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学思行 —— 读书一席谈

学思行 —— 读书一席谈. 报告人 孙显斌 二〇一四年八月二十四日. 纲要. 彼岸:精神的家园 舟楫:学而思而行 风帆:术艺与境界. 为什么阅读?. 自我介绍 我们为什么还在阅读 人文 经典?. Vs.  人生的经 验与思考. 精神的家园. 人活着为了什么?  幸福 抑或 价值与意义 ?.  痛苦的 苏格拉底与快乐的猪. 痛苦 Vs. 幸福. 高贵的人.

guy-mays
Download Presentation

学思行 —— 读书一席谈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学思行 ——读书一席谈 报告人 孙显斌 二〇一四年八月二十四日

  2. 纲要 • 彼岸:精神的家园 • 舟楫:学而思而行 • 风帆:术艺与境界

  3. 为什么阅读? • 自我介绍 • 我们为什么还在阅读人文经典? Vs. 人生的经 验与思考

  4. 精神的家园 • 人活着为了什么? 幸福 抑或 价值与意义 ? 痛苦的苏格拉底与快乐的猪 痛苦Vs.幸福

  5. 高贵的人 演化的历程:物质生命(自组织)动物(目的性)个人(思维、情感、意志、价值)社会界? 类比:生物生物界 BTW:唯物主义 帕斯卡《思想录》:“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软弱的东西;但这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的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一无所知。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正是由于他,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因此,我们要努力好好的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6. 人类的思想遗产 • 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德国思想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公元前500年前后 东方(中印)和西方(两希)同时出现文化突破:当今世界的五大文明源头(伊斯兰文明) 痛苦是人生的基调: 思之惑:人类是精神上被遗弃的孤儿,一直在寻找自己精神的家园 我思故我在 Vs.

  7. 六大观念 • 阿德勒《六大观念》 个人层面:自我的四个层次 形躯我、认知我(真)、德性我(善)、情意我(美) 个人 与世界 与社会 与自我 都是一种个人自由

  8.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 利他行为即善的来源: 权威主义:教义鼓励 威吓主义:因果报应,循环不爽 功利主义: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或者自私的基因 超越说:孟子:四心说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 王国维: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

  9. 痛苦与快乐 人生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禁欲: 原始佛教:自我解脱 不执著,风流无住 道家:任自然 超越自我: 大乘佛教:慈悲度人,渡人渡己 儒家理想:大同世界 基督教:平等博爱

  10. 禅宗与自我 初祖达摩:二祖慧可:可曰:“诸佛法印,可得闻乎?”祖曰:“诸佛法印,匪从人得。”可曰:“我心未宁,乞师与安。”祖曰:“将心来,与汝安。”可良久曰:“觅心了不可得。”祖曰:“我与汝安心竟。” 三祖僧璨:而问祖曰:“弟子身缠风恙,请和尚忏罪。”祖曰:“将罪来,与汝忏。”士良久曰:“觅罪不可得。”祖曰:“与汝忏罪竟。宜依佛法僧住。” 四祖道信:有沙弥道信,年始十四,来礼祖曰:“愿和尚慈悲,乞与解脱法门。”祖曰:“谁缚汝?”曰:“无人缚。”祖曰:“何更求解脱乎?”信于言下大悟。 五祖弘忍:祖问曰:“子何姓?”答曰:“姓即有,不是常姓。”祖曰:“是何姓?”答曰:“是佛性。”祖曰:“汝无姓邪?”答曰:“性空,故无。” 六祖惠能:祖问曰:“汝何才人。欲求何物?”惠能对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水礼师,惟求作佛,不求余物。” 祖言:“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惠能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利?”

  11. 人文主义的个人关怀 • 张爱玲《色,戒》 • 王佳芝、易默成、邝裕民、梁润生 • “易先生竟向王佳芝送上钻戒,眼神中更闪过一丝深情,这个一闪即逝的眼神瞬间令王佳芝深深震撼,此刻她才恍然大悟,原来她对易先生所演的戏是假,但情却不假。”

  12. 人文主义的人性关怀 • 张爱玲《色,戒》 • “易先生回来了,即命令封锁,把抓到的人,包括王佳芝,统统枪毙。他又站在他太太背后看牌,心里想着王佳芝。他觉得她的影子会永远依傍他,安慰他。虽然她恨他,她最后对他的感情强烈到是什么情感都不相干了,只有感情。他们是原始的猎人与猎物的关系,虎与伥的关系,最终极的占有。她这才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

