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likes | 305 Views
雲南瑤族. 組員:陳予璟、邱姝瑤、何東隽 http://www.travelstation.com.tw/AZ/04/04.htm http://www.taoism.org.hk/general-taoism/development-of-taoism/pg1-2-8-1-2-1.htm http://www.china-gallery.com/hk/kucun/msys/fushi/yaozu.htm http://www.kepu.ac.cn/big5/civilization/nation/feeling/fee5201.html. 瑤族的人口分布、簡介.
E N D
雲南瑤族 組員:陳予璟、邱姝瑤、何東隽 http://www.travelstation.com.tw/AZ/04/04.htm http://www.taoism.org.hk/general-taoism/development-of-taoism/pg1-2-8-1-2-1.htm http://www.china-gallery.com/hk/kucun/msys/fushi/yaozu.htm http://www.kepu.ac.cn/big5/civilization/nation/feeling/fee5201.html
瑤族的人口分布、簡介 • 人口:二百一十三萬 • 分佈:瑤族主要分佈在廣西、湖南、雲南、廣東、江西、海南等省區的山區,是中國南方一個比較典型的山地民族。 • 瑤族有自己的語言,瑤語屬漢藏語系瑤語族瑤語支,但情況比較複雜,一半以上的人說“勉”話,屬苗瑤語族瑤語支;有五分之二的人說“布努”語,屬苗語支;廣西地區有的說“拉珈”語,屬壯侗語族。多通漢語、壯語,無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漢文。口頭文學極為豐富。
瑤族的生活背景 • 瑤族以農業為主,兼營林業和狩獵,瑤族人民精於織染和刺繡。瑤族宗教信仰複雜,巫教、道教和原始宗教因地而異。瑤族先民本來生活於富庶的洞庭湖和鄱陽湖畔,後為躲避日益深重的階級壓迫與民族壓迫,被迫不斷向南遷移,由平原越丘陵,入溪谷進山區,甚至入山惟恐不深,入林為恐不密。 • 最後只得在荒無人煙的高山莽林中輾轉流離。面對惡劣的環境和荒蕪、貧瘠的土地,他們只能用簡陋的工具,放火焚山,粗放耕作,廣種薄收,維持著朝不保夕的生活。經過一段時間的定居之後,墾種的土地地力漸衰,為謀求生存,只好再繼續游動,另覓耕地而種。
瑤族的服飾 • 男上衣有對襟及左大襟兩種,束腰帶。褲長短不一,有的長及腳面,有的短至膝蓋,多以藍、黑為主。廣西南丹大瑤寨男穿長至膝蓋的白色燈籠褲。廣東連南男蓄髮盤髻,頭包紅布,插野雉毛。 • 婦女服飾多種:有的穿無領短衣,繫腰帶,下著裙子;有的著長及膝蓋的對襟衣,腰束長帶,穿短褲或長褲;有的在衣領、衣袖與長褲腳繡各種圖案。廣西大瑤山婦女頭戴有三條弧形大銀釵,兩頭上翹。不少婦女衣服除飾銀牌外,還戴銀鐲及耳環、項圈等。粵北及雲南等地婦女過去還戴一種支架高聳、上蒙黑布、下垂紅纓絡的帽子。
瑤族的原始建築 • 一座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的大型瑤族民居建築群,近日在湖南江華瑤族自治縣被發現。這座古建築群,依山傍水,結構嚴謹。 • 建築群為磚木結構,以青石、青磚、青瓦建成。院內屋舍整齊,雕梁畫棟;院外古木參天,幽靜深遠。所有建築至今保存完好。該建築群始建於明末清初,是當地何姓大家族九代人歷時一百多年建成的。宏大的規模、磅礡的氣勢堪稱瑤族建築史上的一絕。
古早瑤族的生活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瑤族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大部分瑤族地區以農業生產為主,兼營林副業,小部分瑤族地區則以林業為主,兼營農副業。瑤族地區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手工業、商業和林副業生產雖有一定的發展,但一般作為家庭副業而存在。瑤族社會基本上已進入封建地主經濟的發展階段。 • 在瑤、壯、漢、傣等族交錯雜居地區,田地、山林等主要生產資料大部分掌握在外族地主手中,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錯綜複雜。
