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 likes | 570 Views
第 3 课时 地理统计图表. 聚焦点一 坐标图的判读. 坐标图是采用数字坐标形式来表示多项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数字信息的图像。坐标图的种类很多,如曲线图、柱状图、折线图、散点统计图等。坐标图判读有其共性: 1 .坐标图上的点、线 ( 曲线、折线 ) 、柱等既表示地理事物的数量,又反映地理事物的变化趋势。在解题时既需要定量认识,又需要定性分析。 2 .解读坐标图时,如与相关地理图像对照使用,可以更深刻地揭示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更深刻地认识图像所蕴涵的地理规律。. 3 .因为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所以要重视对图像内容的综合分析。.
E N D
聚焦点一 坐标图的判读 坐标图是采用数字坐标形式来表示多项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数字信息的图像。坐标图的种类很多,如曲线图、柱状图、折线图、散点统计图等。坐标图判读有其共性: 1.坐标图上的点、线(曲线、折线)、柱等既表示地理事物的数量,又反映地理事物的变化趋势。在解题时既需要定量认识,又需要定性分析。 2.解读坐标图时,如与相关地理图像对照使用,可以更深刻地揭示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更深刻地认识图像所蕴涵的地理规律。
例1:(2012·北京市朝阳区3月质检)下图为某观测站某年8月1日至3日雨量及河流水文过程线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河段易出现险情的时间为() A.8月1日6时至12时 B.8月1日9时至8月2日18时 C.8月2日6时和8月3日3时 D.雨停后15小时至36小时 (2)未来在相同降雨状态下,如果图中水文过程线() A.洪峰水位升高,可能是由于上游大量退耕还湖 B.洪峰水位降低,可能是由于下游修建大型水库 C.洪峰点向右偏移,可能是由于上游植被恢复较好 D.洪峰点向左偏移,可能是由于下游开挖泄洪通道
【解析】第(1)题,因暴雨剧增的水位于8月2日6时开始超过警戒水位,持续到8月3日3时才回落到警戒水位以下。此时间段内河段易出现险情。该题易误选C选项,C选项用“和”强调时间点;D选项用“至”强调时间段。第(2)题,流量相同的前提下,与图示洪峰水位相比,如果未来洪峰水位升高,则上游涵蓄水源的能力下降,推断上游不可能大量退耕还湖;如果未来洪峰水位降低,则上游涵蓄水源的能力上升,有可能是上游修建大型水库。【解析】第(1)题,因暴雨剧增的水位于8月2日6时开始超过警戒水位,持续到8月3日3时才回落到警戒水位以下。此时间段内河段易出现险情。该题易误选C选项,C选项用“和”强调时间点;D选项用“至”强调时间段。第(2)题,流量相同的前提下,与图示洪峰水位相比,如果未来洪峰水位升高,则上游涵蓄水源的能力下降,推断上游不可能大量退耕还湖;如果未来洪峰水位降低,则上游涵蓄水源的能力上升,有可能是上游修建大型水库。
【解析】流量相同的前提下,与图示洪峰水位相比,如果未来洪峰点向右偏移,即河水上涨时间推迟,有可能是上游植被恢复较好,导致上游涵蓄水源能力增强;如果未来洪峰点向左偏移,即河水上涨时间提前,有可能是下游堵塞,排水不畅。【解析】流量相同的前提下,与图示洪峰水位相比,如果未来洪峰点向右偏移,即河水上涨时间推迟,有可能是上游植被恢复较好,导致上游涵蓄水源能力增强;如果未来洪峰点向左偏移,即河水上涨时间提前,有可能是下游堵塞,排水不畅。 答案: (1) D(2) C
【技巧点拨】 坐标图判读常见误区 1.有多个坐标轴的时候,忽略各坐标轴刻度值的差异; 2.多幅坐标图进行比较时,忽略各图中表示同一地理要素坐标轴的单位差异; 3.能够把握定性分析,而忽略定量(特别是关键值)分析; 4.多个要素的复合坐标图的数据读取容易张冠李戴; 5.对于单一地理要素统计图,只注意到其极值及总体变化,而往往忽略其阶段性差异。
【变式训练1】 (2012·东北三省四市第三次联考)读图回答(1)~(3)题。
(1)关于1990~2005年间耕地重心和粮食产量重心移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东西移动距离:耕地重心<粮食产量重心 ②东西移动距离:耕地重心>粮食产量重心 ③南北移动距离:耕地重心<粮食产量重心 ④南北移动距离:耕地重心>粮食产量重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据图判断,1990~2005年间耕地重心和粮食产量重心所属省级行政区为( ) A.鄂 B.豫 C.渝 D.赣 (3)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990~1998年粮食增长与耕地面积增长的关系密切 B.图示变化趋势缓解了我国北方地区水土资源的矛盾C.粮食生产区域波动小,粮食生产的投入与产出稳定 D.图示情况加剧了我国“北粮南运”的粮食流通格局
