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N D
第一章 体 操 概 论 教 案授课对象:04授课时间:2学时 主讲教师:马飞●教学目标:一、了解体操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学习内容和教学要求,对本课程有个总体的认识。二、掌握体操概念、体操内容、体操分类和体操特点等基本知识,对体操有个清晰的总体认识;初步了解国内外体操发展状况。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知识与经验的能力。●教学设计思路:一、本章教学我们一般都安排在体操课程的第一次课上(即未上技术课前),因此本次课在讲授第一章的内容前,需留有一定的时间介绍本课程的教学计划与要求,使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内容与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在学习本章之前,学生对体操运动都有不同程度的初步认识。因此,本章教学应在学生已有的体操知识结构基础上,帮助学生重新整合已有的知识,吸纳部分新的体操知识,最终形成新的体操知识结构,进一步提高对体操运动的认识,
为今后的体操课程学习打下基础。三、根据以上的分析,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只有在学生的思维积极参与的情况下,才能保证使学生通过教学形成新的合理的体操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对体操的认识。四、要达到以上的目的,就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中利用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对已有的体操知识重新整理,以便吸纳新的体操知识,构建新的体操知识体系。五、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可充分展示各种图像的有点,将采集来的一定数量的体操图,根据教学的需要挂上去,使一些抽象的概念更为直观化,同时还可使学生产生新鲜的感觉,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为体操的概念、内容、分类与特点,难点为体操分类。为今后的体操课程学习打下基础。三、根据以上的分析,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只有在学生的思维积极参与的情况下,才能保证使学生通过教学形成新的合理的体操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对体操的认识。四、要达到以上的目的,就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中利用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对已有的体操知识重新整理,以便吸纳新的体操知识,构建新的体操知识体系。五、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可充分展示各种图像的有点,将采集来的一定数量的体操图,根据教学的需要挂上去,使一些抽象的概念更为直观化,同时还可使学生产生新鲜的感觉,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为体操的概念、内容、分类与特点,难点为体操分类。
●教学内容、教法与教学组织前言(10分钟)一、体操的地位(一)体操在我国竞技体育中的地位1.在各种国际大赛上,尤其是奥运会上屡夺金牌84年23届洛杉矶5\1588年24届汉城1\592年25届巴塞罗那2\1696年26届亚特兰大1\1600年27届悉尼3\282.为难美项目培养人才:技巧、艺术体操、健美操、蹦床、跳水、高台跳雪甚至舞蹈、杂技等输送人才。(二)在群众体育中的地位:是大众体育的主要活动内容,如广播体操、健美操和各种实用性练习。(三)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1.具有独特的健身功能:发展平衡、灵敏、协调、力量等身体素质;发展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培养各种应急能力。●教学内容、教法与教学组织前言(10分钟)一、体操的地位(一)体操在我国竞技体育中的地位1.在各种国际大赛上,尤其是奥运会上屡夺金牌84年23届洛杉矶5\1588年24届汉城1\592年25届巴塞罗那2\1696年26届亚特兰大1\1600年27届悉尼3\282.为难美项目培养人才:技巧、艺术体操、健美操、蹦床、跳水、高台跳雪甚至舞蹈、杂技等输送人才。(二)在群众体育中的地位:是大众体育的主要活动内容,如广播体操、健美操和各种实用性练习。(三)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1.具有独特的健身功能:发展平衡、灵敏、协调、力量等身体素质;发展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培养各种应急能力。
