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0 likes | 878 Views
同心河污水处理策划. 指导人:贾广社 组员:应天益 023888 赵智斌 023889 苏本领 023890. 项目总纲. 一、项目策划阶段 二、项目实施阶段. (一)项目建议书 (二)可行性研究. 项目策划阶段. (三)项目组织管理 (四)项目进度管理 (五)项目成本管理 (六)项目质量管理 (七)项目风险管理. 项目实施阶段. 第一篇 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 现状分析 第二章 项目目标 第三章 项目要求
E N D
同心河污水处理策划 指导人:贾广社 组员:应天益 023888 赵智斌 023889 苏本领 023890
项目总纲 一、项目策划阶段 二、项目实施阶段
(一)项目建议书 (二)可行性研究 项目策划阶段
(三)项目组织管理 (四)项目进度管理 (五)项目成本管理 (六)项目质量管理 (七)项目风险管理 项目实施阶段
第一篇 项目建议书 • 第一章 现状分析 • 第二章 项目目标 • 第三章 项目要求 • 第四章 项目依据
第一章 现状分析 • 1.同济大学建立与1907年,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已被列入国家财政立项资助的“211工程”以及国家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与地方重点共建的高水平大学行列。 • 2. 同济大学历史悠久,在国内外均享有相当高的知名度,但尚且存在不足。本项目既是基于同济校本部存在的污水情况而提出的。 • 3.在早期,同济本部校内的河流与水塘确实成为同济的风景。
4. 但由于种种原因,同济校内现在的“水景点”不容乐观,已出现了轻度的污染。污水的存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首先,对师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不便;其次,它严重影响了我们校园的环境,给到同济本部来的人造成极其不好的印象。
5.但所幸运是同济水污染的现象目前还并不是非常严重,我们只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不仅可以使之恢复正常,而且,通过进一步的规划可以使之成为同济大学本部的又一道风景线。5.但所幸运是同济水污染的现象目前还并不是非常严重,我们只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不仅可以使之恢复正常,而且,通过进一步的规划可以使之成为同济大学本部的又一道风景线。
第二章 项目目标 • 1.本项目宗旨:通过对同济存在的污水进行合理的治理为师生及工作人员提供一个和谐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 2.本项目基本原则: •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期实施 • (2)环境保护 • (3)保持与同济发展同步 • (4)建设与改进并举 • 3.本项目主要目标:同心河污水治理。
(1)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同心河水污染情况最大化的减轻。(1)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同心河水污染情况最大化的减轻。 • (2)通过采取一定的规划方式,使同心河成为同济大学另一道风景。 • (3)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提出合理方案。
第三章 项目要求 • 本项目是鉴于改善同济环境而提出,并且由于学校自身的特殊性(人员多、交通繁忙、距离工作学习区较近),因此,项目务必做到以下几点: • (1)污水处理过程中不以干扰周围环境为前提。 • (2)项目建设过程中应不影响到师生及其他工作人员的正常的工作、学习及日常生活。
(3)项目建设过程中应该避免事故的发生,保障师生、其他工作人员以及一些外来人士的安全。(3)项目建设过程中应该避免事故的发生,保障师生、其他工作人员以及一些外来人士的安全。
除以上三点以外,对项目自身还应做到以下几点:除以上三点以外,对项目自身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 (1)项目施工完成后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 (2)项目应建立在一定的技术基础上,应满足技术的需要。 • (3)项目的完成还需足够的资金,资金短缺,则项目无法定期实现,将会带来许多不便。
第四章 项目依据 • 为保证项目能够顺利进行,在项目规划及实施阶段应符合以下要求: • (1)项目应符合以下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法》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 •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 •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 • 《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 • 《水利工程造价管理暂行规定》 • (2)本项目应符合同济大学整体规划和同济大学行政法规及相关的规章制度。
由于本项目是鉴于改善同心河污水情况而提出的,因此,在满足(1)的情况下必须满足同济校方的要求,符合整体的规划,不影响同济的整体发展。由于本项目是鉴于改善同心河污水情况而提出的,因此,在满足(1)的情况下必须满足同济校方的要求,符合整体的规划,不影响同济的整体发展。