【解析】(1)注意两图对应的纵、横坐标上的刻度值不同,在此基础上再认真判读即可。(2)秦岭—淮河大体与34°N一致,故该省至少有局部区域在秦岭-淮河以北。而湖北、重庆、江西均在秦岭—淮河以南。(3)1990~1998年耕地重心西移,而粮食产量重心东移,故两者关系不密切,A选项错误。耕地重心、粮食产量重心均往北移,意味着北方地区承担着粮食生产的主要任务,加剧水土资源不匹配这一矛盾,B选项错误;同时也加剧了“北粮南运”的粮食流通格局;D选项正确。粮食产量重心变化幅度大,说明粮食生产区域波动大,进而推断我国粮食生产的投入与产出不稳定;C选项错误。【解析】(1)注意两图对应的纵、横坐标上的刻度值不同,在此基础上再认真判读即可。(2)秦岭—淮河大体与34°N一致,故该省至少有局部区域在秦岭-淮河以北。而湖北、重庆、江西均在秦岭—淮河以南。(3)1990~1998年耕地重心西移,而粮食产量重心东移,故两者关系不密切,A选项错误。耕地重心、粮食产量重心均往北移,意味着北方地区承担着粮食生产的主要任务,加剧水土资源不匹配这一矛盾,B选项错误;同时也加剧了“北粮南运”的粮食流通格局;D选项正确。粮食产量重心变化幅度大,说明粮食生产区域波动大,进而推断我国粮食生产的投入与产出不稳定;C选项错误。 答案: (1)A(2)B (3)D
聚焦点二 结构图的判读 结构图是某些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比例关系的一种形象直观的地理图像展示,常见的有扇形结构图、饼状结构图、矩状结构图等,其地理内涵十分丰富。在判读结构图时应灵活运用归纳、对比、推理、综合分析等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归纳总结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仔细读图,认识结构图的组成要素,认识各要素的比率及比率大小关系,进而归纳总结出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 2.对地理事物结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应对策。
3.采用对比法对地理事物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1)纵向对比,即同一地理事物在不同时间的结构特征进行对比,认识其发展变化;(2)横向对比,即不同地理事物结构特征的差异。
例2:(2012·自贡市三模)下图是我国1978年和2007年能源生产总量及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例2:(2012·自贡市三模)下图是我国1978年和2007年能源生产总量及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1978年和2007年我国能源生产构成的共同特点是()(1)1978年和2007年我国能源生产构成的共同特点是() A.以煤炭为主 B.以石油为主 C.天然气比重上升 D.原煤的比重下降 (2)有关1978年到2007年我国能源生产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煤的生产量略有下降 B.原油产量下降幅度最大 C.非矿物能源增长了约2倍 D.天然气产量增长了约4倍
(3)图示所示我国原油生产构成下降,但总量增加,其原因是()(3)图示所示我国原油生产构成下降,但总量增加,其原因是() A.原油的需求量减少 B.国际原油日益紧张 C.能源生产总量大增 D.新能源的大量使用
