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likes | 434 Views
OECD Health Data 簡介. 講員:楊全斌 時間: 2000 å¹´ 10 月 29 æ—¥ 地點: 高雄醫å¸å¤§å¸ å£è…”è¡›ç”Ÿç ”ç©¶æ‰€. 醫療的全çƒæ¨™æº– 濃沼 信夫. NOBUO KOINUMA 日本æ±åŒ—大å¸å¤§å¸é™¢ 醫å¸ç³»ç ”究科 醫療管ç†å¸æ•™æŽˆ 2000 å¹´ 4 月 13 æ—¥ åˆç‰ˆ å…¨çƒåŒ– ( globalization) : OECD 29 å€‹åŠ ç›Ÿåœ‹çš„å¹³å‡æ°´æº– , ä¸æ„å‘³è‘—ç¾Žåœ‹åž‹å¸‚å ´ä¸»ç¾©åŒ– ( Americanization ). å…¨çƒåŒ–之醫療éŠæˆ²è¦å‰‡.
E N D
OECD Health Data 簡介 • 講員:楊全斌 • 時間: • 2000年10月29日 • 地點: • 高雄醫學大學 口腔衛生研究所
醫療的全球標準濃沼 信夫 • NOBUO KOINUMA • 日本東北大學大學院 醫學系研究科 醫療管理學教授 • 2000年 4月 13日 初版 • 全球化( globalization) : OECD 29個加盟國的平均水準, 不意味著美國型市場主義化 ( Americanization )
全球化之醫療遊戲規則 • EBM : Evidence-Based Medicine • EBP : Evidence-Based health Policy • Critical Path • 病歷公開 • 21 世紀將是醫學與醫療無國界的時代( ? ) • 醫療效率三要素 : 病床數、住院日數、醫護人員數 • OECD Health Data : 包含世界各先進國與一部份中進國, 共 29國的政府所提出之保健與醫療相關數據的國際統計
離醫院化的潮流 • 20 世紀是“ 醫院巨型化 ”的時代 • 1970 年代以後, 歐美各國開始 “ 離醫院化 ” 的潮流, 傾向居家醫療, 護理之家, 造成醫院供需平衡之大變化 • 醫院與診所的競爭, 從醫院( 住院)與 診所( 門診), 改向為醫院( 專科門診)與診所( 一般門診) • OECD 29國 1980 ~ 1996 年之單位人口病床數 ( in-patient care ) , 大部份的國家是減少, 平均減少率是 27.4 % ( 表 1- 1 )
各國病床數的變化( 表 1-2) • 世界標準(每千人平均): 1980( 9.1床), 1995( 7.5 床) • 減少顯著的國家 : 瑞典 愛爾蘭 英國 芬蘭 丹麥. • 瑞典:1980(15.1床),1996(5.6床),17年減少 63 % • 日本:1980(13.8床),1995(16.2床), 同期增加17%,和韓國 墨西哥 土耳其等為少數的病床增加國 • 美國:1980(5.8床), 1996( 4.1床) • 英國:1980(8.1床), 1996( 4.5床)
平均住院日數為 12日(表 1-2) • 世界標準 : 1980( 18.4 日), 1996( 12.5日) • 縮短顯著的國家: 瑞典 紐西蘭 英國 芬蘭 比利時 • 瑞典:1980(23.2日),1995(7.5日), 減少68% • 日本:1980(55.9日),1996(43.7日), 原因是人手不足(每病床), 診療密度低(生產力低), 要同樣療效就需更多病床數與更長住院日數( 圖 1-3)
病床數越多, 平均住院日數越長 • 日本的病床數與平均住院日數都超出世界標準太多, 但兩者之關係並未脫離標題之原則 • 從 OECD 各國的動向可知, 高齡者的增加, 未必造成病床數的增加. 重要的是提高病床的使用率及提高生產力 • 日本醫療政策的重點是, 縮短平均住院日數與減少病床數
住院病床(in-patient care beds)的範圍 • 表 2-1. OECD Health Data 的 medical resources( 醫療設施) 之區分中 • 無急性期病床( acute care beds )者: 日本 墨西哥 波蘭 • 無慢性期病床( nursing home beds )者: 丹麥 芬蘭 義大利 韓國 墨西哥 波蘭 葡萄牙 土耳其 • 大部份的國家都有急性期與慢性期的病床區分 • 住院病床的定義各國不同, 尚未統一
日本的病床定義 ( 表3-1) • 日本沒有 acute care 的統計, 因此實際上大致如下: • 急性期病床 = 一般病床 -- 老人病床 -- 療養型病床群 • 慢性期病床 = 老人保健設施的病床 + 老人病床 + 療養型病床群 + 特別養護老人之家的病床 • 日本的全病床( Total beds)中包含傳染病床與結核病床, 但 OECD 的全病床則視為急性期加慢性期加精神病床( psychiatric care beds)
