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k likes | 3.25k Views
戒殺問. (清)崑山周思仁 ( 周安士 ) 述 凡夫白話 譯 李志誠 學講. ( 原文 ). 嗚呼。殺劫之來。亦慘矣哉。其在人道。或數十年。或百餘年。方一見。在畜生道。則無日不見。一遇雞鳴。即有無限狠心屠戶。執利刃。伺群畜奮然捆縛。群畜自知不免。大聲躑跳。動地驚天。救援不至。各各被人面羅剎。抽腸拔肺。哀聲未斷又投沸湯。受大苦惱。片刻間。億萬生靈。身首異處。. ( 白話譯文 ).
E N D
戒殺問 (清)崑山周思仁(周安士)述凡夫白話譯 李志誠 學講
(原文) • 嗚呼。殺劫之來。亦慘矣哉。其在人道。或數十年。或百餘年。方一見。在畜生道。則無日不見。一遇雞鳴。即有無限狠心屠戶。執利刃。伺群畜奮然捆縛。群畜自知不免。大聲躑跳。動地驚天。救援不至。各各被人面羅剎。抽腸拔肺。哀聲未斷又投沸湯。受大苦惱。片刻間。億萬生靈。身首異處。
(白話譯文) • 殺劫來臨之時,實在是夠悽慘的。對人類而言,或許幾十年,或許百多年,才可能遇上一次。而在畜生道,則每天都發生。從凌晨雞鳴開始,就有很多的狠心屠夫,手持利刃,奮力綑縛群畜。畜生知道不能倖免,大聲哀叫,奔跑逃跳,真是驚天動地。然而最終還是沒有人來救援,於是各各被這些人面羅剎,活生生的抽腸拔肺。在哀號聲未斷之際,又被丟到沸湯中煮,受到極大的痛苦。片刻之間,就有億萬的生靈,頭和身體就分家了。
殺業之報 《華嚴經》云: 「殺業之報,能令眾生墮於三途。 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 一者多病,二者短命。」
《優婆塞戒經》:『一切衆生因殺生故,現在短命,財物耗減,眷屬分離,橫罹其殃。舍此身已,當墮地獄。』《優婆塞戒經》:『一切衆生因殺生故,現在短命,財物耗減,眷屬分離,橫罹其殃。舍此身已,當墮地獄。』
殺劫之來。亦慘矣哉《關聖帝君警世文》 科學理論將對證不信你們察分明 日後世界將更新盡留素食持齋人 一切五葷之食物齊齊掃盡根不生 非是為兄哄騙你科學長篇有證明 殺生害命空妄想不信請看一日現 任你身鐵口能辯身若污穢齊掃完 若無應驗吾失信願受皇母降職權 天地變遷吾明然關某雖是武身漢 也曾為眾淚不乾
殺劫之來-----刀兵償報 • 宋徽宗時,寇兵入內,所至焚戮,惟安陽鎮被禍尤慘。 • 後有一僧,能於定中勘冥事。眾叩之,僧為入定,具知其詳,乃曰:「此鄉所造殺業,慘於他處,故受報亦慘於他處。然業報未盡,怨懟方來,眾等未能安息也。」後連年兵火,人民屢遭屠戮,果無遺類。 • 〔按〕人見漁翁灑網,忽得大魚,必鼓掌稱快,不知此又增一怨對也。悲憐救解,猶恐不及,奈何反稱羨之耶?稱之,是讚歎殺;羨之,是隨喜殺。慧眼一觀,皆是刀兵種子矣!
(原文) • 嗚呼。彼獨不畏殺乎。受制於人。憤憤而死。冤無可伸。鬱而為戾氣。戾氣一聚。而諸天魔王。遂出世而了此案矣。
(白話譯文) • 唉!難道牠們不怕被殺嗎?牠們因為被人控制,只得憤憤而死。牠們的冤屈無可伸訴,於是就鬱積而成為一股戾氣。當戾氣聚集濃厚之後,諸天的魔王就會到人間來了此殺生的案件了。
物各愛其命 • 明末,蜀士劉道貞,客至,將割一雞,忽不見。客坐良久。欲殺一鴨,忽又不見。索之,見同匿暗處。鴨以首推雞出,雞亦如之,相持甚力而無聲。劉悟,作《戒殺文》勸世。 • 辛酉七月,其友夢至文昌殿,帝君揭一紙示之,曰:「此劉生《戒殺文》也,今科中矣。」寤而語劉,劉不信。榜發,果符其言。 • 〔按〕禽獸與人,形體雖異,知覺實同。觀彼被執之時,驚走哀鳴,逾垣登屋,與人類當王難被擒之時,父母傍徨莫措,妻孥攀援無從,異乎不異?觀彼臨刑之際,割一雞,則眾雞驚啼,屠一豕,則群豕不食,與人類當劫掠屠城之際,見父母血肉淋漓,妻孥節節支解,異乎不異?觀彼宰割之候,或五臟已刳,而口猶吐氣,或咽喉既斷,而眼未朦朧,與人類當臨欲命終之候,痛苦欠伸,點頭熟視,異乎不異?即雞鴨之私相推諉,世人當痛心而鏤骨矣!
