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0 likes | 838 Views
市场没有失败. -----[ 美 ] 布里安 ·P. 辛普森. 当代经济学教科书中的“市场失败”. 当代经济学教科书中的“市场失败” 垄断 反托拉斯法与掠夺性定价 外在性 政府对产品安全和质量的监管 环保主义 经济不平等 公共产品 不对称信息. 布里安 ·P. 辛普森. 加州拉荷亚的国立大学( National University )的助理教授。 兴趣集中于自由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社会的 哲学 基础。
E N D
市场没有失败 -----[美] 布里安·P.辛普森
当代经济学教科书中的“市场失败” • 当代经济学教科书中的“市场失败” 垄断 反托拉斯法与掠夺性定价 外在性 政府对产品安全和质量的监管 环保主义 经济不平等 公共产品 不对称信息
布里安·P.辛普森 • 加州拉荷亚的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的助理教授。 • 兴趣集中于自由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哲学基础。 • 拥有乔治·梅森大学的哲学博士与文学硕士学位,佩珀代因大学(Pepperdine University)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和雪城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的航空航天工程学士学位。
主要观点 • 对市场的批评建立在不合理的判断标准和有缺陷的经济学论点之上。(比如错误的道德准则) • 自由市场存在与人们自愿生产并交易产品及服务。 • 唯一道德的社会体系是自由放任的自由市场。 • 失败的是政府,而不是市场。
自由市场经济 • 基本特征:它有生产手段的私人所有制,禁止动用任何来自人际关系的暴力(比如最低工资,抢劫) • 自由意味着免于外界的强力。自由不意味着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 保护个人权利和禁止动用暴力紧密联系。 • 通过自愿交易,人们从劳动分工中获益。 • 自由市场经济是唯一道德的社会体系。
道德观点: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 • 利己的选择是道德的。 • 避免利他的行为,才能改善自己的生活与幸福。 • 人们的理性自私之间没有矛盾。 • 以长远或理性的方式行事才符合个人利益。 • 利他主义者的道德准则是死亡的道德,利己主义是生命的道德。
计划经济与混合经济 • 计划经济建立在利他主义的道德标准上,任何一个计划经济体都会导致灾难。 • 混合经济导致经济上的无效率和低生活水平(控制存在)。 • 如果不接受自由市场经济,混合经济会导致计划经济或其他形式专制。
垄断 第一个反对自由市场的断言: 自由市场产生得到垄断力量的大型企业。这种"垄断力量”导致经济上更没有效率,生产力更低,物价更高,生活水平更低。因此,政府必须介入进来恢复竞争。 反驳: 思考: 1. 所谓的垄断是不是正真意义上的会造成这些后果的垄断? 2. 政府所要恢复的竞争又是什么样的竞争?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能带来更高生产效率,更高生活水平的竞争? 作者: 对竞争与垄断的不合理理解,从根本上说,这是基于错误的利他主义观点以及对概念的不合理理解。 事实上,自由市场使得在任何行业都可能存在最大程度的竞争,偏离了自由市场,以增进竞争名义进行的政府干预实际上降低了竞争程度,才会带来这些不良后果。
垄断的概念 两个垄断的概念 • 经济概念: 在给定的一个地理区域,一种商品只有一个供应商时就有了垄断。 • 政治概念: 政府动用强力来为一个或多个销售者保留市场或一部分市场时,垄断就产生了。 思考:哪一种概念是合理的?
大部分人正是因为接受了垄断的经济概念导致错误地相信垄断产生于自由市场,然而这种概念是不合理的大部分人正是因为接受了垄断的经济概念导致错误地相信垄断产生于自由市场,然而这种概念是不合理的 • 思考: 为什么经济概念是不合理的? • 作为判断标准 • 经济概念产生混乱,没有一个客观的界定标准,会引起主观的武断的判断。 • 政治概念是一个客观准确地概念,因为对于哪个企业是垄断企业,他不会产生主观和武断的结论。 2. 从概念的性质来看 • 概念是一种通过的最本质特征对事物进行分类的工具,形成概念时,基于非本质特征将根本不同的东西放在一起会产生更大的混乱。 • 垄断的经济概念从根本上把不同的东西归在一起了。即把通过进行自由交易而获得主导地位的公司与通过政府暴力获得优势地位的公司归在一起。这个概念建立在公司规模这一非本质特征之上,而忽略了这些公司是如何获得优势地位的。 • 经济概念的垄断是建立在自愿交易的基础上,是竞争导致的的结果;政治概念的垄断政府限制竞争导致的结果。经济概念将竞争导致的情况与限制竞争导致的情况归在一起,导致判断出错。 • 垄断应是一个用于鉴别竞争缺失或受到限制的情况的概念,不能用他来定义竞争导致的结果的情况 • 结论:经济概念的垄断从本质上说就不是真正的垄断。
竞争的概念 • 经济垄断是基于对竞争的不合理理解产生的 • 反对自由市场者所接受的竞争——完全竞争 • “完全竞争”是用来描述一个行业可以存在的竞争“理想”形式的术语。 • 一个行业是完全竞争,具有五个特征: • 这个行业中没有明显地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 • 有大量的小规模生产商 • 每个公司生产标准化的统一产品 • 存在完全信息 • 完全竞争的公司必须是价格接受者 • 因而,反对自由市场者认为当自由市场产生一个大规模生产商时竞争被破坏,垄断就产生了 思考:完全竞争是否是一个合理的竞争概念?