【解析】第(1)题,1978和2007年的能源生产构成中,原煤比重均在70%以上,A选项正确。第(2)题,该题易因混淆相对数据和绝对数据而误选。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增加,原煤在能源生产结构中的比重增加,故原煤生产量增加;经计算可知1978年原油产量约14876万吨标准煤,2007年原油产量约26605万吨标准煤,故原油产量增加;非矿物能源指风电、水电、核电,其1978年产量约1946万吨标准煤,2007年产量约19306万吨标准煤,增长了约9倍;A、B、C选项错误。1978年天然气产量约1820万吨标准煤,2007年其产量约9182万吨标准煤,增长了约4倍,D选项正确。【解析】第(1)题,1978和2007年的能源生产构成中,原煤比重均在70%以上,A选项正确。第(2)题,该题易因混淆相对数据和绝对数据而误选。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增加,原煤在能源生产结构中的比重增加,故原煤生产量增加;经计算可知1978年原油产量约14876万吨标准煤,2007年原油产量约26605万吨标准煤,故原油产量增加;非矿物能源指风电、水电、核电,其1978年产量约1946万吨标准煤,2007年产量约19306万吨标准煤,增长了约9倍;A、B、C选项错误。1978年天然气产量约1820万吨标准煤,2007年其产量约9182万吨标准煤,增长了约4倍,D选项正确。
【解析】第(3)题,根据“原油生产构成(%)×能源生产总量(万吨标准煤)=原油总产量(万吨标准煤)”可知C选项正确。【解析】第(3)题,根据“原油生产构成(%)×能源生产总量(万吨标准煤)=原油总产量(万吨标准煤)”可知C选项正确。 答案: (1)A(2)D (3)C
【技巧点拨】相对数据与绝对数据 地理数据是对重要地理事物的定量表述,主要有绝对数据、相对数据等。绝对数据是指明或者表示地理事物的数量或数量范围的数据,它们在研究地理问题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东西半球的划分经度、南北回归线的纬度等。相对数据指比例数据、顺序数据等,强调各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 “不同类型的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是考纲说明中明确规定要求掌握的技能。相对数据与绝对数据一定要借助该地理事物的基数才能相互转换。利用相对数据、绝对数据这一差异可以设置迷惑性大的选项,解题时应加以注意。
【变式训练2】 (浙江新高考联盟第二次联考)下图为浙江省1985年~2010年的三次产业从业人口比重三角坐标图。完成(1)~(2)题。
(1)图中反映的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是( ) ①产业结构调整 ②城市化水平提高 ③人口数量增长 ④农业产值下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第二产业从业人口比重增长最快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口比重增长最慢的时间段分别是( ) ①1985年~1990年 ②1990年~1995年 ③1995年~2000年 ④2000年~2005年 ⑤2005年~2010年 A.②和③ B.④和③ C.①和⑤ D.④和④
聚焦点三 GIS图层判读 高考试题中的GIS图层是同一空间区域的专题地理要素图层,判读时需把握两个要点: 1.根据设问要求,将相应GIS专题地理要素图层叠加,判读多个地理要素在同一空间区域的位置关系; 2.根据设问要求,结合相关的地理原理、规律分析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例3:(2012·北京市西城区5月质检)下图为中国西南某区域不同地理要素图层。读图,回答(1)~(2)题。例3:(2012·北京市西城区5月质检)下图为中国西南某区域不同地理要素图层。读图,回答(1)~(2)题。
(1)该区域() A.①地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B.②地适宜种植小麦 C.高级住宅区集中在③地 D.钢铁厂布局在④地 (2)据图推断() A.居民点向东南方扩展 B.森林面积扩大,酸雨危害减弱 C.GIS可应用于道路规划 D.湿地面积减少,地下水源增加
【解析】第(1)题,我国西南区域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其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水稻;④地靠近居民区,在此建钢铁厂会对居民区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A、B、D选项错误。③地是后期发展形成的,远离居民点主要分布地区,且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和湿地,环境优美,宜布局高级住宅区,C选项正确。第(2)题,结合图中的指向标,对比两图可知城市向东北方向发展;两图中的林地面积相差不大,酸雨危害的增强在于人类排放的酸性气体增加;湿地面积减少,地表水量减少,下渗补给量减少,故地下水源会减少;A、B、D选项错误。