壽光禪師護生詩 放生贖命事雖庸,無限陰功在此中, 一歲積成千種福,十年培養萬重功。 已赴羅網遭困厄,將投湯火近驚沖, 臨刑遇赦恩無量,彼壽隆兮汝壽隆。
猴護狗逃命---無私的愛 • 2011年,日本311地震,驚嚇過度的猴子,抱著無辜的小狗,拼命逃生。
(原文) • 慈受禪師偈云: 世上多殺生。遂有刀兵劫。 負命殺汝身。欠財焚汝宅。 離散汝妻子。曾破他巢穴。 報應各相當。洗耳聽佛說。
(白話譯文) • 慈受禪師的偈說:「世間上殺生殺得太多了,於是就引發了戰爭。於是曾經殺生的,在戰爭中就會被殺。曾經欠人錢財而賴悵不還的,在戰爭中房子就被燒掉。曾經搗毀鳥獸巢穴的,在戰爭中就會妻離子散。各各的報應,都相等於所造之業。所以大家要洗耳恭聽佛陀所說,因果報應的道理呀。」
《楞嚴經》云: 「羊死為人,人死為羊, 汝負我命,我還汝債, 以是互相食噉不已。」
(負命殺汝身)方孝孺被誅十族(1/2) • 方孝孺的父親,準備埋葬孝儒的祖父。一天夜裏,方孝儒的父親忽然夢見一個穿紅衣服的人跪在他面前乞求道:“你父親要埋葬的地方,我們九族已居住了幾百年了,子孫繁多,請求你給三天時間,待我們全家都搬去後您再掘地葬父。”方孝孺的父親睡醒後,對夢中發生的事不相信,第二天就去挖那塊墓地,發現了一個大洞,寬六尺多,洞中有赤色的蛇一千多條,長約好幾尺。於是方孝孺的父親就堆起乾柴,點燃火燒了蛇洞,升起的煙霧直沖他們家中。幾天以後,方孝孺出生了。長相奇特,舌頭又長又細,可以舔入鼻孔中。他幼年時很聰明,長大後官做到建文帝的侍學講士,對建文非常忠心。最後整個家族都被永樂帝殺害。
方孝孺被誅十族(2/2) 燕王登基稱帝,即明成祖。成祖知道方孝孺名重天下,很想用他來收攬人心,屢次派人致意,要放他出去做官,都被嚴詞拒絕。有一天,成祖派人從獄中把方孝孺召來,請他撰寫新皇帝即位的詔書。命人拿來紙筆,厚著臉皮說:『詔天下,非先生草不可。』方孝孺接過筆來,寫上『燕賊篡位』四個大字後,投筆於地,邊哭邊罵:『死即死,詔不可得!』成祖怒不可遏,吼道:『汝不顧九族矣!』方孝孺厲聲說道:『便十族奈我何!』成祖命令武士用刀撬開他的嘴,一直割到耳根。方孝孺仍然怒罵不絕,口中鮮血噴到御座上。成祖下令將他打入死牢,並且派人將他的親屬全部抓來,最後將方孝孺處死於南京聚寶門外。成祖將方孝孺九族共八百七十三人誅盡,還無法洩怒,又將其師生友人算為一族,都予以處死,死者不計其數。
燕王朱棣 • 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標、秦王朱樉、晉王朱棡先後死去,燕王朱棣不僅在軍事實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為諸王之首。 •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之後繼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實行削藩。朱棣遂於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發動靖難之役,自稱清君側,四年六月攻入南京,奪取了他侄兒的天子寶座。次年改元永樂(1403年)。 • 明成祖的統治時期被稱為「永樂盛世」。
九族、十族 • 漢代儒家則有二說,一曰,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即異姓親族。其中父族四就包括被處以者一族,即犯罪者之父母兄弟姐妹兒女,另及姑母和其兒、外甥、外孫。母族三,即其外祖父母、姨母與她兒。而妻族二即是岳父和岳母。 • 另一個說法就是由被處以者上推四代至高祖,下推四代至玄孫;橫推三從兄弟。即上至高祖、曾祖、祖及父,下至玄孫、曾孫、孫及兒,旁則由兄弟、堂兄弟、再從兄弟、表兄弟、乃至從族兄弟為止,通被誅連。 • 朱棣便把其門生朋友歸入第十族,連同原來九族一併誅殺。 • 最終共誅殺八百七十三人,因此事下獄及被流放充軍者亦數以千計.