二、教学安排:(一)教学时数:一学年,90~100学时。两学期,每周4节课(两大次课)。共4.5学分。(现分为“基本体操”和“体操”两门课程)(二)教学内容:1.理论:8章2.技术:4个项目:技巧、跳马、单杠、双杠。3.教学技能:队列、广播操、编操与带操、保护帮助、教学实习。(三)考核:理论(30%)、技术(50%)技能(20%)二、教学安排:(一)教学时数:一学年,90~100学时。两学期,每周4节课(两大次课)。共4.5学分。(现分为“基本体操”和“体操”两门课程)(二)教学内容:1.理论:8章2.技术:4个项目:技巧、跳马、单杠、双杠。3.教学技能:队列、广播操、编操与带操、保护帮助、教学实习。(三)考核:理论(30%)、技术(50%)技能(20%) 2.在各级学校体育课程中占有较大的比例。3.在体育教育专业中的地位:主干课程,培养体育教师的门面功。
体操一词的来源: • 体操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Gymnastike,意为裸体。相传古希腊人多是赤裸着身体进行锻炼的。古希腊人将锻炼、运动竞技及游戏的一切身体活动,如走、跑、跳、投掷、攀登、摔跤、舞蹈、骑马和军事训练中的游戏等统称为体操。进入19世纪,欧美各国相继出现众多新的体育项目,建立起“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这一新概念。于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体操”和“体育”两词并存,相互混用。在我国,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也以“体操”一词来指近代体育,如当时学校的体育课被称为“体操科”,一直沿用到1922年。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由于体育运动的发展, “体育”一词逐步代替了“体操”,体操成为具有自身特点的、独立的体育运动项目。 • 在讲体操概念之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体操与其它运动的项目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即它的本质特征是什么?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加深对体操概念的理解。 • 体操概念:体操是通过徒手、持轻器械或在器械上完成不同类型与难度的单个动作、组合动作或成套动作,充分表现人体控制能力,具有一定艺术要求的体育运动项目。
第一节 体操一词的来源、概念及其任务(10分钟) • 体操的任务: • 1.普及体操促进健康 • 2.提高技术为国增光 • 3.促进形体与心理美 • 4.培养良好意志品质
第二节 体操的内容(10分钟) 提问:你知道体操都包括那些内容?通过这一问题共同回顾整理已有的体操知识。 体操是一项内容十分丰富的体育运动项目。根据体操练习的特征和对人体产生的主要作用,体操的内容包括: 一、队列队形练习 队列队形练习分为队列练习和队形练习两部分。队列练习有原地队列动作和行进间队列动作。队形练习有图形行进、队形变换、散开和靠拢等。 二、徒手体操 徒手体操包括单人动作、双人动作和多人动作。它是体操中最基本的练习,动作简单易练,不受场地和器材条件的限制;易于普及,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如广播体操和生产操。 三、轻器械体操 轻器械体操是在徒手体操的基础上,通过手持哑铃、实心球、体操棍、跳绳、火棒、沙袋等轻器械,充分利用器械特点进行的身体练习。 四、器械体操 由于历史的原因,器械体操被专门用来指竞技体操中的各个器械