【解析】第(1)题,我国西南区域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其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水稻;④地靠近居民区,在此建钢铁厂会对居民区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A、B、D选项错误。③地是后期发展形成的,远离居民点主要分布地区,且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和湿地,环境优美,宜布局高级住宅区,C选项正确。第(2)题,结合图中的指向标,对比两图可知城市向东北方向发展;两图中的林地面积相差不大,酸雨危害的增强在于人类排放的酸性气体增加;湿地面积减少,地表水量减少,下渗补给量减少,故地下水源会减少;A、B、D选项错误。 答案: (1) C(2) C
【技巧点拨】GIS图层判读小技巧 当试题情境中的GIS图层为多幅表示单一地理事物的网格状图时,以其中某幅图为底图,将其他图层中涉及设问要求的地理要素画到底图上。这样更利于认识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内在联系。
【变式训练3】 (2012·湖北黄冈中学5月质检)栅格模式是储存分析地理空间数据的主要方式之一。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同地理图层的栅格图,每格实际面积约100平方千米。读图完成(1)~(2)题。
(1)EⅤ区域最可能是( ) A.丘陵 B.耕地 C.海域 D.沙漠 (2)该地规划修建大型山水生态公园,最适宜的区域是( ) A.ⅠB B.ⅡC C.ⅣD D.ⅢE
【解析】将第1、2幅图的内容绘制到第3幅图中,可迅速解题。第(1)题,河流戛然而止,说明该地有蓄水能力,要么是湖泊水库,要么是海域。第(2)题,“大型山水生态公园”一是占地面积广;二是要临近山、水;三要靠近城市;综合判断“ⅡC”最符合条件。【解析】将第1、2幅图的内容绘制到第3幅图中,可迅速解题。第(1)题,河流戛然而止,说明该地有蓄水能力,要么是湖泊水库,要么是海域。第(2)题,“大型山水生态公园”一是占地面积广;二是要临近山、水;三要靠近城市;综合判断“ⅡC”最符合条件。 答案: (1)C(2)B
聚焦点四 表格资料的判读 表格是地理统计信息资料的分类展示形式。解读表格资料时,要能解释或说明表格中地理事物的形成与变化的原因,要能总结或类比表格中不同地理事物的特征与差异。解读表格资料应注意的三个事项: 1.抓主要线索,综合分析、认识地理规律。 2.对地理统计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 重在认识统计数据反映出的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即定性认识。一般而言,大多数试题可直接观察、分析到地理事物的强弱、大小、多少等规律变化。
聚焦点四 表格资料的判读 若题目要求定量分析,则需要利用统计数据进行计算得出定量认识,并进一步完成定性分析。 3.注意对表格中地理事物进行横向类比分析。 类比分析地理事物的相同、相异、相反、相似点,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地理事物的共性,更深刻地认识地理事物的特点。
例4:(2012·湘潭市四模)下表为影响M城市房价的因素及权重,据表格回答(1)~(2)题。例4:(2012·湘潭市四模)下表为影响M城市房价的因素及权重,据表格回答(1)~(2)题。
(1)交通条件因素在房价的影响权重比较低,最可能是因为()(1)交通条件因素在房价的影响权重比较低,最可能是因为() A.城市规模较小 B.城市人口密度大 C.城市繁华 D.城市路网发达 (2)有关M城市房地产管理与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房地产开发商关注环境质量 B.人口状况对二手房和新房影响差异小 C.市场供求对新房房价影响最大 D.地理位置对二手房、新房的影响差异大
【解析】第(1)题,城市路网发达将使交通便利成为区域内的普遍条件而不是特定条件,人们无需刻意追求交通便捷这一区位,从而导致交通条件对房价影响小。第(2)题,解答此题需对表格中各影响因素进行排序,比较各影响因素权重的主次性和数值大小。A、C选项考查各影响因素的权重作用的大小,应侧重主次判断;B、D选项考查各影响因素权重的数值差异,应侧重比较数值大小。【解析】第(1)题,城市路网发达将使交通便利成为区域内的普遍条件而不是特定条件,人们无需刻意追求交通便捷这一区位,从而导致交通条件对房价影响小。第(2)题,解答此题需对表格中各影响因素进行排序,比较各影响因素权重的主次性和数值大小。A、C选项考查各影响因素的权重作用的大小,应侧重主次判断;B、D选项考查各影响因素权重的数值差异,应侧重比较数值大小。