(負命殺汝身)的故事 • 以前有個叫桓謙的,一天他坐在屋裏,忽然看見幾千個一寸長的小人,都披甲持矛,駕車乘馬,從一個洞中出來,金光閃閃、如太陽般耀目。小人走進房中,以幾百人一群,由將領指揮互相廝殺。小人和馬的動作都極敏捷,還能攀著桌子登上灶台去找食物,找到後就聚在一起吃。一會兒,又都回到了洞中。桓謙懷疑這些小人都是妖怪。一天正好遇到蔣山上的道士,就把這件事講給他聽了,道士叫他用石灰把洞穴堵上,桓謙照做了。後來又掘開洞穴,發現裏面有成千的大蟻都悶死了。 • 不久,桓謙和道士在同一天生病,全身腐爛成灰泥而死。
(負命殺汝身)的故事 • 徽州府衙門裏,在一棵古樹上有個鷹巢。一個皂隸用木棍把它捅壞了。 • 這時太守王夢龍正伏案辦公。一隻鷹忽然沖下來銜起一個皂隸的頭巾飛走了。 • 一會兒鷹發現報復的物件不對,又把頭巾銜回來,抓起毀巢皂隸的頭巾,並啄傷了他的頭。 • 太守急忙問外面發生了什麼事,知道情況後就命令用木棍把鷹趕走。 • 不久,那個皂隸頭部的傷口成了瘡,十多天以後,瘡潰爛而死。
(負命殺汝身)的故事 • 京城裏有個專門宰羊的屠夫,經常刳出羊胎,取出小羊羔。一天他得了重病,昏沈之中看見一群羊帶著很多小羊羔來綁他,兩隻羊捉住他的手,幾隻羊一起按住他的腳,還有一隻羊用刀直刺他的喉嚨、血流了幾斗之後昏過去。 • 過一會又蘇醒過來,家裏人看他脖子上全是血,大家非常驚奇地去觀看,果然有刺傷的地方。刀孔一邊大,一邊小,和殺羊的方法一樣。幾年後刀口都沒有癒合。
慈心的故事 • 在江蘇太倉劉家河,有個天妃宮,建于明朝永樂初年。有個老和尚掌管寺中香火。一天老和尚從外面回來,發現鍋裏煮著兩個蛋快要熟了。急忙問侍者從哪弄來的?侍童回答說:“我從鸛巢裏掏來的。”老和尚很慈悲,命令侍者把蛋放回鸛巢。侍童說:“蛋都快熟了,放回去還有什麼用?”老和尚哀憫地說:“我並不希望蛋還能有生命,只是希望母鸛不悲傷而已。”幾天後,鸛巢忽然出現兩隻小鸛,老和尚感到很驚訝,連忙讓侍童把鸛巢取下來一看,果然是兩個蛋孵化的。巢中還有一根一尺多長的小木棒,上面交錯著五色花紋,香氣四溢。侍童把這根香木供於佛前。後來有個日本人來中國朝貢,遇到太風,停泊在劉家河,進廟燒香,拈香時發現了這根香木,感到很驚訝,連忙問值多少錢。老和尚搪塞道:“這是三寶太監鄭和捐獻的,怎麼敢賣錢呢?如果誰能幫助建後殿的觀音閣,就送給他。”日本人急切地說:“我等不了那麼久,就出錢吧。”於是放下五百兩銀子,把香木拿走了。幾年後,這位日本人又來到天妃宮,想拜見那位老和尚,可是老人已圓寂了。老和尚的徒弟問:“那根香木為什麼是寶物?”日本人說:“那是根仙木呀!”燒了它可以使靈魂還體,有起死回生之效,就是聚窟州出產的那種“還魂香。”(按:只要真發心惻隱,不計成果,上天自有妙用。)
破巢之報---骨節寸斷 • 昆山東關外三里,有玉柱塔,壁立江滸,上多鳥雀,有童子慣取其卵。一日登其最上層,正欲毀巢,忽失足墜。時有太倉船過,親見此童從簷際墜下,凡三四顛倒,而後及地,寂然無聲。視之,骨節寸斷矣(此康熙二十五六年事)(昆人目擊) 。
(原文) 由此觀之, 殺劫之來,皆人人殺業之所召也。 則夫臨殺劫,而思所以逃之者, 惟以戒殺轉之,其機最捷, 其感最神,他善敵不過也。
(白話譯文) • 由此可知,殺劫的發生,都是由於大家的殺生之業而感召來的。 • 那麼面臨殺劫,想要逃避的話,該如何呢?只有以戒殺來轉變,才是最快速,最感應的,做其他的善事都比不上它的效果。
(原文) • 余故作戒殺問答一卷,釋人之疑,而堅人之信。 • 所願大地眾生,於過去殺業,念佛超薦。未來殺業,當下斷除。發大慈悲、發大堅忍,誓不故殺一微細生命。 • 如此而猶慮殺劫之不能逃也?八部金剛,截我頭去!
