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likes | 315 Views
二次函数中的动态问题探究. —— 由一道中考题说开去. y. y. C. F. Q. E. D. A. B. O. O. x. x. M. 第 25 题图 2. 第 25 题图 1. 2011武汉市中考数学25题. 25. 如图 1, 抛物线 y = ax2 + bx + 3 经过 A( - 3,0),B( - 1,0) 两点 . ( 1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E N D
二次函数中的动态问题探究 ——由一道中考题说开去
y y C F Q E D A B O O x x M 第25题图2 第25题图1 2011武汉市中考数学25题 • 25.如图1,抛物线y=ax2+bx+3经过A(-3,0),B(-1,0)两点. •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 (2)设抛物线的顶点为M,直线y=-2x+9与y轴交于点C,与直线OM交于点D.现将抛物线平移,保持顶点在直线OD上.若平移的抛物线与射线CD(含端点C)只有一个公共点,求它的顶点横坐标的值或取值范围; • (3)如图2,将抛物线平移,当顶点至原点时,过Q(0,3)作不平行于x轴的直线交抛物线于E,F两点.问在y轴的负半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EF的内心在y轴上.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011武汉市中考数学25题 • 考题分析: • 此题是2011年武汉市中考的压轴题,与考试说明样题和四月调考题在领域、方向和情景等方面都有表面的相似和深刻的联系,但设问和立意不同,侧重想象力的考查,避免了知识的异化。第25题作为本卷的制高点,考查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潜能,对想象力和严谨推理具有较高的要求,但在第(1)问,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却极其基本。在第(2)(3)问中,主要考查了抛物线的平移变换这样一个动态问题,以及几何综合知识的运用,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很有区分度,体现了试题的选拔功能.
变式一: • 设原题中的抛物线顶点为M,与y轴相交于F点,直线MF交直线y=-2x+9于N,过N的直线BN⊥x轴,垂足为B,若抛物线的顶点沿着线段MN上运动,抛物线与BN的交点是P,设顶点的横坐标是m, • (1)用含有m的代数式表示点P的坐标 • (2)当m为何值时,PB有最小值? • (3)当PB最小时,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Q,可使⊿M1NP与⊿M1NQ面积相等?若存在,求出Q点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C N P F M1 O B ※改造说明:变式一在原题的基础上保留了抛物线和直线CD,改变了抛物线的平移方向,利用它来探究解决其它的问题. M
H G E O F N 变式二 • (1)将原题中的直线OD绕着O点顺时针旋转90º,并同时向上平移一个单位,交y轴于点E,交x轴于点F,以EF为边向上作正方形EHGF.并将原抛物线作出关于x轴对称的抛物线y,它经过怎样的平移后会经过H,G两点? • (2) 若正方形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EF下滑,直至顶点H落在x轴上时停止.设正方形落在x轴下方部分的面积为S,求S关于滑行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相应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 (3)若直线EF与平移后的抛物线对称轴 • 右侧的交点为N,当抛物线与正方形沿 • 直线EF的方向下滑至点H落在x轴上时, • 求出下滑过程中抛物线弧GN所扫过的面积. ※改造说明:变式二在原题的基础上将抛物线做了上下翻折的变换,同时将直线做了旋转变换,并且添加了一个运动的正方形,改变了抛物线平移的方向,利用它来探究其它的结论.
在近几年全国的中考数学中,抛物线的动态问题都是各地压轴题的热点,抛物线的动态问题大致可以分为:动点运动型, 直线运动型, 图形运动型 抛物线运动型几类,现粗略分析如下:
y y 1 1 1 1 A O A O B B x x D D C C 第25题图1 第25题图备用图 动点运动型: • (2011沈阳)如图,已知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A、B两点(A点在B点左侧),与y轴交于点C(0,-3),对称轴是直线x=1,直线BC与抛物线的对称轴交于点D. • ⑴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 ⑵求直线BC的函数表达式; • ⑶点E为y轴上一动点,CE的垂直平分线交CE于点F,交抛物线于P、Q两点,且点P在第三象限. • ①当线段PQ=AB时,求tan∠CED的值; • ②当以点C、D、E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
y y A A O O B B x x G C C D D 图1 图2 动点运动型: • (甘肃省天水市)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y=ax 2+bx+c(a>0)的图象顶点为D点,与y轴交于C点,与x轴交于A、B两点,A点在原点的左侧,B点的坐标为(3,0),OB=OC,tan∠ACO=. •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 (2)若平行于x轴的直线与该抛物线交于M、N两点,且以MN为直径的圆与x轴相切,求该圆半径的长度. • (3)如图2,若点G(2,y)是该抛物线上一点,点P是直线AG下方的抛物线上的一动点,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GP的面积最大?求此时P点的坐标和△AGP的最大面积.
y D C x A O B 直线运动型: • (江西省、江西省南昌市)如图,抛物线y=-x 2+2x+3与x轴相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相交于点C,顶点为D. • (1)直接写出A、B、C三点的坐标和抛物线的对称轴; • (2)连结BC,与抛物线的对称轴交于点E,点P为线段BC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PF∥DE交抛物线于点F,设点P的横坐标为m. • ①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线段PF的长,并求出当m为何值时,四边形PEDF为平行四边形? • ②设△BCF的面积为S,求S与m的函数关系式.