项目,包括单杠、双杠、吊环、鞍马、平衡木、高低杠等。项目,包括单杠、双杠、吊环、鞍马、平衡木、高低杠等。 除了竞技体操中的器械体操之外,还有许多用于增强体质、健身和掌握实用技能的众多专门器械体操。如肋木、吊绳(竿、梯)、浪木、平梯、体操凳、多功能器械以及各种练习器等。专门器械体操练习和器械体操中的简易基础动作一起,成为大众体育活动中普及实用、简单易学的健身项目之一。 五、技巧运动 技巧运动包括滚动、滚翻、平衡、倒立、手翻、空翻等动作。技巧比赛主要包括翻腾、抛接、造型和舞蹈等动作。 六、跳跃 跳跃包括以下肢为主的一般跳跃和上下肢结合的支撑跳跃。 七、蹦床运动 蹦床运动是体操、跳水等运动的辅助训练手段,也是竞技运动项目之一,同时,在休闲体育娱乐活动中也深受广大儿童和青少年的喜爱。 八、艺术体操 艺术体操也称韵律体操,是女子特有的、符合女子生理心理特点的、艺术性很强的体操项目,是由徒手或持轻器械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的身体练习。正式比赛所用的器械有绳、圈、球、棒、带等。 九、健美操 健美操是融体操、舞蹈和音乐于一体,通过徒手和使用健美器械的身体锻炼项目。国内外也称其为“节奏体操”、“有氧体操”、“身体娱乐”、“迪斯科操”等。 十、团体操 团体操是以体操内容为主体的大众性表演项目。
第三节 体操的分类(20分钟) • 在讲体操分类之前,先简介分类的一般要求,阐明不同依据可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 • 对体操的分类主要有以下两种: • 第一,依身体练习形式的不同,可将体操分为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器械体操及专门器械体操三类(表1-1)。 • 表1-1 按身体练习形式的体操分类 • 徒手体操 轻器械体操 器械体操及专门器械体操 • 广播操 硬器械类 单杠 蹦床 • 健美操 软器械类 双杠 肋木 • 技巧运动 吊环 吊绳 • 一般跳跃 鞍马 浪木 • 队列队形练习 平衡木 平梯 • 自由体操 高低杠 体操凳 • 支撑跳跃 多功能器械
第二 根据体操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可将体操分为以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全面发展的基本体操;以充分挖掘人体潜能,提高运动成绩的竞技性体操;以一定的主题思想进行宣传教育的团体操三(表1-2)。 • 表1-2 按体操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分类 • 基本体操 竞技性体操 团 体 操 • 健身健美体操 竞技体操 小型团体操 • 医疗康复体操 技巧运动 中型团体操 • 运动辅助体操 艺术体操 大型团体操 • 实用技能体操 蹦床运动 • 竞技健美操
一、基本体操 • 凡是为了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姿态的正确形成与基础身体素质的发展,提高人体基本活动能力所采用的体操练习内容,均属于基本体操。基本体操包括队列队形练习、徒手体操、健美操、轻器械体操、器械体操的简易练习、专门器械体操、一般跳跃、技巧的简易练习等内容。 • 二、竞技性体操 • 竞技性体操是竞技体操、技巧运动、蹦床运动、艺术体操、竞技健美操等5个独立比赛项目的总称。竞技性体操各项目的比赛内容分类见表1-3。 • 表1-3 竞技性体操各项目的比赛内容分类表 • 竞技体操 艺术体操 技巧运动蹦床运动 竞技健美操 • (女子项目) • 1.男子项目(六项) 绳 男子单人(注1) 1.蹦床 男子单人 • 自由体操 鞍 马 圈 女子单人(注2) 男子个人 女子个人 女子单人 • 吊 环 跳 马 球 男子双人 男子同步 女子同步 混合双人 • 双 杠 单 杠 棒 女子双人 2.小型双蹦床 三人(男三;女三;混合) • 2.女子项目(四项) 带 男女混合双人 男、 女个人 混合六人(男三;女三) • 跳 马 高低杠 女子三人 3.单跳 • 平衡木 自由体操 男子四人 男子个人 女子个人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竞技性体操所包括的内容,在屏幕上插一段这五个项目比赛录像或彩图并进行解说。 • (一)竞技体操 • 竞技体操又称为体操比赛 男子有自由体操、鞍马、吊环、跳马、双杠、单杠六个比赛项目; 女子有跳马、高低杠、平衡木、自由体操四个比赛项目。世界大型体操比赛有奥运会体操比赛和世界体操锦标赛。 •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男子六个项目、女子四个项目的具体情况,在屏幕上插一段男子六个项目、女子四个项目的比赛录像或彩图,并由学生自己解说。 • (二)技巧运动 • 技巧的比赛内容是从垫上运动发展而来的。直至20世纪50年代,才成为独立的比赛项目。技巧比赛设有男子单人、女子单人、男子双人、女子双人、男女混合双人、女子三人、男子四人共7个项目。(单人项目已并入蹦床)在国内外大型赛事中,有团体赛、全能赛和单套赛三种形式,且只进行自选动作的比赛。 • (三)艺术体操 • 艺术体操是女子特有的比赛项目。世界大型艺术体操的竞赛主要是奥运会的艺术体操比赛和世界艺术体操锦标赛。国际体联艺术体操技术委员会所