現代瑤族經濟 • 改革開放以來,當地政府采取異地搬遷和就地開發相結合的扶貧措施,白褲瑤群眾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90%以上的白褲瑤群眾摘掉了貧困帽子。 • 專家學者們深入白褲瑤社區,就白褲瑤民族的文化、風情、習俗、生活習慣、生產條件及居住環境作了考察。專家建議,地方政府應盡快組織力量,做好白褲瑤民族文化的搶救和保護工作,用文字、圖片等形式將白褲瑤民族文化記錄下來,保護好這一民族文化遺產,並可利用這一獨特的資源優勢開發旅遊事業,把獨特的民族文化、風情推向山外。 • 新中國成立後,制定和實行了民族平等團結政策,積極幫助瑤族人民發展生產、改善生活,千百年來一直遷徙的瑤族人民終於過上了幸福的定居生活。
瑤族的習俗 • 瑤族對祖先很尊敬,習慣在進餐之前先念祖先幾輩姓名,表示祖先先嘗後子孫才能受用。尤其對豐盛的餐食更是如此。每逢節日必備豬肉、雞、鴨和酒等祭拜祖先:老人和尊貴的客人須坐上座。遇有客人,要以酒肉熱情款待,有些地方要把雞冠獻給客人。瑤族在向客人敬酒時;也有的以德高望重的老人為客人敬酒,被視為大禮。 • 喜用油茶敬客,遇有客至,都習慣敬三大碗。名為“一碗疏、二碗親、三碗見真心”。瑤族老人也喜歡飲茶,故茶水也是待客飲料。款待客人時,雞、肉、鹽一排排地放在碗裏,無論主客,必須依次夾吃。鹽在瑤族食俗中有特殊的地位,瑤區不產鹽,但又不能缺少鹽。凡接到“鹽信”者,無論有多重要的事都得丟開,按時赴約。
瑤族的節慶 • 瑤族除過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外,還有自己特有的傳統節日,如盤王節、祭春節、達努節、耍歌堂、啪嗄節等。每逢節日。瑤族人家還要做粑粑。節日菜肴主要是雞、鴨、魚、豬肉、豆腐、粉絲以及各種蔬菜。湖南江水縣的瑤族姑娘,每年農曆四月初八過“野餐節”時要吃花蛋,製作花粑粑,吃花糖。姑娘們在吃時,小夥子不許偷看,違者還要受罰。 • 耍歌堂是連南排瑤祭祀祖先、慶祝豐收的大型娛樂活動,在農曆十月十六日以後進行,約為3-9天。屆時家家備有水酒、糯米粑粑招待客人,瑤族祭神,一般用豬、雞、鴨、蛋、魚等食品,忌用狗、蛇、貓、蛙肉。瑤族辦喪事,必須砍牛祭祀。辦喪事酒席,有些地方以豬肉豆腐為主。
瑤族的美工藝術 • 瑤族的工藝美術有印染、挑花、刺繡、織錦、竹編、雕刻、繪畫、打造等,形式多樣,內涵豐富,其中尤以蠟染、挑花出名。 • 織繡工藝。歷史悠久,早在後漢就有瑤族好五色衣的記載。在黑、深藍或青藍布底上,用紅、白、黃、綠、橙等色絲線,以錯針繡等多種技法,繡出豐富的花紋。有簡單的幾何圖案,也有二龍搶寶、彩蝶雙飛、等紛繁形象,還有寓意風調雨順的春牛、羽毛美麗的金鳳凰、幸福相依的鴛鴦等,花草竹木也有。色彩鮮艷而雅樸,構圖明晰而多變。常繡花邊、花帶以作服飾。
瑤族的歌舞藝術 • 瑤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創造了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文化藝術。瑤族音樂、舞蹈與其民間歌謠一樣,起源於勞動與宗教。其舞蹈著名者如長鼓舞、銅鼓舞,系祭祀盤王、密洛陀的大型舞蹈。民間盛行的舞蹈還有獅舞、草龍舞、花棍舞、上香舞、求師舞等數十種。 • 《盤王歌》有24種曲牌,唱腔相當複雜。民間流傳的生產歌、酒歌,曲調平緩而喜悅;苦歌、哀歌曲調悲痛深沉;情歌歡快動人。現在,瑤族的長鼓舞、銅鼓舞已搬上了舞臺,深受廣大群眾歡迎。
瑤族的特殊文字 • 「女書」是世界上唯一一種由女性創造並使用的文字。如今「女書」不但未失傳,還為雲南瑤族女性創造了財富。 • 「女書」又名「女字」,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一種獨特的女性文字符號體系。千百年來,只流傳在湖南省江永縣及其近鄰一帶瑤族婦女中,它靠母傳女、老傳少,一代代傳下來。古意盎然的女書有近兩千個符碼,只有點、豎、斜、弧四種筆劃,書寫呈長菱形,又稱「蚊形字」。 • 舊時當地女子以女書互通心跡,將其刺繡、刻劃、戳印、書寫於紙扇巾帕女紅,記錄婚姻家庭、幽怨私情、鄉里逸聞、歌謠謎語。主人去世後,多作為殉葬品焚化或掩埋,只有寥寥少數作為紀念品珍藏保留。這種神秘的文字以秘密的方式,表達對包辦婚姻和半封閉狀態的山村生活的挫折、憂鬱與孤獨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