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0 likes | 974 Views
教育部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理工科少数民族本科教育的教学模式及主要基础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和实践 结题验收会. 欢迎指导. 结 题 报 告. 课 题 简 介. 课题题目 : 理工科少数民族本科教育的教学模式及 主要基础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和实践 (批准号:1282 A05031) 资助单位 : 教育部 承担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 负 责 人:特木尔朝鲁 关 键 词: 少数民族预科 教育教学改革 基础课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容安排 一、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E N D
教育部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理工科少数民族本科教育的教学模式及主要基础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和实践结题验收会教育部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理工科少数民族本科教育的教学模式及主要基础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和实践结题验收会
课 题 简 介 课题题目:理工科少数民族本科教育的教学模式及 主要基础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和实践 (批准号:1282A05031) 资助单位:教育部 承担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 负 责 人:特木尔朝鲁 关 键 词: 少数民族预科 教育教学改革 基础课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容安排 一、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二、民族预科教学改革的指导原则 三、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主要观点和初步成果 五、自我评价 六、今后的工作
一、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对象:民族预科班教育教学 民族预科班由全区民族语言(蒙语)授课学生中录取的学生组成。
他们的入学成绩较低,文理基础较弱,汉语理解和交流能力差。在大学,放弃母语,改用汉语授课和交流。对他们不能用普通的标准来要求,而应该给予一定的时间和特殊的教育教学方式来培养,达到普通学生应有的标准,最终达到合格的人才。
(二) 办好民族预科教育,培养民族人才的重要性 民族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教育的发展与否,关系到我国面积二分之一以上国土上能否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问题,是关系到实现祖国统一各民族大团结的百年大计。
陈至立: 加快民族和西部地区的发展,人才、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要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确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以科教兴国战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充分认识民族教育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作用,把民族教育置于新世纪我国教育优先发展的重点位置,采取切实措施,加快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
陈至立: 加快民族教育的发展,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奠基性工程,对于确保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增强民族地区综合竞争能力,有效抵御国内外民族分裂势力的渗透和破坏,具有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三)民族预科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本身的问题 a.理科基础差,汉语知识和应用汉 语能力较差 b.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有待加强 c.学生管理有待突破传统做法 d.特困生多
2、民族预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预科教学整体上落后,缺乏针对性的教学研究: ①教育观念需要改变 ②师资队伍素质建设需要加强 ③教学模式落后 ④教学内容陈旧 ⑤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 ⑥考试制度需要改革 ⑦管理模式需要改革 ⑧改革经验和成果值得总结、升华
内蒙古工业大学预科教育教学 的历史回顾 二十多年的预科教育,经历了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80—1983年,“1+4”模式,一年复习中学课程,第二年转入本科学习。 效果: 学生积极性不高,淘汰率高,质量低。
第二阶段: 1984—1985,“4+1”模式,直接读专业本科,能跟上学习的可以四年毕业,跟不上者,重读一年,不视为留级。 效果:淘汰率很高,质量低;
第三阶段: 1986—1987年,我校委托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复习强化高中课程,次年转入本科班学习。仍是“1+4”模式。 效果: 学生管理不规范,学生积极性不高,淘汰率高,质量低;
第四阶段: 1988—1989年,民族预科生用三年的时间学习大学基础课程,用两年学习专业课。称为“3+2”模式。 效果: 淘汰率低,学生积极性不高,管理松散,课程安排不合理,基础与专业课程衔接不好 。
第五阶段: 1990—2000年,民族预科生学习两年半基础课,转入本科专业后再学两年半。称为“2.5+2.5”模式。一部分整班转专业。效果: 模式趋于合理,但基础课与专业课学习仍衔接不好,学生预科期间的负担过重;教学变化不大。
!!第六阶段: 2001—至今,采用了新的“1+4” 、“2+3”并存和优秀生选拔制度、专业全面开放制度的人才培养模式。
问题: 如何克服民族预科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观和客观),使民族预科生达到合格人才? 答案: 改革是出路。
如何做? • 明确改革原则 • 确定基本思路和方法 • 具体落实
二、民族预科教学改革的指导原则 1. 总结过去的教学改革经验,发现预科教学中的问题,通过针对性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努力确定较稳定而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2. 民族预科教学一定要纳入整个高等教育当中,不能孤立,认识其共性,强调个性;
3. 以基础课的改革做为切入点,在传授基础知识(工具作用)的同时,挖掘基础课的文化功能的。