【解析】环境质量对二手房、新房影响程度的权重分别排在第2、1位,说明房地产开发商注重环境质量,A选项正确。市场供求对新房的影响权重排在各影响因素中的第2位,不是影响最大的,C选项错误。人口状况对二手房、新房的影响权重分别是10.20%、0.02%,差异大;地理位置对二手房、新房的影响权重分别是14.02%、16.07%,差异小;B、D选项错误。【解析】环境质量对二手房、新房影响程度的权重分别排在第2、1位,说明房地产开发商注重环境质量,A选项正确。市场供求对新房的影响权重排在各影响因素中的第2位,不是影响最大的,C选项错误。人口状况对二手房、新房的影响权重分别是10.20%、0.02%,差异大;地理位置对二手房、新房的影响权重分别是14.02%、16.07%,差异小;B、D选项错误。 答案:(1) D(2) A
【技巧点拨】常见的地理计算 统计图表的目的之一就是定量分析各地理事物,因此常与地理计算联系在一起。常见的地理计算类型有: (1)比例尺的计算,包括比例尺的三大要素的相互换算、经纬网图中实际距离的计算等; (2)等高线地形图中的高度计算,包括陡崖的相对高度计算、水库大坝高度计算等; (3)温度计算,包括利用气温递减率计算某一高度的气温、利用地温递增率计算某一深度的地温等;
【技巧点拨】常见的地理计算 (4)时间的相关计算,包括地方时、时区、区时计算和逆向的根据时间推算经度,两天不同日期范围计算等; (5)昼夜长短的相关计算;包括昼长与日出、日落时间的相互换算、光照图中的昼长计算、极昼极夜的纬度推算等;
【技巧点拨】常见的地理计算 (6)正午太阳高度的相关计算,包括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建筑物合理间距的计算、根据正午太阳高度推算纬度等; (7)人口密度计算; (8)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计算; (9)森林覆盖率计算; (10)各类构成比例的计算,包括农业产值构成计算、工业产值构成计算、能源消费构成计算等。
【变式训练4】 (2012·红河州二模)香水百合是一种长日照花卉,其开花期对日照时长非常敏感。在自然状态下,当日照时长长于14小时30分钟时香水百合才进入开花期,花期约3个月左右。下表为北京市不同日期的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据此完成(1)~(2)题。
(1)在自然状态下,香水百合在北京市进入开花期的时间可能是( ) A.2月底 B.5月底 C.8月底 D.11月底 (2)在自然状态下,北京市的香水百合在开花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墨累—达令盆地农场主忙于收割小麦 B.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珀斯正值少雨季节 D.天山牧民在云杉林以上牧场放牧
【解析】第(1)题,据表中日出、日落时间可计算出3月1日北京昼长为11小时20分钟,6月1日北京昼长为14小时49分钟;再结合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可知5月底北京昼长最有可能超过14小时30分钟。第(2)题,继上题分析可知设问中将时间限定为北半球夏季。墨累—达令盆地种植冬小麦,于北半球的春季收割小麦;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为北半球冬半年;珀斯位于澳大利亚的西南角,为地中海气候,其少雨季节为北半球冬季;A、B、C选项错误。在夏季,为了追求凉爽舒适的放牧环境,天山牧民会在云杉林以上牧场放牧,D选项正确。【解析】第(1)题,据表中日出、日落时间可计算出3月1日北京昼长为11小时20分钟,6月1日北京昼长为14小时49分钟;再结合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可知5月底北京昼长最有可能超过14小时30分钟。第(2)题,继上题分析可知设问中将时间限定为北半球夏季。墨累—达令盆地种植冬小麦,于北半球的春季收割小麦;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为北半球冬半年;珀斯位于澳大利亚的西南角,为地中海气候,其少雨季节为北半球冬季;A、B、C选项错误。在夏季,为了追求凉爽舒适的放牧环境,天山牧民会在云杉林以上牧场放牧,D选项正确。 答案: (1)B(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