OECD 各國的動向 ( 表 2 – 2 ) • 瑞典與英國等人口老化先進國, 過去 15年來病床數與平均住院日數幾乎減半, 病床數雖然大幅減少, 住院患者總人數卻是增加( 換言之, 是基於醫學進步 醫療費用的昂貴等造成病床的有效利用 ), 這也是 OECD 各國 30年來的傾向 • 急性期病床 : 22國病床減少, 減少幅度為 23.2 %, 24國住院日數縮短, 縮短幅度為 27.9 %
各國的慢性期病床變化( 表3-2) • OECD平均值: 1980( 2.9床), 1995( 3.0床) • 減少: 瑞典 加拿大 瑞士 • 增加: 法國 德國 日本 英國 • 不變: 澳洲 比利時 美國 • 瑞典的急性期 慢性期病床都大減 • 因此日本老年人政策的重點應放在居家福祉而非慢性病床等設施
各國的病床數變化 (圖 3-3 ~10) • 急性期(-)慢性期(-): 瑞典 澳洲 美國 加拿大 • 急性期(-)慢性期(+): 法國 荷蘭 英國 • 急性期(+)慢性期(+): 德國 • 整體言之有減少傾向 • 慢性期病床: 已達一定水準的國家, 有減少傾向, 反之則有增加傾向
各國的病床比 ( 表3-3, 表3-4) • OECD 平均值: 全病床( 8.39床), 其中 急性期( 4.5床,54.0%), 慢性期(2.8床, 33.4%) • 瑞典: 急性期(67.6%), 慢性期(12.7%) • 法國: 急性期(63.0%), 慢性期(18.6%) • 美國: 急性期(58.9%), 慢性期(30.9%) • 德國: 急性期(58.0%), 慢性期(31.0%) • 英國: 急性期(32.5%), 慢性期(52.7%) • 日本: 急性期(57.5%), 慢性期(26.3%)
急性期病床的平均住院日數變化 • 圖 4 – 1 , 1980 ~ 1996 • 韓國除外, 所有國家都縮短 • 奧地利 : 14.5日降為 7.9日 • 英國 : 8.9日降為 4.8日 • 法國 : 9.9日降為 5.9日 • 瑞典 : 8.5日降為 5.2日 • 急性期病床的病床數與平均住院日數有正的關係 Y=0.329X + 1.748 Y:病床數, X:住院日數
急性期病床的使用率( 表 4-3) • 使用率( Occupancy rate) • OECD 平均: 74%. 表示病床雖然有限, 但效率高,所以住院期間短,仍能有空床 • 日本 : 83.0% • 美國 : 63.0% ( 1/3 是空床 ) • 急性期的病床數與使用率之間並無一定關係. 病床越少, 不代表使用率越高 • 由統計可知, 適當的急性期醫療, 其空床率大約一定( 25%) , 否則緊急時會有困難
病床數多則急性期病床少 • 圖 4 – 2 . Y= - 3.613 X + 91.762 • 一般而言, 病床數多的國家, 急性期病床的比例低 病床數少的國家, 急性期病床的比例高
醫院職員數( Hospital Staff) • 圖 5 – 1 . 急性期病床, 每患者的平均職員數 : 1980( 2.06 人), 1995( 2.47人). 而每病床的平均職員數 : 1980( 1.61人), 1995( 2.08人) . 病床使用率大約為 7 ~ 8 成 , 所以前者會比後者高 • 1980 ~ 1995 : 每千人的病床數減少二成( 5.29床 4.30床 ) , 平均住院日數減少三成( 10.68日 8.60日 ), 因此每病床平均職員數的增加, 主要是來自病床數的削減, 而非職員數的增加
各國的醫院職員數 (圖 5 – 2 ) • 日本每患者的平均職員數 : 1980( 0.92人), 1997( 1.15人) • 今日的所謂先進國, 60年代中期(1965)的醫療環境( 病床數 住院日數)都大致相同, 但之後隨著國情不同, 而有差異 • 基本上, 職員數的增加與病床數的減少有 trade-off 的關係 • 美國因為管理醫療的興盛, 管理職( administrator, manager) 的增加顯著
患者的平均職員數( 表5 – 2, 6 – 1 ) • 目前每患者的平均職員數 : 法國是 1.52人( 1996), 德國是 1.88人( 1996), 丹麥是 3.86人( 1994), 美國是 5.50人( 1992), 日本是 1.15人( 1997), 日本在所有先進國中, 水準最低 • OECD 的護士數: 每病床平均 1980 ( 0.60人), ’97( 0.87人) 每患者平均 1980 ( 0.86人), ’97( 1.02人) • 日本的職員數, 按單位人口來算, 和世界標準一致, 但因為病床數特別多, 所以以每患者平均或每病床平均來看, 就成了世界最低水準