y C E B O P A x 直线运动型: • (辽宁省锦州市)如图,抛物线与x轴交于A(x1,0),B(x2,0)两点,且x1>x2,与y轴交于点C(0,4),其中x1,x2是方程x 2-2x-8=0的两个根. • (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 (2)点P是线段AB上的动点,过点P作PE∥AC,交BC于点E,连接CP,当△CPE的面积最大时,求点P的坐标; • (3)探究:若点Q是抛物线对称轴上的点,是否存在这样的点Q,使△QBC成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y y M M N C C B B P A D D O O E E x x (A) 图1 图2 图形运动型: • (海南省)如图1,已知抛物线经过坐标原点O和x轴上另一点E,顶点M的坐标为(2,4);矩形ABCD的顶点A与点O重合,AD、AB分别在x轴、y轴上,且AD=2,AB=3. • (1)求该抛物线所对应的函数关系式; • (2)将矩形ABCD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图1所示的位置沿x轴的正方向匀速平行移动,同时一动点P也以相同的速度从点A出发向B匀速移动,设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秒(0≤t≤3),直线AB与该抛物线的交点为N(如图2所示). • ①当t=时,判断点P是否在直线ME上,并说明理由; • ②设以P、N、C、D为顶点的多边形面积为S,试问S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图形运动型: • (2011•德州)在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P是反比例函数(x>0)图象上一个动点,以P为圆心的圆始终与y轴相切,设切点为A. • (1)如图1,⊙P运动到与x轴相切,设切点为K,试判断四边形OKPA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 (2)如图2,⊙P运动到与x轴相交,设交点为B,C.当四边形ABCP是菱形时: • ①求出点A,B,C的坐标. • ②在过A,B,C三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M,使△MBP的面积是菱形ABCP面积的.若存在,试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M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抛物线运动型: • (2011广西桂林)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如图. • (1)求它的对称轴与轴交点D的坐标; • (2)将该抛物线沿它的对称轴向上平移,设平移后的抛物线与轴,轴的交点分别为A、B、C三点,若∠ACB=90°,求此时抛物线的解析式; • (3)设(2)中平移后的抛物线的顶点为M,以AB为直径,D为圆心作⊙D,试判断直线CM与⊙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y y C1 C1 M N Q A A O O B B E x x F C2 C3 C4 P P 图(1) 图(2) 抛物线运动型: • (福建省宁德市)如图,已知抛物线C1:y=a(x+2)2-5的顶点为P,与x轴相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边),点B的横坐标是1. • (1)求P点坐标及a的值; • (2)如图(1),抛物线C2与抛物线C1关于x轴对称,将抛物线C2向右平移,平移后的抛物线记为C3,C3的顶点为M,当点P、M关于点B成中心对称时,求C3的解析式; • (3)如图(2),点Q是x轴正半轴上一点,将抛物线C1绕点Q旋转180°后得到抛物线C4.抛物线C4的顶点为N,与x轴相交于E、F两点(点E在点F的左边),当以点P、N、F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时,求点Q的坐标.
归纳展望: • 纵观近三年全国各地的中考数学试题,函数的动态问题在压轴题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这足以让我们引起对这个内容的重视。不论是点动,线动,形动,其根本都是以动点来带动图形的变换的,我们应当抓住动点的特征作为动态问题的切入点。而抛物线的运动,我们一般都会以抛物线的顶点式解析式作为解题的切入点,来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问题中的动与静总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无论图形运动变化是哪一类问题,都真实地反映了现实世界中数与形的变与不变两个方面,从辩证的角度去观察、探索、研究此类问题,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而建立运动函数关系就更一般地、整体地把握了问题,许多相关问题就转化为求函数值或自变量的值.
归纳展望: • 解这类问题的基本策略是: • 1.动中觅静 • 这里的“静”就是问题中的不变量、不变关系,动中觅静就是在运动变化中探索问题中的不变性. • 2.动静互化 • “静”只是“动”的瞬间,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动静互化就是抓住“静”的瞬间,使一般情形转化为特殊问题,从而找到“动”与“静”的关系. • 3.以动制动 • 以动制动就是建立图形中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通过研究运动函数,用联系发展的观点来研究变动元素的关系.
归纳展望: • 动态问题既是一类问题,也是一种观点与思维方法,运用动态问题的观点,可以把表面看来不同的定理统一起来,可以用来探求函数中的存在性问题,最值问题,几何中的相似问题、面积问题,定值等问题的方法;更进一步的推广来说,是对于一个数学问题,努力的去发掘更多结论,不同解法,通过弱化或强化条件来探讨结论的状况等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动态思维”.动态问题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即可以是四边形,也可以是全等形,相似形,还可以是函数问题,这也是它成为中考热点的原因,应该引起我们在教学中的足够重视,这同时也是我们确立参赛学案内容的原因。
感谢各位老师光临指正 武汉市二桥中学参赛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