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0 likes | 882 Views
第 十 二 章 醛 和 酮. 要求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的内容 :醛和酮的结构和命名;醛和酮的制备;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要求一般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醛和酮的物理性质;重要的醛、酮 。 难点: 醛和酮的亲核反应历程及影响因素。. 碳原子用一个双键与氧相连 , 叫做 羰基 。羰基化合物的代表主要为两大类( 1 ) 醛和酮 ,( 2 ) 羧酸及其衍生物. ( 1 ). ( 2 ) . 一、醛、酮的结构和命名. 反应活性中心,易受 亲核试剂 进攻,发生亲核加成. 1. 醛酮的结构. sp 2. 羰基 π 电子云示意图. 甲醛的结构.
E N D
要求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的内容:醛和酮的结构和命名;醛和酮的制备;醛和酮的化学性质。要求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的内容:醛和酮的结构和命名;醛和酮的制备;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要求一般理解和掌握的内容:醛和酮的物理性质;重要的醛、酮 。 难点:醛和酮的亲核反应历程及影响因素。
碳原子用一个双键与氧相连 , 叫做羰基。羰基化合物的代表主要为两大类(1)醛和酮,(2)羧酸及其衍生物 (1) (2)
一、醛、酮的结构和命名 反应活性中心,易受亲核试剂进攻,发生亲核加成 1.醛酮的结构 sp2 羰基π电子云示意图 甲醛的结构 偶极矩 2.27D 偶极矩 2.85D
2.醛酮的命名 (1)IUPAC命名:选择含羰基的最长碳链为母体,从靠近羰基的一端编号。醛基因总是在分子的链端,所以不必标明其位置序号,而酮羰基处于分子中间,位置不同而得到不同的异构体,故命名时羰基的位次必须标明。 2-甲基丁醛 2-甲基-3-戊酮 4-甲基-2-戊酮
(羰基在环内) 4-甲基环己酮 (羰基在环外) 1-环己基-2-丁酮 3,3-二甲基环己基甲醛 3,7-二甲基-6-辛烯醛 1-戊烯-3-酮 3-苯基丙烯醛 (肉桂醛)
(2)普通命名法: α-溴代苯乙酮 甲(基)乙(基)(甲)酮 乙酰苯(惯称苯乙酮) (3)二元酮命名时,两个羰基的位置除可用数字标明外, 也可用、、…表示它们的相对位置, 表示两个羰基相邻, 表示两个羰基相隔一个碳原子:
二、 醛酮的制法 1. (伯、仲)醇的氧化和脱氢 仲醇: ★叔醇:分子中没有α-H,在碱性条件下不被氧化,在酸性条件下脱水生成烯烃,然后氧化断链。
,25℃,1h 或 醛易继续氧化成羧酸 伯醇 辛醛(95%) 1-辛醇 三氧化铬和吡啶的络合物(沙瑞特试剂,简称 PCC)为选择性高的氧化剂,制醛产率高: ★欧芬脑尔氧化法(制备含有不饱和C=C双键的酮) , 或 PCC , 见P219
醇在适当的催化剂条件下脱去一分子氢,生成醛酮。醇在适当的催化剂条件下脱去一分子氢,生成醛酮。 这种方法叫氧化脱氢法。该反应得到的产品纯度高,常用于制备低级醛、酮,但为一吸热反应,工业上常在脱氢的同时,通入一定量的空气,使生成的氢与氧结合放出的热量供脱氢反应。
2. 炔烃水合——工业上 主要生产乙醛 除乙炔外,其他炔烃水合均生成酮: 在汞盐催化下,生成羰基化合物, 如:
3.同碳二卤化物水解 例1: 生成相应的羰基化合物,该法主要制备芳香族醛酮(因为芳环侧链上-容易被卤化。) 例2:
3 100~150℃ 对比: , ,
4. 傅-克酰基化反应★ 苯甲酰氯 二苯甲酮 芳烃在无水三氯化铝催化下,与酰卤或酸酐作用,生成芳酮: 芳烃与直链卤烷发生烷基化反应,往往得到重排产物,但酰基化反应没有重排现象:
酰基是间位定位基 在AlCl3-Cu2Cl2催化剂下,芳烃与CO、HCl作用可在环上引入一个甲酰基的产物,叫伽特曼-科赫反应 对比 P205: 氯甲基化反应
5.芳烃侧链的氧化 芳烃侧链上的-活泼易被氧化 控制条件可生成相应的芳醛和芳酮(注意选择适当的催化剂) 对比:
三、醛酮的物理性质 1.形态: 室温下,甲醛为气体,12个碳原子以下的醛酮为液体,高级醛酮为固体。 低级醛有刺鼻的气味;中级醛酮(C8~C13)则有香味,可用于香精的配制;而C14~C19的脂环酮类(如麝香酮、灵猫酮)则是麝香香料的香气成分 2.沸点: 低级醛酮的沸点比相对分子量相近的醇低。(分子间无氢键)。 由于羰基是个极性基团,分子间偶极的静电引力比较大,所以醛酮的沸点一般比相对分子量相近的非极性化合物(如烃类)高。
3.溶解度: 低级醛酮能与水形成氢键,并且可以与水分子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水合物,因此易溶于水。 随着醛酮碳原子数的增加,大多数化合物微溶或不溶,但易溶于有机溶剂。 丙酮能溶解很多有机化合物,是很好的有机溶剂。
四、 醛酮的化学性质 醛和酮的官能团是一个极性不饱和基团,比较活泼容易发生许多加成反应。受羰基影响,α—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和醛基(-CHO)上的醛氢都表现出一定的活泼性,因此,醛酮发生化学反应的主要部位如下:
1. 亲核加成反应★★ • 醛酮分子中羰基是极性的,碳原子带部分正电荷,氧原子带部分负电荷,由于氧容纳 负电荷能力较强,所以带部分正电 荷的碳原子相比之下要活泼得多 易受亲核试剂进攻,发生亲核加成 这一类型的反应是否容易进行取决于羰基碳原子的亲电性的强弱、亲核试剂亲核性的强弱,以及空间位阻等问题。
醛酮加成反应活性,一般具有如下由易到难的顺序:醛酮加成反应活性,一般具有如下由易到难的顺序: 大体上说,酮羰基的亲电能力比醛羰基弱些,这是由于酮的羰基与两个烃基相结合,烷基具有给电子的作用,从而增加了羰基碳原子的负电性,降低了它的亲电能力;另一方面,两个大的烃基增大了空间位阻,使亲核试剂不容易接近。所以在许多亲核加成反应中,醛一般表现得比酮更为活泼一些。 > > > > > >
在碱性溶液中反应加速,在酸性溶液中反应变慢在碱性溶液中反应加速,在酸性溶液中反应变慢 (1)与氰化氢加成(★生成多一个碳原子的α-羟基腈) α-羟基腈 反应机理: ★醛、酮的加成活性主要受到分子结构的空间位阻影响,只有醛、脂肪族甲基酮和小于C8的环酮与HCN反应时,平衡常数K>1,位阻大的酮难以反应。
例如:有机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单体的合成例如:有机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单体的合成 丙酮氰醇(78%) 羟基腈是一类很有用的有机合成中间体。氰基-CN能水解成羧基,能还原成氨基。 -甲基丙烯酸甲酯(90%) 第二步包含:水解、酯化和脱水等反应。
(2)与亚硫酸氢钠加成 α-羟基磺酸钠 反应历程: ★ 醛、脂肪族甲基酮和小于C8的环酮可以反应 ★产物易溶于水,但不溶于饱和NaHSO3溶液中而析出结晶,因此可利用反应中有无白色结晶析出鉴别醛、酮。
★此加成反应为可逆反应,如果在产物的水溶液中加入酸、碱,加成产物会不断分解再变成原来的醛或酮,因此常用来分离和提纯。 -羟基磺酸钠与等摩尔的NaCN作用,则磺酸基可被氰基取代,生成-羟基腈,避免用有毒的氰化氢,产率也比较高。
(3)与醇加成 (缩醛) (半缩醛) 将醛溶液在无水醇中通入HCl气体或其他无水强酸,则在酸的催化下,醛能与一分子醇加成,生成半缩醛。半缩醛不稳定,可以和另一分子醇进一步缩合,生成缩醛: 反应机理:
能形成稳定五元环,反应更易进行 例如: 制造合成纤维“维尼纶”: 醛与二元醇反应生成环状缩醛: 聚乙烯醇 甲醛
酮也能与醇生成半缩酮或缩酮,但反应较为困难。而酮和1,2-或1,3-二元醇比较容易生成环状缩酮:酮也能与醇生成半缩酮或缩酮,但反应较为困难。而酮和1,2-或1,3-二元醇比较容易生成环状缩酮: 缩醛或缩酮的结构与醚相似,对碱和氧化剂是稳定的,在酸中可分解的原来的醛或酮. 利用这一特性,在有机合成反应中, 利用缩醛(缩酮)的生成和水解来保护羰基。常用1,2-或1,3-二元醇与生成环状缩醛(酮)以保护羰基。
补充: 例1
(4)与格利雅试剂的加成 烷氧基卤化镁 强亲核试剂 利用其水解得醇反应,可以使许多卤化物转变为不同类型醇,是合成叔醇特别有效的方法 例:
注意:同一种醇可由不同的格利雅试剂和不同的羰基化合物生成:注意:同一种醇可由不同的格利雅试剂和不同的羰基化合物生成:
例1: 羟胺 例2: 例3: 2,4-二硝基苯肼 例4: 氨基脲
醛酮与氨衍生物的反应,也常用来对羰基化合物的鉴定和分离:醛酮与氨衍生物的反应,也常用来对羰基化合物的鉴定和分离: (1)生成物为具有一定熔点的固体,可利用来鉴别醛、酮的结构(这些试剂 NH2-Z 统称“羰基试剂”); (2)它们在稀酸作用下可水解成原来的醛酮,因此可利用来分离、提纯醛、酮化合物。 此类反应,常用于推测化合物结构