第二篇 可行性研究 • 第一章 环境研究 • 第二章 技术研究 • 第三章 提出最佳方案 • 第四章 决定最终方案 • 第五章 项目整体规划
第一章 环境研究 • (1)自然环境研究 • (2)社会环境研究
(1)自然环境研究 • 昔日的同心河河水清澈,与周围环境共同构成了一副美好画面。同心河起始与饮食广场,沿小外滩,流经和平路,贯穿整个三好坞,并终止与三好坞。三好坞,景色优美,是同济大学一大景观,与同心河组成了一副美妙的山水画。 • 但由于管理不善以及垃圾处理不当致使同心河逐渐遭受污染:河水浑浊,颜色黯淡,夏天气味难当,秋天树叶覆盖,对学生学习造成了好得影响。同心河得治理迫在眉睫。
(2)社会环境研究 • 随着同济大学的发展、知名度的逐年提高,以及同济大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同济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大。为了进一步增加同济大学的影响力,这就要求同济大学不仅要在教学上力争进入先进行列,而且还要在学生的生活上、学习的环境上进行不断的改善。 • 同心河的治理,符合同济大学长远利益的发展,符合学生及老师的要求:
一方面使环境得以净化,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一方面使环境得以净化,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 另外,同济大学污水处理工程也符合环保的要求,因此,社会和政府应给予大力支持。
第二章 技术研究 • 鉴于可行性研究,我们提出以下两种方案: • (1)旋转式接触氧化工艺 • (2)DAT—IAT工艺
(1)旋转式接触氧化工艺 • 一、工艺简介: • 旋转式接触氧化工艺系统是自加拿大引进的先进技术,是一种可靠的有效技术,已经在世界许多地区得到应用。该系统结合了生物转盘和生物接触氧化两种生物膜处理方法的优点,对生活污水和多种工业废水均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该系统形成为成套设备,具有多种规格,能适应数吨/日至万吨/日的处理要求。
二、工艺系统组成: • 旋转式接触氧化工艺系统是集成的一体化设备,包括:--初次沉淀箱--多级转动生 • 物接触氧化区 --二次沉淀箱
三、工艺系统优势: • --无需人工供氧,电耗非常节省 • --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佳--结构简单可靠,运行费用低--构筑灵活快捷,建设周期短,占地少
四、工艺系统特点: • (一)系统简单可靠* 运行部件少* 转动缓慢,2-4转/分* 维护简单(二)运行费用低 * 运行管理简便* 电耗仅为一般曝气系统的1/8~1/3 * 污泥稳定,排泥周期3~6个月
(三)设计灵活、建设快捷* 灵活地根据需要进行特别设计* 模块化设计,扩容非常方便* 一体化设备,预先装配,安装快捷(四)占地面积少、环境效益好* 结构紧凑、集中,空间利用率高* 依需要设计成封闭式系统,防止潜在臭味溢出* 无噪音,外型美观,有良好的景观效应
(2)DAT—IAT工艺 • 一、工艺简介: • DAT-IAT工艺由需氧池(Demand Aeration Tank,简称DAT)和间歇曝气池(Intermittent Aeration Tank,简称IAT)串联操作组成的一种连续进水间歇排水工艺。一般地,DAT连续进水、连续曝气,出水进入IAT,在此完成曝气、沉淀、滗水、回流、排泥等工序。
二、工艺系统组成: • 主要组成部分: • --需氧池 • --间歇曝气池
三、工艺系统优势: • --连续进水、连续曝气 • --控制系统简易 • --提高了处理过程的稳定性 • --提高了反应池的利用率
四、工艺系统特点: *工艺稳定性高DAT-连续曝水连续曝气,对整个系统起到水力均衡作用IAT-可任意调节状态,发挥不同细菌的生理特性,有利于去除难降解有机物--按延时曝气运行,泥龄长,污泥浓度高--具有完全混合式反应器的特性,抗冲击负荷能力强
* 处理构筑物少,流程简化DAT-IAT集多功能于一体,减少了空间需求--省去沉淀池、回流污泥泵房--污泥已经好氧稳定,省去消化池 * 可实现除磷脱氮--调节IAT池曝气、间歇时间--污水交替处于好氧、缺氧、厌氧状态--生物除磷脱氮
* 节省投资--管路简单 --构筑物少--曝气强度小,不需大气量的供气设备--设备及控制系统简单
第三章 提出最佳方案 • (1)两种方案比较 • (2)结合同心河实际情况提出最佳方案
(1)方案比较 从技术方面分析,与常规活性污泥法比较,旋转式接触氧化工艺和DAT—IAT工艺各有特点,都具有处理稳定性高、处理效果高的优点。但在技术、经济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 --与接触氧化工艺相比DAT—IAT工艺采用反应池曝气法,反应池容积大、占地面积大,并且曝气时间较长使动力消耗较大。
--DAT—IAT工艺反应池为环状沟渠状,需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较氧化工艺耗资较大--DAT—IAT工艺反应池为环状沟渠状,需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较氧化工艺耗资较大 • --氧化法工艺处理过程中,无噪音,外型美观,有良好的景观效应。 • 因此,基于以上分析,初步选定旋转式接触氧化工艺。
(2)结合实际分析 • *同心河位于同济大学校内,项目实施及运行过程中应避免影响在校人员正常的生活、工作或学习。 • *项目的实施不应影响同济大学其他项目的同步进行 • *氧化法可以美化环境 • 因此,基于两种方案比较及以上实际情况分析,我们决定最佳方案为旋转式接触氧化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