4. 充分利用预科生的强烈求知欲和动手能力强的特点(从预科生本身借力),再发挥优秀教学的作用,提高预科生的教学质量(顺力送一程)。
5. 教学内容上进行传统与现代有效结合,重视思想方法和实践,淡化一些计算技巧和复杂推导。
6. 改变注入式,保姆式教学方法。老师教会学生提问“为什么?”,学生学会回答“为什么?”。
7.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网络、CAI、多媒体教学、实验等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8. 尊重预科生的人格,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鼓励和表扬为主;老师要有耐心,深入学生,及时了解情况,针对性得解决问题;关心爱护学生,渡过预科这关键的学习阶段,使预科生终身受益。
三、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1.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 培养预科生的良好政治素质、积极的人生态度,使其具备奉献精神。 特殊措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改革,以符合预科生的特殊要求 。
2.个体研究与整体研究相结合 预科教学是我校整体教学中的一部分 ,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预科教学改革,推动学校整体教学改革。反之,学校整体教学改革推动预科教学改革。
3.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 边实践边理论研究,总结经验,完善教学机制,循序渐进的推进研究过程。
4.课题组人员与非课题组人员相结合 面向全校进行了 “高等数学”教学改革试点(五个专业); “数学实验”教学改革试点(三个专业); “大学物理”教学改革试点(三个专业); 参与的教师将近20名。
5.借鉴和创新结合 • 学习教育教学改革成果 • 学习兄弟院校作法 • 结合预科特色
6.学校学科建设与预科教学相结合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和工程力学 被评为: 自治区示范课; 重点建设精品课程; 学校重点建设一类课程; 获:自治区教学二等奖;
在这些成果中预科教学改革成果的积累和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占着比较重的分量。为保持和发展这些成果,始终坚持教育教学改革,使其与预科教学改革的研究和成果紧密结合在一起,互相借鉴、互相促进。预科教育教学改革,为我校学科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这些成果中预科教学改革成果的积累和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占着比较重的分量。为保持和发展这些成果,始终坚持教育教学改革,使其与预科教学改革的研究和成果紧密结合在一起,互相借鉴、互相促进。预科教育教学改革,为我校学科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上述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六个结合)既概括了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也是今后我校进一步开展预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上述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六个结合)既概括了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也是今后我校进一步开展预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四、主要观点和初步成果 本课题的研究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预科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 第二部分 预科新教学模式的建立与教学 改革实践 第三部分 基础课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
第一部分 主要对预科生的行为规范、政治思想、品德修养、团结友爱等方面的教育进行研究。 通过研究,我们得出的主要观点有:
1. 政治思想素质 合格人才在应具有的诸方面素质中,最重要的是政治思想素质,团结协作精神、大局观念。这些是民族生面对社会,参与工作,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的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没有这些素质,在经济建设、社会活动中很难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和法律地位。
2. 人才培养定位 培养的民族预科人才毕业时还只能具有一定的“类型倾向”,而不能由于特殊群体而完全“定型” ,必须预科生融入全体人才行列中。
定位类型: 多数是工程实施倾向型 一部分是经营管理倾向型 一部分是应用开发型 少数部分具有学术研究倾向型
3.因材施教 • 尊重优秀人才的快速进步 • 引入竞争机制 • 拥有紧迫感
基于以上的认识,在这一部分的研究中,我们着重进行了教学运行机制,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取得的成果有 (1)建立了“1+4”和“2+3”培养模式 (优秀生选拔+专业全面开放) (2)建立了民族生与汉生同宿舍居住的 学生管理模式 (打破传统的相对独立的管理模式)
模式的特色 • 引入竞争机制 • 没有门槛 • 因材施教 效果:初步效果:模式合理,与专业课程衔接合理,学生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学生不及格率低于学校平均水平;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视野扩大了。有利于预科生的全面素质提高。
第二部分 基于 从历史的回顾中,考察民族预科人才培养模式的产生与发展; 从历史和现状的对比中,分析了对民族预科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 研究了预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进行了 适应“1+4” 和“2+3”培养模式的相应基础课程的具体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主要成果有 (1) 加强基础知识、适应性宽、针对性强和课程优化的新教学计划出台。
特点: 适应性宽: 预科阶段的教学计划应该具有较宽的适应性,既要完成对中学基础课的补习和提高,同时完成大学主干基础课的学习,与大学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有很合理的衔接。
课程优化: 避免过去课程过于集中而学生负担过重,转到专业之后一年的课程过于松散;避免预科和专业学习衔接不协调等不合理安排。
(2) 配套新的教学运行机制“1+4” 和“2+3”模式和新的教学计划,各课进行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具体改革,提出了各自的教学模式(方案)。
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成果: (数学实验+高等数学) ① 高等数学教学观点的改变: 从教学生“如何做”转变到了教学学生“为什么这么做”;