八部 • 八部:一、天,二、龍,三、夜叉,四、乾闥婆,五、阿修羅,六、迦樓羅,七、緊那羅,八、 摩睺羅伽
天龍八部(1/6) • 一、「天」,是「提婆」的音譯,有欲界的六天,及色界無色界等諸天。在《法華論》中說:「清淨光潔,最尊最勝,故名為天。」這是對於帝釋、自在天、毗沙門天以外諸天部樂界的總稱。 • 二、「龍」,梵語「那伽」,是禽類的水屬之王。龍身到處隱顯自在,在《法華經》中列有八大龍王之名。
天龍八部(2/6) • 三、「夜叉」,這是勇健鬼,暴惡鬼,能飛行空中的鬼類。 • 四、「乾闥婆」,梵語是「彥闥縛」,譯有「尋香」、「食香」、「嗅香」、「香神」的多種不同,以香為食,侍奉帝釋而司奏伎樂,常在須彌山之南,金剛窟中,能飛行虛空。
天龍八部(3/6) • 五、「阿修羅」,正音應讀為「阿素洛」,譯為「非天」,其果報似天而非天之義。是鬼神的一類,也譯為「無端正」,男醜女端正之義,又譯為「無酒」,因為宿世好酒,而不能隨順己意,故持不飲酒戒。阿修羅,很多地方都略稱修羅。 • 修羅在前世雖然也修五戒十善,可是他有我慢勝他之心,猜忌之念甚盛,死了以後即是阿修羅,與忉利天互相憎嫉,故恆有戰鬥,常受三時銅鑊、劍戟等苦。世俗容易發怒的人,稱為燃燒著修羅的瞋火,就是從這裏而來,修羅不一定要說住在天上,人間到處都有修羅。
天龍八部(4/6) • 六、「迦樓羅」,是印度神話中的怪鳥,梵音叫「揭路荼」,譯為「金翅鳥」或「妙翅鳥」;又稱為「迦樓羅王」,即是一切鳥類之王。 • 住在須彌山北方大鐵樹間,翅翼金色,兩翼之端相距,三百三十六萬里。日日巡視須彌四天下,捕龍而食。 • 頭上掛有如意珠,常從口中吐大火焰,所以又有名字叫做「迦樓羅炎」。
天龍八部(5/6) • 七、「緊那羅」,梵音的正音是Kililmara,譯為「疑人」,或「疑神」,因人形而頭上有一角,人見之常疑為似人或非人,故得此名。 • 乃帝釋的樂神,能以歌舞侍奉帝釋,其形象稍似馬首人身,人首鳥身。 • 八、「摩睺羅伽」,譯為「大腹行」或「蟒神」,是人形蛇首。
天龍八部(6/6) • 天龍八部,已如上述。這些本來都是出於印度的神話,因為印度人在釋尊未誕生前,均以這些為信仰的對象,所以,釋尊成道後,觀機說法,隨緣攝化,一切惡魔、神、鬼、天將,佛教之中無不包容,因而給他們一個進入真正大道的機會。 • 「人非人等」這句,是總稱這個八眾。八部眾中,有似人而又不是人的如緊那羅、摩羅伽,有完全不是人的如龍等,所以說人非人等。
金剛 • 「執金剛神」,梵語是「跋闍羅波膩」。「跋闍羅」譯為「金剛」,「波膩」譯為「手」。 • 因為手執金剛杵,所以叫「執金剛神」;或者稱「金剛密逕天」、「金剛手」、「金剛力士」等;因為統領五百夜叉,所以又叫「金剛夜叉」。
(白話譯文) • 因此之故,我特別寫此問答一卷,以解釋一般人對戒殺的疑惑,加強已戒殺者的信心。希望大家對過去所造的殺業,能夠念佛超度牠們。當下要斷除未來的殺業,發大慈悲心,發大堅強忍耐之心,發誓不再故意去殺害任何一個微細的生命。如果能夠這麼做的話,還會逃不掉殺劫。那麼我願意讓天龍八部及金剛神,把我的頭截去。
客曰:書云:『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天生異類,本為養人。禁之不殺,何為?客曰:書云:『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天生異類,本為養人。禁之不殺,何為? 答曰:既知天地為萬物之父母,當知萬物為天地之赤子。赤子中有強凌弱,貴欺賤者,父母亦大不樂矣。 倘因食其肉,遂謂天之所以養我;則虎豹蚊虻亦食人類血肉,將天之生人,又為蚊虻虎豹耶? (虻,音盟,會咬人的飛蟲,狀似蠅而稍大,牛虻。)
