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likes | 410 Views
耳順學思歷程. 陽明大學校級學術演講暨博雅講座 2013.4.10 朱敬一. 演講四個部份. 十年前講「我的學思歷程 」 我的終生學習 觀 從社運到 公職 耳順之後的 境界 2012/12/08 世界最長壽老人貝斯.庫珀去世, 115 歲. 十年前講「我的學思歷程」(一). 從小懵懵懂懂,開竅甚晚 從起跑點一路就沒領先過 -痛恨 「不要輸在起跑點」 小學到高中,好像最好是第二名 -「 大學要大小學要小 、第二名常比第一名好」 不知道為什麼,大學微積分奇佳 -分數 顛倒相同 大一首次期中考,會計學 47 、經濟學 46 班上女生哭泣的故事.
E N D
耳順學思歷程 陽明大學校級學術演講暨博雅講座 2013.4.10 朱敬一
演講四個部份 • 十年前講「我的學思歷程」 • 我的終生學習觀 • 從社運到公職 • 耳順之後的境界 • 2012/12/08世界最長壽老人貝斯.庫珀去世,115歲
十年前講「我的學思歷程」(一) • 從小懵懵懂懂,開竅甚晚 • 從起跑點一路就沒領先過 -痛恨「不要輸在起跑點」 • 小學到高中,好像最好是第二名 -「大學要大小學要小、第二名常比第一名好」 • 不知道為什麼,大學微積分奇佳 -分數顛倒相同 • 大一首次期中考,會計學47、經濟學46 • 班上女生哭泣的故事
十年前講「我的學思歷程」(二) • 從小個性頑皮,帶有幾分叛逆 • 國中造句「大吃一驚」 • 聖誕節前檢查頭髮 • 高中作文「鳴機夜課圖」,可以醒矣 • 發現自己「學得快」的本事 • 考大學,跟著系所排名瞎填 • 從不相信生涯規劃
十年前講「我的學思歷程」(三) • 大學,有幾件機緣 • 大一助教,不知道為什麼「相中」我 • 一路指導我修課 → 打下不錯的基礎 -高統初統同修、理解應解齊上 • 大三,一群人去新公園打太極拳,好玩 • 38年(除了當兵外)不曾間斷 • 服役時,「順便」考了公費留考、高考、研究所入學考 -要考試,就一次多考幾項 • 發現第二個本事:即見即行與毅力堅持
十年前講「我的學思歷程」(四) • 出國念經濟PhD • 是規劃嗎?不是;是機緣 -公費留考錄取了 • 3年+畢業;是能力嗎?不是;是好狗命 • 畢業後,為何不留美國?是決策嗎? 不是;是公費返國限制 • 回國,研究表現不錯,一切順利 • 升等打壓,反受其利
機緣的意義是什麼? • 不要汲汲營營 • 不會像某人,X年前就佈局「選X大校長」 • 可以有目標,但是不要太計較 • 「生活」和「生命」要分開來
我的終生學習觀(一) • 很少為特定目的而讀書(不住相讀書) • 書大都是別人送的,書架上偶爾看到的 • 反對「培養讀書的習慣」 • 反對「每本書要讀完」 • 讀什麼書,讀不讀完,都要基於興趣 • 只有基於興趣,才能「永續經營」 • 我也反對「鼓勵比責罰有效果」拜物教 • 否則就沒有「當頭棒喝」、「禪語機鋒」
我的終生學習觀(二) • 曾說「先廣博而後專精」 • 余英時寫《朱熹的歷史世界》 • 研究領域雜多,因為膽子大,不怕 • 配近視眼鏡的故事 • 台灣經濟學會「傑出貢獻獎」 • 法律、人口、家庭、賽局、廠商、成長、財政、區域 • 教育、社會、政治、永續、演化、管理、哲學 • 「暫專精而復廣博」 • 很討厭假專精之名,合理化「老狗玩不出新花樣」
我的終生學習觀(三) • 95%的現在知識,來自於拿到PhD(1985)之後 • 一個領域一個領域擴充 • 「做研究」而讀法律與「考律師」讀法律不同 • 有興趣的才去讀,不必強求全面 • 不要怕,只要有inquisitive minds • 久而久之,由點而面(不經過線) • 你什麼時候敢去教「社會科學概論」? • 我五十歲之後才敢教
小結 • 保持頑皮 • 不怕 • 不汲營規劃 • 跟著興趣走 • 漸漸地,走出一片天
從社運到公職(一) • 社會運動的定義 • 體制外 • 動員群眾,組織性有強有弱 • 尋求特定變革 • 過去卅年的社運參與 • 《解構黨國資本主義》,黨產 • 黨政軍退出三台運動 • 四一0教改遊行 • 反軍人組閣
從社運到公職(二) • 但政府公職,當然是體制內 • 當家不鬧事、鬧事不當家 • 此二者不能妥協嗎? • 有沒有「體制內的體制外做事方式」? • 有沒有「有助於體制內改革的體制外思考」? • 發現第三個本事:預見「均衡」結果
從社運到公職(三) 舉幾個例子 • 傳統的部會,絕少跨部會溝通 • 但社運工作者整天搞串連,串連不是溝通嗎? • 傳統的公務員,永遠是「在框架下尋找突破」 • 但社運人士第一秒鐘就想要改變框架 • 傳統的政府,是在「回應」社會期待 • 但社運人士一向在「製造」社會期待,去壓迫政府 • 傳統政府官員把媒體視為麻煩 • 但社運人士將媒體視為戰友 • 尋找一個互補模式 • 中科四期,你怎麼解決?
耳順之後的境界 • 廿、卅、四十、五十 、六十、七十 • 立、不惑、知天命、耳順、從心所欲不踰矩 • 比起2000+年前,當今社會太複雜 • 專業切割太細 • 個人陷入零碎枝節,沒有整體觀 • 不知道別人的專業,理解、體會、欣賞 • 不知社會運作的法則(法、政、經、社) • 預知結果的本事,有一點像「知天命」
知天命、耳順難在哪呢(一)? • 要達到圓融一貫(coherent)的反思? • Ronald Dworkin,NYU • 舉幾個例子 • 台大校長遴選,同意同性戀嗎? • 行政院教改會,台灣人 vs中國人? • 為什麼要推動十二年國教? • 立法院,應對進退分際 • 這是每一個現代公民的挑戰 • 但是人生沒有公式;若有方法,就是虛假
知天命、耳順難在哪呢(二)? • Ronald Dworkin 2013年2月14日去世 • 讀一般人的著作,你會說 • 有一種接觸新知識的喜悅 • 讀Ronald Dworkin的著作,你會感到 • 「人」的感覺更完整(complete) • 人不可能完美,但一定要力求完整 • 公民:就是完整的人、圓融一貫的人 • 這就是「耳順」應有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