  13. 社会价值 社会层面:自由与平等 三座大山:国家机器、垄断资本、宗教偶像 自由+民主=普世价值? 福山《历史的终结》 永恒的真理:矛盾即二律背反 度与中庸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14. 普世价值?  桑德尔 哈佛大学公开课《正义》 一个电车司机驾驶电车在轨道上飞驰前行,在轨道的尽头,有五个工人在工作。刹车失灵了,司机发现右侧有一条侧轨,在该轨道的尽头只有一个工人。你的方向盘还能用,所以你可以把车转到岔道,撞死这名工人,但挽救了那边五个人。 一名旁观者站在桥上俯瞰电车轨道,电车沿轨道从远处驶来,轨道尽头有五名工人,电车刹车坏了,这五名工人将被撞死,发现旁边靠着桥站着一个超级大胖子,可以选择推他一把,他就会摔下桥,正好摔在轨道上挡住电车,他必死无疑,但是可以拯救五个人的生命。 伦理:功利主义与绝对主义 尊德性与道问学 正义有客观性吗?

  15. 起源 五个猴子吃香蕉的故事 五只猴子关在笼子里,放一串香蕉,只要有猴子去摘香蕉,就会用水喷所有猴子。慢慢的,没有猴子去拿香蕉了。然后,用一只新猴子去换原来的猴子,新猴子去拿香蕉时,原来的猴子都冲上去打它。这样,原来的猴子一个个都被换出去了,而每个猴子都不去吃香蕉,也不知道原因。

  16. 懒惰与劳动 制度学派: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 分粥问题 七个人组成的小群体分食一锅粥,方案一:指定一个人负责分粥。方案二: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方案三:大家选举一个德高望重的人负责分粥。方案四: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方案五:每个人轮流分粥,但是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粥。在这个制度下,七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就像用科学仪器量过一样。 制度不可解问题:阿·奥肯《平等与效率》 尼克松计划 人性的懒惰 解决方法:热爱劳动 劳动创造了人 抑郁症:越舒适,越抑郁

  17. 私有与分享 世界银行于2013年4月17日发布最新的《世界发展指标》报告称,2010年,全世界约有12亿人处于极度贫困状态中,每天生活费不足1.25美元。 ? 私有观念与人类的前途 私有观念的成因:生命的连续和传宗接代 预言:狐狸与葡萄 郭靖与成吉思汗的对话 如何解决:分享

  18. 学而章发微 《论语·学而》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与习(鸟数飞、积累至质变) 时:以时(书到用时;若学恭敬,则于傲慢时习之) 悦:惬于心 “其进自不能已”(正反馈) 独学无友 乐:形于外 《论语•季氏》: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愠:闷 《论语•宪问》: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论语•里仁》子曰:“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论语•宪问》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19. 学而思而行 学与思:《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时弊:书读得太少,思考得太多 行:知行合一:生活实践 知与行的两个层次 知道做到 知行合一的要害之一:懒惰 知行合一的要害之二:理一分殊 月印万川 知行合一的要害之三: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人生永远是在路上的实践,心的修炼

  20. 方法与理性 研究问题“三段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经验推理:实践检验、证伪与证实 不完全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概率(可能性)推理 理性推理: 演绎推理、完全归纳推理 逻辑基础: 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生活中的逻辑:生男广告、学习杨善洲、公交车刷卡、“存在的即是合理的” 推荐 宋怀常《中国人的思维危机》

  21. 人类的知识体系 比较点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人文科学 研究对象自然界人类社会 精神世界 构成 数学、物理学 政治学、经济学 哲学、历史学 生物学等 法学等 艺术学等 研究方法 观察、归纳、实验调查、统计解释、理解、体验 研究目的 规律 功能 价值

  22. 大学的专业门类 中国学位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学科门类: 哲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公安学)、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文学(新闻传播学)、历史学(考古学)、理学(数理化天地[地理、地质、大气、海洋、地球物理]生、系统科学、生态学、科技史、统计学)、工学(力学、机械、光学、仪器、材料、冶金、动力、电气、电子、通信、控制、计算机、建筑、土木工程、水利、测绘、化工、地质、矿业、石油、纺织、轻工、交通、航海、航空、兵器、核工业、环境、食品、规划、园林)、农学、医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管理工程、工商、公共、图书情报)、艺术学 

  23. 重点大学与重点学科 • 重点大学 • C9、985、211高校 • 国家重点学科:

  24. 读书技巧 利用图书馆: 听图书馆讲座,学会利用电子文献库;学习图书分类法,图书走架 掌握“目录学” 学会使用目录,尤其是推荐书目、书目提要、名著导读 利用参考文献: 从文献所列参考文献扩展阅读;从发现的重要作者和学者扩展阅读 读书与考察结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影像,博物馆,社会实践,万里河山,世界各地

  25. 读书的境界 读书的四种境界: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此乃第一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乃第二境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乃第三境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此乃第四境也。

  26. 人生的境界 追求的境界: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钱伟长:为制造武器而读书 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奋斗的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人生规划的境界: 格局决定结局,企图决定蓝图, 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高度。

  27.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