(A)醛酮与氨的反应: 亚胺极不稳定,极容易水解成原来的醛酮。 (B)醛酮与伯胺的反应——生成取代亚胺(希夫碱) 希夫碱还原可得仲胺。在有机合成上常利用芳醛与伯胺作用生成希夫碱,加以还原以制备仲胺。
液 -33℃ 补充: (6)与炔烃加成 炔钠是一个强碱性的盐,也具有很强的亲核性,与醛酮反应可得相应的α-炔醇 如:
2. 氢原子的活泼性 (1)酸性及酮-烯醇互变异构 在微量酸或碱的存在下,酮和烯醇相互转变很快达到动态平衡,这种能够相互转变而同时存在的异构体叫互变异构体。(酮-烯醇互变异构)
简单的醛酮(乙醛、丙酮等)的烯醇式在互变平衡混合物中含量很少(酮式的总键能大于烯醇式):简单的醛酮(乙醛、丙酮等)的烯醇式在互变平衡混合物中含量很少(酮式的总键能大于烯醇式):
但对于-二羰基化合物,在两个羰基的共同影响下,亚基基的氢原子显得非常活泼,由于共轭效应,烯醇式的能量低,因而比较稳定:但对于-二羰基化合物,在两个羰基的共同影响下,亚基基的氢原子显得非常活泼,由于共轭效应,烯醇式的能量低,因而比较稳定: (1)与FeCl3显色反应 (2)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 • 下列化合物CH3CO-CH2COOR、CH3CO-CH2NO2、 CH3CO-CH2CN 也具有稳定的烯醇式结构。参见P350的表14-1
(2)羟醛缩合反应★ 受热后进而失去一分子水生成α,β-不饱和醛(有第二个α—H)。通过羟醛缩合,在分子中形成了新的碳碳键,增长了碳链。 含有α—H的醛,在稀碱存在下,可以两分子相互作用,生成-羟基醛,叫羟醛缩合(或醇醛缩合)反应; 巴豆醛 凡碳上有氢原子的-羟基醛都容易失去一分子水,生成——烯醛。
羟醛缩合反应历程 含有氢原子的酮也能起类似反应,生成,-不饱和酮
★在酸性介质中也能进行羟醛缩合(P287小号字体) 更多例子: (85%) (78%)
O CH3-C-CH2-CH2-CH3 补充: 不对称酮的-H原子的活性比较? R -CO-CH3> -CO-CH2-R > -CO-CH-R’ R -CO-CH-R’ > -CO-CH2-R > -CO-CH3 (1)对OH-催化而言: (2)对H+催化而言: 也有少量的反应与此不符,但符合Blanc (布朗克)规则:在可能形成环状化合物的条件下,总是比较容易形成五元或六元环状化合物(即五、六元环易形成)。
羟醛缩合在有机合成上是很重要的反应,可由此制得碳链增长的羟基醛、不饱和醛或醇,以及通过进一步反应制得饱和的醛和醇。羟醛缩合在有机合成上是很重要的反应,可由此制得碳链增长的羟基醛、不饱和醛或醇,以及通过进一步反应制得饱和的醛和醇。
若参加反应的一种化合物不含-H原子(如甲醛、三甲基乙醛、苯甲醛、糠醛等),产物种类减少:若参加反应的一种化合物不含-H原子(如甲醛、三甲基乙醛、苯甲醛、糠醛等),产物种类减少: 例: 两种不同的含有氢原子的羰基化合物之间进行羟醛缩合反应(称为交叉羟醛缩合); 肉桂醛
(3)卤化反应和卤仿反应 例1 例2 醛、酮分子中的-H容易被卤素取代,生成-卤代醛、酮。 一卤代醛、酮往往可以继续卤化成二卤代、三卤代产物
-卤代醛、酮反应的历程 由于卤原子是吸电子的, 碳上的氢原子在碱作用下容易离去,因此第二个氢原子更易被取代. 碱催化(不易控制,直至同碳三卤代物,易被碱分解):
(B)酸催化 酸催化可停留一卤代
凡具有CH3-CO-结构的醛、酮(乙醛和甲基酮)与卤素的碱溶液(次卤酸盐溶液)作用时,反应总是得到同碳三卤代物,三卤代物在碱溶液中不稳定,会进一步发生三卤甲基和羰基碳之间的裂解,得到三卤甲烷(卤仿)和少一个碳原子的羧酸盐:凡具有CH3-CO-结构的醛、酮(乙醛和甲基酮)与卤素的碱溶液(次卤酸盐溶液)作用时,反应总是得到同碳三卤代物,三卤代物在碱溶液中不稳定,会进一步发生三卤甲基和羰基碳之间的裂解,得到三卤甲烷(卤仿)和少一个碳原子的羧酸盐: 如果所用的卤素为碘,则生成碘仿。碘仿是不溶于水的亮黄色固体,且具有特殊气味,很容易识别。因此常用碘仿反应鉴别具有CH3CO—结构的醛酮以及具有CH3CH(OH)— 结构的醇化合物。合成上也常用它进行使碳链减短一个碳原子的反应。
能发生碘仿反应的结构: • 乙醛 • 甲基酮 • 含CH3CHOH—的醇 NaOX为氧化剂,可将此类结构氧化成:CH3-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