规定的正式比赛器械有绳、圈、球、棒、带5种。每届世界锦标赛使用的器械都有具体规定。艺术体操比赛分团体赛和个人赛。团体赛又分为集体全能赛和单套决赛。每队6人参加,集体完成动作。各项比赛均只比自选动作。规定的正式比赛器械有绳、圈、球、棒、带5种。每届世界锦标赛使用的器械都有具体规定。艺术体操比赛分团体赛和个人赛。团体赛又分为集体全能赛和单套决赛。每队6人参加,集体完成动作。各项比赛均只比自选动作。 •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艺术体操项目的具体情况,在屏幕上插一段正式比赛的器械项目:绳、圈、球、棒、带的比赛录像或彩图,并由学生自己解说。 • (四)蹦床运动 • 蹦床比赛设有三个项目,蹦床(又称网上)、小蹦床和单跳。比赛有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以单人及同步两种比赛形式计算成绩,分别进行个人和团体比赛。大型蹦床赛事主要是世界蹦床锦标赛,至今已举办了19届。1997年9 月国际奥委会第109次全体会议决定,正式接纳蹦床运动为2000年奥运会的比赛项目。 • (五)竞技健美操 • 竞技健美操是在广泛开展的大众健美操基础上形成的。大型赛事有世界健美操锦标赛。竞赛项目有男子单人、女子单人、混合双人、三人(男三,女三,混合三人)、混合六人(男三,女三)。分为团体和单项两种比赛,各项目进行自编动作的比赛,以规定动作、特色、难度、编排、技术情况、现场表现、体型、成套动作时间等因素,来评定成套动作的价值和完成的情况。 • 三、团体操 • 团体操是指以宣传、推广、普及体操运动,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具有
浓厚表演色彩的体操表现形式。有小型团体操、中型团体操、大型团体操等。团体操一般有较为明确的主题,生动活泼的形式,丰富多彩的内容,从一般初学者到专业运动员都能够参加。浓厚表演色彩的体操表现形式。有小型团体操、中型团体操、大型团体操等。团体操一般有较为明确的主题,生动活泼的形式,丰富多彩的内容,从一般初学者到专业运动员都能够参加。 • 第四节 体操的特点(5分钟) • 体操是一个独立的运动项目,它在内容与形式、目的与过程、手段与方法以及艺术感染力等方面,有着与其他体育项目不同的特征。 • 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易于普及(配广播体操图) • 二、能全面和有重点地锻炼身体(配双杠双臂屈伸图) • 三、在教学训练中广泛采用保护帮助配保护帮助图 • 保护与帮助既是可靠的安全措施,又是有效的教学方法。这对于学习者加速建立正确的动作技术概念,消除恐惧心理,提高运动技能,培养互助精神,均具有重要意义。 • 四、有较强的艺术性(配艺术体操图) • 体操的健、力、美和艺术风格,通过动作美、形体美、音乐服装美、精神风貌美而展现出来,给练习者以美的体验和感受,同时也给观众以美的欣赏。
五、不断创新配一幅高难动作的图 • 创新是体操的生命,没有创新,体操就失去了活力。因此,改革体操技术,不断创造难新动作,已成为竞技性体操发展的显著特点。 • 第五节 体操发展简况 • 体操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人类文化宝库中宝贵遗产之一。了解体操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体操的内涵,推进现代体操运动的普及和深入。 • 我国体操发展简况(20分钟) • (一)我国古代体操简况 • 体操在我国的体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了体操的萌芽,大量的考古文物、丰富的文字史料研究,记载和表现着我国体操产生和发展的进程。我国古代体操总体可归纳为以下三大类: • 第一类是属于强筋骨、防疾病的体操。如:西汉时期的帛画《导引图》,图中描绘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古人在做直臂、下蹲、收腹、弯腰、深呼吸等动作共40多种;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华佗创编了“五禽戏”,以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典型动作为参照;北宋时期出现的“八段锦”,也是类似于现代徒手体操的健身类练习。(配合图解说) • 第二类是反映在古代歌舞、戏剧、杂技中和流传于民间的具有表演性的技巧类活动。