護士數的標準(表5 – 2, 表5 – 5 ) • 日本 的護士數 : 每病床平均 1980 ( 0.35人), ’97( 0.55人) 每患者平均 1980 ( 0.43人), ’97( 0.67人) • 患者/護士 : 世界標準( 0.98), 日本( 1.89) . 換言之, 世界標準是一個護士照顧一個病人, 日本則是一個護士照顧二個病人
醫事人員數 ( 表5 – 3 ) • Total health employment • 世界標準 : 1980( 192.2人), 1996( 227.7人) y = 3.06x + 188.93 • 日本 : 1981( 149.1人), 1996( 204.0人) y = 3.62x + 143.28 • y : 每千人口平均人員數 x : 1980 年起算的年數
醫師數的標準 ( 表5 – 6, 6 – 1 ) • OECD 平均每十萬人口的醫師數 : 1980( 188.6人) 1996( 275.1人) 15年中大約增加 1.5倍 y = 6.012x + 184.7 • 日本 : 1980( 127.4人) 1996( 183.9人) • 許多先進國, 每十萬人口的醫師數 已達 250人的水準 • 過去 15年中, 德國每十萬人口的醫師數大約增加二倍, 1996( 341.1人), 醫師嚴重過剩
醫療密度 ( 表 6 – 4 ) • 急性期住院醫療的生產性的尺度 • 醫療密度 = 每患者平均職員數 / ( 每千人口平均病床數 x 平均住院日數 ) • 病床數的減少, 不意味著住院患者的減少與醫院功能的減少 • OECD 標準值 : 1 • 美國 ( 4.30 ), 挪威( 3.59 ), 丹麥( 2.74 ) 加拿大( 1.77), 比利時( 0.76), 德國( 0.42) 日本( 0.07)
醫療費的定義 (表 7 – 1, 圖7 – 2 ) • THE : total health expenditure , 國際醫療支出分類( ICHE ) HA 1 ~ 5 的合計, 醫療費用的總額, 日譯: 國民總醫療費 • 國民總醫療費 = 日本的“國民醫療費”( 在醫療院所的傷病治療費) + 健康維持與增進的預算 • 國民總醫療費(THE) / 國民醫療費 = 1.2 ~ 1.3 • 國內總生產(GDP ) / 國民所得(NI) = 1.2 ~ 1.3
THE 的國際比較 ( 表7 – 2 , 3 ) • 1997 THE 之 GDP 比 : 美國( 14.01%),德國( 10.45%), 瑞士 ( 10.15%), 法國( 9.88%), 加拿大( 9.27%),日本( 7.32%), G 7 平均( 9.32%), OECD 平均( 7.81%)
THE 的成長率( 表7 – 4,5, 圖7 – 3 ) • OECD(占GDP%) : 1980( 6.61%), 1997( 7.81%) • G 7 : 1980( 7.40%), 1997( 9.32%) • 中進國( 韓國, 西班牙, 希臘, 墨西哥, 葡萄牙, 冰島, ): 平均兩位數的成長 • 先進國中, 美國 澳洲 法國的年成長率都超過 8% • 日本醫療保險政策之最基本方針 : 將醫療費的成長限制在國民所得的成長範圍內
未來 THE 占 GDP 的%( 表 7- 6,7) • OECD : 1997( 7.81%), 2010( 8.67%) • G 7 : 1997( 9.32%), 2010( 11.25%) • 美國 : 1997( 14.01%), 2010( 19.03%) • 法國 : 1997( 9.88%), 2010( 11.76%) • 德國 : 1997( 10.45%), 2010( 11.39%) • 日本 : 1997( 7.32%), 2010( 8.05%)
醫療費與滿意度的關係( 圖7 – 4 ) • OECD Health Data 中有 8 國滿意度調查的資料 ( 澳洲 加拿大 法國 德國 日本 荷蘭 英國 美國) • 起初, 費用越高越滿意, 過了頂點後, 費用太高就越不滿意. 頂點( 1,589美元/每人平均) • 和醫療行為的費用與成效的關係類似 : 有些醫療行為費用越高成效越好, 過了臨界點後, 費用再多, 成效反而下降, 此稱 flat-of-the-curve medicine
結論 ( 表 9 – 1,2 圖 9 – 1 ) • 日本的醫療離世界標準相當遠 • 日本住院醫療的效率性與生產性和歐美各國有數倍的差距 • 由於量的過度擴大, 造成日本的醫療扭曲, 不僅住院醫療, 門診醫療也相同 : 每個醫師的平均病人數 每個國民的平均就診次數 單位人口的平均醫療機器數都特別多 , 醫藥費占國民總醫療費的比例也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