(白話譯文) • 問:書經上說,天地是萬物的父母,人類是萬物之靈。所以我認為上天生長了這麼多的畜生類,就是為了要養育人的。為什麼要禁止不殺生呢? • 答:既然你知道天地是萬物的父母,那就應當知道萬物是天地的赤子。赤子之中,如果有強壯的欺負弱小的。有高貴的凌辱低賤的,做父母的一定是大大不樂的。如果你吃畜生的肉,就認為是上天以此來養育你的話。那麼虎豹吃人肉,蚊虻吸人血,是不是說上天生人類,是為了養育蚊虻虎豹的呢。
愛吃青蛙肉感染寄生蟲 • 大陸重慶有一名女子,3年前忽然昏倒,經過送醫後發現,大腦左側額葉寄生蟲感染,雖然手術後將長達10公分的蟲取出,但是她卻得了癲癇後遺症。 • 對此,醫生表示,此寄生蟲「裂頭蚴」一般生在青蛙、蛇的體內;患者也表示,曾經有一段期間,經常吃青蛙火鍋,有可能藉此感染。 • 《新華網》報導
慧道人戒殺歌 世人生兒如掌珍,心心常恐兒難育, 不幸少時疾病亡,聲聲哭出親兒肉。 畜牲亦有母子情,犬多護兒牛舐犢, 雞為守雛身不離,鱔因愛子身常鞠。 物殺我子恨如何,我害他兒不怨毒。 世人夫婦願齊眉,綢繆無限情交篤, 有時恩愛不到頭,最苦形單與影獨。 鳥有雌雄迭相呼,獸分牝牡群相逐, 雙魚比目必同游,孤雁離群苦獨宿。 人貪滋味美喉嚨,何苦折開他眷屬。 畜生苦痛盡如人,只差有淚不能哭, 試把他身比自身,何待閻君判直曲。
唐、白居易戒殺詩 誰道群生性命微, 一般骨肉一般皮, 勸君莫打三春鳥, 子在巢中望母歸。
是祿?是福? • 洪州廉使問曰:「喫酒肉即是,不喫即是?」 • 師(馬祖道一)曰:「若喫是中丞祿,不喫是中丞福。」 • 【註】中丞是漢代監察系統中之副長官,乃御史大夫之丞,因居皇帝殿中,故曰中丞。唐代中丞亦屬御史臺之副長官。
客曰:然則天何以不顯示其報,而禁人之殺? 答曰:天固禁之,故累示殺報,特愚人不知而蹈之;智者知之而故蹈,天無如何也!
(白話譯文) • 問:既然如此,那為何上天不顯示報應,以禁止人類殺生呀? • 答:上天當然禁止殺生,所以經常顯示殺生的果報。只是愚蠢的人不知其間的道理,所以仍照樣殺生。而有智慧的人雖然知道,卻仍然故意去犯,老天爺也莫可奈何呀。
天累示殺報,特愚人不知不信而已 • 咸豐某年,全椒縣居民某,夜臥,夢神戒曰:兵旦夕至,不戒殺,斷難逃死。 • 某驚醒,率合家大小,焚香發誓:『永斷殺業。』人皆從之。 • 惟一婦曰:「此夢耳,何足信?」不數日兵至,一家逃出,此婦以戀家,故出稍遲,遂被殺。余親見之。
(白話譯文) • 在咸豐年間,全椒縣有位居民晚上睡覺時,夢見天神告誡他說,有軍隊馬上就要來了,不戒殺的話,絕對難逃一死。他驚醒過來,率領全家大小,焚香發誓要永遠斷除殺業,大家都遵從。其中只有一位婦女不同意。她說:「這只不過是夢而已,不值得相信的。」幾天之後,軍隊果然來了,他們全家都逃出去。只有這位婦女,由於戀家的緣故,比別人走得遲些,結果就被殺了。這件事是我親自見聞的。
蓮公淨語 果報相尋事可哀, 誰從因地識輪迴, 漫天劫火炎炎裏, 都自殺生一念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