第三类是表现于古代军事训练中的团体队伍变化及集体操练表演中的含有团体操性质的活动第三类是表现于古代军事训练中的团体队伍变化及集体操练表演中的含有团体操性质的活动 • (二)我国近代体操简况 • 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的器械体操项目逐渐传入中国。当时的体操运动十分落后,处于一种混乱和无序状态。1908年,在上海成立了第一所体操学校,教学内容主要是徒手体操和兵式操。直到1948年,在上海举行的旧中国第7届全国运动会上,才出现第一次全国性的体操表演比赛,项目也只有单杠、双杠和跳箱。参赛的运动员数量很少,所做的动作不多,技术水平也不高。 • (三)我国现代体操发展简况 • 群众体操发展简况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提倡国民体育”的精神指导下,体操作为我国体育的一个主要项目,迅速而广泛地发展起来。1951年11月24日,国家体委公布了第一套成人广播体操。中央人民政府于1954年3月1日发出《关于在政府机关中开展工间操和其它体育运动的通知》。1954年、1955年又先后公布了第一套少年和儿童广播体操20套,对增强人民体质,促进体育的普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大批体育工作者还深入工业生产第一线,根据不同工种的劳动特点,创编和推行了各种生产操,如钢铁工人操、纺织女工操、煤矿工人操、列车员操等,对促进职工身体健康,发展职工体育,提高生产效率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体操是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是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之一,又是课外体育活动中深受青少年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
1953年,在北京举办了第一次全国田径、体操、自行车运动会。1956年,全国体操协会成立,并加入了国际体操联合会,颁布了运动员技术等级制度,在天津举行的全国体操冠军赛上,有16名运动员通过了第一批运动健将等级标准(男、女各8名)。 • 1958年,我国运动员第一次参加世界大型体操比赛。在第14届体操锦标赛上,我国男子体操队获得团体第11名,女子体操队获得第7名。4年后,在1962年的第1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我国男队一跃成为团体第4名,女队进入第6名,并夺得男子鞍马第3名(插于烈峰获鞍马铜牌图),在世界体操锦标赛上第一次升起五星红旗。 • 1964年,由于国际体联的原因,我国退出国际体操组织。直到1978年,我国在国际体操联合会的合法席位才被重新恢复。 • 1979年,在间隔了15年之后,我国体操选手在第2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重露头角。男队获团体第5名,女队夺得团体第4名,马燕红夺得女子高低杠世界冠军,第一次在世界体操锦标赛上赛场上,奏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从而写下了中国体操第一枚金牌的历史篇章。 • 竞技体操发展简况 • 进入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竞技体操历经几代体操工作者的奋力拼搏,终于跨入了世界体操强国的行列。我国男子体操队,在1983年举行的第22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首次战胜70年代以来一直处于世界体操领先地位的原苏联体操队,荣登世界男子体操团体冠军的奖台。(
在届奥运会上,我国体操运动员连获佳绩,从1984年开始每届届奥运会的体操比赛中,我国体操队都有金牌入账。在2000年第27届奥运会的体操比赛中,我国男子体操队第一次夺得团体赛冠军图)。在届奥运会上,我国体操运动员连获佳绩,从1984年开始每届届奥运会的体操比赛中,我国体操队都有金牌入账。在2000年第27届奥运会的体操比赛中,我国男子体操队第一次夺得团体赛冠军图)。 • 我国优秀男子体操运动员李宁在第6届世界杯体操赛中一人独得全能冠军和5个单项的第1名,开创了体操竞赛史上在一届比赛中个人夺取金牌总数最多的记录。因此,他被誉为“世界最佳体操选手”。插李宁的图 • 二、世界体操发展简况(12分钟) • 当今,大众的体育锻炼中,广泛采用体操的方法,形成了体操健身的热潮。世界体操节就是大众体操活动的典型。 • 世界体操节于1953年开始在荷兰的鹿特丹举行。至1995年,已经举办了10届,历届世界体操节的基本情况见表1-4。 • 表1-4 历届世界体操节的基本情况 • 届次 举办年代 举办城市 举办国家 参演人数 • 1 1953 鹿特丹 荷兰 5 000 • 2 1956 萨格勒布 南斯拉夫 6 000 • 3 1961 斯图加特 德国 10 000 • 4 1965 维也纳 奥地利 25 000 • 5 1969 伯尔尼 瑞士 9 000 • 6 1975 柏林 德国 10 000
