考虑时间显著长于非冒险选择,而网络成瘾青少年的考虑时间无差异,且无论是进行冒险选择还是非冒险选择,IAD青少年的考虑时间均显著短于正常青少年
讨论与不足 • 1.为什么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冲动性水平较高? • 2.从冲动性水平着眼的话,如何对网络成瘾青少年提供有效的辅导? • 3.本实验取样范围较小,不能盲目推广到全部青少年 • 4.本研究的实验改编自Rogers的冒险任务,对于原始实验的一些变动可能会影响实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