完全竞争的实际性质: 1. 所有产品必须相同 通过生产差异化产品获取竞争力是一种竞争手段,完全竞争排除了这种手段 2.必须有大量的小公司 积极降低成本、通过获得规模经济而取得竞争优势是一种竞争手段。 大量小公司意味着更低的生产力和生活水平。 3. 没有明显地进入与退出壁垒 两种壁垒的区别:自然的与政府强加的壁垒 自然的:如高资本需求,品牌忠实度,专业知识,都是竞争与自由交易的一部分。 政府强加的:如执照法、独家特许经营权、关税、配额与补贴,妨碍竞争与自由交易,通过动用暴力来获得。 4、完全信息 有些竞争是关于信息与知识的竞争,信息完全排除了这种竞争。 5、生产商是价格接受者 持续降低成本定下更低的价格,从而获得竞争优势,这是一种竞争形式。 • 一个好的竞争概念应该是建立在对抗的基础上的,竞争意味着努力在生产与自由交易中胜过竞争者 • 结论:完全竞争不是竞争的理想形式,它实际上意味着所有竞争的缺失。 • 以完全竞争作为竞争的标准,就会产生垄断的经济概念,为了摒弃垄断的经济概念,就必须同时摒弃完全竞争的概念。
完全竞争与经济垄断的伦理基础 • 经济垄断和完全竞争的概念是平等主义者提供的,支持它的伦理标准是:利他主义 • 利他主义:个人为了他人牺牲自己是品德高尚的行为。 • 完全竞争是一种消除个人竞争意识的尝试,是一种建立在彻底的集体主义基础上的竞争。 • 自由市场的哲学基础——个人主义:个人是价值的基本单位,每个人对自己的生命都 有一种道义上的权力,不 应该强迫他们为某个群体或集体而活或为他们做出牺牲。 反对自由市场 利他主义与集体主义 经济垄断与完全竞争 拥护自由市场 利己主义与个人主义 政治垄断与对抗竞争
进入壁垒 • 实际构成垄断的是什么? • 哪些东西不参与构成垄断? • 两种进入壁垒形式:自然or政府强加
专利、版权与商标 • 即使人们仅仅基于垄断的经济概念,因为它们造成了进入壁垒就通常认为它们会引起垄断,专利、版权、与商标保护也不会引起垄断。 • 取消专利和版权,一个经济体可能在短期内受益,但这会导致长期的损失。取消商标也会由于降低效率、质量和商品供应而降低生活水平。 • 保护专利、版权与商标的根本理由是保护个人权利,不保护则会在实际上造成垄断。
特许权 • 独家政府特许权 • 在某一特别领域,政府给某一生产商授以特权,使其成为某一种产品的独家提供者。 • 私人特许权 • 并不造成对垄断的授权,实际上是竞争的一部分。
政府所有及补贴企业 • 动用暴力来为这些组织提过资金(税收),并保护它们面与竞争。
规模经济 • 进入壁垒,但远不会造成垄断力量,是竞争过程的一部分。 • 规模经济的取得是通过激烈的竞争降低成本而实现的。 • 但如果政府为新公司提供竞争所需的资本和知识,会造成垄断。
资源的独自控制 • 通过自愿交易获得对资源的独自控制,并不造成垄断。 • ☆实际的(政治的)垄断并不取决于一种商品只有一个生产商,取决于竞争是否在被强制限制着。
网络效应 • 网络外在性 • 某些产品对于消费者的价值随着销售产品单位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 进入壁垒但不会造成垄断力量。
结论 • 垄断不是由自由市场引起的,只是由政府对自由市场的干预造成的。
托拉斯是什么? 19世纪晚期将公司合法地联合或合并起来的一种方法 多家公司将股权交付给第三方受托人 使规模经济成为可能,带来更高的生产力、更快的经济进步速度和更低的物价
为何人们需要《发托拉斯法》 对于垄断的不断增长的恐惧—对经济垄断、政治垄断的错误判断 对具有某些社会主义的特征的恐惧—对巨型组织的恐惧
经济与政治权力 政治权力与经济权力的概念 一个人或组织获得经济权力对任何人都是有益的 一个人或组织获得政治权力对其他人都是有害的 妥善区分两种权力
什么是《反托拉斯法》 《谢尔曼法》 《克莱顿法》 《联邦贸易委员会法》 《罗宾逊—帕特曼法》
反托拉斯法的本质 主观和随意性 违反自愿的原则,牵涉暴力的运用 案例:微软的故事 形成新的垄断力量
掠夺性定价 定义:一个较大的公司能够临时降低其价格到其成本之下,以此来损害一个较小的竞争对手,或者使其破产。当这个行业中没有其他公司时,这家较大的公司可以在后来提高价格并赚取更高的利润。 为何公司不运用掠夺性定价策略 为什么即使有公司采取掠夺性定价们通常也会失败