7 1982 苏黎士 瑞士 14 000 • 8 1987 赫尔宁 丹麦 17 000 • 9 1991 阿姆斯特丹 荷兰 19 000 • 10 1995 柏林 德国 19 000 • 当前世界竞技体操的大型比赛主要有奥运会体操比赛、世界体操锦标赛(团体赛和单项赛)。 • (一)奥运会体操比赛简介 • 1896年,在希腊举行的第1届奥运会上,开始了最早的国际体操比赛。从比赛项目看,早期的奥运会体操比赛未能形成固定的内容,除双杠、单杠、鞍马、吊环等器械体操外,还有跳远、铅球、100m、跳高、撑杆跳高、爬绳、拔河等项目。从1928年第9届奥运会开始,才有了女子体操比赛。现行的竞技体操比赛项目男子六项,女子四项, 分别是在1936 年和1952年的奥运会上确定下来的。 • (二)世界体操锦标赛简介 • 世界体操锦标赛是国际体操联合会组织的规模最大的世界性体操比赛。第1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始于1903年,前6届每隔2年举行一次,从第7届(1922年)开始,改为4年举行一次。曾因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两次中断。1978年第1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以后,又改为每2年举行一次。从1992年开始,国际体操联合会取消了世界杯体操赛,并将世界体操锦标赛分为团体赛和单项赛两种形式,以间隔的方法举行比赛。从1991年又开始举办世界职业体操锦标赛。
世界竞技体操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世界竞技体操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20世纪50年代以前,是竞技体操发生和发展阶段。比赛项目繁杂,内容不固定,除器械体操外,还把田径、举重、游泳等17个项目作为比赛内容,可见对体操运动员的全面身体素质及体能要求较高。当时优秀的体操运动员必须是一个“多能”选手。 • 20世纪50年代,由于竞赛内容的固定,竞赛规则也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对难度动作进行了分类,划分为不同的难度组别,从而大大促进了体操技术的发展。在第15届奥运会上,苏联队以其高质量和优美训练的成套动作,夺得了男女团体冠军。此后,在整个50年代的世界历次体操大赛中,苏联体操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 1960年,日本男子体操队在第17届奥运会上,战胜了苏联男队。从此,他们以自选动作高难创新,规定动作高规格、高质量称雄世界体坛18年。由于体操技术的高速发展,促进了竞赛规则的更新和补充
20世纪70年代,竞技体操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体操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以日本著名运动员冢原光男首创的单杠“旋”空翻下杠为先导 ,以美国运动员托马斯完成的鞍马“分腿波浪式全旋”为推,世界体操进入了全面创新阶段。新难度动作,新技术不断涌现,动作的技术规格和质量以及编排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日本男队仍保持团体优势。女子体操苏联继续保持团体优势,只是在1979年第2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以微弱之差输给罗马尼亚女队。 • 20世纪80年代高难创新动作日新月异,迅猛发展,成为运动员取胜的“法宝”。体操向着难、新、稳、美的艺术化方向发展。女运动员除要求保持女性技术特点外,出现了向男子动作方向转化的趋势。原苏联男女队仍保持一定的团体优势(1983年第22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中国男队夺得团体冠军一次)。但各国在团体赛中的比分差距逐渐缩小,全能和单项由一、两国独占优势的局面也被逐渐打破。 •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体操竞赛的复杂化,选手的年轻化、训练科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规则的变化等,如世界体操锦标赛的竞赛分为团体和单项,增加了“E”组高难动作,取消规定动作等。各体操强国的角逐更加激烈,体操运动员们在比赛中表现出更高的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