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第 五 讲 战后日本经济

第 五 讲 战后日本经济. 战后日本经济增长图. 一、经济复兴时期( 1945 — 1955 ). 1 、倾斜生产方式 损失四分之一的国民财富、 870 万人伤亡 700 万人回国,失业人数 1400 万人 粮食减半,物价飞涨,竹笋族、斜阳族 有限资金投入煤炭、钢铁企业 46 年 12 月战前 33% , 48 年达到 73% 47 年 1 月到 49 年 1 月,货币 2.4 ,物价 8.2 物价指数 36 年为 1 , 45 年为 3 , 49 年为 243 社会党两届政权因此短命. 黑市与拥挤的车厢. 太宰治的斜阳与东久迩稔彦首相. 2 、道奇计划

gwido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五 讲 战后日本经济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 五 讲战后日本经济

  2. 战后日本经济增长图

  3. 一、经济复兴时期(1945—1955) • 1、倾斜生产方式 • 损失四分之一的国民财富、870万人伤亡 • 700万人回国,失业人数1400万人 • 粮食减半,物价飞涨,竹笋族、斜阳族 • 有限资金投入煤炭、钢铁企业 • 46年12月战前33%,48年达到73% • 47年1月到49年1月,货币2.4,物价8.2 • 物价指数36年为1,45年为3,49年为243 • 社会党两届政权因此短命

  4. 黑市与拥挤的车厢

  5. 太宰治的斜阳与东久迩稔彦首相

  6. 2、道奇计划 • 48年1月美陆军部长罗亚尔演讲 • 10月美国家安保委员会主张“复兴日本经济” • 平衡预算、稳定工资等稳定经济九原则 • 鼓励出口、固定汇率、通货紧缩 • 高跷经济——美国援助与政府补贴 • 1400亿日元赤字→1400亿日元黑字 • 物价下降,配给制度与价格统制消失 • 1万多家企业倒闭,大量工人失业

  7. 约瑟夫·道奇

  8. 3、朝鲜战争“特需”1951年GNP超过战前 丰田公司为美国制造的军用卡车

  9. 二、经济高速增长时期(1955—1973) • 1、神武景气——鸠山一郎内阁 • 1954年12月到1957年5月 • 1952年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1955年加入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 进口价格稳定、出口急剧增长、设备投资 • 1955、1956年GDP年均增长率为12% • 1956年经济白皮书“现在已经不是战后” • 1955年石原慎太郎《太阳的季节》 • 追求物质生活社会意识引发‘消费革命”

  10. 太阳族——新消费群体

  11. 2、岩户景气——岸信介内阁 • 农村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 • 技术进步与批量生产,家用电器价格下降 • 超级商场出现引发流通革命 • 大量生产、大量消费、方便食品 • 1958年6月到1961年12月 • GOP年均增长率10%以上 • 洗衣机、电冰箱、黑白电视机“三件神器” • 设备投资年均24%,投资引发投资 • 石油化工新兴产业

  12. 岸信介(1896—1987)

  13. 三町目的夕阳 安藤百富

  14. 3、奥林匹克景气——池田勇人内阁 • 吉田学校的优秀学生,忠实执行吉田路线 • “轻军备,重经济,在美国保护下发展” • 宽容与忍耐,调节煤矿劳资纠纷 •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 周游世界各国,半导体推销商 • 为1964年东京奥运会增加公共投资 • 高速公路、城市列车、新干线 • 1963、1964年GDP年均增长率10%以上 • 1964年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15. 1964年东京奥运会

  16. 4、伊奘诺景气——佐藤荣作内阁 • 1965年危机,山阳特殊钢公司、山一证券 • 发行建设国债和赤字国债 • 1965年10月到1970年7月,年均增长率12% • 积极的财政政策 • 3C消费革命——彩电、空调、汽车 • 出口主导,越南战争特需 • 1968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 • 1970年大阪世界博览会,77国6400万人次 • 公害、住宅、交通等问题

  17. • 用 • 电 • 器 • 的 • 普 • 及 • 率

  18. 1970年大阪世界博览会

  19. 卡拉OK发明者——井上大佑

  20. 3、经济稳定增长时期(1973—1985) • 1、日本沉没——战后最大经济危机 • 美国总统尼克松“新经济政策” • 田中角荣首相“日本列岛改造论” •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引发石油危机 • 全国抢购风潮,卫生纸、洗衣粉等 • 73年批发物价上升30%,零售物价上升20 • 小松左京的《日本沉没》 • 1973年11月到1975年3月 • 生产指数降20%,倒闭1200家、失业112万

  21. 1973年 2006年

  22. 2、稳定增长 • 三木武夫内阁开始连续发行赤字国债 • 增加公共投资、促进出口 • 政府推动开发新能源 • 企业开发节能产品 • 产业结构从资本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 • 产品“重厚长大型”转向“轻薄短小型” • 1979年人均GDP与美国相同 • 沃格尔的《日本名列第一》 • 1980年日本汽车产量超过美国

  23. 出口海外的日本汽车

  24. 四、泡沫经济时期(1985—1992) • 1985年9月,美、日、德、英、法等 • 五国财政部长纽约广场饭店达成协议 • 美元贬值,日元、德国马克升值 • 1988年初,240:1变为120:1 • 1986年11月到1991年4月,年均增长率5% • 股票增长率31%,地价增长15% • 国土面积美国25分之一,市价五倍 • 买世界名画,1990年支出33亿美元 • 金融资产大举进军美国

  25. 泡沫经济——股票

  26. 五、失去的十年(1992—2002) • 泡沫经济崩溃,1985年日经指数13128 • 1989年38915,1992年14309 • 房地产价格下降一半以上 • 金融机构拥有大量不良债权 • 住宅金融专门公司8万亿不良债权 • 兵库、北海道拓殖、长期信用、山一证券 • 增长率零上下徘徊,企业破产工人失业 • 个人消费低迷,不良债券不断增加 • 政府债务800万亿,股市8000点

  27. 泡沫经济——地价

  28. 六、经济复苏时期(2002—) • 经济增长率在2%上下 • 公共投资下降,贡献度为零 • 工资增长率为零,消费依然不振 • 设备投资增长5—10% • 01—04年对外出口增长率5%、投资负7% • 对华出口增长率25%,投资46%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以汽车为中心的制造业大规模投资

  29. “政冷经热”的小泉纯一郎时期

  30. 沉重的财政负担,政府债务1000万亿 • 区域经济差距、贫富差距扩大 • 老龄化少子化现象突出 • 集团主义文化阻碍适应全球化趋势 • 美国次贷危机→金融危机 • 出口受到影响,股市、汇率变化 • 面向亚洲,提出“东亚共同体” • 地震、海啸、核泄露三重灾难 • 经济恢复需要时间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