什么是外在性 • 外在性是购买或出售一种商品或服务者之外的人所强加的成本或授予的利益。外在性的接受者既没有受到强加给他的成本的补偿,他也不用支付因授予给他的利益付出代价。--《市场没有失败》 • 如果一个消费者直接关注另一个经济行为人的生产或消费,我们就说这种经济情形包含了消费外部效应。 • 生产外部效应发生在一个厂商的生产可能性受到另一个厂商或消费者的选择影响的时候。---《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 • 当经济当事人的行为以不反映在市场交易之中的某种方式影响另一个当事人行为时,就会产生外部性。---《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拓展》
为何由于外在性有人宣称市场是失败的 • 据称,所谓的市场失败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市场提供了太多产生负外在性的商品和太少产生正外在性的商品。 • 在正外在性和负外在性两者中,据说市场没能获得某些交易中的所有效果,这样,所说商品的市场价格不能反映与这些商品相关的所有成本与收益。
外在性的经济含义 • 假设所有制造“负外部性”的人都应当承担他们强加给他人的成本,所有带来“正外部性”的人都都因他人带来益处而得到补偿,这必将导致经济停滞或衰退!!!! • 假设正面的和负面的外在性都如实承担了相应的补偿,必将导致一系列的无穷尽的补偿费用,产量却微乎其微,人们的生活也会相当低。这样的结果无论如何也算不上成功吧。
负外在性的解决办法 • 对一个人或其财产造成明显的有形伤害,并且能够追溯出一个人或协同行动的一群人的行为。 • 负外在性强加在一些人身上,但不能追溯到某个人或某群协同行动的人。 • 人们必须同时考虑摆脱负外在性的成本。
正外在性的解决方法 • 政府不应强制增加创造正外在性商品的供应,因为这侵犯了个人权利,这导致某些人(比如纳税人)为其他人(比如生产受纳税人补贴的商品的受益人)。
“外在性”概念的更深层次分析 • 概念的不合理性质:一个概念不应该将实体之间的根本区别抹去、忽视或置于次要地位。 • 荒谬性 • 外在性的利他主义与集体主义本性
结论 • 外在性观点并没有为市场失败提供任何证据。正如所有反对市场的观点一样,这个观点提供的唯一失败证据是当代经济学家与其他知识分子在接受正确概念与理念方面的失败。舍弃外在性观点,获得对保护个人权利重要性的理解,人们将朝着在稳固的基础上确立经济科学迈出一大步。
反对自由市场的论断 • 市场不能提供足够的安全和质量水平,以及弥补这些所谓的不足,政府监管是有必要的 • 假如没有政府监管,廉价、不安全的产品以及糟糕的工作环境将对很多人造成伤害 • 市场失败需要政府介入来校正
政府监管的经济效应 • 对产品和服务的监督 增加成本 提高价格 减小交易规模 限制选择范围 • 对工作环境的监督 减少工资 降低生活水平!
没有政府监管,会发生什么呢? • 竞争会保证各行各业能提供令消费者满意的服务 • 欺诈和其他犯罪行为将会减少 • 出现评级企业来对产品的质量进行评定 • 为不同偏好和不同经济承担力的消费者提供产品
监管造成的伤害 • 执照法 • 安全气囊 • 食品和药品管理局 • DDT • 监管会导致极权!
怎么样才能获得更高的安全性和质量水平? • 利益驱动 • 更高的生产力 • 鼓励竞争
对政府监管的理性分析 • 强制要求生产商为消费者牺牲 • 否定人类思想的作用和重要性
结论 • 自由市场可以达到更高的生产力和经济发展速度 • 自由市场能提高产品的安全和质量水平 • 自由市场能使人们自由地选择最适合他们的安全性能和安全水平的产品
环保主义反对市场的论断 • 自由市场导致人们按理性自由行事将会破坏环境 • 需要政府干预市场,限制人们的行为
环保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分析 • 经济发展倾向改善人们生活于其中的环境 • 对环境的不同定义 • 环境监管的影响 • 在自由市场上如何保护环境 • 如何解决污染(例如雾霾)
环保运动的智识破产 • 环保主义的根本思想 自然存在内在价值 人类应该为自然牺牲的信念 • 绿色的环保主义比红色的社会主义还要低劣
环保主义所提出的不合理主张 • 世界人均粮食产量减少 • 全球变暖 • 自然资源 • 酸雨 • 物种灭绝 • 臭氧损耗 • D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